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生物群落甲、乙、丙中含有数字1到8的八个物种,每个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数/m2).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

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

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和竞争

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生物群落是由若干个生物种群组成的有机结构,群落中的生物种类越多,个体数量分布越合理,越有利于能量流动,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大;反之,则越小.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乙群落与丙相比,物种种类相同,但是乙群落中各种生物的密度比较均衡,故抵抗力稳定性最高,A正确;

B、甲群落物种种类多,但是物种5、6、7、8的密度很小,故抵抗力稳定性最低,B正确;

C、分析群落丙的种群中物种数目基本呈现数量金字塔型,有些生物之间可能是捕食关系,C错误;

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关系,种3和种4、种5和种6可能形成竞争关系,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与图不符合,故A错误;

B、由图可以看出,a、b两种群刚开始个体数均迅速增长,但由于食物、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两者发生竞争,最终导致b种群死亡.因此,这两个种群的关系属于竞争关系,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但竞争的程度应该是由弱到强,故B错误;

C、再分析a种群整体的曲线较长,不难发现:a种群的增长呈“S”型,这是在有限环境中受自身种群密度制约的结果,故C正确;

D、b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小,不为J型增长,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我国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中,有一种雀鸟总成群地在森林上层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鹤等鸟类总是在森林中层营巢;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栖鸟类,吃地面的苔藓和昆虫.

(1)上述森林中的各种生物都有密切关系,如血雉和昆虫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2)下列哪项是一个种群______

 A.森林中的所有昆虫    B.森林中的所有煤山雀   C.森林中的所有苔藓     D.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3)上述森林中的各种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______.可见,群落中植物的此种结构为动物创造了____________

(4)科学家为了调查血雉的种群数量,捕获了60只,将抽获的血雉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又重新捕获了41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2只,因此推测该地区血雉的种群数量为______只,由于血雉被捕获一次后稍有损伤,因此推测该地区血雉实际的种群数量比该值______(增大或小).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题干中“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栖鸟类,吃地面的苔藓和昆虫”,可知血雉和昆虫之间的关系是捕食、竞争.

(2)A.森林中的所有昆虫既不是一个种群也不是群落,A错误;B.森林中的所有煤山雀是一个种群,B正确;C.森林中的所有苔藓既不是一个种群也不是群落,C错误;D.森林中的所有树木既不是一个种群也不是群落,D错误.故选:B.

(3)森林中的各种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可见,群落中植物的此种结构为动物创造了食物和栖息环境.

(4)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60=41:12,N=205只.由于血雉被捕获一次后稍有损伤,则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增加,因此推测该地区血雉实际的种群数量比该值小.

故答案为:

(1)捕食、竞争

(2)B

(3)垂直结构     食物    栖息环境

(4)205     小

解析

解:(1)根据题干中“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栖鸟类,吃地面的苔藓和昆虫”,可知血雉和昆虫之间的关系是捕食、竞争.

(2)A.森林中的所有昆虫既不是一个种群也不是群落,A错误;B.森林中的所有煤山雀是一个种群,B正确;C.森林中的所有苔藓既不是一个种群也不是群落,C错误;D.森林中的所有树木既不是一个种群也不是群落,D错误.故选:B.

(3)森林中的各种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可见,群落中植物的此种结构为动物创造了食物和栖息环境.

(4)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60=41:12,N=205只.由于血雉被捕获一次后稍有损伤,则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增加,因此推测该地区血雉实际的种群数量比该值小.

故答案为:

(1)捕食、竞争

(2)B

(3)垂直结构     食物    栖息环境

(4)205     小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

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

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

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种间斗争激烈程度相等

正确答案

A,C

解析

解:A、图a中3个物种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比较多,则种内斗争较激烈,图b中3个物种共用资源部分较多,则种间竞争较激烈,A正确;

B、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图a中物种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比较多,与其他物种共用资源部分比较少,种间竞争不激烈,B错误;

C、图a中物种2单独能利用的资源比较少,如果资源有限有被排除的危险,对图b分析物种2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与物种1、物种3相比最少,因此若资源有限,图b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C正确;

D、物种自身单独能利用资源比较多,与其他物种共用资源比较少,因此在图a中种间竞争比较弱,种内斗争比较激烈;对图b分析发现物种1、2、3中互相间共用资源比较多,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比较少,因此在图b中种间竞争激烈,种内斗争较弱,D错误.

故选:A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为了验证车轴草和粉苞苣这两种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科研人员做如下相关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两种植物在一起生长时会竞争阳光、营养物质和水等重要资源

B两种植物对阳光的竞争可以影响植物对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竞争

C两种植物对阳光的竞争所产生的影响大于对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竞争所产生的影响

D两种植物对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竞争所产生的影响大于对光的竞争所产生的影响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1、4对照,说明两种植物在一起生长时会竞争阳光、营养物质和水等重要资源,A正确;

B、两种植物对阳光的竞争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可以影响植物对营养物质和水分的吸收,B正确;

C、1、2对照,说明营养物质和水等重要资源的竞争使得粉苞苣的干重减少0.32M;1、3对照,说明竞争阳光,使得粉苞苣的干重减少0.53M;说明两种植物对阳光的竞争所产生的影响大于对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竞争所产生的影响,C正确;

D、通过C的分析,D错误.

故选:D.

下一知识点 : 群落的结构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种间关系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