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间关系
- 共764题
为防治果园内蝽虫等植食性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有人尝试在苹果园的株间种植矮小的白三叶草.对比研究苹果-白三叶草复合果园和苹果单一果园中各类昆虫所占的百分比,结果如下图甲.请回答:
(1)据图甲分析,复合果园中蝽虫等植食性害虫明显减少,生态稳定性得以提高.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这可能是随着______的比例增加,通过______等种间关系来消灭害虫.果园中所有的生物共同组成一个______.
(2)若要了解蝽虫等植食性害虫的繁殖情况,需要进一步调查卵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方法是______.
(3)假定某种群当年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图乙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该种群数量在ad段的增长曲线呈______型,d点种群数量比e点______,de段的种群年龄组成是______ 型.
正确答案
解:(1)据图甲分析,复合果园中蝽虫等植食性害虫明显减少,生态稳定性得以提高.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这可能是随着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的比例增加,通过捕食和寄生等种间关系来消灭害虫.果园中所有的生物共同组成一个(生物)群落.
(2)若要了解蝽虫等植食性害虫的繁殖情况,需要进一步调查卵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方法是样方法.
(3)假定某种群当年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该种群数量在ad段的增长率在1以上先升高后降低,因此增长曲线呈“S”型;de段的增长率一直小于0,即每年都有减少,一你查d点种群数量比e点 多,de段的种群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故答案为:
(1)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 捕食和寄生 (生物)群落
(2)样方法
(3)“S”多 衰退
解析
解:(1)据图甲分析,复合果园中蝽虫等植食性害虫明显减少,生态稳定性得以提高.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这可能是随着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的比例增加,通过捕食和寄生等种间关系来消灭害虫.果园中所有的生物共同组成一个(生物)群落.
(2)若要了解蝽虫等植食性害虫的繁殖情况,需要进一步调查卵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方法是样方法.
(3)假定某种群当年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该种群数量在ad段的增长率在1以上先升高后降低,因此增长曲线呈“S”型;de段的增长率一直小于0,即每年都有减少,一你查d点种群数量比e点 多,de段的种群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故答案为:
(1)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 捕食和寄生 (生物)群落
(2)样方法
(3)“S”多 衰退
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曲线图表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其中N2后增加者后减少表示捕食者,N1先增加者先减少表示被捕食者,A错误;
B、曲线图中一种生物增多(减少),另一种也随着增多(减少),表示捕食关系,N2的峰值低表示捕食者,N1的峰值高表示被捕食者,B正确;
C、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才表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C错误;
D、曲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一致,才表示“同生共死”的互利共生关系,D错误.
故选:B.
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在群落中,不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种间关系,分别是共生、寄生、捕食和竞争.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苗和草都是植物,生长在一起,因争夺营养物质和空间而进行斗争,属于竞争关系.
故选:B.
属于种内互助的一组生物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蜂群里的工蜂和蜂王是同一物种,并且工蜂采的蜜可以供蜂王食用,它们之间是种内互助关系,A正确;
B、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不属于同一物种,它们之间属于种间关系中的互利共生,B错误;
C、海葵和寄居蟹不属于同一种生物,因此不是种内互助关系,C错误;
D、草履虫和水螅不是同一种生物,因此不是种内互助关系,D错误.
故选:A.
如图所示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种群,一个种群主要以a 为食,另一个种群主要以b为食,它们所吃的食物有些是相同的,以c表示.图B表示图A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结果.下列关于种群的描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两个种群,虽然有各自的食物,但它们有共同的食物c,所以a、b两种生物之间有竞争关系,A正确;
B、从图B可以看出,由于自然选择,c逐渐减小,说明以c为食的种群日趋没落,B正确;
C、图B是A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结果,由图可知,两个种群都没有灭亡,C错误;
D、由图可知,两个种群在竞争中最终适应环境而共同发展进化,D正确.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