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间关系
- 共764题
如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由图可知(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图a中物种1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比较多,与物种2共用资源部分比较少;同样物种3自身单独能利用资源比较多,与物种2共用资源比较少,因此在图a中种间竞争比较弱,种内斗争比较激烈;对图b分析发现物种1、2、3中互相间共用资源比较多,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比较少.因此在图b中种间竞争激烈,种内斗争较弱,其中物种2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与物种1、物种3相比最少,因此若资源有限,图b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
故选A.
南方某生态农场将养猪、养鱼、沼气工程、养鸭、养蚯蚓、养蘑菇和种植果树等生产过程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循环系统.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沼气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A正确;
B、生活在土壤中的蚯蚓能改良土壤,属于分解者,B正确;
C、从生态学角度看,人与畜禽的关系除了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C错误;
D、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但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
故选:CD.
如图表示某孤岛上存在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统计结果.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种群①后增加者后减少为捕食者,种群②为被捕食者,①数量的减少,由于捕食者减少,将导致②数量的增加,A正确;
B、种群①和种群②之间存在信息的传递,进而调整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错误;
C、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种群②所含的能量比种群①多,但每个个体所含能量无法比较,C错误;
D、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不仅仅包括①和②,至少还含有细菌等分解者,D错误.
故选:A.
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用图中A、B、C曲线表示,据图分析回答.
(1)枯草杆菌和草履虫之间构成______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构成______关系.
(2)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______、______的数量变化情况.
(3)曲线C在c~d段下段的原因是______.
(4)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题干信息,草履虫以枯草杆菌为食,则枯草杆菌和草履虫的关系是捕食;两种草履虫都以枯草杆菌为食物,属于竞争关系.
(2)根据加入生物的先后顺序,A、C两曲线分别表示枯草杆菌和大草履虫的数量变化情况.
(3)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争夺食物,前者占优势,适者生存,后者被淘汰.
(4)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大草履虫加入后大量繁殖,以枯草杆菌为食,导致枯草杆菌减少.
故答案为:
(1)捕食 竞争
(2)枯草杆菌 双小核草履虫
(3)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竞争资源
(4)大草履虫数量增多
解析
解:(1)根据题干信息,草履虫以枯草杆菌为食,则枯草杆菌和草履虫的关系是捕食;两种草履虫都以枯草杆菌为食物,属于竞争关系.
(2)根据加入生物的先后顺序,A、C两曲线分别表示枯草杆菌和大草履虫的数量变化情况.
(3)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争夺食物,前者占优势,适者生存,后者被淘汰.
(4)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大草履虫加入后大量繁殖,以枯草杆菌为食,导致枯草杆菌减少.
故答案为:
(1)捕食 竞争
(2)枯草杆菌 双小核草履虫
(3)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竞争资源
(4)大草履虫数量增多
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在群落中,不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种间关系,分别是共生、寄生、捕食和竞争.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苗和草都是植物,生长在一起,因争夺营养物质和空间而进行斗争,属于竞争关系.
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