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 共6962题
如图是植物体内的某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
(1)图中所示的膜为______,科学家用______模型较好地解释了这类膜的结构及特点.
(2)该图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
(3)从图中分析可知该过程完成的能量转化是______.
(4)从图中分析可知,H+从该膜内运输到膜外的方式是______.
(5)图中表示光系统Ⅱ的是图中的______(填X或Y)
(6)据此图产生O2的部位分析,O2用于相邻细胞的需氧呼吸至少穿过几层膜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于图中所示的膜上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所以为类囊体薄膜,科学家用流动镶嵌模型较好地解释了这类膜的结构及特点.(2)该图表示的生理过程有吸收光能,水的分解生成氧气和还原性氢,ATP的生成,所以图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反应.
(3)从图中分析可知该过程完成的能量转化是光能转变电能,再转变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4)从图中分析可知,H+从该膜内运输到膜外需要借助与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所以方式是被动运输或协助扩散.
(5)由于光系统Ⅱ的光反应中心色素称为P680,所以图中表示光系统Ⅱ的是图中的X.
(6)据此图产生O2的部位分析,O2用于相邻细胞的需氧呼吸至少穿过的生物膜有1层类囊体薄膜,2层叶绿体膜,1层本细胞膜,1层相邻细胞膜,2层线粒体膜,共7层生物膜.
故答案为:
(1)类囊体薄膜 流动镶嵌
(2)光反应
(3)光能转变电能,再转变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光能转变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4)被动运输(协助扩散)
(5)X
(6)7
解析
解:(1)由于图中所示的膜上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所以为类囊体薄膜,科学家用流动镶嵌模型较好地解释了这类膜的结构及特点.(2)该图表示的生理过程有吸收光能,水的分解生成氧气和还原性氢,ATP的生成,所以图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反应.
(3)从图中分析可知该过程完成的能量转化是光能转变电能,再转变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4)从图中分析可知,H+从该膜内运输到膜外需要借助与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所以方式是被动运输或协助扩散.
(5)由于光系统Ⅱ的光反应中心色素称为P680,所以图中表示光系统Ⅱ的是图中的X.
(6)据此图产生O2的部位分析,O2用于相邻细胞的需氧呼吸至少穿过的生物膜有1层类囊体薄膜,2层叶绿体膜,1层本细胞膜,1层相邻细胞膜,2层线粒体膜,共7层生物膜.
故答案为:
(1)类囊体薄膜 流动镶嵌
(2)光反应
(3)光能转变电能,再转变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光能转变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4)被动运输(协助扩散)
(5)X
(6)7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下列结论(假说)错误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据相似相融的原理,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的细胞膜说明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A正确;
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膜结构中只有一层细胞膜,脂质铺展成的单分子层是红细胞表面积2倍,说明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正确;
C、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构成,C错误;
D、人鼠细胞杂交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正确.
故选:C.
图为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据图回答:
(1)图中③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
(2)构成细胞膜基本支架的结构是[______]______.与细胞膜的识别功能有关的结构是[______]______.
(3)a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为______;b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3)③表示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
(2))②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分布在细胞膜表明的①糖蛋白在细胞识别中具有重要作用.
(3)a物质水顺浓度梯度过细胞膜,属于自由扩散,b物质是逆浓度梯度过细胞膜且消耗了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故答案为:
(1)氨基酸
(2)②磷脂双分子层 ①糖蛋白
(3)自由扩散 主动运输
解析
解:(3)③表示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
(2))②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分布在细胞膜表明的①糖蛋白在细胞识别中具有重要作用.
(3)a物质水顺浓度梯度过细胞膜,属于自由扩散,b物质是逆浓度梯度过细胞膜且消耗了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故答案为:
(1)氨基酸
(2)②磷脂双分子层 ①糖蛋白
(3)自由扩散 主动运输
生物膜分子结构模型的探究历经了100多年的时间,目前仍在研究之中.在这期间,无数科学家积极投身该项研究之中并各自取得一定的进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19世纪末,欧文顿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最终推测膜上含有脂质,A错误;
B、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从人的红细胞内提取脂质,最终确定膜上的磷脂为双层,B错误;
C、1959年,罗伯特森获得细胞膜“暗-亮-暗”的电镜照片,认为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C正确;
D、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膜上所有磷脂和绝大多数蛋白质是运动的,D错误.
故选:C.
(2014秋•滦南县期中)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流动镶嵌模型以脂双层作为细胞膜的基本骨架,A正确;
B、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具有流动性,B错误;
C、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与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不同的,C错误;
D、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具有流动性,D正确.
故选:AD.
胆固醇、小分子脂肪酸、维生素D等比其他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根据相似相容原理,脂溶性物质优先通过细胞膜的原因是由于细胞膜的成分中含有脂质(磷脂).
故选:C.
根据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可知(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细胞膜的蛋白质与磷脂形成有规则的重复结构是罗伯特森提出的细胞膜的结构模型,不是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A错误;
B、细胞膜是刚性的属于罗伯特森提出的细胞膜的结构模型内容,不是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B错误;
C、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分子疏水的尾部结构相对,C错误;
D、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分子在膜中进行侧向滑动,膜蛋白质在膜中也是可以移动的,这使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D.
下面各图中能够表示细胞膜结构中磷脂分子排布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磷脂分子的状态:亲水的“头部”排在外侧,疏水的“尾部”排在内侧.
故选:A.
囊性纤维化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疾病,导致这一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右图表示CFTR蛋白在氯离子跨膜运输过程中的作用.
(1)图中所示为细胞膜的______模型,其中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正常进行是由膜上______决定的.
(2)在正常细胞内,氯离子在CFTR蛋白的协助下通过______方式转运至细胞外,随着氯离子在细胞外浓度逐渐升高,水分子向膜外扩散的速度______,使覆盖于肺部细胞表面的黏液被稀释.
(3)主动运输所需的载体蛋白实际上是一些酶蛋白复合体.与被动运输不同,该类膜蛋白都能水解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示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其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由图可知,功能正常的CFTR蛋白能协助氯离子进行跨膜运输,而功能异常的CFTR蛋白不能协助氯离子进行跨膜运输,可见,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正常进行是由膜上功能正常的CFTR蛋白决定的.
(2)氯离子的跨膜运输需要功能正常的CFTR蛋白协助,还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随着氯离子在细胞外浓度逐渐升高,细胞外液浓度升高,渗透压增大,水分子向膜外扩散的速度加快,使覆盖于肺部细胞表面的黏液被稀释.
(3)主动运输需要ATP供能,因此主动运输所需的载体蛋白实际上是一些酶蛋白复合体,其中酶能水解ATP,为主动运输供能.
故答案为:
(1)流动镶嵌 磷脂双分子层 功能正常的CFTR蛋白
(2)主动运输 加快
(3)ATP
解析
解:(1)图示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其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由图可知,功能正常的CFTR蛋白能协助氯离子进行跨膜运输,而功能异常的CFTR蛋白不能协助氯离子进行跨膜运输,可见,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正常进行是由膜上功能正常的CFTR蛋白决定的.
(2)氯离子的跨膜运输需要功能正常的CFTR蛋白协助,还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随着氯离子在细胞外浓度逐渐升高,细胞外液浓度升高,渗透压增大,水分子向膜外扩散的速度加快,使覆盖于肺部细胞表面的黏液被稀释.
(3)主动运输需要ATP供能,因此主动运输所需的载体蛋白实际上是一些酶蛋白复合体,其中酶能水解ATP,为主动运输供能.
故答案为:
(1)流动镶嵌 磷脂双分子层 功能正常的CFTR蛋白
(2)主动运输 加快
(3)ATP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可以看到的是两条暗带中间夹一条明带,那么关于这两条暗带和一条明带的化学成分的说法比较准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暗-亮-暗是指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膜的成分,暗的主要是指蛋白质,亮的是脂质分子.流动镶嵌模型指出,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故选:C.
关于细胞膜的结构及特点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A正确;
B、细胞膜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两个成分都是可以运动的,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
C、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C正确;
D、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D错误.
故选:D.
下列有关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物理模型是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如“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和“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都是物理模型,A正确;
B、噬菌体中DNA可用32P标记,但因噬菌体为病毒,不能直接在培养基上培养,必须寄生在细胞内才能增殖.因此应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该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使其带上32P的标记,B错误;
C、通常用同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从而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C错误;
D、倒平板后,以及划线接种结束后,将平板倒置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有利于表面的水分更好的挥发和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D错误.
故选:A.
图表示细胞膜的结构及物质穿过细胞膜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细胞膜模型称为______,其基本骨架是[______]______;
(2)在该细胞膜中,上面为细胞膜的外侧面,因为该细胞膜面有[______]______,其具有______功能.
(3)O2、CO2、H2O等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方式是图中的哪一种?______(填图中字母).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以图中的哪种方式?______(填图中字母).
正确答案
解:(1)图中是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基本内容是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所组成,蛋白分子镶嵌、贯穿或镶嵌在表面.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B(磷脂双分子层).
(2)D代表糖蛋白中的多糖,具有保护、识别和润滑等功能.
(3)O2、CO2、H2O等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b(自由扩散),特点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a(主动运输).
故答案为:
(1)流动镶嵌模型 B磷脂双分子层
(2)D糖蛋白 保护、润滑、识别
(3)b a
解析
解:(1)图中是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基本内容是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所组成,蛋白分子镶嵌、贯穿或镶嵌在表面.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B(磷脂双分子层).
(2)D代表糖蛋白中的多糖,具有保护、识别和润滑等功能.
(3)O2、CO2、H2O等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b(自由扩散),特点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a(主动运输).
故答案为:
(1)流动镶嵌模型 B磷脂双分子层
(2)D糖蛋白 保护、润滑、识别
(3)b a
如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①为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因此具有①的一侧是细胞膜的外侧,A正确;
B、①为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与细胞识别有关,B正确;
C、②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C正确;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③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D错误.
故选:D.
如图表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具有①糖蛋白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外侧,A正确;
B、①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表面,其他生物膜一般不含糖蛋白,B错误;
C、③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C正确;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②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D正确.
故选: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