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 共79题
6.比特尔等提出了“一个基因一种酶假说”。在生物体内,各类物质或分子是经过一系列代谢步骤合成的,每一步都受特定的酶所催化。现假设已分离到某微生物的 5 种突变体(1-5),它们都不能合成生长所需的物质 G,但是该微生物在合成途径中,物质A、B、C、D、E 都是必需的,但不知它们的合成顺序;于是分析了这几种物质对各种突变体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表示加入相应物质,微生物能正常生长)请分析突变体 4在哪两种物质之间合成被阻断()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8.某家族有两种遗传病:β地中海贫血(“地贫”)是由于11号染色体上β-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异常,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如表2;蚕豆病是只在X染色体上G6PD酶基因显性突变(用D表示)导致该酶活性降低而引起的,但女性携带者表现正常,请回答:
表2
(1)蚕豆病说明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β-基因突变可产生β+基因和β0基因,体现了基因突变的 ,从生物多样性角度来看,这体现了__________多样性
(3)对家系部分成员的DNA用酶来获取β基因片段。并对该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后的产物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结合图1和表2,推断II-8的基因型为 。
(4)III-11个体的蚕豆病致病基因来自___ 个体。
(5)若图中II-9已怀孕则M个体出现蚕豆病的概率是________。
为避免M遗传病的出生,应采取的产前诊断方法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2)不定向性; 基因;
(3)限制性核酸内切 (限制) β+β-XdY或β0β-XdY或β-β-XdY
(4)II-6
(5)1/8 基因诊断
解析
略
知识点
有一种无毒蛇,皮肤颜色由两对基因(O、o和B、b)控制,基因O决定橘红色素酶的形成,基因B决定黑色素酶的形成。具有黑色和橘红色相间花纹皮肤的蛇称为野生型。杂交实验在纯合的黑蛇和橘红蛇间进行,其F1全为野生型,F1自交后,F2出现野生型、黑色、橘红色、白色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请据此回答:
(1)分析可知,基因能够通过________,进而影响生物性状。对F2中的黑皮肤蛇进行解剖,其肌肉中并不含有黑色素,导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2)亲本中黑蛇和橘红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若让F2中的橘红蛇相互交配,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3)有资料显示,人为改变孵化温度和湿度能够改变幼蛇的性别。孵化温度控制在23oC,相对湿度在90%,孵出的全是雌蛇。将温度控制在24~27oC,环境相对湿度控制在50-70%条件下孵出的幼蛇,雌、雄比例约各占一半。请完成下列验证湿度、温度对蛇性别发育影响的实验。
实验步骤:
①随机选取受精的蛇卵l00枚,________。
②将A组置于温度为23oC,相对湿度为90%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孵化;________。
③检查各组蛇的性别比例。
实验结论: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正确答案
(1)控制酶的合成;基因选择性表达
(2)ooBB;OObb;橘红色∶白色=8∶1
(3)实验步骤:
①平均分为A、B二组
②将B组置于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60%条件进行孵化
实验结论:
①如果两组性别比例差别很大,则说明湿度与温度对蛇性别影响较大
②如果两组性别比例差别较小,则说明湿度与温度对蛇性别影响较小
解析
略。
知识点
6. 关于生物遗传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某种二倍体动物的血型基因分别有KA、KB、KE、k,则这类动物的血型表现型与基因型种类数依次是 ( )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