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被授予2006年中国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果是将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育成了具有相对稳定的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小偃6号。小麦与偃麦草的杂交属于远缘杂交。

(1)普通小麦(六倍体、配子中的染色体数为21)与偃麦草(二倍体)杂交所得的F1不育,其原因是________。要使其可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在普通小麦♀AA×♂aa的杂交中,若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离,产生的雌配子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_,这种情况下,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

(2)把偃麦草基因导入小麦体内需要________酶和___________酶。假若将偃麦草某基因成功导入小麦的一条染色体上,该新品种小麦自交后代能稳定遗传的比例为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紊乱,形成可育配子的概率很小  使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对幼苗或正在发芽的种子进行处理,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  22或20  AAa或a

(2)限制性核酸内切  DNA连接  1/2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番茄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由于过早成熟而易腐烂。应用基因工程技术,通过抑制某种促进果实成熟激素的合成能力,可使番茄贮藏时间延长,培育成耐贮藏的番茄新品种,这种转基因番茄已于1993年在美国上市。请回答:

(1)促进果实成熟的重要激素是____________。

(2)在培育转基因番茄的基因操作中,所用的“分子手术刀”是_________,“分子缝合针”是______________,“分子运输车”是_____________。  

(3)基因工程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乙烯

(2)限制性内切酶 DNA连接酶 运载体

(3)DNA重组技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番茄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一类果蔬。但普通番茄细胞中含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控制细胞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该酶能破坏细胞壁,使番茄软化,不耐贮藏。为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科学家们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了抗软化、保鲜时间长的番茄新品种。操作流程如图,请回答:

(1)过程①需要的工具酶有________和________。后者的作用是恢复前者切开的_______键。

(2)在番茄新品种的培育过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见,mRNA1和mRNA2的结合直接导致了__________________无法合成,最终使番茄获得了抗软化的性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与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是否为等位基因_______________。

(4)普通番茄细胞导入目的基因后,经③________过程和④_________过程,然后诱导出试管苗,进一步培养成正常植株。

(5)如图是该目的基因表达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图中3和4的核苷酸是否相同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

(6)请在下框中画出某DNA片段被切割形成黏性末端的过程示意图。

正确答案

(1)限制性内切酶 DNA连接酶 磷酸二酯键

(2)农杆菌转化法

(3)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不是

(4)脱分化 再分化

(5)不同 3是核糖核苷酸 4是脱氧核苷酸

(6)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PCR技术是将某一特定DNA片段在体外酶的作用下,复制出许许多多相同片段的一种方法,利用它能快速而特异地扩增任何要求的目的基因或DNA分子片段。它的基本过程如下:

[注图中“▄”表示每次扩增过程中需要的引物(用P代表)。每个引物含20个脱氧核苷酸,并分别与DNA片段两端碱基互补,其作用是引导合成DNA子链]请据图分析回答:

(1)PCR技术的原理是模拟生物体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PCR扩增过程中对DNA片段进行高温加热处理,其目的是_________,其作用相当于细胞内_________酶的作用.

(3)在③适温延伸过程中,必需加一特定的DNA聚合酶,从图示中可判断,该酶与一般人体细胞中的DNA聚合酶相比,最主要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引物都用3H标记,从理论上计算,DNA片段经3次扩增所得的8个DNA分子中,含有3H 标记的DNA分子占__________%。

(5)假定DNA片段含200对脱氧核苷酸,经3次扩增,从理论上计算,除需要引物14个外,还需要游离的脱氧核苷酸________________个。

正确答案

(1)DNA复制

(2)使DNA双链解开成为单链 解旋

(3)耐高温

(4)100

(5)2520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在药品生产中,有些药品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凝血因子等,以前主要是从生物体的组织、细胞或血液中提取的,由于受原料来源限制,价格十分昂贵,而且产量低,临床供应明显不足。自70年代遗传工程发展起来以后,人们逐步地在人体内发现了相应的目的基因,使之与质粒形成重组DNA,并以重组DNA引入大肠杆菌,最后利用这些工程菌,可以高效率地生产出上述各种高质量低成本的药品,请分析回答:

(1)在基因工程中,质粒是一种最常用的_______,它广泛地存在于细菌细胞中,是一种很小的环状____分子。

(2)在用目的基因与质粒形成重组DNA过程中,一般要用到的工具酶是________和_________。

(3)将含有“某激素基因”的质粒导入细菌细胞后,能在细菌细胞内直接合成“某激素”,则该激素基因在细菌体内表达的过程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

(4)在将质粒导入细菌时,一般要用_________处理细菌,以增大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运载体     DNA

(2)限制酶     DNA连接酶

(3)某激素基因→MRNA→某激素

(4)氯化钙     细胞壁的通透性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