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近年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全民关注美食的热潮,其中多次讲述了人们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作的美味食品(如酿酒、酿醋、腐乳、泡菜等).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用红葡萄制作果酒的过程中,葡萄酒呈现红色的原因是______.葡萄酒若不密封,长期存放就会变酸,使其变酸的存放环境所需的最适温度应是______

(2)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其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______

(3)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是______

(4)制作美食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可采用刚果红染色法进行筛选.如果样品中细菌浓度较低,可以通过______培养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为了纯化纤维素分解菌,某同学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在做第二次以及以后的划线操作时,应从上一次划线的______开始划线.

(5)制作腐乳的废弃物中存在着尿素,人们想通过分解尿素的细菌将其降解.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尿素的细菌,对培养基的要求是______(单项选择).

①加尿素 ②不加尿素 ③加琼脂 ④不加琼脂 ⑤加葡萄糖 ⑥不加葡萄糖  ⑦KH2PO4、Na2HPO4、MgSO4.7H2O  ⑧不加KH2PO4、Na2HPO4、MgSO4.7H2O

A.①③⑤⑦B.①③⑤⑧C.②④⑥⑧D.①④⑥⑦

正确答案

解:(1)用红葡萄制作果酒的过程中,葡萄酒呈现红色的原因是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葡萄酒存放环境所需的最适温度应该为18-25℃.

(2)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腐乳制作的原理是: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泡菜制作过程中,在初期亚硝酸盐含量很低,随硝酸还原菌的繁殖,促进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含量会随天数增多逐渐升高;但随腌制时间延长,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的乳酸,抑制了硝酸盐还原菌的繁殖,亚硝酸盐的含量逐渐降低.

(4)筛选能够产生纤维素的细菌,可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如果样品中细菌浓度较低,可以通过选择培养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某同学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应该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5)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微生物,因此培养基中应该加入有机碳源,如葡萄糖;分离分解尿素的菌的培养基从功能上分属于选择培养基,应该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从物理性质上分属于固体培养基,因此应加入凝固剂琼脂糖.同时,还要加入KH2PO4,Na2HPO4,MgSO4•7H2O.故选:A.

故答案为:

(1)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     18-25℃

(2)肽和氨基酸

(3)先增加后减少

(4)选择    末端

(5)A

解析

解:(1)用红葡萄制作果酒的过程中,葡萄酒呈现红色的原因是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葡萄酒存放环境所需的最适温度应该为18-25℃.

(2)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腐乳制作的原理是: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泡菜制作过程中,在初期亚硝酸盐含量很低,随硝酸还原菌的繁殖,促进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含量会随天数增多逐渐升高;但随腌制时间延长,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的乳酸,抑制了硝酸盐还原菌的繁殖,亚硝酸盐的含量逐渐降低.

(4)筛选能够产生纤维素的细菌,可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如果样品中细菌浓度较低,可以通过选择培养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某同学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应该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5)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微生物,因此培养基中应该加入有机碳源,如葡萄糖;分离分解尿素的菌的培养基从功能上分属于选择培养基,应该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从物理性质上分属于固体培养基,因此应加入凝固剂琼脂糖.同时,还要加入KH2PO4,Na2HPO4,MgSO4•7H2O.故选:A.

故答案为:

(1)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     18-25℃

(2)肽和氨基酸

(3)先增加后减少

(4)选择    末端

(5)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苹果醋的制作简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在果汁加工中,果胶不仅影响水果的______率,还使果汁浑浊,制备纯净果汁时常加入来自______发酵生产的果胶酶.为便于工业化使用,常对酶采用______技术,常用方法有______等.

(2)过程①中使用到的微生物是______,发酵装置中往往放置一装有水的弯曲玻璃管,目的是防止氧气进入,防止______污染,还有______.发酵时温度一般控制在______℃范围内.

(3)过程②使用到的微生物是______.过程③的进行需要温度控制在30~35℃,时间控制在______天左右,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在果汁加工中,果胶不仅影响水果的出汁率,还使果汁浑浊;根据酶的专一性原理,制备纯净果汁时常加入来自霉菌发酵生产的果胶酶.为便于工业化使用,常采用固定化酶技术;固定方法有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而固定化酶常用化学结合法(或物理吸附法).

(2)①表示利用鲜苹果汁发酵产生苹果就,该过程中使用到的微生物是酵母菌;果酒发酵装置中往往放置一装有水的弯曲玻璃管,目的是防止氧气进入,防止杂菌污染,同时还能排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CO2,减小瓶中压力.酵母菌生存的适宜温度是18~25℃,因此果酒发酵时温度一般控制在18~25℃范围内.

(3)②表示利用苹果酒发酵形成苹果醋,该过程使用到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生存的适宜温度是30~35℃,且为嗜氧菌,因此过程③的进行需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时间控制在7~8天左右,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故答案为:

(1)出汁    霉菌   固定化酶    化学结合法(或物理吸附法)

(2)酵母菌  杂菌   排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CO2,减小瓶中压力   18~25

(3)醋酸菌    7~8    充气

解析

解:(1)在果汁加工中,果胶不仅影响水果的出汁率,还使果汁浑浊;根据酶的专一性原理,制备纯净果汁时常加入来自霉菌发酵生产的果胶酶.为便于工业化使用,常采用固定化酶技术;固定方法有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而固定化酶常用化学结合法(或物理吸附法).

(2)①表示利用鲜苹果汁发酵产生苹果就,该过程中使用到的微生物是酵母菌;果酒发酵装置中往往放置一装有水的弯曲玻璃管,目的是防止氧气进入,防止杂菌污染,同时还能排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CO2,减小瓶中压力.酵母菌生存的适宜温度是18~25℃,因此果酒发酵时温度一般控制在18~25℃范围内.

(3)②表示利用苹果酒发酵形成苹果醋,该过程使用到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生存的适宜温度是30~35℃,且为嗜氧菌,因此过程③的进行需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时间控制在7~8天左右,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故答案为:

(1)出汁    霉菌   固定化酶    化学结合法(或物理吸附法)

(2)酵母菌  杂菌   排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CO2,减小瓶中压力   18~25

(3)醋酸菌    7~8    充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秋•邢台校级月考)十九世纪中期,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证明食品发酵是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如今,形形色色的发酵食品在食品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回答下列与微生物发酵、培养相关的问题:

(1)苹果酒清香、明快,风味清爽,它是由果汁发酵产生的.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用______来检验.

(2)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这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得到质量高、产量多的理想产物,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不包括______

A.温度控制       B.溶氧控制       C.pH控制      D.酶的控制

(3)苹果酒在______的作用下,经过深层发酵可形成苹果醋;在此过程中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原因是______

(4)腐乳是用豆腐发酵制成,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从微生物培养的角度来看,豆腐应该属于______

(5)在充足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的条件下,乳酸菌仍然不能正常生长,还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_.应用平板划线法分离乳酸菌时,从第二次划线操作起,每次总是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并划线数次,其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2)酵母菌发酵需要控制条件:温度18-25℃;溶氧控制,即要先通气后密封;pH控制,偏酸性;利用酵母菌自身的酶进行发酵,不需要对酶进行控制.故选:D.

(3)苹果醋制备需要醋酸菌,温度要严格控制在30~35℃,由于只有氧气充足时,醋酸菌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所以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保证有氧环境.

(4)腐乳是用豆腐发酵制成,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从微生物培养的角度来看,豆腐应该属于培养基.

(5)在充足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的条件下,乳酸菌仍然不能正常生长,还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应用平板划线法分离乳酸菌时,从第二次划线操作起,每次总是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并划线数次,其原因是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较少,最终可得到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成的菌落.

故答案为:

(1)酸性的重铬酸钾

(2)D

(3)醋酸菌     只有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醋酸菌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

(4)毛霉       培养基

(5)维生素     线条末端的细菌数量少,最终可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菌落

解析

解:(1)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2)酵母菌发酵需要控制条件:温度18-25℃;溶氧控制,即要先通气后密封;pH控制,偏酸性;利用酵母菌自身的酶进行发酵,不需要对酶进行控制.故选:D.

(3)苹果醋制备需要醋酸菌,温度要严格控制在30~35℃,由于只有氧气充足时,醋酸菌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所以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保证有氧环境.

(4)腐乳是用豆腐发酵制成,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从微生物培养的角度来看,豆腐应该属于培养基.

(5)在充足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的条件下,乳酸菌仍然不能正常生长,还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应用平板划线法分离乳酸菌时,从第二次划线操作起,每次总是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并划线数次,其原因是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较少,最终可得到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成的菌落.

故答案为:

(1)酸性的重铬酸钾

(2)D

(3)醋酸菌     只有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醋酸菌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

(4)毛霉       培养基

(5)维生素     线条末端的细菌数量少,最终可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菌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回答下列与微生物发酵有关的问题:

Ⅰ.如图是生物兴趣小组设计的果酒、果醋的发酵装置.

(1)装置中的充气口应该在制作______时关闭.

(2)装置中的排气口在果醋发酵时排出的气体是______

(3)果酒制作完成后,可以用______来检测酒精的生产,酒精与之反应呈现______色.

Ⅱ.豆腐乳是以大豆为原料,先制成豆腐坯,再利用毛霉接种在豆腐坯上经发酵制成的.豆腐坯中的主要有机物是______,毛霉可利用体内的酶将其分解成味道鲜美的______小分子有机物.

Ⅲ.制作泡菜时,必须将新鲜的蔬菜清洗干净后,放入用白酒擦拭过的泡菜坛中,然后向坛中加入盐水、香辛料及一些“陈泡菜水”,密封后置于阴凉处.

(1)菜坛为什么要密封?______

(2)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3)加入“陈泡菜水”的作用是______

(4)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I.(1)酵母茵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有氧时:C6 H12O6+6O26CO2+6H2O;缺氧时:C6Hl2O62C2H5OH+2CO2,因此在制作果酒时,应在缺氧的环境下进行,即关闭充气口.

(2)醋酸菌是好氧菌,能够利用糖在有氧时生成醋酸;在糖源不足时,将乙醇变为醋酸,即C6H12O6+2O2→2CH3COOH+2CO2+2H2O,CH5OH+O2→CH3COOH+H2O,故在果醋发酵时,需要打开充气口,并不断泵入空气(氧),因而排气口排出的既有CO2又有含氧量较低的空气.

Ⅱ.豆腐坯中主要的有机物是蛋白质,在毛霉等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作用下,可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氨基酸、小分子肽.

Ⅲ.(1)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是乳酸菌,而乳酸菌是厌氧型微生物.因此,制作泡菜时,菜坛要密封.

(2)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盐过多,抑制了乳酸菌发酵.

(3)加入“陈泡菜水”的作用是提供乳酸菌菌种.

(4)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比色法,因为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亚硝酸盐的含量.

故答案为:

I.(1)果酒发酵  

(2)(含氧量少的)空气与CO2  

(3)重铬酸钾  灰绿

Ⅱ.蛋白质  小分子肽和氨基酸

Ⅲ.(1)乳酸菌是厌氧生物

(2)盐过多,抑制了乳酸菌发酵

(3)提供乳酸菌菌种

(4)比色法(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解析

解:I.(1)酵母茵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有氧时:C6 H12O6+6O26CO2+6H2O;缺氧时:C6Hl2O62C2H5OH+2CO2,因此在制作果酒时,应在缺氧的环境下进行,即关闭充气口.

(2)醋酸菌是好氧菌,能够利用糖在有氧时生成醋酸;在糖源不足时,将乙醇变为醋酸,即C6H12O6+2O2→2CH3COOH+2CO2+2H2O,CH5OH+O2→CH3COOH+H2O,故在果醋发酵时,需要打开充气口,并不断泵入空气(氧),因而排气口排出的既有CO2又有含氧量较低的空气.

Ⅱ.豆腐坯中主要的有机物是蛋白质,在毛霉等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作用下,可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氨基酸、小分子肽.

Ⅲ.(1)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是乳酸菌,而乳酸菌是厌氧型微生物.因此,制作泡菜时,菜坛要密封.

(2)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盐过多,抑制了乳酸菌发酵.

(3)加入“陈泡菜水”的作用是提供乳酸菌菌种.

(4)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比色法,因为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亚硝酸盐的含量.

故答案为:

I.(1)果酒发酵  

(2)(含氧量少的)空气与CO2  

(3)重铬酸钾  灰绿

Ⅱ.蛋白质  小分子肽和氨基酸

Ⅲ.(1)乳酸菌是厌氧生物

(2)盐过多,抑制了乳酸菌发酵

(3)提供乳酸菌菌种

(4)比色法(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回答下列相关的问题:

(1)苹果酒清香、明快,风味清爽,它是由果汁发酵产生的.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用

______来检验.苹果酒在______(填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深层发酵可形成苹果醋;在此过程中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原因是______

(2)腐乳是用豆腐发酵制成,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______(填微生物).

(3)微生物培养的培养基可以分为液体培养基和______两种.

(4)稀释涂布平板法和______是微生物接种常用的方法,其中可以用于菌落的计数的是______.这两种方法在接种过程中都需要在______旁进行操作,以避免杂菌的污染.

正确答案

解:(1)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苹果酒在醋酸菌的作用下,经过深层发酵可形成苹果醋.在此过程中,温度要严格控制在30~35℃,由于只有氧气充足时,醋酸菌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所以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保证有氧环境.

(2)腐乳是用豆腐发酵制成,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3)微生物培养的培养基可以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两种.

(4)分离和纯培养微生物最常用的培养基是琼脂固体培养基,最常用的手段是平板分离微生物,平板分离法常用的两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目的是要在培养基上得到目的微生物的单个菌落.这两种方法在接种过程中都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操作,以避免杂菌的污染.

故答案为:

(1)重铬酸钾溶液      醋酸菌      醋酸菌发酵时需要氧气

(2)毛霉       

(3)固体培养基

(4)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酒精灯火焰

解析

解:(1)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苹果酒在醋酸菌的作用下,经过深层发酵可形成苹果醋.在此过程中,温度要严格控制在30~35℃,由于只有氧气充足时,醋酸菌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所以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保证有氧环境.

(2)腐乳是用豆腐发酵制成,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3)微生物培养的培养基可以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两种.

(4)分离和纯培养微生物最常用的培养基是琼脂固体培养基,最常用的手段是平板分离微生物,平板分离法常用的两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目的是要在培养基上得到目的微生物的单个菌落.这两种方法在接种过程中都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操作,以避免杂菌的污染.

故答案为:

(1)重铬酸钾溶液      醋酸菌      醋酸菌发酵时需要氧气

(2)毛霉       

(3)固体培养基

(4)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酒精灯火焰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