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 共519题
新鲜柑橘的销售受市场行情影响较大,为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可以将柑橘加工成果汁、果酒、果醋等.结合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1)通过过程③制作果酒,市场接种的菌种是酵母菌,其发酵的适合温度为______℃左右.在过程③中不用灭菌一般也不会受到杂菌的污染,原因是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果酒制作是否成功,需发酵后用______来鉴定,在酸性条件下,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现______.
(3)选用新鲜而不是干枯的柑橘果皮作为提取香精油的材料,理由是新鲜柑橘果皮______.
(4)现获得一株突变柑橘,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该突变植株,最好采用______的方法.
正确答案
解:(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生存的适宜温度是18-25℃,因此通过过程③制作果酒时,发酵的适合温度为18-25℃左右.在过程③中,由于培养液的缺氧环境或呈酸性抑制大多数的微生物的生长,因此高该过程不用灭菌一般也不会受到杂菌的污染.
(2)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鉴定,溶液的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3)新鲜柑橘果皮中芳香油含量较高,因此选用新鲜而不是干枯的柑橘果皮作为提取香精油的材料.
(4)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能快速繁殖优良品种,因此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该突变植株,最好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故答案为:
(1)18-25℃培养液的缺氧环境或呈酸性抑制大多数的微生物的生长
(2)重铬酸钾溶液 灰绿色
(3)芳香油含量较高
(4)植物组织培养
解析
解:(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生存的适宜温度是18-25℃,因此通过过程③制作果酒时,发酵的适合温度为18-25℃左右.在过程③中,由于培养液的缺氧环境或呈酸性抑制大多数的微生物的生长,因此高该过程不用灭菌一般也不会受到杂菌的污染.
(2)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鉴定,溶液的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3)新鲜柑橘果皮中芳香油含量较高,因此选用新鲜而不是干枯的柑橘果皮作为提取香精油的材料.
(4)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能快速繁殖优良品种,因此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该突变植株,最好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故答案为:
(1)18-25℃培养液的缺氧环境或呈酸性抑制大多数的微生物的生长
(2)重铬酸钾溶液 灰绿色
(3)芳香油含量较高
(4)植物组织培养
图为酿制葡萄酒的两个简易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
(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它的新陈代谢类型是______.
(2)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来源是______.
(3)甲装置中,A液体是______,NaH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与乙装置相比,甲装置的优点是______.
(4)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的空间,这是因为______.
(5)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用______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该试剂与酒精反应呈现______.在果酒酿造过程中,如果果汁灭菌不严格,含有醋酸杆菌,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杆菌能否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______理由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酵母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
(2)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所需的菌种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3)甲装置中,A液体是葡萄汁;NaHCO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酵母菌酒精发酵产生的CO2;用乙装置进行酒精发酵时需要适时拧松瓶盖放气,这有可能会造成杂交污染,因此与乙装置相比,甲装置既能及时吸收(发酵产生的)CO2,又能减少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4)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的空间,这样既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又可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
(5)酒精可用重铬酸钾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该试剂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杆菌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因为酒精发酵时是无氧环境,而醋酸发酵需有氧.
故答案为:
(1)异养兼性厌氧型
(2)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3)葡萄汁吸收酵母菌酒精发酵产生的CO2既能及时吸收(发酵产生的)CO2,又能减少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4)既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又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
(5)重铬酸钾灰绿色不能酒精发酵时是无氧环境,而醋酸发酵需有氧.
解析
解:(1)酵母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
(2)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所需的菌种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3)甲装置中,A液体是葡萄汁;NaHCO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酵母菌酒精发酵产生的CO2;用乙装置进行酒精发酵时需要适时拧松瓶盖放气,这有可能会造成杂交污染,因此与乙装置相比,甲装置既能及时吸收(发酵产生的)CO2,又能减少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4)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的空间,这样既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又可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
(5)酒精可用重铬酸钾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该试剂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杆菌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因为酒精发酵时是无氧环境,而醋酸发酵需有氧.
故答案为:
(1)异养兼性厌氧型
(2)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3)葡萄汁吸收酵母菌酒精发酵产生的CO2既能及时吸收(发酵产生的)CO2,又能减少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4)既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又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
(5)重铬酸钾灰绿色不能酒精发酵时是无氧环境,而醋酸发酵需有氧.
如图是以鲜苹果汁为原料利用发酵瓶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过程简图,分析并回答:
(1)过程甲中使用的微生物是______.在鲜苹果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______的空间.经过10~12天后,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检测样液,如果颜色由______变为______色,说明产生了酒精.
(2)过程乙中使用的微生物是______,可以从食醋中分离纯化获得,步骤如下:
第一步:配制______(固体/液体)培养基.培养基一般都含有______和无机盐.
第二步: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其方法是______.
第三步:接种.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______法和______法.
第四步:培养.温度控制在______摄氏度范围内.
第五步:挑选符合要求的______.
(3)在______的条件下,如果缺少糖源,乙中的微生物将甲过程的产物变为______,再将其变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甲是果酒发酵过程,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在鲜苹果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的空间,以防止发酵液溢出.经过10~12天后,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检测样液,如果颜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说明产生了酒精.
(2)乙是果醋发酵过程,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杆)菌,可以从食醋中分离纯化获得,步骤如下:
第一步:配制固体培养基.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第二步: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第三步:接种.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第四步:培养.醋酸菌生存的适宜温度是30-35℃,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范围内.
第五步:挑选符合要求的菌落.
(3)在氧气充足(有氧)的条件下,如果缺少糖源,醋酸菌可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故答案为:
(1)酵母菌 橙色 灰绿
(2)醋酸(杆)菌 固体 水、碳源、氮源 高压蒸汽灭菌 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 30-35 菌落
(3)氧气充足(有氧) 乙醛 醋酸
解析
解:(1)甲是果酒发酵过程,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在鲜苹果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的空间,以防止发酵液溢出.经过10~12天后,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检测样液,如果颜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说明产生了酒精.
(2)乙是果醋发酵过程,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杆)菌,可以从食醋中分离纯化获得,步骤如下:
第一步:配制固体培养基.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第二步: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第三步:接种.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第四步:培养.醋酸菌生存的适宜温度是30-35℃,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范围内.
第五步:挑选符合要求的菌落.
(3)在氧气充足(有氧)的条件下,如果缺少糖源,醋酸菌可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故答案为:
(1)酵母菌 橙色 灰绿
(2)醋酸(杆)菌 固体 水、碳源、氮源 高压蒸汽灭菌 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 30-35 菌落
(3)氧气充足(有氧) 乙醛 醋酸
近年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全民关注美食的热潮,其中多次讲述了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作的美味食品(如酿酒、酿醋、腐乳、泡菜等).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用红葡萄制作果酒的过程中,葡萄酒呈现红色的原因是______.
葡萄酒若不密封,长期存放就会变酸.其存放环境所需的最适温度应该是______.
(2)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其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______.
(3)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是______.
(4)在制作美食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可采用刚果红染色法进行筛选.如果样品中细菌浓度较低,可以通过______培养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为了纯化纤维素分解菌,某同学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应该从上一次划线的______开始划线.
(5)制作腐乳的废弃物中存在着尿素,人们想通过分解尿素的细菌将其降解,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尿素的细菌,对培养基的要求是______.
①加尿素②不加尿素③加琼脂④不加琼脂⑤加葡萄糖⑥不加葡萄糖⑦KH3PO4、Na2HPO4、MgSO4•7H2O⑧不加KH3PO4、Na2HPO4、MgSO4•7H2O
A.①③⑤⑦
B.①③⑤⑧
C.②④⑥⑧
D.①④⑥⑦
正确答案
解:(1)用红葡萄制作果酒的过程中,葡萄酒呈现红色的原因是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葡萄酒存放环境所需的最适温度应该为18-25℃.
(2)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腐乳制作的原理是: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泡菜制作过程中,在初期亚硝酸盐含量很低,随硝酸还原菌的繁殖,促进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含量会随天数增多逐渐升高;但随腌制时间延长,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的乳酸,抑制了硝酸盐还原菌的繁殖,亚硝酸盐的含量逐渐降低.
(4)筛选能够产生纤维素的细菌,可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如果样品中细菌浓度较低,可以通过选择培养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某同学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应该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5)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微生物,因此培养基中应该加入有机碳源,如葡萄糖;分离分解尿素的菌的培养基从功能上分属于选择培养基,应该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从物理性质上分属于固体培养基,因此应加入凝固剂琼脂糖.同时,还要加入KH2PO4,Na2HPO4,MgSO4•7H2O.故选:A.
故答案为:
(1)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 18-25℃
(2)肽和氨基酸
(3)先增加后减少
(4)选择 末端
(5)A
解析
解:(1)用红葡萄制作果酒的过程中,葡萄酒呈现红色的原因是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葡萄酒存放环境所需的最适温度应该为18-25℃.
(2)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腐乳制作的原理是: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泡菜制作过程中,在初期亚硝酸盐含量很低,随硝酸还原菌的繁殖,促进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含量会随天数增多逐渐升高;但随腌制时间延长,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的乳酸,抑制了硝酸盐还原菌的繁殖,亚硝酸盐的含量逐渐降低.
(4)筛选能够产生纤维素的细菌,可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如果样品中细菌浓度较低,可以通过选择培养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某同学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应该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5)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微生物,因此培养基中应该加入有机碳源,如葡萄糖;分离分解尿素的菌的培养基从功能上分属于选择培养基,应该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从物理性质上分属于固体培养基,因此应加入凝固剂琼脂糖.同时,还要加入KH2PO4,Na2HPO4,MgSO4•7H2O.故选:A.
故答案为:
(1)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 18-25℃
(2)肽和氨基酸
(3)先增加后减少
(4)选择 末端
(5)A
请回答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相关问题:
(1)制作果酒利用的微生物是______.在制作果酒过程中,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由______大量繁殖而形成的,这种菌可在缺少糖源时,将乙醇变为______,然后变为醋酸.
(2)在制作腐乳过程中,在腐乳表面往往会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实际上由微生物的______形成的,对人体无害;加盐腌制,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同时,盐能______.
(3)防止杂菌入侵,获得纯净的培养物是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在无菌技术中,操作者用酒精擦拭双手属于______,对金属用具、玻璃器皿、培养基等要进行灭菌,其中,培养基只能用______灭菌.
(4)若要对某种微生物进行纯化,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制作果酒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在制作果酒过程中产生菌膜的微生物是醋酸杆菌,其可在缺少糖源时将乙醇变为乙醛,然后变为醋酸.
(2)在制作腐乳过程中,在腐乳表面的皮实际上由微生物的菌丝形成的;加盐腌制,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同时,盐还能抑制微生物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3)对操作者用酒精擦拭双手属于消毒,培养基只能用高压蒸汽灭菌.
(4)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微生物.
故答案为:
(1)酵母菌 醋酸菌 乙醛
(2)匍匐菌丝 抑制微生物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3)消毒 高压蒸汽
(4)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解析
解:(1)制作果酒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在制作果酒过程中产生菌膜的微生物是醋酸杆菌,其可在缺少糖源时将乙醇变为乙醛,然后变为醋酸.
(2)在制作腐乳过程中,在腐乳表面的皮实际上由微生物的菌丝形成的;加盐腌制,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同时,盐还能抑制微生物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3)对操作者用酒精擦拭双手属于消毒,培养基只能用高压蒸汽灭菌.
(4)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微生物.
故答案为:
(1)酵母菌 醋酸菌 乙醛
(2)匍匐菌丝 抑制微生物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3)消毒 高压蒸汽
(4)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