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 共519题
如图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和某同学设计的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冲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冲洗应特别注意不能______,以防止菌种的流失.
(2)图2中的排气口在果酒发酵时排出的是______,在果醋发酵时排出的是______.
(3)图2装置中的充气口在______(填“果酒发酵”或“果醋发酵”时需要关闭.若果汁中已含有醋酸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能否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______为什么?______.
(4)在酒精发酵与醋酸发酵时控制的温度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冲洗的主要目的是洗去浮尘;冲洗应先冲洗后去梗,特别注意不能反复冲洗,以防止菌种的流失.
(2)酵母菌无氧呼吸时,除了产生酒精,还会释放二氧化碳,因此排气口在果酒发酵时排出的气体是由酵母菌产生的CO2,在果醋发酵时排出的是含氧量少的空气、CO2.
(3)果酒发酵是在无氧环境中进行的,而果醋制作是在有氧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图2装置中的充气口在果酒发酵时关闭,在果醋发酵时连接充气泵,并连续不断地向内泵入空气.如果果汁中已含有醋酸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因为果酒发酵是在缺氧环境中进行的,而醋酸菌是嗜氧菌,果酒发酵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
(4)由于不同的酶所需的最适温度不同,因此在酒精发酵与醋酸发酵时控制的温度不同.
故答案为:
(1)洗去浮尘 反复冲洗
(2)CO2 含氧量少的空气、CO2
(3)果酒发酵 不能 因为果酒发酵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且醋酸菌发酵条件是氧气充足
(4)不同 不同的酶所需的最适温度不同
解析
解:(1)冲洗的主要目的是洗去浮尘;冲洗应先冲洗后去梗,特别注意不能反复冲洗,以防止菌种的流失.
(2)酵母菌无氧呼吸时,除了产生酒精,还会释放二氧化碳,因此排气口在果酒发酵时排出的气体是由酵母菌产生的CO2,在果醋发酵时排出的是含氧量少的空气、CO2.
(3)果酒发酵是在无氧环境中进行的,而果醋制作是在有氧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图2装置中的充气口在果酒发酵时关闭,在果醋发酵时连接充气泵,并连续不断地向内泵入空气.如果果汁中已含有醋酸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因为果酒发酵是在缺氧环境中进行的,而醋酸菌是嗜氧菌,果酒发酵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
(4)由于不同的酶所需的最适温度不同,因此在酒精发酵与醋酸发酵时控制的温度不同.
故答案为:
(1)洗去浮尘 反复冲洗
(2)CO2 含氧量少的空气、CO2
(3)果酒发酵 不能 因为果酒发酵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且醋酸菌发酵条件是氧气充足
(4)不同 不同的酶所需的最适温度不同
(1)安徽怀远盛产石榴,石榴酒也是当地的特产.利用石榴发酵制作石榴酒的过程中,发酵装置内加入石榴汁后要留约的空间,目的是①______;②______.
(2)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按不同的顺序使用会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得到的结果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利用石榴发酵制作石榴酒的过程中,发酵装置内加入石榴汁后要留约的空间,目的是①有利于酵母菌有氧呼吸从而快速繁殖;②防止发酵过程产生的CO2造成发酵液溢出.
(2)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按不同的顺序使用会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得到的结果是细胞既分裂也分化.
故答案为:
(1)①有利于酵母菌有氧呼吸从而快速繁殖 ②防止发酵过程产生的CO2造成发酵液溢出
(2)细胞既分裂也分化
解析
解:(1)利用石榴发酵制作石榴酒的过程中,发酵装置内加入石榴汁后要留约的空间,目的是①有利于酵母菌有氧呼吸从而快速繁殖;②防止发酵过程产生的CO2造成发酵液溢出.
(2)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按不同的顺序使用会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得到的结果是细胞既分裂也分化.
故答案为:
(1)①有利于酵母菌有氧呼吸从而快速繁殖 ②防止发酵过程产生的CO2造成发酵液溢出
(2)细胞既分裂也分化
杨梅是浙江省的特色水果之一,为对其进行深加工,某厂进行了杨梅酒和杨梅醋的研制,基本工艺流程如图1:
请回答:
(1)在制备杨梅酒过程中,为了提高杨梅的出汁率,在压榨前可加入一定浓度的纤维素酶和______酶.甲罐顶上弯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______.发酵一定时间后,观察到发酵罐内液面不再有______,说明发酵基本完毕.
(2)在制备杨梅醋过程中,乙罐内先填充经______处理的木材刨花,然后加入含______菌的培养液,使该菌______在刨花上,再让甲罐中发酵完毕的杨梅酒流入乙罐进行杨梅醋发酵,杨梅醋的pH可通过控制杨梅酒的______来调节.
(3)若甲罐中的杨梅酒全部流经乙罐制成杨梅醋,则乙罐中CO2的产生量是______.
A.甲罐的两倍 B.与甲罐的相等 C.甲罐的一半 D.几乎为零
(4)在杨梅酒和杨梅醋发酵的整个过程中,某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2所示,该物质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制备杨梅酒时,在压榨前可加入一定浓度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以破除果肉细胞壁(促进细胞壁中纤维素和果胶的水解),提高杨梅的出汁率.甲罐进行的是酒精发酵,需要在无氧环境中进行,因此甲罐顶上弯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空气进入;酒精发酵过程中除了产生酒精,还产生二氧化碳,若发酵一定时间后,观察到甲罐内液面不再有气泡冒出,则说明发酵基本完毕.
(2)参与果醋发酵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在制备杨梅醋过程中,乙罐内先填充经灭菌处理的木材刨花,然后加入含醋酸杆菌的培养液,使该菌附着在刨花上,再让甲罐中发酵完毕的杨梅酒流入乙罐进行杨梅醋发酵,杨梅醋的pH可通过控制杨梅酒的流速来调节.
(3)若甲罐中的杨梅酒全部流经乙罐制成杨梅醋,则乙罐中的反应式为:C2H5OH+O2→CH3COOH+H2O,可见乙罐中几乎没有CO2产生.
(4)在杨梅酒发酵过程中,酒精浓度逐渐升高,但以杨梅酒为材料进行杨梅醋发酵的过程中,酒精浓度又逐渐降低,最终被消耗完.因此图2表示酒精浓度在杨梅酒和杨梅醋制作的整个过程中的变化.
故答案为:
(1)果胶 防止空气进入 气泡冒出
(2)灭菌 醋酸 附着 流速
(3)D
(4)酒精
解析
解:(1)制备杨梅酒时,在压榨前可加入一定浓度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以破除果肉细胞壁(促进细胞壁中纤维素和果胶的水解),提高杨梅的出汁率.甲罐进行的是酒精发酵,需要在无氧环境中进行,因此甲罐顶上弯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空气进入;酒精发酵过程中除了产生酒精,还产生二氧化碳,若发酵一定时间后,观察到甲罐内液面不再有气泡冒出,则说明发酵基本完毕.
(2)参与果醋发酵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在制备杨梅醋过程中,乙罐内先填充经灭菌处理的木材刨花,然后加入含醋酸杆菌的培养液,使该菌附着在刨花上,再让甲罐中发酵完毕的杨梅酒流入乙罐进行杨梅醋发酵,杨梅醋的pH可通过控制杨梅酒的流速来调节.
(3)若甲罐中的杨梅酒全部流经乙罐制成杨梅醋,则乙罐中的反应式为:C2H5OH+O2→CH3COOH+H2O,可见乙罐中几乎没有CO2产生.
(4)在杨梅酒发酵过程中,酒精浓度逐渐升高,但以杨梅酒为材料进行杨梅醋发酵的过程中,酒精浓度又逐渐降低,最终被消耗完.因此图2表示酒精浓度在杨梅酒和杨梅醋制作的整个过程中的变化.
故答案为:
(1)果胶 防止空气进入 气泡冒出
(2)灭菌 醋酸 附着 流速
(3)D
(4)酒精
某研究小组利用酵母菌发酵葡萄生产葡萄酒.回答下列问题:
(1)欲从土壤中分离野生型酵母菌,最好采用______法进行接种,经过培养后,观察培养基上微生物的______,从中选出酵母菌.
(2)为提高生产效率,做了对比实验.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定期测得的数据如图所示.
①实验中,可在酸性条件下,用______检测酒精的生成.
②甲发酵罐提供氧气的目的是______,12h后,甲、乙两发酵罐消耗的葡萄糖量之比为______.实验后检测发现,尽管酵母菌菌种合适、原料充足、操作正确、发酵温度和pH值适宜,但酒精含量比预期低,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3)在酿制葡萄酒时,加入果胶酶将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______,瓦解植物的和胞间层,可以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并使果汁澄清,提高葡萄酒的品质.
(4)可用酵母菌发酵生产果胶酶,生产过程中需将发酵液中的果胶酶用凝胶色谱法分离纯化,其原理根据______分离蛋白质.分离出的果胶酶还需进行酶活性的测定,以单位时间内果汁的______表示酶活性的高低.
正确答案
解:(1)欲从土壤中分离野生型酵母菌,最好采用平板划线法或者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经过培养后,观察培养基上微生物的菌落,从中选出酵母菌.
(2)①实验中,可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检测酒精的生成.
②甲发酵罐提供氧气的目的是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由于甲发酵罐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因此甲发酵罐中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由题图可知,甲发酵罐中的氧气是6mol,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1mol,产生的酒精是18mol,则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9mol,故消耗的葡萄糖共10mol;乙发酵罐不含有氧气,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是15mol,则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7.5mol.因此甲、乙两发酵罐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10:7.5=4:3.实验后检测发现,尽管酵母菌菌种合适、原料充足、操作正确、发酵温度和pH值适宜,但酒精含量比预期低,可能的原因是酒精增多会抑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过程.
(3)果胶酶将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
(4)可用酵母菌发酵生产果胶酶,生产过程中需将发酵液中的果胶酶用凝胶色谱法分离纯化,其原理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分离出的果胶酶还需进行酶活性的测定,以单位时间内果汁的体积大小表示酶活性的高低.
故答案为:
(1)平板划线法或者稀释涂布平板法 菌落
(2)①重铬酸钾
②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4:3 酒精增多会抑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过程
(3)半乳糖醛酸
(4)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体积大小
解析
解:(1)欲从土壤中分离野生型酵母菌,最好采用平板划线法或者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经过培养后,观察培养基上微生物的菌落,从中选出酵母菌.
(2)①实验中,可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检测酒精的生成.
②甲发酵罐提供氧气的目的是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由于甲发酵罐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因此甲发酵罐中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由题图可知,甲发酵罐中的氧气是6mol,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1mol,产生的酒精是18mol,则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9mol,故消耗的葡萄糖共10mol;乙发酵罐不含有氧气,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是15mol,则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7.5mol.因此甲、乙两发酵罐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10:7.5=4:3.实验后检测发现,尽管酵母菌菌种合适、原料充足、操作正确、发酵温度和pH值适宜,但酒精含量比预期低,可能的原因是酒精增多会抑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过程.
(3)果胶酶将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
(4)可用酵母菌发酵生产果胶酶,生产过程中需将发酵液中的果胶酶用凝胶色谱法分离纯化,其原理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分离出的果胶酶还需进行酶活性的测定,以单位时间内果汁的体积大小表示酶活性的高低.
故答案为:
(1)平板划线法或者稀释涂布平板法 菌落
(2)①重铬酸钾
②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4:3 酒精增多会抑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过程
(3)半乳糖醛酸
(4)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体积大小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新鲜苹果榨取果汁并制作果酒,简要流程如图:
(1)实验过程中,有同学发现榨取的果汁非常浑浊,解决的方法是______.
(2)分离酵母菌应使用______培养基,固定化酵母细胞常采用______法.
(3)酵母菌的酒精发酵过程一般控制在______温度范围最适合酵母菌繁殖,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
(4)在酸性条件下,可用______来检测发酵产物中是否有酒精产生.若想进一步检测所得果酒中酵母菌的密度,可采用______法.
(5)果汁为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的营养成分是______.
(6)发酵完成后,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制作的果酒品质非常好.为了方便后续年级使用,可将菌液______保存.
正确答案
解:(1)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所以应用果胶酶处理果汁,提高苹果的出汁率并使果汁变得澄清.
(2)使用选择培养基分离酵母菌;固定化酵母细胞常采用包埋法,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无菌条件,避免微生物的污染.
(3)酵母菌的酒精发酵过程一般控制在18℃~25℃温度范围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在此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代谢最旺盛.
(4)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分离纯化酵母菌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当样品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5)果汁为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的营养成分是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和生长因子.
(6)菌液与甘油充分混匀后放在-20℃的冷冰箱中,即用甘油管藏的方法长期保存.
故答案为:
(1)用果胶酶处理
(2)选择 包埋
(3)18℃~25℃在此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代谢最旺盛
(4)重铬酸钾 稀释涂布平板
(5)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和生长因子
(6)转移到甘油中,与甘油充分混合后,放在-20℃的冷藏箱中
解析
解:(1)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所以应用果胶酶处理果汁,提高苹果的出汁率并使果汁变得澄清.
(2)使用选择培养基分离酵母菌;固定化酵母细胞常采用包埋法,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无菌条件,避免微生物的污染.
(3)酵母菌的酒精发酵过程一般控制在18℃~25℃温度范围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在此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代谢最旺盛.
(4)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分离纯化酵母菌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当样品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5)果汁为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的营养成分是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和生长因子.
(6)菌液与甘油充分混匀后放在-20℃的冷冰箱中,即用甘油管藏的方法长期保存.
故答案为:
(1)用果胶酶处理
(2)选择 包埋
(3)18℃~25℃在此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代谢最旺盛
(4)重铬酸钾 稀释涂布平板
(5)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和生长因子
(6)转移到甘油中,与甘油充分混合后,放在-20℃的冷藏箱中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