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实验的据图操作步骤如下.

1.对发酵瓶,纱布,榨汁机、盛葡萄汁的器皿等实验用具进行消毒.

2.取葡萄500g先用滴水冲洗1-2遍除去污物,再去除枝梗和腐烂的子粒.

3.榨汁机榨取葡萄汁后,将其装入500mL塑料瓶,但注入的果汁量不要超过塑料瓶总体积的,以保证酵母菌迅速繁殖.

4.将发酵瓶置于18-25℃的温度下发酵.

5.定时排气

6.10d以后,可以开始进行取样检测工作.

7.当果酒制成以后.可以在发酵液中加入醋酸菌曲,然后将装置转移至30-35℃的温度条件下发酵,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制成果醋.

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一下问题

(1)2过程为什么先冲洗葡萄再出去枝梗______

(2)初期酵母菌迅速繁殖的主要方式是______

(3)经测定酵母菌消耗的糖中,98.5%形成了酒精和其他发酵产物,其余1.5%则是用于______

(4)第4步,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而第7步则要在30-35℃条件下发酵,为什么______

(5)请写出由麦芽糖→葡萄糖→酒精的反应方程式______

(6)第7步为什么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先冲洗葡萄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初期酵母菌迅速繁殖的主要方式是出芽生殖.

(3)经测定酵母菌消耗的糖中,98.5%形成了酒精和其他发酵产物,其余1.5%则是用于酵母菌自身的生长和繁殖.

(4)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5)由麦芽糖→葡萄糖→酒精的反应方程式为:C12H22O11+H2O2C6H12O6;C6H12O62C2H5OH+2CO2

(6)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中充气.

故答案为:

(1)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出芽生殖

(3)酵母菌自身的生长和繁殖

(4)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5)C12H22O11+H2O2C6H12O6;C6H12O62C2H5OH+2CO2

(6)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中充气

解析

解:(1)先冲洗葡萄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初期酵母菌迅速繁殖的主要方式是出芽生殖.

(3)经测定酵母菌消耗的糖中,98.5%形成了酒精和其他发酵产物,其余1.5%则是用于酵母菌自身的生长和繁殖.

(4)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5)由麦芽糖→葡萄糖→酒精的反应方程式为:C12H22O11+H2O2C6H12O6;C6H12O62C2H5OH+2CO2

(6)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中充气.

故答案为:

(1)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出芽生殖

(3)酵母菌自身的生长和繁殖

(4)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5)C12H22O11+H2O2C6H12O6;C6H12O62C2H5OH+2CO2

(6)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中充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请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①酵母菌是酿制葡萄酒不可缺少的微生物.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______℃.在______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②喝剩的葡萄酒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的原因是(用化学反应式表示)______

(2)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培养基中都要加入一定的植物激素,在培养过程中,植物激素的______和用量的比例都影响实验结果,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比值______ 有利于根的分化.

(3)由于橘皮精油的有效成分在用水蒸气蒸馏时会发生______,使用水中蒸馏法又会产生______的问题,所以一般采用______法.

正确答案

解:(1)①酵母菌的最适宜生长温度是18~25℃,所以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②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醋酸菌能将乙醇转化成醋酸,因此剩的葡萄酒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酸.其化学反应式为:C2H5OH+O2CH3COOH+H2O.

(2)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培养基中都要加入一定的植物激素,在培养过程中,植物激素的浓度、使用顺序和用量的比例都影响实验结果,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比值低有利于根的分化.

(3)由于橘皮精油的有效成分在用水蒸气蒸馏时会发生部分水解,使用水中蒸馏法又会产生原料焦糊的问题,所以一般采用压榨法.

故答案为:

(1)①18-25     缺氧、呈酸性    ②略

(2)浓度、使用顺序    低

(3)部分水解       原料焦糊      压榨

解析

解:(1)①酵母菌的最适宜生长温度是18~25℃,所以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②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醋酸菌能将乙醇转化成醋酸,因此剩的葡萄酒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酸.其化学反应式为:C2H5OH+O2CH3COOH+H2O.

(2)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培养基中都要加入一定的植物激素,在培养过程中,植物激素的浓度、使用顺序和用量的比例都影响实验结果,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比值低有利于根的分化.

(3)由于橘皮精油的有效成分在用水蒸气蒸馏时会发生部分水解,使用水中蒸馏法又会产生原料焦糊的问题,所以一般采用压榨法.

故答案为:

(1)①18-25     缺氧、呈酸性    ②略

(2)浓度、使用顺序    低

(3)部分水解       原料焦糊      压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面是家庭发酵食品的具体操作过程:

(1)酒精发酵时,______℃左右是酵母菌的最适温度;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范围是______℃.发酵后,是否有酒精生成,可以用______来检验.

(2)先将米煮熟,待冷却至30℃时,加少许水和一定量的酒曲,与米饭混匀后置于瓷坛内(其他容器也可).在中间挖一个洞,并且需将酿酒的器皿加盖密封.若天气寒冷,还需采取保温措施,置于适当的地方保温(28℃)12h即成.现请你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发酵过程作一简单的分析:在中间挖一个洞的目的是什么______酿酒过程中,为什么需将器皿密封?

(3)腐乳是我国民间传统发酵食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请回答有关问题:腐乳制作中,起主要作用的生物是______,酒精含量要控制在左右.在腐乳制作中,加盐的目的是(写三个):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酒精发酵时,20℃左右是酵母菌的最适温度;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范围是30~35℃.酒精能使酸性的重铬酸钾变成灰绿色,故发酵后,是否有酒精生成,可以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来检测.

(2)酿酒时在容器中间挖一个洞目的是:存储一部分空气,让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快速增加酵母菌的数量.酿酒过程中需要形成缺氧的环境,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因此酿酒过程中,需将器皿密封.

(3)腐乳制作中,起主要作用的生物是毛霉,酒精含量要控制在12%左右.在腐乳制作中,加盐的目的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加盐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有调味作用.

故答案为:

(1)20     30~35      酸性的重铬酸钾

(2)存储一部分空气,让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快速增加酵母菌的数量         形成缺氧的环境,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3)毛霉      12%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加盐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       有调味作用

解析

解:(1)酒精发酵时,20℃左右是酵母菌的最适温度;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范围是30~35℃.酒精能使酸性的重铬酸钾变成灰绿色,故发酵后,是否有酒精生成,可以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来检测.

(2)酿酒时在容器中间挖一个洞目的是:存储一部分空气,让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快速增加酵母菌的数量.酿酒过程中需要形成缺氧的环境,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因此酿酒过程中,需将器皿密封.

(3)腐乳制作中,起主要作用的生物是毛霉,酒精含量要控制在12%左右.在腐乳制作中,加盐的目的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加盐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有调味作用.

故答案为:

(1)20     30~35      酸性的重铬酸钾

(2)存储一部分空气,让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快速增加酵母菌的数量         形成缺氧的环境,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3)毛霉      12%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加盐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       有调味作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为酿制葡萄酒的两个简易装置和发酵流程图,请分析回答:

(1)补充完成图中的实验流程______

(2)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所以它属于______微生物.制作果酒,需将温度严格控制在______℃.制作果酒后制果醋,应将温度控制在______℃.

(3)甲装置中,A液体是______,NaH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若用乙装置,在发酵过程中,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与乙装置相比,甲装置的优点是①____________

(4)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的空间,这是因为①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果酒发酵后还可以进行果醋发酵,因此图中方框中应填醋酸发酵.

(2)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生存,其异化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型.酵母菌发酵的适宜温度为18℃~25℃;醋酸菌发酵的适宜温度为30℃~35℃.

(3)甲装置中,A为葡萄汁;NaHCO3溶液能够吸收酵母菌酒精发酵产生的CO2;果酒制作过程中除了能产生酒精,也会释放二氧化碳,因此要每隔12小时左右(一定的时间)将瓶盖拧松一次,将二氧化碳排出.与乙装置相比,甲装置的优点是既能及时吸收(发酵产生的)CO2,又能减少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4)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发酵瓶要留有大约的空间,这样既可以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又可以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

故答案为:

(1)醋酸发酵

(2)兼性厌氧型    18~25   30~35

(3)葡萄汁  吸收酵母菌酒精发酵产生的CO2    每隔12小时左右(一定的时间)将瓶盖拧松一次   及时吸收(发酵产生的)CO2 减少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4)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      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

解析

解:(1)果酒发酵后还可以进行果醋发酵,因此图中方框中应填醋酸发酵.

(2)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生存,其异化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型.酵母菌发酵的适宜温度为18℃~25℃;醋酸菌发酵的适宜温度为30℃~35℃.

(3)甲装置中,A为葡萄汁;NaHCO3溶液能够吸收酵母菌酒精发酵产生的CO2;果酒制作过程中除了能产生酒精,也会释放二氧化碳,因此要每隔12小时左右(一定的时间)将瓶盖拧松一次,将二氧化碳排出.与乙装置相比,甲装置的优点是既能及时吸收(发酵产生的)CO2,又能减少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4)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发酵瓶要留有大约的空间,这样既可以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又可以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

故答案为:

(1)醋酸发酵

(2)兼性厌氧型    18~25   30~35

(3)葡萄汁  吸收酵母菌酒精发酵产生的CO2    每隔12小时左右(一定的时间)将瓶盖拧松一次   及时吸收(发酵产生的)CO2 减少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4)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      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苹果除鲜食外,还可深加工为果酒、果醋、果汁、果酱等,使产品附加值成倍提高.如图1是某厂进行苹果酒和苹果醋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

(1)苹果的出汁率是果酒、果醋产量的保证.在制备苹果酒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苹果的出汁率,在压榨前可加入一定浓度的______酶和果胶酶,理由是这两种酶能______,从而提高苹果的出汁率.

(2)发酵一定时间后,观察到甲罐内液面不再有______,说明发酵基本完毕.

(3)在制备苹果醋的过程中,乙罐内先填充经灭菌处理后的木材刨花,然后加入含______菌的培养液,使该菌附着在刨花上,再让甲罐中发酵完毕的苹果酒流入乙罐,并在A处通入______.苹果醋发酵时控制的适宜温度一般比制苹果酒时的适宜温度______(选填“高”、“相等”或“低”).

(4)图2是当果胶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并保持温度、pH在最适宜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35min后曲线变成水平是因为______.若从反应开始时就增加该酶的浓度,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图中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的示意曲线.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制备苹果醋时,在压榨前可加入一定浓度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以破除果肉细胞壁(促进细胞壁中纤维素和果胶的水解),提高苹果的出汁率.

(2)甲罐进行的是酒精发酵,酒精发酵过程中除了产生酒精,还产生二氧化碳,若发酵一定时间后,观察到甲罐内液面不再有气泡冒出,则说明发酵基本完毕.

(3)乙罐内进行的是果醋发酵,参与该过程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因此需加入含醋酸菌的培养液,醋酸菌是嗜氧菌,在发酵过程中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苹果醋发酵时控制的适宜温度为30~35℃,而苹果酒发酵时控制的适宜温度为18~25℃,因此苹果醋发酵时控制的适宜温度一般比制苹果酒时的适宜温度高.

(4)图2是当果胶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并保持温度、pH在最适宜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35min后底物消耗完毕,生成物的量不再增加,因此曲线变成水平.若从反应开始时就增加该酶的浓度,会加快反应的速率,但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成物量变化的曲线如下:

故答案为:

(1)纤维素     能破除果肉细胞壁(促进细胞壁中纤维素和果胶的水解)

(2)气泡冒出

(3)醋酸     无菌空气     高

(4)底物消耗完毕

解析

解:(1)制备苹果醋时,在压榨前可加入一定浓度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以破除果肉细胞壁(促进细胞壁中纤维素和果胶的水解),提高苹果的出汁率.

(2)甲罐进行的是酒精发酵,酒精发酵过程中除了产生酒精,还产生二氧化碳,若发酵一定时间后,观察到甲罐内液面不再有气泡冒出,则说明发酵基本完毕.

(3)乙罐内进行的是果醋发酵,参与该过程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因此需加入含醋酸菌的培养液,醋酸菌是嗜氧菌,在发酵过程中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苹果醋发酵时控制的适宜温度为30~35℃,而苹果酒发酵时控制的适宜温度为18~25℃,因此苹果醋发酵时控制的适宜温度一般比制苹果酒时的适宜温度高.

(4)图2是当果胶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并保持温度、pH在最适宜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35min后底物消耗完毕,生成物的量不再增加,因此曲线变成水平.若从反应开始时就增加该酶的浓度,会加快反应的速率,但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成物量变化的曲线如下:

故答案为:

(1)纤维素     能破除果肉细胞壁(促进细胞壁中纤维素和果胶的水解)

(2)气泡冒出

(3)醋酸     无菌空气     高

(4)底物消耗完毕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