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葡萄发酵可产生果酒、果醋,请利用相关的知识回答一下问题:

(1)如图1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需要氧气参与的过程是______(填写编号),果醋发酵的适宜温度是______.图中在人体细胞中能发生的是______

(2)将葡萄榨成汁后分别装入相应的发酵瓶中,在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均需排气一次.图2甲、乙、丙三个装置图,错误的是______,发酵结束后,检验正确装置发酵产物的方法是______

(3)在上述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假设某一步骤操作错误导致发酵瓶瓶塞被冲开,该操作的错误是______

(4)在图3中用曲线表示正常果酒发酵阶段酵母菌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情况.

正确答案

解:(1)图中①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②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④表示醋酸发酵,其中②④阶段需要氧气参与,①③阶段可发生在人体细胞中;果醋发酵的适宜温度是30℃~35℃.

(2)酒精发酵是无氧呼吸,应提供无氧环境,因此甲同学的操作有误,其未夹住发酵瓶的充气管;果酒发酵时,发酵罐中的发酵液不能超过容积的,因此丙同学的操作有误,它加入的发酵液过多,淹没了排气管在瓶内的管口.正确的发酵产物是果酒,需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鉴定,可是溶液呈现灰绿色.

(3)果酒制作过程中,除了产生酒精,还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若不及时排气,会导致葡萄酒的过程中发酵瓶瓶塞被冲开.

(4)正常果酒发酵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变化,如图:

故答案为:

(1)③④30℃~35℃①③

(2)甲、丙    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3)未及时排气

(4)如图

解析

解:(1)图中①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②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④表示醋酸发酵,其中②④阶段需要氧气参与,①③阶段可发生在人体细胞中;果醋发酵的适宜温度是30℃~35℃.

(2)酒精发酵是无氧呼吸,应提供无氧环境,因此甲同学的操作有误,其未夹住发酵瓶的充气管;果酒发酵时,发酵罐中的发酵液不能超过容积的,因此丙同学的操作有误,它加入的发酵液过多,淹没了排气管在瓶内的管口.正确的发酵产物是果酒,需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鉴定,可是溶液呈现灰绿色.

(3)果酒制作过程中,除了产生酒精,还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若不及时排气,会导致葡萄酒的过程中发酵瓶瓶塞被冲开.

(4)正常果酒发酵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变化,如图:

故答案为:

(1)③④30℃~35℃①③

(2)甲、丙    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3)未及时排气

(4)如图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猕猴桃种植基地为解决猕猴桃滞销易腐烂问题,引进果酒、果醋生产线进行猕猴桃的深加工,获得了较好效益,比生产流程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侯选菌A、B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A具有______;在筛选最适菌A时,可用______试剂来检测______生成的多少.

(2)在纯化侯选菌A时,最好选择______法将菌种A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

(3)菌种的扩大培养应在无菌恒温箱中进行.在进行菌种A的扩大培养过程中,锥形瓶的瓶口应______,并适时______锥形瓶.

(4)将猕猴桃加工成果汁时,为提高果汁的产量和品质,应加入适量的______酶,该酶能瓦解植物细胞的______

(5)在发酵罐中生产果酒、果醋过程中,其温度应分别控制在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题意可知,果酒制备利用酵母菌,果醋制备利用醋酸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由于酵母菌在无氧呼吸条件下产生酒精,因此在筛选酵母菌时,可用重铬酸钾试剂来检测酒精生成的多少.

(2)在纯化酵母菌时,最好选择平板划线法将酵母菌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

(3)由于酵母菌在有氧气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并能大量繁殖,因此酵母菌菌种扩大培养过程中,锥形瓶的瓶口应打开,并适时振荡锥形瓶.

(4)由于细胞壁的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榨汁后细胞壁会使果汁浑浊,并且产汁量低,因此将猕猴桃加工成果汁时,应加入适量的果胶酶,该酶能瓦解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及胞间层.

(5)酵母菌适宜生存的温度为18~25℃,醋酸菌适宜生存的温度为30~35℃.

故答案为:

(1)成形的细胞核   重铬酸钾     酒精

(2)平板划线法

(3)打开   振荡

(4)果胶酶   细胞壁及胞间层

(5)18~25℃30~35℃

解析

解:(1)根据题意可知,果酒制备利用酵母菌,果醋制备利用醋酸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由于酵母菌在无氧呼吸条件下产生酒精,因此在筛选酵母菌时,可用重铬酸钾试剂来检测酒精生成的多少.

(2)在纯化酵母菌时,最好选择平板划线法将酵母菌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

(3)由于酵母菌在有氧气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并能大量繁殖,因此酵母菌菌种扩大培养过程中,锥形瓶的瓶口应打开,并适时振荡锥形瓶.

(4)由于细胞壁的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榨汁后细胞壁会使果汁浑浊,并且产汁量低,因此将猕猴桃加工成果汁时,应加入适量的果胶酶,该酶能瓦解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及胞间层.

(5)酵母菌适宜生存的温度为18~25℃,醋酸菌适宜生存的温度为30~35℃.

故答案为:

(1)成形的细胞核   重铬酸钾     酒精

(2)平板划线法

(3)打开   振荡

(4)果胶酶   细胞壁及胞间层

(5)18~25℃30~35℃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与生物技术实践相关的问题.

(1)自古酒就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在图甲所示两发酵瓶中装入等量的葡萄汁进行果酒制作实验,若在A装置的通气口补充无菌空气,B不通空气,那么一段时间后,能获得葡萄酒的是______装置.

(2)要统计土壤样品中某活菌的数目,宜采用______法接种,根据土壤样品的稀释倍数和接种稀释液的体积,统计平板上的______就能大约推测出样品中的活菌数.

(3)图乙是胡萝卜素提取粗品鉴定结果示意图.点加提取样品的是______点,鉴定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使葡萄糖分解为酒精,A装置通入空气抑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不能产生酒精,B装置没有空气,酵母菌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2)要统计土壤样品中某活菌的数目,要用稀释涂布平板法.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大约推测出样品中的活菌数.

(3)胡萝卜素提取粗品鉴定时,点加提取样品要点加在中间,标准样品点加在两侧.鉴定实验的原理是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故答案为:

(1)B

(2)稀释涂布平板法      菌落

(3)BC     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也不同.(或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大的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的扩散慢.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解:(1)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使葡萄糖分解为酒精,A装置通入空气抑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不能产生酒精,B装置没有空气,酵母菌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2)要统计土壤样品中某活菌的数目,要用稀释涂布平板法.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大约推测出样品中的活菌数.

(3)胡萝卜素提取粗品鉴定时,点加提取样品要点加在中间,标准样品点加在两侧.鉴定实验的原理是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故答案为:

(1)B

(2)稀释涂布平板法      菌落

(3)BC     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也不同.(或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大的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的扩散慢.言之有理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夫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每年10月,正是柑橘大量上市的季节.橘子全身都是宝:不仅果肉的营养价值高,而且药用价值也较高,其皮、核、络、叶都是“地道药材”.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江西某橘子盛产地想建立一个大型的果酒、果醋加工厂,发酵阶段,两者控制条件的区别是______.需要发酵的菌种是______

(2)橘皮精油是食品和化妆品配料的优质原料,提取橘皮精油常用______法,为了使橘皮油易于与水分离,还要加入____________,并调节pH到7~8.

正确答案

解:(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才能进行酒精发酵,且酒精发酵的适宜温度是18~25℃;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果醋制作时需要不断通入氧气,且果醋制作的适宜温度是30~35℃.

(2)由于橘皮精油主要存在于橘皮中,橘皮油在用水蒸气蒸馏时会发生部分水解,使用水中蒸馏又会产生焦糊问题,因此常采用压榨法.橘皮压榨时,为了使橘皮精油易于与水分离,还要分别加入相当于橘皮质量的0.25%的NaHCO3和5%Na2SO4,并调节pH至 7-8.

故答案为:

(1)前者需要无氧条件,且温度控制在18~25℃;后者需要不断通入氧气,且温度控制在30~35℃醋酸菌

(2)压榨法    NaHCO3 Na2SO4

解析

解:(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才能进行酒精发酵,且酒精发酵的适宜温度是18~25℃;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果醋制作时需要不断通入氧气,且果醋制作的适宜温度是30~35℃.

(2)由于橘皮精油主要存在于橘皮中,橘皮油在用水蒸气蒸馏时会发生部分水解,使用水中蒸馏又会产生焦糊问题,因此常采用压榨法.橘皮压榨时,为了使橘皮精油易于与水分离,还要分别加入相当于橘皮质量的0.25%的NaHCO3和5%Na2SO4,并调节pH至 7-8.

故答案为:

(1)前者需要无氧条件,且温度控制在18~25℃;后者需要不断通入氧气,且温度控制在30~35℃醋酸菌

(2)压榨法    NaHCO3 Na2SO4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面是有关食醋和泡菜制作的实验.请回答:

(1)食醋可用大米为原料经三步发酵来制作:

第一步:大米经蒸熟、冷却后加入淀粉酶,将原料中的淀粉分解成中间产物糊精,然后进一步分解成葡萄糖,这一过程可用______(填淀粉指示剂)来检测,因为该试剂遇淀粉呈蓝色,遇上述中间产物呈红色.

第二步:用______菌将葡萄糖转化成乙醇,这一发酵过程中,玻璃发酵瓶不应完全密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

第三步:用______菌将乙醇转化成乙酸,这一过程______氧气.

(2)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酸,其中主要是______,还有少量的亚硝酸.对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可以用______法,因为亚硝酸盐与______的反应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偶联成______色化合物.进行样品测定时,还要取等量水进行同样的测定,目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淀粉可用碘液(KI-I2溶液)检测.酵母菌能将葡萄糖转化成乙醇,该过程中除了产生酒精,还会产生大量的CO2,使瓶内压力升高,因此操作不当可能会引起玻璃发酵瓶瓶塞冲开.醋酸菌能将乙醇转化成乙酸,由于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该过程需要消耗氧气.

(2)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因此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酸,其中主要是乳酸,还有少量的亚硝酸.对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可以用比色法,因为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应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成玫瑰红色化合物.样品测定时,还要取等量水进行同样的测定,目的是作为对照.

故答案为:

(1)碘液(KI-I2溶液) 酵母 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CO2,使瓶内压力升高而可能引起爆裂 醋酸 需要消耗 

(2)乳酸(或有机酸)  比色     对氨基苯磺酸   玫瑰红 作为对照

解析

解:(1)淀粉可用碘液(KI-I2溶液)检测.酵母菌能将葡萄糖转化成乙醇,该过程中除了产生酒精,还会产生大量的CO2,使瓶内压力升高,因此操作不当可能会引起玻璃发酵瓶瓶塞冲开.醋酸菌能将乙醇转化成乙酸,由于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该过程需要消耗氧气.

(2)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因此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酸,其中主要是乳酸,还有少量的亚硝酸.对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可以用比色法,因为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应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成玫瑰红色化合物.样品测定时,还要取等量水进行同样的测定,目的是作为对照.

故答案为:

(1)碘液(KI-I2溶液) 酵母 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CO2,使瓶内压力升高而可能引起爆裂 醋酸 需要消耗 

(2)乳酸(或有机酸)  比色     对氨基苯磺酸   玫瑰红 作为对照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