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 共519题
樱桃番茄富含多种天然有机酸、人体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但因其含糖量不高,影响酒精发酵效果,经实践摸索,调整发酵工艺,樱桃番茄成为酿造保健酒的好原料.图1是利用固定化酵母或游离酵母发酵樱桃番茄果酒的工艺流程,请分析回答:
(1)发酵前,需要在樱桃番茄汁中添加适量白砂糖,那么添加白砂糖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2)主发酵结束后,需将上层酒液转移到另一灭菌容器中进行后发酵,为了防止醋酸菌污染,加入容器中液体的量应______(填“注满”“”或填“
”),以保证果酒品质.
(3)图2是固定化酵母发酵与游离酵母发酵的对比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者发酵速率相近,但发酵前期游离发酵比固定发酵产生的酒精量多,主要原因是______;后期游离酵母发酵速度减慢,除了底物浓度降低外,还可能是因为______.
(4)为探究固定化酵母重复使用的效果,对固定化酵母进行了2次连续的重复发酵实验,图3是实验的结果,试分析在第2次发酵前期,酵母降糖速度明显加快的原因______.实验结果说明固定化细胞具有______的优点.
(5)为分离纯化优良酵母菌品种,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如图操作,排序最合理的是______.
A.②①④③B.②①④①③②C.②①④②③②D.①④①③②
正确答案
解:(1)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发酵前,需要在樱桃番茄汁中添加适量白砂糖,有利于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能提高酒精的生成量.
(2)主发酵结束后,需将上层酒液转移到另一灭菌容器中进行后发酵,加入容器中液体的量应注满,可以防止醋酸菌污染,保证果酒品质.
(3)从图2可以看出,两者发酵速率相近,但游离酵母和营养液的接触更充分,酒精排出更快,所以发酵前期游离发酵比固定发酵产生的酒精量多;后期除了底物浓度降低外,还可能是因为酒精对游离酵母的抑制作用更强,所以游离酵母发酵速度减慢.
(4)根据图3分析,在第2次发酵前期,由于固定化材料中的活酵母数量比第一次多,因此酵母降糖速度明显加快.实验结果说明固定化细胞具有可反复利用的优点.
(5)为分离纯化优良酵母菌品种,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如图操作,排序最合理的是②①④①③②.故选:B.
故答案为:
(1)提高酒精的生成量
(2)注满
(3)游离酵母和营养液的接触更充分,酒精排出更快 酒精对游离酵母的抑制作用更强
(4)固定化材料中的活酵母数量比第一次多(或细胞增殖了) 可反复利用
(5)B
解析
解:(1)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发酵前,需要在樱桃番茄汁中添加适量白砂糖,有利于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能提高酒精的生成量.
(2)主发酵结束后,需将上层酒液转移到另一灭菌容器中进行后发酵,加入容器中液体的量应注满,可以防止醋酸菌污染,保证果酒品质.
(3)从图2可以看出,两者发酵速率相近,但游离酵母和营养液的接触更充分,酒精排出更快,所以发酵前期游离发酵比固定发酵产生的酒精量多;后期除了底物浓度降低外,还可能是因为酒精对游离酵母的抑制作用更强,所以游离酵母发酵速度减慢.
(4)根据图3分析,在第2次发酵前期,由于固定化材料中的活酵母数量比第一次多,因此酵母降糖速度明显加快.实验结果说明固定化细胞具有可反复利用的优点.
(5)为分离纯化优良酵母菌品种,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如图操作,排序最合理的是②①④①③②.故选:B.
故答案为:
(1)提高酒精的生成量
(2)注满
(3)游离酵母和营养液的接触更充分,酒精排出更快 酒精对游离酵母的抑制作用更强
(4)固定化材料中的活酵母数量比第一次多(或细胞增殖了) 可反复利用
(5)B
如图是以鲜苹果汁为原料利用发酵瓶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过程简图,请分析并回答:
(1)在鲜苹果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______的空间.经过10~12天后,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检测样液,如果颜色变为______色,说明产生了酒精.
(2)过程乙中使用的微生物是______,可以从食醋中分离纯化获得,步骤如下:
第一步:配制______(固体/液体)培养基.
第二步: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第三步:接种.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______.
第四步:培养.温度控制在______℃范围内.
第五步:挑选符合要求的菌落.
(3)在______的条件下,如果缺少糖源,乙中的微生物将甲过程的产物变为______,再将其变为醋酸.
正确答案
解:(1)将发酵液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的空间.酒精可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检测样液,颜色变为灰绿色.
(2)乙为果醋发酵过程,该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是醋酸(杆)菌;培养醋酸菌时,应用固体培养基;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醋酸菌生存的适宜温度为30-35℃,因此培养醋酸菌时,应将温度控制在30-35℃范围内.
(3)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如果缺少糖源,醋酸菌可将酒精变为乙醛,再将其变为醋酸.
故答案为:
(1) 灰绿
(2)醋酸(杆)菌 固体 平板划线法 30-35
(3)氧气充足(有氧) 乙醛
解析
解:(1)将发酵液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的空间.酒精可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检测样液,颜色变为灰绿色.
(2)乙为果醋发酵过程,该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是醋酸(杆)菌;培养醋酸菌时,应用固体培养基;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醋酸菌生存的适宜温度为30-35℃,因此培养醋酸菌时,应将温度控制在30-35℃范围内.
(3)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如果缺少糖源,醋酸菌可将酒精变为乙醛,再将其变为醋酸.
故答案为:
(1) 灰绿
(2)醋酸(杆)菌 固体 平板划线法 30-35
(3)氧气充足(有氧) 乙醛
完成下列传统发酵技术中的相关问题:
如图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和发酵装置图,请据图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图1中的实验流程补充完整.______
(2)图2中的充气口在______时关闭,在______时连接充气泵,并不断向内泵入无菌空(氧)气.
(3)排气口在果酒发酵时排出的气体是由______产生的二氧化碳(CO2).
(4)葡萄酒呈现红色的原因是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的颜色反应为______色.
正确答案
解:(1)果酒发酵后还可以进行果醋发酵,因此图中方框中应填醋酸发酵.
(2)制作果酒时需要无氧环境,而制作果醋时需要有氧环境,因此图2装置中的充气口在果酒发酵时关闭,在果醋发酵时连接充气泵,并适时向内泵入空气(氧).
(3)排气口在果酒发酵时排出的气体是由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
(4)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的颜色反应为灰绿色.
故答案为:
(1)洗去浮尘 反复冲洗
(2)果酒发酵 果醋发酵 泵入空气(氧)
(3)酵母菌 二氧化碳 剩余的空气、二氧化碳
解析
解:(1)果酒发酵后还可以进行果醋发酵,因此图中方框中应填醋酸发酵.
(2)制作果酒时需要无氧环境,而制作果醋时需要有氧环境,因此图2装置中的充气口在果酒发酵时关闭,在果醋发酵时连接充气泵,并适时向内泵入空气(氧).
(3)排气口在果酒发酵时排出的气体是由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
(4)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的颜色反应为灰绿色.
故答案为:
(1)洗去浮尘 反复冲洗
(2)果酒发酵 果醋发酵 泵入空气(氧)
(3)酵母菌 二氧化碳 剩余的空气、二氧化碳
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来制作果酒,果醋、腐乳和酸奶等食品,称作传统发酵技术.根据传统发酵技术的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①酵母菌是酿制葡萄酒不可缺少的微生物,制作葡萄酒要控制的温度为______.果醋发酵利用的微生物是______.接种时升高温度到______,且需要通气.
②果酒发酵装置内要留空间,在发酵期的用途一是初期提供有氧条件促进酵母菌的大量繁殖,二是______.
③喝剩的葡萄酒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的原因是______.
(2)腐乳的制作:
①腐乳制作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其中起主要作用的______.
②豆腐发酵主要利用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等,通过发酵,豆腐中营养物质的种类______(减少、增多),且更易于消化和吸收.
(3)乳酸发酵: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①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生存的适宜温度是18-25℃,因此制作葡萄酒要控制的温度为18-25℃.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生存的适宜温度是30-35℃,因此果醋发酵时升高温度到30-35℃,且需要通气.
②果酒发酵装置内要留空间,在发酵期的用途一是初期提供有氧条件促进酵母菌的大量繁殖,二是防止发酵液溢出.
③喝剩的葡萄酒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其原因是发生了醋酸发酵.
(2)①腐乳制作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毛霉.
②豆腐发酵主要利用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等,其中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因此通过发酵,豆腐中营养物质的种增多,且更易于消化和吸收.
(3)由于抗生素杀死乳酸菌,因此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
故答案为:
(1)18-25℃醋酸菌 30-35℃防止发酵液溢出 发生了醋酸发酵
(2)毛霉 增多
(3)抗生素杀死乳酸菌
解析
解:(1)①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生存的适宜温度是18-25℃,因此制作葡萄酒要控制的温度为18-25℃.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生存的适宜温度是30-35℃,因此果醋发酵时升高温度到30-35℃,且需要通气.
②果酒发酵装置内要留空间,在发酵期的用途一是初期提供有氧条件促进酵母菌的大量繁殖,二是防止发酵液溢出.
③喝剩的葡萄酒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其原因是发生了醋酸发酵.
(2)①腐乳制作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毛霉.
②豆腐发酵主要利用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等,其中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因此通过发酵,豆腐中营养物质的种增多,且更易于消化和吸收.
(3)由于抗生素杀死乳酸菌,因此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
故答案为:
(1)18-25℃醋酸菌 30-35℃防止发酵液溢出 发生了醋酸发酵
(2)毛霉 增多
(3)抗生素杀死乳酸菌
(2012春•彭州市校级月考)在啤酒生产过程中,发酵是重要环节.生产过程大致如下:将经过灭菌的麦芽汁充氧,接入啤酒酵母菌菌种后输入发酵罐.初期,酵母菌迅速繁殖,糖度下降,产生白色泡沫,溶解氧渐渐耗尽.随后,酵母菌繁殖速度迅速下降,糖度加速降低,酒精浓度渐渐上升,泡沫不断增多.当糖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结束发酵,最后分别输出有形物质和鲜啤酒.根据上述过程,完成以下问题.
(1)从细胞核的构造看,酵母菌属于______ 生物,如果发现一种酵母菌细胞核中17条染色体,该酵母菌是______倍体.
(2)自然环境中的酵母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成分.
(3)用酵母菌制啤酒时,为保证发酵罐中有较多的酵母菌,必须先通入氧气,达到一定数量后,则应该密闭,以获得大量的酒精,这充分说明酵母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是______.
(4)经测定酵母菌消耗的糖中,98.5%形成了酒精和其他发酵产物,其余1.5%则用于______.
(5)利用酵母菌酿酒时,一开始持续通入空气,然后再封闭其结果分别是______.
A.酵母菌大量死亡,酒精减产 B.酵母菌数量不变,酒精增产
C.酵母菌数量增多,酒精增产 D.酵母菌数量增多,不产生酒精
(6)请写出由麦芽糖→葡萄糖→酒精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从细胞核的构造看,酵母菌有核膜包被的成型细胞核,所以属于真核生物.由于一种酵母菌细胞核中17条染色体,成单数,说明该酵母菌是单倍体.
(2)自然环境中的酵母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
(3)用酵母菌制啤酒时,为保证发酵罐中有较多的酵母菌,必须先通入氧气,此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当达到一定数量后,则应该密闭,以获得大量的酒精,此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这充分说明酵母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型.
(4)酵母菌发酵过程中,糖类中有98.5%形成了酒精和其它发酵产物,其余1.5%则用于自身生长发育.
(5)利用酵母菌酿酒时,一开始持续通入空气,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并大量繁殖;当达到一定数量后,再封闭以获得大量的酒精,故选C.
(6)麦芽糖的分子式为C12H22O11,而葡萄糖为C6H12O6,因此麦芽糖分解成葡萄糖的过程中要加一分子的水.酵母菌无氧呼吸过程中将葡萄糖分解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12H22O11+H2O2C6H12O6、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故答案为:
(1)真核 单
(2)分解者
(3)兼性厌氧型
(4)自身的生长繁殖
(5)C
(6)C12H22O11+H2O2C6H12O6 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解析
解:(1)从细胞核的构造看,酵母菌有核膜包被的成型细胞核,所以属于真核生物.由于一种酵母菌细胞核中17条染色体,成单数,说明该酵母菌是单倍体.
(2)自然环境中的酵母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
(3)用酵母菌制啤酒时,为保证发酵罐中有较多的酵母菌,必须先通入氧气,此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当达到一定数量后,则应该密闭,以获得大量的酒精,此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这充分说明酵母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型.
(4)酵母菌发酵过程中,糖类中有98.5%形成了酒精和其它发酵产物,其余1.5%则用于自身生长发育.
(5)利用酵母菌酿酒时,一开始持续通入空气,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并大量繁殖;当达到一定数量后,再封闭以获得大量的酒精,故选C.
(6)麦芽糖的分子式为C12H22O11,而葡萄糖为C6H12O6,因此麦芽糖分解成葡萄糖的过程中要加一分子的水.酵母菌无氧呼吸过程中将葡萄糖分解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12H22O11+H2O2C6H12O6、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故答案为:
(1)真核 单
(2)分解者
(3)兼性厌氧型
(4)自身的生长繁殖
(5)C
(6)C12H22O11+H2O2C6H12O6 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