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 共519题
图甲是以李子为原料生产果醋的生产工艺,乙曲线表示温度、酒精度对醋酸发酵的影响,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温度过高时,酵母菌代谢减慢甚至死亡,原因是______.
(2)根据乙图,醋酸发酵过程中,适宜的温度为______,适宜的酒精度范围为______,较高的酒精度通常不适宜进行醋酸发酵,原因是______.
(3)酒精发酵后转入醋酸发酵前,除改变温度外,还需调整的发酵条件是______.
(4)李子果汁生产时,加入果胶酶可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为了使果胶酶得到充分的利用,节约成本,需探究果胶酶的最适用量.请简单描述实验思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酵母菌在进行酒精发酵时,若温度过高会影响酶的活性,使酵母菌代谢减慢甚至死亡,因此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2)根据乙图可知,醋酸发酵的适宜的温度为30℃,适宜的酒精度范围为6.0%~6.5%;较高浓度的酒精会抑制醋酸菌的生长和代谢,使产酸量下降,因此较高的酒精度通常不适宜进行醋酸发酵.
(3)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酒精发酵后转入醋酸发酵前,除改变温度外,还需通入无菌空气.
(4)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果胶酶的最适用量.因此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果胶酶的用量,因变量是果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因此实验思路:准备相同体积的李子榨汁若干份,分别加入不同量的果胶酶,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后,观察果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
故答案为:
(1)温度过高,影响酶的活性
(2)30℃6.0%~6.5% 较高浓度的酒精会抑制醋酸菌的生长和代谢,使产酸量下降
(3)通入无菌空气
(4)准备相同体积的李子榨汁若干份,分别加入不同量的果胶酶,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后,观察果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
解析
解:(1)酵母菌在进行酒精发酵时,若温度过高会影响酶的活性,使酵母菌代谢减慢甚至死亡,因此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2)根据乙图可知,醋酸发酵的适宜的温度为30℃,适宜的酒精度范围为6.0%~6.5%;较高浓度的酒精会抑制醋酸菌的生长和代谢,使产酸量下降,因此较高的酒精度通常不适宜进行醋酸发酵.
(3)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酒精发酵后转入醋酸发酵前,除改变温度外,还需通入无菌空气.
(4)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果胶酶的最适用量.因此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果胶酶的用量,因变量是果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因此实验思路:准备相同体积的李子榨汁若干份,分别加入不同量的果胶酶,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后,观察果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
故答案为:
(1)温度过高,影响酶的活性
(2)30℃6.0%~6.5% 较高浓度的酒精会抑制醋酸菌的生长和代谢,使产酸量下降
(3)通入无菌空气
(4)准备相同体积的李子榨汁若干份,分别加入不同量的果胶酶,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后,观察果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
近年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全民关注美食的热潮,其中多次讲述了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作的美味食品.(如酿酒,酿醋,腐乳,泡菜等),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用红葡萄制作果酒的过程中,葡萄酒呈现花色的原因是______葡萄酒若不密封,长期存放就会变酸,其存放环境所需的最适合温度应该是______
(2)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有许多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其产生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______
(3)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是______
(4)在制作美食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可采用刚果染红色法进行筛选,如果样品中细菌浓度较低,可以通过______培养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为了纯化纤维素分解菌,某同学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应该以上一次划线的______开始划线
(5)制作腐乳的废弃物中存在着尿素,人们想通过分解尿素的细菌将其将解,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尿素的细菌,对培养的要求是______.
①加尿素②不加尿素③加琼脂糖 ④不加琼脂糖⑤加葡萄糖⑥不加葡萄糖⑦KH2PO4,Na2HPO4,MgSO4•7H2O⑧不加KH2PO4,Na2HPO4,MgSO4•7H2O
A.①③⑤⑦B.①③⑤⑧C.②④⑥⑧D.①④⑥⑦
正确答案
解:(1)用红葡萄制作果酒的过程中,葡萄酒呈现红色的原因是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葡萄酒存放环境所需的最适温度应该为18-25℃.
(2)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腐乳制作的原理是: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泡菜制作过程中,在初期亚硝酸盐含量很低,随硝酸还原菌的繁殖,促进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含量会随天数增多逐渐升高;但随腌制时间延长,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的乳酸,抑制了硝酸盐还原菌的繁殖,亚硝酸盐的含量逐渐降低.
(4)筛选能够产生纤维素的细菌,可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如果样品中细菌浓度较低,可以通过选择培养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某同学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应该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5)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微生物,因此培养基中应该加入有机碳源,如葡萄糖;分离分解尿素的菌的培养基从功能上分属于选择培养基,应该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从物理性质上分属于固体培养基,因此应加入凝固剂琼脂糖.同时,还要加入KH2PO4,Na2HPO4,MgSO4•7H2O.故选:A.
故答案为:
(1)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 18-25℃
(2)肽和氨基酸
(3)先增加后减少
(4)选择 末端
(5)A
解析
解:(1)用红葡萄制作果酒的过程中,葡萄酒呈现红色的原因是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葡萄酒存放环境所需的最适温度应该为18-25℃.
(2)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腐乳制作的原理是: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泡菜制作过程中,在初期亚硝酸盐含量很低,随硝酸还原菌的繁殖,促进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含量会随天数增多逐渐升高;但随腌制时间延长,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的乳酸,抑制了硝酸盐还原菌的繁殖,亚硝酸盐的含量逐渐降低.
(4)筛选能够产生纤维素的细菌,可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如果样品中细菌浓度较低,可以通过选择培养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某同学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应该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5)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微生物,因此培养基中应该加入有机碳源,如葡萄糖;分离分解尿素的菌的培养基从功能上分属于选择培养基,应该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从物理性质上分属于固体培养基,因此应加入凝固剂琼脂糖.同时,还要加入KH2PO4,Na2HPO4,MgSO4•7H2O.故选:A.
故答案为:
(1)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 18-25℃
(2)肽和氨基酸
(3)先增加后减少
(4)选择 末端
(5)A
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来制作果洒,果醋、腐乳和酸奶等食品的历史悠久,遍布民间,一般称作传统发酵技术.根据传统发酵技术的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①酵母菌是酿制葡萄酒不可缺少的微生物,如果要获得优质野生酵母菌最好在葡萄园的土壤中采样,利用酵母菌发酵制作葡萄洒要控制的温度为______.
②果酒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呈现______色.
③喝剩的葡萄酒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的原因是(用化学反应式表示)______.
(2)腐乳的制作:
①腐乳制作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
②豆腐发酵主要利用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等,通过发酵,豆腐中营养物质的种类______(减少、增多),且更易于消化和吸收.
(3)乳酸发酵:
①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原因是______.
②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______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染料.
正确答案
解:(1)①果酒发酵的适宜温度为18~25℃.
②酒精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呈现灰绿色.
③醋酸菌能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其反应式为:C2H5OH+O2→CH3COOH+H2O.
(2)①腐乳制作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②豆腐发酵主要利用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等,其中蛋白酶能将蛋白质水解成分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脂肪酶能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因此豆腐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增多,且更易于消化和吸收.
(3)①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菌的生长,因此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
②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故答案为:
(1)①18~25℃②灰绿色 ③C2H5OH+O2→CH3COOH+H2O
(2)①毛霉 ②增多
(3)①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菌的生长 ②重氮化 玫瑰红色
解析
解:(1)①果酒发酵的适宜温度为18~25℃.
②酒精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呈现灰绿色.
③醋酸菌能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其反应式为:C2H5OH+O2→CH3COOH+H2O.
(2)①腐乳制作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②豆腐发酵主要利用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等,其中蛋白酶能将蛋白质水解成分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脂肪酶能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因此豆腐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增多,且更易于消化和吸收.
(3)①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菌的生长,因此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
②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故答案为:
(1)①18~25℃②灰绿色 ③C2H5OH+O2→CH3COOH+H2O
(2)①毛霉 ②增多
(3)①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菌的生长 ②重氮化 玫瑰红色
关于酵母菌的相关问题请回答:
(1)(多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属原核生物 B、属于分解者 C、同化作用类型为兼性厌氧
D、可出芽生殖 E、基因的编码区有内含子 F、即含DNA又含RNA
(2)若用酵母菌的微生物群体生长曲线,应将少量的酵母菌菌种接种到______培养基上.
(3)使用酵母菌酿酒时,把酵母菌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中,先给气、再密闭.给气的目的是______,根据生成的产物属于______发酵.
正确答案
解:(1)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异化作用类型为兼性厌氧;可出芽生殖;基因的编码区有内含子;既含DNA又含RNA.故选:BDEF.
(2)若用酵母菌的微生物群体生长曲线,应将少量的酵母菌菌种接种到固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上.
(3)使用酵母菌酿酒时,把酵母菌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中,先给气、再密闭.给气的目的是使其进行有氧呼吸,产生较多能量,用于酵母菌繁殖,根据生成的产物属于酒精发酵.
故答案为:
(1)BDEF
(2)固定容积的液体
(3)使其进行有氧呼吸,产生较多能量,用于酵母菌繁殖 酒精
解析
解:(1)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异化作用类型为兼性厌氧;可出芽生殖;基因的编码区有内含子;既含DNA又含RNA.故选:BDEF.
(2)若用酵母菌的微生物群体生长曲线,应将少量的酵母菌菌种接种到固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上.
(3)使用酵母菌酿酒时,把酵母菌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中,先给气、再密闭.给气的目的是使其进行有氧呼吸,产生较多能量,用于酵母菌繁殖,根据生成的产物属于酒精发酵.
故答案为:
(1)BDEF
(2)固定容积的液体
(3)使其进行有氧呼吸,产生较多能量,用于酵母菌繁殖 酒精
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果醋的历史源远流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果醋的制作离不开醋酸菌.酵母菌和醋酸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它们的异化作用类型依次______.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其完整的反应式为______.
(2)醋酸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实验表明,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______,当______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3)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醋酸菌是原核生物,其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具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或后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的反应式为C6H12O6→2C2H5OH+CO2.
(2)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氧气和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3)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
故答案为:
(1)前者具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或后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异养兼性厌氧、异养需氧
C6H12O6→2C2H5OH+CO2
(2)特别敏感 氧气和糖源
(3)外来杂菌的污染
解析
解:(1)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醋酸菌是原核生物,其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具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或后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的反应式为C6H12O6→2C2H5OH+CO2.
(2)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氧气和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3)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
故答案为:
(1)前者具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或后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异养兼性厌氧、异养需氧
C6H12O6→2C2H5OH+CO2
(2)特别敏感 氧气和糖源
(3)外来杂菌的污染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