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群密度的调查
- 共696题
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48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志鼠12只,则该种群的总数量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题意已知第一次捕获并标志48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志鼠12只,则再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48=25:12,N=100只.
故选:A.
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表: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在两次捕获中,雌性个体数量是60,雄性个体数量是40,即雌性:雄性的比例为3:2,A正确;
B、根据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如果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分母变小,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高,B错误;
C、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50×50÷10÷2=125只/hm2,C错误;
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采用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D错误.
故选:A.
下列生物学研究选择的技术(方法)恰当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鼠的体积较大,运动范围广,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正确;
B、色素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所以用丙酮或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B错误;
C、用显微镜只能观察染色体结构,不能观察到具体的碱基组成,C错误;
D、用18O标记H2O和CO2证明释放的氧气来自水,用14C标记CO2证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D错误.
故选:A.
研究人员对某地区普通棉和抗虫棉棉田中的棉蚜、瓢虫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单位:只/百株):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调查棉蚜种群数量的方法是______.
(2)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后棉蚜仍暴发,一是因为农药的使用对棉蚜进行了______,二是______.请提出一种生物防治虫害方法______.
(3)根据表中数据变化,推测棉蚜与瓢虫虫间的关系属于______.
(4)请描述抗虫棉棉田中棉蚜种群数量变化与普通棉棉田中的两点差异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棉蚜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调查种群数量采用样方法,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防止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后,仍会暴发,原因一是因为农药的使用对棉蚜进行自然选择,二是农药的施用导致棉蚜天敌数量减少;可采用引入天敌、利用昆虫激素等防治.
(3)根据表中数据变化,棉蚜和瓢虫的种群数量非同步性变化,说明棉蚜与瓢虫虫间属于捕食.
(4)抗虫棉棉田中棉蚜种群数量变化与普通棉棉田中的两点差异:①相同时间抗虫棉棉田中棉蚜种群数量少于普通棉棉田;②抗虫棉棉田中棉蚜发育晚于普通棉棉田一周.
故答案为:
(1)样方法
(2)自然选择 农药的施用导致棉蚜天敌数量减少 引入天敌、利用昆虫激素防治等
(3)捕食
(4)相同时间抗虫棉棉田中棉蚜种群数量少于普通棉棉田
抗虫棉棉田中棉蚜发育晚于普通棉棉田一周
解析
解:(1)棉蚜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调查种群数量采用样方法,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防止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后,仍会暴发,原因一是因为农药的使用对棉蚜进行自然选择,二是农药的施用导致棉蚜天敌数量减少;可采用引入天敌、利用昆虫激素等防治.
(3)根据表中数据变化,棉蚜和瓢虫的种群数量非同步性变化,说明棉蚜与瓢虫虫间属于捕食.
(4)抗虫棉棉田中棉蚜种群数量变化与普通棉棉田中的两点差异:①相同时间抗虫棉棉田中棉蚜种群数量少于普通棉棉田;②抗虫棉棉田中棉蚜发育晚于普通棉棉田一周.
故答案为:
(1)样方法
(2)自然选择 农药的施用导致棉蚜天敌数量减少 引入天敌、利用昆虫激素防治等
(3)捕食
(4)相同时间抗虫棉棉田中棉蚜种群数量少于普通棉棉田
抗虫棉棉田中棉蚜发育晚于普通棉棉田一周
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1所示.
(1)本实验过程中,通常采用______的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种群数量变化决定于______和______.
(2)图1示输入该稻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______,而图1稻田生态系统中未表现的成分有______和______.
(3)若该稻田多年后被弃耕,其将发生演替至顶极群落(演替所达到的最终平衡状态),其上物种甲、乙、丙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如图2所示,则物种甲、乙、丙在演替的不同阶段开始生长,最先定居于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可能是______,至顶极群落后三者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布自下而上依次最可能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水花生属于植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日均增长率为正值,种群数量增加,因此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2)图1示输入该稻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而图1中水生植物属于生产者,而福寿螺以水生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则稻田生态系统中未表现的成分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
(3)分析图2,开始时丙的光照强度最强,是优势物种,说明最先定居;最终甲的光照强度最强,其次是乙,最后是丙,则从下向上是丙、乙、甲,体现垂直结构.
故答案为:
(1)样方法 出生率 死亡率
(2)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
(3)丙 丙乙甲
解析
解:(1)水花生属于植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日均增长率为正值,种群数量增加,因此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2)图1示输入该稻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而图1中水生植物属于生产者,而福寿螺以水生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则稻田生态系统中未表现的成分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
(3)分析图2,开始时丙的光照强度最强,是优势物种,说明最先定居;最终甲的光照强度最强,其次是乙,最后是丙,则从下向上是丙、乙、甲,体现垂直结构.
故答案为:
(1)样方法 出生率 死亡率
(2)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
(3)丙 丙乙甲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