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 共5666题
如图是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据查Ⅰ-1体内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
(1)甲病的遗传方式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______,这两种病的遗传遵循______规律.
(2)Ⅰ-2的基因型是______.
(3)Ⅱ-7和Ⅱ-8婚配,他们生一个患甲病男孩的几率是______.
(4)若Ⅱ-7和Ⅱ-8生了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那么他们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几率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Ⅰ-1与Ⅰ-2正常,Ⅱ-7患甲病,无中生有为隐性.Ⅱ-7女儿患甲病,甲病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如果是这样,那她的父亲一定是有甲病的,所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据查Ⅰ-1体内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Ⅰ-1与Ⅰ-2正常,Ⅱ-6患乙病,所以乙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控制这两种病的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所以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由于Ⅰ-2正常,而Ⅱ-6患乙病、Ⅱ-7患甲病,所以Ⅰ-2的基因型为AaXBXb.
(3)Ⅰ-1的基因型为AaXBY,Ⅰ-2的基因型为AaXBXb,所以Ⅱ-7的基因型aaXBXB,
aaXBXb.Ⅰ-3与Ⅰ-4正常,Ⅱ-10患甲病,说明Ⅰ-3的基因型为AaXBY,Ⅰ-4的基因型为AaXBXb.Ⅱ-8的基因型为
AAXBY,
AaXBY.Ⅱ-7和Ⅱ-8婚配,他们生一个患甲病孩子的几率是aa与
Aa结合才会患甲病,所以患甲病男孩的几率是
×
×
=
.
(5)若Ⅱ-7和Ⅱ-8生了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则Ⅱ-7的基因型aaXBXb,Ⅱ-8的基因型为AaXBY.那么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患甲病的几率是,不患甲病的几率是
.不患乙病男孩的几率是
×
=
,所以他们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几率是
×
=
.
故答案为: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X隐性遗传 基因的自由组合
(2)AaXBXb
(3)
(4)
解析
解:(1)Ⅰ-1与Ⅰ-2正常,Ⅱ-7患甲病,无中生有为隐性.Ⅱ-7女儿患甲病,甲病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如果是这样,那她的父亲一定是有甲病的,所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据查Ⅰ-1体内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Ⅰ-1与Ⅰ-2正常,Ⅱ-6患乙病,所以乙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控制这两种病的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所以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由于Ⅰ-2正常,而Ⅱ-6患乙病、Ⅱ-7患甲病,所以Ⅰ-2的基因型为AaXBXb.
(3)Ⅰ-1的基因型为AaXBY,Ⅰ-2的基因型为AaXBXb,所以Ⅱ-7的基因型aaXBXB,
aaXBXb.Ⅰ-3与Ⅰ-4正常,Ⅱ-10患甲病,说明Ⅰ-3的基因型为AaXBY,Ⅰ-4的基因型为AaXBXb.Ⅱ-8的基因型为
AAXBY,
AaXBY.Ⅱ-7和Ⅱ-8婚配,他们生一个患甲病孩子的几率是aa与
Aa结合才会患甲病,所以患甲病男孩的几率是
×
×
=
.
(5)若Ⅱ-7和Ⅱ-8生了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则Ⅱ-7的基因型aaXBXb,Ⅱ-8的基因型为AaXBY.那么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患甲病的几率是,不患甲病的几率是
.不患乙病男孩的几率是
×
=
,所以他们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几率是
×
=
.
故答案为: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X隐性遗传 基因的自由组合
(2)AaXBXb
(3)
(4)
豚鼠毛皮的黑色、棕色和白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基因控制合成黑色素,a基因不能合成黑色素,A对a为完全显性;B基因是修饰基因,BB使黑色素不能合成而表现为白色,Bb使黑色素合成量减少而表现为棕色.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请结合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A基因表达时,出现DNA-RNA杂合双链的生理过程是______,该过程发生在______中.
(2)若一只黑色雄豚鼠与一只棕色雌豚鼠杂交,子代中黑色、棕色、白色都出现,则父本基因型是______,母本基因型是______.
(3)若多只基因型相同的纯种白色雌豚鼠与一只纯种黑色雄豚鼠杂交,F1全部为黑色豚鼠,则据此可知母本的基因型是______.F1个体与aaBb杂交产生的后代中,白色豚鼠的比例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转录是指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因此A基因表达时,出现DNA-RNA杂合双链的生理过程是转录,该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
(2)若一只黑色雄豚鼠(A-bb)与一只棕色雌豚鼠(A-Bb)杂交,子代中黑色(A-bb)、棕色(A-Bb)、白色[A-BB(不可能)、aa--]都出现,则父本黑色雄豚鼠的基因型是Aabb,母本基因型是AaBb.
(3)若多只基因型相同的纯种白色雌豚鼠(A-BB(不可能)、aa--)与一只纯种黑色雄豚鼠(AAbb)杂交,F1全部为黑色豚鼠(A-bb),据此可知母本的基因型是aabb,F1黑色豚鼠为Aabb.F1个体Aabb与aaBb杂交产生后代中,白色豚鼠(aaBb、aabb)的比例是.
故答案为:
(1)转录 细胞核
(2)Aabb AaBb
(3)aabb
解析
解:(1)转录是指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因此A基因表达时,出现DNA-RNA杂合双链的生理过程是转录,该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
(2)若一只黑色雄豚鼠(A-bb)与一只棕色雌豚鼠(A-Bb)杂交,子代中黑色(A-bb)、棕色(A-Bb)、白色[A-BB(不可能)、aa--]都出现,则父本黑色雄豚鼠的基因型是Aabb,母本基因型是AaBb.
(3)若多只基因型相同的纯种白色雌豚鼠(A-BB(不可能)、aa--)与一只纯种黑色雄豚鼠(AAbb)杂交,F1全部为黑色豚鼠(A-bb),据此可知母本的基因型是aabb,F1黑色豚鼠为Aabb.F1个体Aabb与aaBb杂交产生后代中,白色豚鼠(aaBb、aabb)的比例是.
故答案为:
(1)转录 细胞核
(2)Aabb AaBb
(3)aabb
豌豆是遗传学研究良好的实验材料.
(1)豌豆种子的圆粒与皱粒是一对相对性状,皱粒性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的碱基序列,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导致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使豌豆种子淀粉含量低而表现为皱粒.由此可知,该相对性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______.
(2)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天然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学物质.已知决定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但另一对等位基因B、b中,显性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豌豆素的产生.研究人员用两个无法产生豌豆素的纯种(突变品系1和突变品系2)分别与纯种野生型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得到F1,F1自交得到F2,结果如下:
①根据以上信息,可判断上述杂交亲本中,野生型、突变品系1、突变品系2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从第Ⅰ、Ⅲ组的F2中各取一粒均能产生豌豆素的豌豆,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
(3)为鉴别表中第Ⅱ组F2中无豌豆素豌豆的基因型,研究人员利用该豌豆自交,并进行了相关统计,请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①若后代______,则其基因型为______;
②若后代______,则其基因型为______.
(4)进一步研究表明,基因A是通过控制酶A的合成来催化一种前体物转化为豌豆素的.而基因B、b本身并不直接表达性状,但基因B能抑制基因A的表达.请在答题卡方框内尝试用概念图的方式(文字加箭头的形式)解释上述遗传现象.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基因突变的概念可知,一段外来的碱基序列,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即改变了基因的结构,因此相对性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2)①由题意,可知有豌豆素植株的基因型为A_bb,其余均为无豌豆素植株,故纯种野生型豌豆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组别Ⅰ中,突变品系1×野生型后代有豌豆素(A_bb),并且自交后代比例为3:1,因此确定F1的基因型是Aabb,则突变品系1的基因型为aabb.从组别Ⅲ可以看出,突变品系1和突变品系2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是AaBb,所以双亲(均不能产生豌豆素)的基因型是aabb、AABB,可判定突变品系2的基因型为AABB.
②第Ⅰ、Ⅲ组F2中,有豌豆素豌豆的基因型均为AAbb、
Aabb,故二者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
(3)突变品系2(AABB)×野生型(AAbb),F1基因型为AABb,F2中无豌豆素豌豆的基因型为AABB、
AABb.AABB的豌豆自交,后代全为无豌豆素的植株;而AABb的豌豆自交,后代出现有豌豆素的植株,并且有豌豆素的植株与无豌豆素植株之比为1:3.
(4)结合题意,基因A控制酶A的合成,基因B能抑制酶A的合成,据此并结合题意画图(见答案).
故答案为:
(1)基因突变
(2)①AAbb aabb AABB(顺序不可颠倒) ②
(3)①全为无豌豆素的植株 AABB
②出现有豌豆素的植株(或有豌豆素的植株与无豌豆素植株之比为1:3)AABb(注意:①、②顺序可颠倒)
(4)
解析
解:(1)根据基因突变的概念可知,一段外来的碱基序列,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即改变了基因的结构,因此相对性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2)①由题意,可知有豌豆素植株的基因型为A_bb,其余均为无豌豆素植株,故纯种野生型豌豆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组别Ⅰ中,突变品系1×野生型后代有豌豆素(A_bb),并且自交后代比例为3:1,因此确定F1的基因型是Aabb,则突变品系1的基因型为aabb.从组别Ⅲ可以看出,突变品系1和突变品系2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是AaBb,所以双亲(均不能产生豌豆素)的基因型是aabb、AABB,可判定突变品系2的基因型为AABB.
②第Ⅰ、Ⅲ组F2中,有豌豆素豌豆的基因型均为AAbb、
Aabb,故二者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
(3)突变品系2(AABB)×野生型(AAbb),F1基因型为AABb,F2中无豌豆素豌豆的基因型为AABB、
AABb.AABB的豌豆自交,后代全为无豌豆素的植株;而AABb的豌豆自交,后代出现有豌豆素的植株,并且有豌豆素的植株与无豌豆素植株之比为1:3.
(4)结合题意,基因A控制酶A的合成,基因B能抑制酶A的合成,据此并结合题意画图(见答案).
故答案为:
(1)基因突变
(2)①AAbb aabb AABB(顺序不可颠倒) ②
(3)①全为无豌豆素的植株 AABB
②出现有豌豆素的植株(或有豌豆素的植株与无豌豆素植株之比为1:3)AABb(注意:①、②顺序可颠倒)
(4)
金鱼是重要的观赏鱼类,性别决定属于XY型,有多对相对性状如眼形有正常眼、龙眼,尾鳍有单尾鳍、双尾鳍,底色有灰色、紫色等.请回答:
(1)基因T、t和R、r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两条金鱼杂交,如果子代雌雄鱼中都出现T_:tt=3:1,R_:rr=1: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和______;若子代中雌鱼全部表现为R控制的性状,雄鱼既表现为R控制的性状又有r控制的性状,则亲本的基因型应为______和______(只写与R、r控制的性状有关的基因型)
(2)如果已经证实控制尾鳍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单尾鳍对双尾鳍显性.某养殖场出于生产的需要.请你设计一个方案,通过一次交配实验,单就尾鳍性状便能辨别幼鱼的雌雄,方案是选择______和______(表现型)的亲本杂交.
(3)动物遗传学家陈桢证明金鱼体色的遗传是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观察发现紫色鱼的体色深浅程度随显性基因的数目增多而加深,用紫色最深的紫色鱼和白色鱼杂交得到足够数量的F1,让F1雌雄鱼杂交,得到F2个体,若F2个体的各表现型成活率相同,则F2中紫色个体和白色个体的比例为255:1,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分析实验结果推测:金鱼的体色是由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该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
②紫色最深的紫色鱼其基因型应该是______,(依次用AaBbCc字母顺序等基因表示)
正确答案
解:(1)由题意知,子代中,T_:tt=3:1,说明是该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亲本的杂交组合是Tt×Tt;子代中,R_:rr=1:1,说明该对等位基因相当于测交,亲本的杂交组合是Rr×rr,因此则亲本的基因型为TtRr×Ttrr.子代中雌鱼全部表现为r控制的性状,雄鱼既有r控制的性状又有r控制的性状,说明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雌鱼产生XR和Xr2种类型的配子,雄鱼产生的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的基因型为XR,所以亲本的基因型应为XRXr×XRY.
(2)如果已经证实控制尾鳍的基因(设D、d)位于X染色体上,单尾鳍对双尾鳍显性,则XdXd×XDY→XdY、XDXd.因此,通过一次交配实验,单就尾鳍性状便能辨别幼鱼的雌雄,方案是选择双尾鳍雌鱼和单尾鳍雄鱼的亲本杂交.
(3)根据F2中紫色个体和白色个体的比例为255:1,说明白色个体占总数的=(
)4.因此,可判断金鱼的体色是由4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紫色鱼的体色深浅程度随显性基因的数目增多而加深,所以紫色最深的紫色鱼其基因型应该是显性纯合体AABBCCDD.
故答案为:
(1)TtRr Ttrr XRXr XRY
(2)双尾鳍雌鱼 单尾鳍雄鱼
(3)①4 基因自由组合 ②AABBCCDD
解析
解:(1)由题意知,子代中,T_:tt=3:1,说明是该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亲本的杂交组合是Tt×Tt;子代中,R_:rr=1:1,说明该对等位基因相当于测交,亲本的杂交组合是Rr×rr,因此则亲本的基因型为TtRr×Ttrr.子代中雌鱼全部表现为r控制的性状,雄鱼既有r控制的性状又有r控制的性状,说明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雌鱼产生XR和Xr2种类型的配子,雄鱼产生的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的基因型为XR,所以亲本的基因型应为XRXr×XRY.
(2)如果已经证实控制尾鳍的基因(设D、d)位于X染色体上,单尾鳍对双尾鳍显性,则XdXd×XDY→XdY、XDXd.因此,通过一次交配实验,单就尾鳍性状便能辨别幼鱼的雌雄,方案是选择双尾鳍雌鱼和单尾鳍雄鱼的亲本杂交.
(3)根据F2中紫色个体和白色个体的比例为255:1,说明白色个体占总数的=(
)4.因此,可判断金鱼的体色是由4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紫色鱼的体色深浅程度随显性基因的数目增多而加深,所以紫色最深的紫色鱼其基因型应该是显性纯合体AABBCCDD.
故答案为:
(1)TtRr Ttrr XRXr XRY
(2)双尾鳍雌鱼 单尾鳍雄鱼
(3)①4 基因自由组合 ②AABBCCDD
已知红玉杏花朵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1)由B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位于液泡膜上,推测该蛋白质的作用可能与______有关.
(2)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作亲本杂交,子一代全部是淡紫色植株.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______.
(3)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则取淡紫色红玉杏(AaBb)自交:F1中白色红玉杏的基因型有______种,其中纯种个体大约占______.
(4)也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现利用淡紫色红玉杏(AaBb)设计实验进行探究A、a和B、b基因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步骤:让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红玉杏花的颜色和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
实验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______,则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正确答案
解:(1)植物花的颜色是由液泡中的色素体现的,又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说明液泡膜能控制H+进出液泡.因此,推测B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位于液泡膜上,并且该蛋白质可能与H+跨膜运输有关.
(2)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和aabb三种,纯合深紫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而淡紫色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两种,所以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AABB×AAbb或aaBB×AAbb.
(3)由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淡紫色植株(AaBb)自交后代中,子代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有1AABB、2AaBB、1aaBB、2aaBb、1aabb共5种,其中纯种个体大约占.
(4)①如果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AaBb自交,子代表现型深紫色(A-bb):淡紫色(A-Bb):白色(A-BB+aa--)=3:6:(3+4)=3:6:7.
②如果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AaBb自交,当A、B在一条染色体上时,子代表现型淡紫色(AaBb):白色(AABB+aabb)=2:2=1:1.
③如果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AaBb自交,当A、b在一条染色体上时,子代表现型深紫色(AAbb):淡紫色(AaBb):白色(aaBB)=1:2:1.
故答案为:
(1)H+跨膜运输
(2)AABB×AAbb或aaBB×AAbb
(3)5
(4)①深紫色:淡紫色:白色=3:6:7
②深紫色:淡紫色:白色=1:2:1
③淡紫色:白色=1:1
解析
解:(1)植物花的颜色是由液泡中的色素体现的,又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说明液泡膜能控制H+进出液泡.因此,推测B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位于液泡膜上,并且该蛋白质可能与H+跨膜运输有关.
(2)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和aabb三种,纯合深紫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而淡紫色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两种,所以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AABB×AAbb或aaBB×AAbb.
(3)由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淡紫色植株(AaBb)自交后代中,子代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有1AABB、2AaBB、1aaBB、2aaBb、1aabb共5种,其中纯种个体大约占.
(4)①如果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AaBb自交,子代表现型深紫色(A-bb):淡紫色(A-Bb):白色(A-BB+aa--)=3:6:(3+4)=3:6:7.
②如果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AaBb自交,当A、B在一条染色体上时,子代表现型淡紫色(AaBb):白色(AABB+aabb)=2:2=1:1.
③如果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AaBb自交,当A、b在一条染色体上时,子代表现型深紫色(AAbb):淡紫色(AaBb):白色(aaBB)=1:2:1.
故答案为:
(1)H+跨膜运输
(2)AABB×AAbb或aaBB×AAbb
(3)5
(4)①深紫色:淡紫色:白色=3:6:7
②深紫色:淡紫色:白色=1:2:1
③淡紫色:白色=1:1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