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 共7340题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______、______和______,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______.
正确答案
解: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故答案为:
替换、增添、缺失(顺序可换) 基因突变
解析
解: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故答案为:
替换、增添、缺失(顺序可换) 基因突变
(2015秋•临沂校级月考)亮氨酸的密码子有如下几种:UUA、UUG、CUU、CUA、CUG、CUC,当某基因片段中模板链的GAC突变为AAC时,这种突变的结果对该生物的影响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模板链中编码亮氨酸的碱基GAC转录形成的密码子是CUG,编码亮氨酸;碱基AAC转录形成的密码子是UUG,也是亮氨酸的密码子,因此模板链中GAC突变为AAC后,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不发生改变,生物的性状也不发生改变.所以这种突变的结果对该生物的影响是既无利也无害的.
故选:D.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因为该过程中DNA解螺旋,分子结构不稳定,A正确;
B、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B正确;
C、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即在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发生的频率低,C错误;
D、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D正确.
故选:C.
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1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于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所以经诱变后,显性的敏感型基因随那段染色体的缺失而消失了,剩下的是隐性的抗性基因,所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故A选项正确;
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不能恢复为敏感型,故B错误;
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可以恢复为敏感型,故C选项错误;
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根据密码子的简并性,则该抗性基因可能编码肽链,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镰刀型贫血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B经基因突变引起的,病因如图.
(1)镰刀型红细胞对人体有危害的性状,患者表现为发育不良,关节、腹部和肌肉疼痛等,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的特点.该突变是因发生了碱基对______而引起的.由图可知,决定缬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
(2)图中②表示遗传信息表达的______过程,此过程涉及了______类RNA.
(3)一对夫妇均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携带者(受B、b基因控制),且色觉正常(A、a基因控制).当妻子怀孕后经诊断发现怀了一个既患镰刀型贫血症、又患红绿色盲(红绿色盲由a基因控制)而儿子,由此判断出妻子的基因型是______.若这对夫妇再怀孕,胎儿既患镰刀型贫血症又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______.
(4)这对夫妇欲再生育时,医生通过产前基因诊断等技术,帮助该夫妇获得健康孩子.对胎儿进行镰刀型贫血症的产前基因诊断,常采用______(方法)从羊水中获取胎儿细胞进行检测.
正确答案
解:(1)镰刀型红细胞对人体有危害,说明基因突变大多是有害的.据图示可知,该突变是因发生了碱基对替换而引起的.由图可知,模板链的序列是CAT,故决定缬氨酸的密码子是GUA.
(2)图中②表示遗传信息表达的翻译过程,此过程的场所是核糖体,含有rRNA,模板为mRNA,需tRNA携带氨基酸,故共涉及了3类RNA.
(3)一对夫妇均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携带者(受B、b基因控制),且色觉正常(A、a基因控制).故妻子基因型为B_XBX-,怀孕后经诊断发现怀了一个既患镰刀型贫血症、又患红绿色盲(红绿色盲由a基因控制)而儿子,则该儿子的基因型为bbXaY,由此判断出妻子的基因型是 BbXAXa.丈夫的基因型为BbXAY,若这对夫妇再怀孕,胎儿既患镰刀型贫血症又患红绿色盲的概率=×
=
..
(4)对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常采用羊膜腔穿刺法从羊水中获取胎儿细胞进行检测.
故答案为:
(1)有害性 替换 GUA
(2)翻译 3
(3)BbXAXa
(4)羊膜腔穿刺法
解析
解:(1)镰刀型红细胞对人体有危害,说明基因突变大多是有害的.据图示可知,该突变是因发生了碱基对替换而引起的.由图可知,模板链的序列是CAT,故决定缬氨酸的密码子是GUA.
(2)图中②表示遗传信息表达的翻译过程,此过程的场所是核糖体,含有rRNA,模板为mRNA,需tRNA携带氨基酸,故共涉及了3类RNA.
(3)一对夫妇均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携带者(受B、b基因控制),且色觉正常(A、a基因控制).故妻子基因型为B_XBX-,怀孕后经诊断发现怀了一个既患镰刀型贫血症、又患红绿色盲(红绿色盲由a基因控制)而儿子,则该儿子的基因型为bbXaY,由此判断出妻子的基因型是 BbXAXa.丈夫的基因型为BbXAY,若这对夫妇再怀孕,胎儿既患镰刀型贫血症又患红绿色盲的概率=×
=
..
(4)对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常采用羊膜腔穿刺法从羊水中获取胎儿细胞进行检测.
故答案为:
(1)有害性 替换 GUA
(2)翻译 3
(3)BbXAXa
(4)羊膜腔穿刺法
某种高秆植物经理化因素处理,在其后代中发现个别矮秆植株.
(1)这种变异究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还是土壤贫瘠或遭受昆虫危害而生长不良的缘故?为了探明这个问题,请你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进行鉴定,并分析可能的结果.
①鉴定方法:______.②结果分析:______.
(2)如果上述突变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突变体究竟是显性突变(d→D),还是隐性突变(D→d)?可利用杂交实验鉴定,请利用突变体和原始亲本为实验材料进行鉴定.
①杂交实验程序:______.
②如果出现______现象,则可判断突变体为隐性突变.
③如果出现______现象,则可判断突变体为显性突变.
正确答案
解:(1)把变异体与原来的亲本种植在土壤条件和栽培条件均匀一致的环境下,如果变异体与原始亲本表现大体相似,即都是高秆,说明它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即是土壤贫瘠或遭受昆虫危害而生长不良的缘故;如果变异体与原始亲本表现不同,仍表现为矮秆,说明它是可遗传变异,是基因发生了突变.
(2)①让矮杆突变体个体自交,②如果出现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则可判断突变体为隐性突变;③如果出现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则可判断突变体为显性突变.
故答案为:
(1)①把发现的变异体连同原始亲本一起种植在土壤和栽培条件等基本一致的适宜环境中,仔细观察比较两者的表现
②如果变异体与原始亲本表现大体相似,即都是高秆,说明它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即是土壤贫瘠或遭受昆虫危害而生长不良的缘故;如果变异体与原始亲本表现不同,仍表现为矮秆,说明它是可遗传变异,是基因发生了突变
(2)①杂交实验程序:突变体个体自交 ②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 ③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解析
解:(1)把变异体与原来的亲本种植在土壤条件和栽培条件均匀一致的环境下,如果变异体与原始亲本表现大体相似,即都是高秆,说明它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即是土壤贫瘠或遭受昆虫危害而生长不良的缘故;如果变异体与原始亲本表现不同,仍表现为矮秆,说明它是可遗传变异,是基因发生了突变.
(2)①让矮杆突变体个体自交,②如果出现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则可判断突变体为隐性突变;③如果出现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则可判断突变体为显性突变.
故答案为:
(1)①把发现的变异体连同原始亲本一起种植在土壤和栽培条件等基本一致的适宜环境中,仔细观察比较两者的表现
②如果变异体与原始亲本表现大体相似,即都是高秆,说明它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即是土壤贫瘠或遭受昆虫危害而生长不良的缘故;如果变异体与原始亲本表现不同,仍表现为矮秆,说明它是可遗传变异,是基因发生了突变
(2)①杂交实验程序:突变体个体自交 ②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 ③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如果某一个基因的中部增添了1个脱氧核苷酸对,此基因表达不可能的结果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于基因的中部缺失了1个核苷酸对,导致mRNA从对应缺失部位以后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所以在翻译的蛋白质中,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也发生变化,A正确;
B、缺失核苷酸的位置在基因的中部,所以缺失位置之前的基因仍能正常表达形成相应的蛋白质,B错误;
C、如果mRNA在对应缺失部位以后的碱基序列中形成终止密码,则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会减少多个氨基酸,C正确;
D、如果mRNA在对应缺失部位以后的碱基序列与缺失部位前的碱基序列正好形成终止密码,则翻译为蛋白质时在缺失位置会终止,D正确.
故选:B.
基因突变大多数都有害的,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基因突变形成的大多数基因不一定是隐性基因,A错误;
B、由于基因突变破坏了生物与环境之间形成的均衡体系,因此基因突变大多数是有害的,B正确;
C、基因突变不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因此其表现效应往往没有基因重组明显,C错误;
D、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错误.
故选:B.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A正确;
B、基因重组属于生物变异,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不能产生新基因,不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错误;
C、染色体数目变异属于生物变异,不能产生新基因,不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C错误;
D、染色体结构变异属于生物变异,不能产生新基因,不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错误.
故选:A.
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若要通过一次杂交试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F1个体最好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一只雌鼠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可以得知应该是显性突变.如果是常染色体则为:aa变为Aa,如果是伴X遗传则为:XaXa变为XAXa.这样的话,不管是伴性遗传还是常染色体遗传,就会有“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有野生型,也有突变型.”因此,若要通过一次杂交试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F1个体最好是野生型(雌)×突变型(雄).野生型雌鼠与突变型雄鼠杂交,若符合交叉遗传特点即后代表现为雄鼠都是野生型,雌鼠都是突变型,则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若后代性状与性别无关联,则在常染色体上.
故选:A.
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多肽链中,一个氨基酸发生了替换.如图是该病的病因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明,从基因的分子组成角度看,导致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的原因是______.
(2)图中②的过程,称之为______.
(3)图中③的过程称为______,完成该过程的结构是______.
(4)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为GAA或GAG,组氨酸的密码子为CAU或CAC,天冬氨酸的密码子为GAU或GAC,缬氨酸的密码子为GUA、GUU、GUC或GUG.图中氨基酸甲是______;氨基酸乙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该图表明,从基因的分子组成角度看,导致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的原因是控制血红蛋白的基因中CTT→CAT,而碱基对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
(2)图中②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信使RNA过程,属于转录.
(3)图中③是以信使RNA为模板,以转动RNA为搬运工具,以20种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属于翻译.
(4)图中决定氨基酸甲的密码子是GAA,决定氨基酸乙的密码子是GUA,所以氨基酸甲是谷氨酸,氨基酸乙是缬氨酸.
故答案为:
(1)基因突变
(2)转录
(3)翻译 核糖体
(4)谷氨酸 缬氨酸
解析
解:(1)该图表明,从基因的分子组成角度看,导致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的原因是控制血红蛋白的基因中CTT→CAT,而碱基对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
(2)图中②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信使RNA过程,属于转录.
(3)图中③是以信使RNA为模板,以转动RNA为搬运工具,以20种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属于翻译.
(4)图中决定氨基酸甲的密码子是GAA,决定氨基酸乙的密码子是GUA,所以氨基酸甲是谷氨酸,氨基酸乙是缬氨酸.
故答案为:
(1)基因突变
(2)转录
(3)翻译 核糖体
(4)谷氨酸 缬氨酸
出芽酵母的生活史如图1所示,其野生型基因发生突变后,表现为突变型(如图2所示).研究发现该突变型酵母(单倍体)中有少量又回复为野生型表现型,请分析回答:
部分密码子表
(1)酵母的生殖方式Ⅱ与Ⅰ、Ⅲ相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发生______,因而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
(2)依据图2和表1分析,A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相应蛋白质的合成______,进而使其功能缺失.
(3)研究者提出两种假设来解释突变型酵母回复为野生型表现型的原因.
①假设一:a基因又突变回A基因.提出此假设的依据是基因突变具有______性.
②假设二:a基因未发生突变,编码能携带谷氨酰胺的tRNA的基因B突变为b基因(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在a基因表达过程中,b基因的表达产物携带的氨基酸为______,识别的密码子为______,使a基因指导合成出完整的、有功能的蛋白质.
(4)为检验以上假设是否成立,研究者将回复后的单倍体野生型酵母与原始单倍体野生型酵母进行两细胞融合,获取二倍体个体(F1),培养F1,使其减数分裂产生大量单倍体后代,检测并统计这些单倍体的表现型.
①若F1的单倍体子代表现型为______,则支持假设一.
②若F1的单倍体子代野生型与突变型比例为3:1,则支持假设二,F1的单倍体子代中野生型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来源于一个F1细胞的四个单倍体子代酵母细胞的表现型及比例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酵母的生殖方式Ⅱ有性繁殖与Ⅰ芽殖、Ⅲ裂殖等无性繁殖相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发生基因重组,因而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
(2)依据图2和表1分析,A基因的突变为基因a,对应的mRNA是UAG,根据密码子表格,对应的是终止密码子,会导致相应蛋白质的合成提前终止,进而使其功能缺失.
(3)①假设一:a基因又突变回A基因.提出此假设的依据是基因突变具有可逆性.
②假设二:a基因未发生突变,编码能携带谷氨酰胺的tRNA的基因B突变为b基因(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在a基因表达过程中,b基因的表达产物携带的氨基酸为谷氨酰胺,识别的密码子为UAG,使a基因指导合成出完整的、有功能的蛋白质.
(4)①根据假设一:a基因又突变回A基因,则回复后的单倍体野生型酵母为A,与原始单倍体野生型酵母A进行杂交,获取二倍体个体(F1)AA,培养F1,使其减数分裂产生大量单倍体后代,F1的单倍体子代表现型为全部为野生型.
②根据假设二可知,回复后的单倍体野生型酵母为ab,与原始单倍体野生型酵母AB进行杂交,获取二倍体个体(F1)AaBb,培养F1,使其减数分裂产生大量单倍体后代,F1的单倍体子代为AB:Ab:aB:ab=1:1:1:1,其中AB、Ab、ab为野生型个体,aB为突变型个体.来源于一个F1细胞的四个单倍体子代酵母细胞的表现型及比例可能为:全部为野生型;野生型:突变型=3:1;野生型:突变型=1:1.
故答案为:
(1)基因重组
(2)提前终止
(3)①可逆
②谷氨酰胺 UAG
(4)①全部为野生型
②AB、Ab、ab 全部为野生型 野生型:突变型=3:1 野生型:突变型=1:1
解析
解:(1)酵母的生殖方式Ⅱ有性繁殖与Ⅰ芽殖、Ⅲ裂殖等无性繁殖相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发生基因重组,因而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
(2)依据图2和表1分析,A基因的突变为基因a,对应的mRNA是UAG,根据密码子表格,对应的是终止密码子,会导致相应蛋白质的合成提前终止,进而使其功能缺失.
(3)①假设一:a基因又突变回A基因.提出此假设的依据是基因突变具有可逆性.
②假设二:a基因未发生突变,编码能携带谷氨酰胺的tRNA的基因B突变为b基因(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在a基因表达过程中,b基因的表达产物携带的氨基酸为谷氨酰胺,识别的密码子为UAG,使a基因指导合成出完整的、有功能的蛋白质.
(4)①根据假设一:a基因又突变回A基因,则回复后的单倍体野生型酵母为A,与原始单倍体野生型酵母A进行杂交,获取二倍体个体(F1)AA,培养F1,使其减数分裂产生大量单倍体后代,F1的单倍体子代表现型为全部为野生型.
②根据假设二可知,回复后的单倍体野生型酵母为ab,与原始单倍体野生型酵母AB进行杂交,获取二倍体个体(F1)AaBb,培养F1,使其减数分裂产生大量单倍体后代,F1的单倍体子代为AB:Ab:aB:ab=1:1:1:1,其中AB、Ab、ab为野生型个体,aB为突变型个体.来源于一个F1细胞的四个单倍体子代酵母细胞的表现型及比例可能为:全部为野生型;野生型:突变型=3:1;野生型:突变型=1:1.
故答案为:
(1)基因重组
(2)提前终止
(3)①可逆
②谷氨酰胺 UAG
(4)①全部为野生型
②AB、Ab、ab 全部为野生型 野生型:突变型=3:1 野生型:突变型=1:1
(2014秋•长春校级月考)豌豆自交种群中既可能发生显性突变(如dd→Dd),也可能发生隐性突变(如EE→Ee).两者表现的特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显性突变(dd→Dd),第一代由dd隐性性状突变成Dd显性性状;隐性突变(EE→Ee),突变前后都是显性性状,即隐性突变没有在第一代表现出突变性状,A错误;
B、显性突变第一代Dd自交后代即第二代能获得DD的突变型纯合子,隐性突变第一代Ee自交后代也能获得ee突变型纯合子,B正确;
C、根据B选项可知,C错误;
D、由A选项可知,隐性突变性状比显性突变性状出现的晚,D错误.
故选:B.
球菌抗药性可遗传的变异来源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基因重组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球菌是无性生殖,A错误;
B、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所有的生物都可以发生,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正确;
C、球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故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不可能是染色体变异,C错误;
D、球菌的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基因突变,不可能是来自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D错误.
故选:B.
大丽花的红色(C)对白色(c)为显性,一株杂合的大丽花植株有许多分枝,盛开众多红色花朵,其中有一朵花半边红色半边白色,这可能是哪个部位的C基因突变为c基因造成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若是幼苗的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会有多朵花的性状发生改变,A错误;
B、若是早期叶芽的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只会改变叶的性状,不会改变花的性状,B错误;
C、现在仅发现一朵花半边性状改变,可能是早期花芽的体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C正确;
D、若是植株产生的性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可能会改变后代的性状,但不会改变该植株的性状,D错误.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