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 共7340题
基因突变具有以下共同特点:从突变的时间看,都发生在______;从发生突变的概率来看,都是______;从发生突变的方向来看,都是______;从突变与生物的利害关系看,都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基因突变具有以下共同特点:由于间期进行了DNA的复制,故从突变的时间看,都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自然条件下突变率较低,故从发生突变的概率来看,都是较低突变频率;从发生突变的方向来看,都是不定向的;基因突变多数对生物有害,少数有利.
故答案为:
细胞分裂间期 较低突变频率 不定向的 多数对生物有害,少数有利
解析
解:基因突变具有以下共同特点:由于间期进行了DNA的复制,故从突变的时间看,都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自然条件下突变率较低,故从发生突变的概率来看,都是较低突变频率;从发生突变的方向来看,都是不定向的;基因突变多数对生物有害,少数有利.
故答案为:
细胞分裂间期 较低突变频率 不定向的 多数对生物有害,少数有利
某植物的黄株与绿株由1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正常情况下,黄株与绿株杂交,子代均为黄株.某研究小组以黄株Ⅰ作父本,在开花后,用γ射线照射其花药,再将其花粉授粉于母本绿株的雌蕊柱头上,发现子代有黄株506株、绿株3株(绿株Ⅱ),为研究绿株Ⅱ出现的原因,让绿株Ⅱ与正常纯合的黄株Ⅲ杂交,F1自交得F2,观察F2的表现型及比例,并做相关分析.
(1)假设一:γ射线照射黄株Ⅰ导致其发生了基因突变.如果此假设成立,则F2的基因型为______,表现型为______,黄株中杂合子占______.
(2)假设二:γ射线照射黄株Ⅰ导致其1号染色体断裂,含有基因T在内片段丢失(一条染色体片段的缺失不影响个体生存,两条染色体缺失相同的片段个体死亡).如果此假设成立,则F1的表现型为______,F2存活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种,表现型及比例分别为______、______.
(3)为验证黄株Ⅰ发生了哪种变异,还可选择______植株的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______.
(4)上述杂交实验中该植株颜色的遗传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正确答案
TT、Tt、tt
黄株和绿株
黄株
4
黄株、绿珠
6:1
绿株Ⅱ
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或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
遵循
解析
解:(1)假设一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等,其实质是基因结构的改变.黄株Ⅰ用γ射线照射其花药后与绿株(tt)杂交,后代有绿株Ⅱ(3株)出现,说明黄株Ⅰ用γ射线照射其花药出现了t配子,绿株Ⅱ的基因型为tt.绿株Ⅱ(tt)与正常纯合的黄株Ⅲ(TT)杂交,F1的基因型为Tt;F1自交得到F2,F2的基因型是1TT、2Tt、1tt,表现型为黄株和绿株,在黄株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应为.
(2)假设二是染色体变异,即绿株Ⅱ的一条染色体缺失含有基因T的片段,因此其能产生2种配子,一种配子含有基因t,另一种配子6号染色体断裂缺失含T的片段.绿株Ⅱ与正常纯合的黄株Ⅲ(TT)杂交,F1有两种基因型(比例相等):Tt和T-,均表现为黄株;Tt自交得到的F2有TT:Tt:tt,=1:2:1,黄株占,绿珠占
,T-自交,由于两条染色体缺失相同的片段的个体死亡,所以F2中TT:T-=1:2,全为黄株,F2中黄株所占比例应为
,绿珠所占比例应为
.所以黄株:绿珠=6:1.
(3)基因突变是点突变,在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而染色体变异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所以为验证黄株Ⅰ发生了哪种变异,可以通过细胞学的方法来验证,即在显微镜下观察绿株Ⅱ细胞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如果观察减数分裂时的细胞,可以观察联会的6号染色体是否相同;如果观察有丝分裂时的细胞,应选择中期的细胞进行观察,因为此时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然后可以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比较6号染色体是否相同.
(4)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中该植株颜色的性状分离即比例可知其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故答案是:
(1)TT、Tt、tt 黄株和绿株
(2)黄株 4 黄株、绿株 6:1
(3)绿株Ⅱ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或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
(4)遵循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只能通过二分裂方式进行增殖,A错误;
B、人的小肠上皮细胞在有丝分裂前期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所以不可能形成四分体,B错误;
C、基因突变一定是可遗传变异,但不一定遗传给后代,如发生在体细胞的基因突变,C正确;
D、蚕豆叶肉细胞已高度分化,不进行有丝分裂,D错误.
故选:C.
人类发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本原因是决定谷氨酸的基因上的碱基对()突变为(
)引起的,A正确;
B、基因中替换了碱基对,即→
,B错误;
C、基因中替换了一个碱基对,C错误;
D、基因中替换了碱基对,D错误.
故选:A.
家蚕的性别遗传机制是ZW型,ZZ为雄蚕,ZW为雌蚕,饲养雄蚕经济效益高.家蚕第10染色体上有一个使卵呈黑色的基因B,遗传学家通过X射线处理,诱发B基因发生突变产生一个白色隐性等位基因的突变体.遗传学家又用X射线处理杂合雌蚕,获得了携带有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易位到W染色体上而成为WB的突变体,从而获得雌雄蚕卵自动鉴别品系.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家蚕的性别遗传机制是ZW型,果蝇性别遗传机制是XY型,A错误;
B、家蚕的Z、W染色体为性染色体,第10染色体为常染色体,B正确;
C、诱发B基因突变致使W染色体突变为WB染色体,运用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C正确;
D、淘汰黑色蚕卵即雌蚕蚕卵,可以提高经济效益,D正确.
故选:BCD.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1994~1995年对波黑的空袭以及1999年对南联盟的空袭中大量使用了贫铀弹,导致人类癌症、白血病和新生儿畸形的发生等.近几个月来,一些欧洲国家也纷纷报道本国参加北约维和行动的士兵因患癌症等病症而死亡,并称之为“巴尔干综合症”.对上述现象的讨论,下列选项不合理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是有害的,A正确;
B、当射线作用于生殖细胞或发育的胚胎时,引起突变,新生儿可能产生畸形,B正确;
C、射线引起的生物变异如在体细胞中,则不会遗传给下一代,C错误;
D、由题意可知,射线的作用引起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是导致“巴尔干综合症”发生的重要原因,D正确.
故选:C.
一条染色体上缺失了8个碱基对,不属于基因突变,应属于染色体变异.______(判断对错)
正确答案
×
解析
解:一条染色体上缺失了8个碱基对,属于基因突变,不属于染色体变异.
故答案为:×.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基因突变指的是基因结构的改变,一般不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
B、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突变不一定改变生物的性状,B错误;
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C正确;
D、用光学显微镜能直接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变异和结构变异,但是不能观察到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C.
多代均为红眼的果蝇群体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雄性果蝇.将红眼雌果蝇与此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二代又出现了白眼果蝇.两次出现白眼果蝇的原因分别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多代均为红眼的果蝇群体,说明是纯合子,后代出现白眼的则为基因突变;将红眼雌果蝇与此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二代又出现了白眼果蝇,是基因重组产生的,A错误;
B、多代均为红眼的果蝇群体,说明是纯合子,后代出现白眼的则为基因突变;将红眼雌果蝇与此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二代又出现了白眼果蝇,是基因重组产生的,B正确;
C、亲本杂交以后,子1代自交产生的子2代出现了和亲本所不相同的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C错误;
D、同上分析,D错误;
故选:B.
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物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但是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有利变异存活下来,而有害变异被淘汰,A错误;
B、在自然条件下,基因发生突变的频率很低,B错误;
C、如果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不是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将不会遗传给子代,C正确;
D、不管自发诱变还是人工诱变,都具有不定向性,D错误.
故选:C.
基础知识填空:
(1)基因突变可以发生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上;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的特点.
(2)男性的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来,也只能传给他的女儿,这说明该遗传病的遗传有______特点.
(3)基因重组包括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因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和因同源染色体上______两种情况.
(4)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______,诱变育种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
(5)基因是指______.基因中通过______储存遗传信息.
(6)在生物进化学说中,拉马克的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学说的基本观点是______.
(7)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的推理方法叫______.我们知道,在我国人群中红绿色盲中男性发病率为7%.这个数据的获得是通过______得到的.
(8)对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最重要的意义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基因突变可以发生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上;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的特点.
(2)由于红绿色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没有等位基因,所以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这种遗传特点叫做交叉遗传.
(3)基因重组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因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因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交叉互换导致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两种情况.
(4)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
(5)基因是指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生物遗传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基因中通过碱基排列顺序储存遗传信息.
(6)在生物进化学说中,拉马克的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学说的基本观点是用进废退.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基本观点是自然选择学说.
(7)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的推理方法叫假说-演绎法.我们知道,在我国人群中红绿色盲中男性发病率为7%,这个数据的获得是通过遗传调查得到的.
(8)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
故答案为:
(1)随机性
(2)交叉遗传
(3)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交叉互换导致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4)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5)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碱基排列顺序
(6)用进废退
(7)假说-演绎法 遗传调查
(8)保证前后染色体数目的稳定
解析
解:(1)基因突变可以发生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上;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的特点.
(2)由于红绿色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没有等位基因,所以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这种遗传特点叫做交叉遗传.
(3)基因重组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因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因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交叉互换导致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两种情况.
(4)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
(5)基因是指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生物遗传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基因中通过碱基排列顺序储存遗传信息.
(6)在生物进化学说中,拉马克的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学说的基本观点是用进废退.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基本观点是自然选择学说.
(7)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的推理方法叫假说-演绎法.我们知道,在我国人群中红绿色盲中男性发病率为7%,这个数据的获得是通过遗传调查得到的.
(8)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
故答案为:
(1)随机性
(2)交叉遗传
(3)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交叉互换导致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4)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5)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碱基排列顺序
(6)用进废退
(7)假说-演绎法 遗传调查
(8)保证前后染色体数目的稳定
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DNA→RNA的过程中.______. (判断对错)
正确答案
错误
解析
解:DNA→DNA为DNA的复制过程,基因突变容易发生;DNA→RNA为转录过程,基因突变不易发生.
故答案为:
错误
镰刀型贫血症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较,其血红蛋白β链的第6位氨基酸发生改变,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造成β链上第6位氨基酸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替换,即基因突变,A正确;
B、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都能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所以通过分析异常基因与正常基因的碱基序列不能确定其变异类型,B错误;
C、通过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系谱图,根据上下代的发病情况,可以推断该病的遗传方式,C正确;
C、镰刀型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型,而红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如果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进行基因治疗,可以选择改造其造血干细胞,D正确.
故选:B.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A正确;
B、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且多数是有害的,B正确;
C、基因突变只能改变基因的种类,而不能改变基因的数目,C错误;
D、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即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D正确.
故选:C.
以下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基因突变是随机的、不定向的,故突变方向和环境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A正确;
B、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有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B正确;
C、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一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C正确;
D、一般生殖细胞的基因突变会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体细胞的基因突变一般不遗传给后代,D错误.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