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 共7340题
下列有关变异及其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基因突变的特点为: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故A正确;
B、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的一种情况,故B正确;
C、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相比,最大的优点就是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故C正确;
D、染色体DNA中一个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故D错误.
故选D.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基因突变是随机的,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而不是细胞分裂的任何时期,A错误;
B、二倍体植株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叶、果实中的营养成分会增加,B正确;
C、能进行无丝分裂的生物,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也有染色体的复制和分开,所以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C正确;
D、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高度不育,但有的单倍体生物是可育的,如雄峰,D正确.
故选:A.
下列对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基因突变发生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A错误;
B、基因突变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B错误;
C、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可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C正确;
D、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D错误.
故选:C.
下列与基因突变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但由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不分裂的细胞也能发生基因突变,故A错误;
B、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或抑癌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故B错误;
C、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途经,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故C正确;
D、一切生物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故D错误.
故选:C.
生物兴趣小组调查发现,种植同一玉米品种的甲,乙两个相邻地块中,甲地块的玉米比乙地块玉米茎秆粗壮,叶片肥厚且颜色浓绿有光泽.两地块水,肥等环境因素基因相同,二者差异是由于甲地块玉米喷洒了BEM(一种发酵产品)所致.该小组成员认为此变异可能由一下三种情况引起:①BEM诱发了玉米基因突变(显性突变);②BEM仅仅影响了基因的表达,并没有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③BEM诱发了玉米染色体数目加倍,为判断这些假设的合理性及变异类型的起因,小组数据所学知识展开讨论并确定了实验探究方案,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小组最终认为该假设①不成立,原因是______.
(2)小组认为该假设②情况可以成立,因为生物的形状是______的结果.为确定该假设是否正确,简单的方法是______.
(3)小组认为该假设③情况也可以成立,因为多倍体植株具有______的特点.
为确定该假设是否正确,可用两种简单的方法鉴定:
方法一:______;
方法二:杂交法,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假设①(BEM诱发了玉米基因突变)不成立,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多害少利性,因此不可能出现普遍优良性状.
(2)假设②(BEM仅仅影响了基因的表达,并没有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可以成立,因为生物的形状是基因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的结果.为确定该假设是否正确,简单的方法是将甲地产生的玉米种子再在甲地种植,但是不喷洒BEM,然后观察玉米的表现型,如果不出现“茎秆粗壮,叶片肥厚且颜色浓绿有光泽”,说明观点正确.
(3)假设③(BEM诱发了玉米染色体数目加倍)也可以成立,因为多倍体植株具有茎杆粗壮,叶片和果实都比较大的特点.
为确定该假设是否正确,可用两种简单的方法鉴定:
方法一:用显微镜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如果加倍,则观点正确;
方法二:杂交法,与乙地植株进行杂交,然后让后代进行自交,观察它是否可育,如果不可育,则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
(1)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多害少利性,因此不可能出现普遍优良性状
(2)基因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将甲地产生的玉米种子再再甲地种植,但是不喷洒BEM,然后观察玉米的表现型
(3)茎杆粗壮,叶片和果实都比较大
一.用显微镜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
二、与乙地植株进行杂交,然后让后代进行自交,观察它是否可育
解析
解:(1)假设①(BEM诱发了玉米基因突变)不成立,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多害少利性,因此不可能出现普遍优良性状.
(2)假设②(BEM仅仅影响了基因的表达,并没有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可以成立,因为生物的形状是基因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的结果.为确定该假设是否正确,简单的方法是将甲地产生的玉米种子再在甲地种植,但是不喷洒BEM,然后观察玉米的表现型,如果不出现“茎秆粗壮,叶片肥厚且颜色浓绿有光泽”,说明观点正确.
(3)假设③(BEM诱发了玉米染色体数目加倍)也可以成立,因为多倍体植株具有茎杆粗壮,叶片和果实都比较大的特点.
为确定该假设是否正确,可用两种简单的方法鉴定:
方法一:用显微镜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如果加倍,则观点正确;
方法二:杂交法,与乙地植株进行杂交,然后让后代进行自交,观察它是否可育,如果不可育,则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
(1)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多害少利性,因此不可能出现普遍优良性状
(2)基因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将甲地产生的玉米种子再再甲地种植,但是不喷洒BEM,然后观察玉米的表现型
(3)茎杆粗壮,叶片和果实都比较大
一.用显微镜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
二、与乙地植株进行杂交,然后让后代进行自交,观察它是否可育
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不同基因突变的频率是不同的,A正确;
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可以受环境影响,B错误;
C、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一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C正确;
D、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可以发生与任何时期,但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发生的可能性较大,D错误.
故选:AC.
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在减数分裂间期,果蝇Ⅱ号染色体上缺失了一个碱基对,这种变异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
B、由于密码子的简并行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能够改变生物的表现型,B错误;
C、发生在生物体体细胞内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传给子代,但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可遗传给后代,因此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错误;
D、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一般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D正确.
故选:D.
角膜炎、鱼鳞癣和听力丧失综合征(KIDS),发病的根本原因是一个连接蛋白基因突变,导致连接蛋白缺失一个氨基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该基因突变的原因是基因中碱基对缺失,而导致mRNA缺失了一个密码子,A错误;
B、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B正确;
C、导致角膜炎、鱼鳞癣和听力丧失综合征的根本原因是一个连接蛋白基因突变,即基因结构发生了改变,C正确;
D、变异是不定向的,少利多害的,但该病携带者对霍乱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说明生物的变异可能是有利的,D正确.
故选:A.
下列关于遗传与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基因型为Dd的豌豆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会产生不同类型的雌配子或雄配子比接近1:1,但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等,A错误;
B、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错误;
C、孟德尔成功的原因是从研究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开始,C错误;
D、DNA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引起的可能是基因突变,不一定是染色体变异,D正确.
故选:D.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A错误;
B、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基因型,不能产生新基因,B正确;
C、基因突变常常发生在DNA复制时,C正确;
D、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的,D正确.
故选:A.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形成的原因是碱基对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形成的原因是碱基对的替换.
故选:B.
某炭疽杆菌的A基因含有A1~A6 6个小段,某生物学家分离出此细菌A基因的2个缺失突变株:K(缺失A2、A3)、L(缺失A3、A4、A5、A6).将一未知的点突变株X与L共同培养,可以得到转化出来的野生型细菌(即:6个小段都不是突变型);若将X与K共同培养,得到转化的细菌都为非野生型.由此可判断X的点突变最可能位于A基因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由于X与L混合培养均转化为野生型,说明X中含有A3、A4、A5、A6片段;X与K混合培养时均不能正常转化,说明X中缺少A2、A3段中的一个.综合上述两种情况可知:X的突变点是在A基因的A2小段.
故选:A.
果蝇卷翅基因A是2号染色体(常染色体)上的一个显性突变基因,其等位基因a控制野生型翅型.
(1)杂合卷翅果蝇的体细胞中2号染色体上DNA碱基排列顺序______(相同/不相同),位于该对染色体上决定不同性状基因的传递______(遵循/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卷翅基因A纯合时致死,推测在随机交配的果蝇群体中,卷翅基因的频率会逐代______.
(3)研究者发现2号染色体上的另一纯合致死基因B,从而得到“平衡致死系”果蝇,其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如图.该品系的雌雄果蝇互交(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其子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_;子代与亲代相比,子代A基因的频率______(上升/下降/不变).
(4)欲利用“平衡致死系”果蝇来检测野生型果蝇的一条2号染色体上是否出现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可做下列杂交实验(不考虑杂交过程中的交叉互换及新的基因突变):
若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没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
若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
正确答案
解:(1)杂合体说明基因型是Aa,含有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的实质就是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在该对染色体上的控制不同的基因属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故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A纯合致死,因此其控制的卷翅基因频率是逐渐下降的.
(3)因存在平衡致死即AA或BB纯合致死,根据他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产生的配子只有Ab和aB,而AAbb和aaBB会致死,因此后代不会有纯合子,都是杂合子AaBb.故子代基因型和亲代基因型都一样,A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4)由题意可知雌性亲本产生AbD和aBD两种配子,雄性个体产生abD和ab_两种配子或一种配子:
如果没有决定性状的隐性突变,雄性配子个体产生的abD一种配子,F1中卷翅基因型都是AabbDD,自由交配后,AA纯合致死,Aabb:aabb=2:1.
如果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雄性个体产生abD和abd两种配子,F1中的卷翅基因型是AabbDD和
AabbDd,F1中的配子有
abD、
AbD和
abd,F2子代中卷翅AabbD_:野生aabbD_:新性状aabbdd=(
×
×2AabbDD+
×
×2AabbDd):(
×
aabbDD+
×
×2aabbDd):(
×
aabbdd)=8:3:1,即卷翅:野生:新性状=8:3:1.
故答案为:
(1)不相同 不遵循
(2)下降
(3)100% 不变
(4)卷翅:野生=2:1 卷翅:野生:新性状=8:3:1
解析
解:(1)杂合体说明基因型是Aa,含有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的实质就是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在该对染色体上的控制不同的基因属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故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A纯合致死,因此其控制的卷翅基因频率是逐渐下降的.
(3)因存在平衡致死即AA或BB纯合致死,根据他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产生的配子只有Ab和aB,而AAbb和aaBB会致死,因此后代不会有纯合子,都是杂合子AaBb.故子代基因型和亲代基因型都一样,A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4)由题意可知雌性亲本产生AbD和aBD两种配子,雄性个体产生abD和ab_两种配子或一种配子:
如果没有决定性状的隐性突变,雄性配子个体产生的abD一种配子,F1中卷翅基因型都是AabbDD,自由交配后,AA纯合致死,Aabb:aabb=2:1.
如果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雄性个体产生abD和abd两种配子,F1中的卷翅基因型是AabbDD和
AabbDd,F1中的配子有
abD、
AbD和
abd,F2子代中卷翅AabbD_:野生aabbD_:新性状aabbdd=(
×
×2AabbDD+
×
×2AabbDd):(
×
aabbDD+
×
×2aabbDd):(
×
aabbdd)=8:3:1,即卷翅:野生:新性状=8:3:1.
故答案为:
(1)不相同 不遵循
(2)下降
(3)100% 不变
(4)卷翅:野生=2:1 卷翅:野生:新性状=8:3:1
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物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但是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有利变异存活下来,而有害变异被淘汰,A错误;
B、在自然条件下,基因发生突变的频率很低,B错误;
C、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是遗传变异的原始材料之一,C正确;
D、不管自发诱变还是人工诱变,都具有不定向性,D正确.
故选:AB.
图1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图2是一个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谱图(控制基因为B与b),请据图回答(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
(1)α链碱基组成为______,β链碱基组成为______.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或碱基对)的______改变,这一基因突变最可能发生在______时.
(3)Ⅱ6基因型是______,Ⅱ6和Ⅱ7婚配后生患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要保证Ⅱ9婚配后子代不患此病,从理论上说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的一条链为GTA,因此α链碱基组成为CAT,β链为α链转录形成的MRNA,因此其碱基组成为GUA.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的碱基对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即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是间期,DNA复制的时候.
(3)由于Ⅱ6和Ⅱ7已经生了一个患病孩子,因此他们的基因型均为Bb,因此再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
.要保证Ⅱ9(bb)婚配后子代不患此病,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为BB.
故答案是:
(1)CAT GUA
(2)种类 DNA复制
(3)Bb BB
解析
解:(1)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的一条链为GTA,因此α链碱基组成为CAT,β链为α链转录形成的MRNA,因此其碱基组成为GUA.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的碱基对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即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是间期,DNA复制的时候.
(3)由于Ⅱ6和Ⅱ7已经生了一个患病孩子,因此他们的基因型均为Bb,因此再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
.要保证Ⅱ9(bb)婚配后子代不患此病,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为BB.
故答案是:
(1)CAT GUA
(2)种类 DNA复制
(3)Bb B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