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的激素调节
- 共2217题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事例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植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所以使用乙烯,可以使菠萝提前成熟,做到有计划地上市,A正确;
B、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所以使用赤霉素处理芦苇,可以使芦苇的纤维增加,B正确;
C、赤霉素可以解除休眠,促进种子的萌发,所以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产生人们需要的α淀粉酶,C正确;
D、青鲜素能抑制马铃薯、大蒜、洋葱发芽,延长存储期,但可能有致癌作用,D错误.
故选:D.
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常用于生产实践.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分别对菜豆幼苗插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图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2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植物激素类似物甲和乙对菜豆幼苗插条生根的影响分别是______.
(2)由图2的结果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0.5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生根的影响.
(3)针对上述实验结果,该课题组思考“3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和0.5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菜豆幼苗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是怎样的呢?”,并准备进一步的探究.请帮助完成下列科学探究过程:
(ⅰ)假设:______.
(ⅱ)实验: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与实验材料:(省略)
实验步骤:
步骤一:______
步骤二:______
步骤三:三天后观察并记录实现结果.
为了方便统计数据并处理数据,请针对本实验设计一张数据统计表.
(ⅲ)处理数据分析结果推测结论(省略)
请预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______;
根据该结果可得到的相应结论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一定范围内,随着植物激素类似物浓度的增加,与对照组比较,甲的生根数目增加,而乙的生根数目逐渐减少,可以得出植物激素类似物甲对蚕豆幼苗插条生根有促进作用;植物激素类似物乙对蚕豆幼苗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
(2)由图2的结果不能判断0.5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生根的影响,可能是促进作用,也可能是抑制作用.
(3)本题是探究性实验,不知道3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和0.5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菜豆幼苗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所以根据图二中不同浓度甲乙对生根的影响,做出假设:同时添加3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和0.5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菜豆幼苗插条生根有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小于单独添加3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的促进作用(其他有道理也可).
步骤一: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且要控制好变量.应选取生长状况(大小、颜色)基本相同的同一批次蚕豆幼苗插条12根(若干),平均分成四组,分别标记为A、B、C、D组,进行人工培养,培养液中保证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矿质营养.
步骤二:设计实验要有3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0.5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和3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和0.5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三组实验组,同时还要设置空白对照.预测最可能的结果跟自己的假说一致,得出相应的结论.
步骤三: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还要遵循平行重复原则,最后取平均值,因此可设计以下表格记录实验结果:
最可能的结果:B组的平均生根数<D组的平均生根数<C组的平均生根数<A组的平均生根数
最可能的结论:(假设成立)同时添加3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和0.5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菜豆幼苗插条生根有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小于单独添加3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的促进作用.
故答案为:
(1)植物激素类似物甲对蚕豆幼苗插条生根有促进作用;植物激素类似物乙对蚕豆幼苗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2)不能
(3)假设:同时添加3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和0.5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菜豆幼苗插条生根有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小于单独添加3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的促进作用(其他有道理也可)
步骤一:选取生长状况(大小、颜色)基本相同的同一批次蚕豆幼苗插条12根(若干),平均分成四组,分别标记为A、B、C、D组,进行人工培养,培养液中保证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矿质营养.
步骤二:A组插条的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适量)的3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B组插条的培养液中添加等量的0.5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C组插条的培养液中添加等量的3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和0.5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D组培养液中不添加植物激素类似物甲和乙.
设计统计表:
最可能的结果:B组的平均生根数<D组的平均生根数<C组的平均生根数<A组的平均生根数
最可能的结论:(假设成立)同时添加3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和0.5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菜豆幼苗插条生根有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小于单独添加3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的促进作用.
解析
解:(1)一定范围内,随着植物激素类似物浓度的增加,与对照组比较,甲的生根数目增加,而乙的生根数目逐渐减少,可以得出植物激素类似物甲对蚕豆幼苗插条生根有促进作用;植物激素类似物乙对蚕豆幼苗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
(2)由图2的结果不能判断0.5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生根的影响,可能是促进作用,也可能是抑制作用.
(3)本题是探究性实验,不知道3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和0.5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菜豆幼苗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所以根据图二中不同浓度甲乙对生根的影响,做出假设:同时添加3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和0.5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菜豆幼苗插条生根有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小于单独添加3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的促进作用(其他有道理也可).
步骤一: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且要控制好变量.应选取生长状况(大小、颜色)基本相同的同一批次蚕豆幼苗插条12根(若干),平均分成四组,分别标记为A、B、C、D组,进行人工培养,培养液中保证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矿质营养.
步骤二:设计实验要有3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0.5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和3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和0.5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三组实验组,同时还要设置空白对照.预测最可能的结果跟自己的假说一致,得出相应的结论.
步骤三: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还要遵循平行重复原则,最后取平均值,因此可设计以下表格记录实验结果:
最可能的结果:B组的平均生根数<D组的平均生根数<C组的平均生根数<A组的平均生根数
最可能的结论:(假设成立)同时添加3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和0.5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菜豆幼苗插条生根有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小于单独添加3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的促进作用.
故答案为:
(1)植物激素类似物甲对蚕豆幼苗插条生根有促进作用;植物激素类似物乙对蚕豆幼苗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2)不能
(3)假设:同时添加3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和0.5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菜豆幼苗插条生根有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小于单独添加3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的促进作用(其他有道理也可)
步骤一:选取生长状况(大小、颜色)基本相同的同一批次蚕豆幼苗插条12根(若干),平均分成四组,分别标记为A、B、C、D组,进行人工培养,培养液中保证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矿质营养.
步骤二:A组插条的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适量)的3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B组插条的培养液中添加等量的0.5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C组插条的培养液中添加等量的3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和0.5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D组培养液中不添加植物激素类似物甲和乙.
设计统计表:
最可能的结果:B组的平均生根数<D组的平均生根数<C组的平均生根数<A组的平均生根数
最可能的结论:(假设成立)同时添加3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和0.5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菜豆幼苗插条生根有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小于单独添加3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的促进作用.
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
I.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1)实验原理:
叶绿素逐渐丧失而失去绿色是叶片衰老最明显的特点,离体叶片很快就会出现衰老的特点,因此,可通过用细胞分裂素处理离体的叶片,记录______来证明.
(2)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______叶片随机分成A、B两大组,每大组再分别平分为三小组,分别标记为A1、A2、A3和B1、B2、B3;第二步:在A大组叶片上涂满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在B大组叶片的______.第三步:______.
(3)设计记录结果的表格
(4)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实验结论______.
(5)举一例说明细胞分裂素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______.
(6)II.对“细胞分裂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进一步探究: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进行如下处理,甲:摘除顶芽;乙:保留顶芽,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浸泡;丙:保留顶芽,不做处理.每隔两天测量侧芽长度.如图是研究小组记录的甲、乙、丙侧芽的长度(单位:mm)
根据以上研究内容,请为此项探究拟订一课题名称:______.
(7)实验结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依据题中“叶绿素逐渐丧失而失去绿色是叶片衰老最明显的特点”和本实验的目的“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推出叶片的衰老可由叶片颜色充当检测指标.
(2)第一步主要考察对于无关变量的控制,故需控制叶皮的种类、大小、部位、取材时间等一致.第二步主要考察空白对照,为排除外界因素(如叶皮中水分的丧失等),需以蒸馏水处理对照组.第三步考察检测指标的确定.
(3)画表格是要注意表头(给表起个名字)、编号、处理方式、检测指标(即各小组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的记录,本题中还应注意每大组中又有三个小组,故需分别记录并求平均值.
(4)由书本知识可知,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故实验组的叶片保鲜时间长,即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长,而结论可依据本实验的目的“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来作答.
(5)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这一结论的应用,将此结论推广可知,细胞分裂素具有保鲜作用,答案与此符合即可.
(6)由题目“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进一步探究”与实验中各组对于顶芽与侧芽的处理方式(甲:摘除顶芽;乙:保留顶芽,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浸泡;丙:保留顶芽,不做处理)可知此实验与顶端优势有关.
(7)中结论为看图得出,看图可知甲(摘除顶芽),侧芽长度最长,可认为无顶端优势,而乙(保留顶芽,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浸泡)的侧芽长度比丙(保留顶芽并可认为其任然具有顶端优势)的长,故乙的顶端优势有所缓解,故得出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可以抵消顶端优势.
故答案为:(1)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
(2)第一步:同种植物、同一部位和同样大小的
第二步:涂满蒸馏水
第三步:记录A、B两大组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
(3)“A、B两大组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记录表
(4)A大组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比B大组时间长;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5)在生产中可利用细胞分裂素作保鲜剂等.
(6)探究细胞分裂素对植物顶端优势的影响(合理即可).
(7)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可以抵消顶端优势.
解析
解:(1)依据题中“叶绿素逐渐丧失而失去绿色是叶片衰老最明显的特点”和本实验的目的“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推出叶片的衰老可由叶片颜色充当检测指标.
(2)第一步主要考察对于无关变量的控制,故需控制叶皮的种类、大小、部位、取材时间等一致.第二步主要考察空白对照,为排除外界因素(如叶皮中水分的丧失等),需以蒸馏水处理对照组.第三步考察检测指标的确定.
(3)画表格是要注意表头(给表起个名字)、编号、处理方式、检测指标(即各小组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的记录,本题中还应注意每大组中又有三个小组,故需分别记录并求平均值.
(4)由书本知识可知,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故实验组的叶片保鲜时间长,即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长,而结论可依据本实验的目的“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来作答.
(5)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这一结论的应用,将此结论推广可知,细胞分裂素具有保鲜作用,答案与此符合即可.
(6)由题目“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进一步探究”与实验中各组对于顶芽与侧芽的处理方式(甲:摘除顶芽;乙:保留顶芽,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浸泡;丙:保留顶芽,不做处理)可知此实验与顶端优势有关.
(7)中结论为看图得出,看图可知甲(摘除顶芽),侧芽长度最长,可认为无顶端优势,而乙(保留顶芽,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浸泡)的侧芽长度比丙(保留顶芽并可认为其任然具有顶端优势)的长,故乙的顶端优势有所缓解,故得出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可以抵消顶端优势.
故答案为:(1)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
(2)第一步:同种植物、同一部位和同样大小的
第二步:涂满蒸馏水
第三步:记录A、B两大组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
(3)“A、B两大组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记录表
(4)A大组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比B大组时间长;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5)在生产中可利用细胞分裂素作保鲜剂等.
(6)探究细胞分裂素对植物顶端优势的影响(合理即可).
(7)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可以抵消顶端优势.
为研究花生种子活力与乙烯释放的关系,科学家依据一定的指标将储存的花生种子分为高活力、中等活力、低活力三组,在不同浸种时间中测得的乙烯释放量如图曲线所示.另外,测定了种子中部分化合物对乙烯释放量和种子活力的影响,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1)本实验所用种子应先用1%的次氯酸钠溶液______.从图中曲线可知,低活力种子比高活力种子______.
(2)CAA是合成乙烯的前体物质,从表中数据可知,在较______浓度下,对提高种子活力更有利.与0.5mMGA3相比,0.1mMGA3对种子活力的影响是______.
(3)B9是一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它也能调控植物生理活动,但它不是在植物体内产生的,所以不属于______.
正确答案
解:(1)1%的次氯酸钠溶液常用来进行消毒,由图中曲线可知低活力种子乙烯释放时间晚且释放量少.
(2)由表中数据可知,0.1mMCAA时种了成活率为32%,1mMCAA时种了成活率为21%,由此可见,低浓度对提高种子活力更有利.0.1mMGA3对种子活力为5%,比0.5mMGA3低,所以0.1mMGA3对种子活力促进作用减弱.
(3)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代谢产生的一类有机物质,并自产生部位移动到作用部位,在极低浓度下就有明显的生理效应的微量物质.由此可见植物激素是植物自身产生的,而B9不是植物体内产生的,不属于植物激素.
故答案:
(1)消毒 乙烯释放时间晚且释放量少
(2)低 促进作用减弱
(3)植物激素
解析
解:(1)1%的次氯酸钠溶液常用来进行消毒,由图中曲线可知低活力种子乙烯释放时间晚且释放量少.
(2)由表中数据可知,0.1mMCAA时种了成活率为32%,1mMCAA时种了成活率为21%,由此可见,低浓度对提高种子活力更有利.0.1mMGA3对种子活力为5%,比0.5mMGA3低,所以0.1mMGA3对种子活力促进作用减弱.
(3)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代谢产生的一类有机物质,并自产生部位移动到作用部位,在极低浓度下就有明显的生理效应的微量物质.由此可见植物激素是植物自身产生的,而B9不是植物体内产生的,不属于植物激素.
故答案:
(1)消毒 乙烯释放时间晚且释放量少
(2)低 促进作用减弱
(3)植物激素
对离体叶进行激动素(细胞分裂素类似物)处理,处理的方式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示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
(说明:A图:离体绿色叶片,圆圈部位为激动素处理区; B图:几天后叶片衰老变黄,但激动素处理区仍保持绿色,黑点表示绿色;C图:放射性氨基酸移动情况)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激动素属于细胞分裂素类似物,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A正确;
B、激动素属于细胞分裂素类似物,其作用与脱落酸相反,激动素可以延缓叶片衰老,B错误;
C、由图c可知激动素在叶片组织中不易移动,能调运养分向处理部位移动,C正确;
D、激动素属于细胞分裂素类似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易合成,效果稳定,D正确.
故选:B.
叶片的蒸腾速率可反映气孔的开放程度.为验证脱落酸能使气孔关闭的作用,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材料]小麦.
[试剂]脱落酸溶液(100mg/L)、蒸馏水.
[用具]电子天平、烧杯、移液管、剪刀、镊子、光源等.
[步骤]①选取苗龄约10天的小麦,取第1叶为材料,剪取长10cm切段60段;
②取相同的烧杯2个,均加入脱落酸溶液10mL,插入叶片切段15段;
③用电子天平称出每个烧杯的总质量,并记录;
④将烧杯置于光强度3000lx的光源下;
⑤2小时后,称量并记录.
(1)请完善用于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表格,并补充对照组的实验处理.
脱落酸对小麦叶片蒸腾作用影响的实验
(2)脱落酸合成缺陷植株的叶片形态表现为______,而使用外源脱落酸可以改变这一表现,这也验证了脱落酸可使气孔关闭.脱落酸的这一功能,使植物具有一定的______能力.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有无脱落酸是该实验的自变量,气孔的开放程度是因变量.生物实验的原则之一是设置对照实验,并进行比较.在填写表格相关内容时,要参照已有的格式进行填写,因此不能少写单位.
(2)题中提出脱落酸能使气孔关闭的作用,脱落酸合成缺陷植株体内缺少脱落酸,则气孔将始终处于打开状态,则叶片形态将表现为萎蔫.而使用外源脱落酸可以改变这一表现,即气孔关闭,所以验证了脱落酸可使气孔关闭,使植物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
故答案为:
(1)①差值(m1-m2)/g[差值或(m1-m2)或(m2-m1)]②平均值/g
③蒸馏水10ml,插入叶片切段15段 ④蒸馏水10ml
(2)萎蔫 抗旱
解析
解:(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有无脱落酸是该实验的自变量,气孔的开放程度是因变量.生物实验的原则之一是设置对照实验,并进行比较.在填写表格相关内容时,要参照已有的格式进行填写,因此不能少写单位.
(2)题中提出脱落酸能使气孔关闭的作用,脱落酸合成缺陷植株体内缺少脱落酸,则气孔将始终处于打开状态,则叶片形态将表现为萎蔫.而使用外源脱落酸可以改变这一表现,即气孔关闭,所以验证了脱落酸可使气孔关闭,使植物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
故答案为:
(1)①差值(m1-m2)/g[差值或(m1-m2)或(m2-m1)]②平均值/g
③蒸馏水10ml,插入叶片切段15段 ④蒸馏水10ml
(2)萎蔫 抗旱
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和器材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材料和用具:萝卜种子、试管、移液管、蒸馏水、铺有滤纸的培养皿、浓度分别为10-5mg/L、10-3mg/L、10-1mg/L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 (实验材料和用具的数量不限).
(1)请补充实验分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种子的生理状况属于______变量,应选用的对照方法是______(空白对照、相互对照、条件对照、自身对照)
(2)请补充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______支试管,编号,依次分别加入______
第二步:在各支试管中分别放入20粒种子.
第三步:取与试管相同数量的培养皿,编号(与试管对应),分别用与对应试管相同的溶液浸湿滤纸.
第四步:24小时后取出种子,分别放入对应培养皿,放在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每天向培养皿补充适量的相应溶液.
第五步:______
(3)有位同学对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生长素类似物溶液较低浓度时促进种子萌发,较高浓度时抑制种子萌发.请你绘制直方图(柱状图)把该同学可能出现的一种实验结果直观地表示出来.
正确答案
解:(1)分析本题的实验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对根和芽生长的影响”,因此可分析出实验变量是:不同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和不同器官(根和芽).种子的生理状况属于无关(或控制)变量,实验中选用的对照方法是相互对照和空白对照.
(2)第一步:题干材料提供了3种生长素浓度,所以加上蒸馏水的对照组,实验应该设计4组实验,因此应该取4支试管,分别加入5mL(等量的)浓度为10-5mg/L、10-3mg/L、10-1mg/L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及蒸馏水.
第五步:一周(一段时间)后,观察统计种子的萌发率,并分析数据.
(3)根据实验结论“生长素类似物溶液较低浓度时促进种子萌发,较高浓度时抑制种子萌发”,则最高浓度肯定是抑制作用,比蒸馏水少,其他两组可以是促进,即10-5mg/L组一定比蒸馏水组高,10-1mg/L组一定比蒸馏水组低,10-3mg/L组以下几种情况皆可:①高于10-5mg/L组,②高于蒸馏水组但低于10-5mg/L,③低于蒸馏水组但高于10-1mg/L组.如图是其中一种情况:
故答案为:
(1)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 无关(或控制) 相互对照和空白对照
(2)第一步:4 5mL(等量的)浓度为10-5mg/L、10-3mg/L、10-1mg/L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及蒸馏水
第五步:一周(一段时间)后,观察统计种子的萌发率,并分析数据
(3)
10-5mg/L组一定比蒸馏水组高,10-1mg/L组一定比蒸馏水组低;10-3mg/L组以下几种情况皆可:①高于10-5mg/L组,②高于蒸馏水组但低于10-5mg/L,③低于蒸馏水组但高于10-1mg/L组.
解析
解:(1)分析本题的实验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对根和芽生长的影响”,因此可分析出实验变量是:不同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和不同器官(根和芽).种子的生理状况属于无关(或控制)变量,实验中选用的对照方法是相互对照和空白对照.
(2)第一步:题干材料提供了3种生长素浓度,所以加上蒸馏水的对照组,实验应该设计4组实验,因此应该取4支试管,分别加入5mL(等量的)浓度为10-5mg/L、10-3mg/L、10-1mg/L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及蒸馏水.
第五步:一周(一段时间)后,观察统计种子的萌发率,并分析数据.
(3)根据实验结论“生长素类似物溶液较低浓度时促进种子萌发,较高浓度时抑制种子萌发”,则最高浓度肯定是抑制作用,比蒸馏水少,其他两组可以是促进,即10-5mg/L组一定比蒸馏水组高,10-1mg/L组一定比蒸馏水组低,10-3mg/L组以下几种情况皆可:①高于10-5mg/L组,②高于蒸馏水组但低于10-5mg/L,③低于蒸馏水组但高于10-1mg/L组.如图是其中一种情况:
故答案为:
(1)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 无关(或控制) 相互对照和空白对照
(2)第一步:4 5mL(等量的)浓度为10-5mg/L、10-3mg/L、10-1mg/L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及蒸馏水
第五步:一周(一段时间)后,观察统计种子的萌发率,并分析数据
(3)
10-5mg/L组一定比蒸馏水组高,10-1mg/L组一定比蒸馏水组低;10-3mg/L组以下几种情况皆可:①高于10-5mg/L组,②高于蒸馏水组但低于10-5mg/L,③低于蒸馏水组但高于10-1mg/L组.
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最根本的区别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一定部位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
因此,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最根本的区别是:植物激素指的是在植物体内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
故选:C.
为研究不同浓度的脱落酸溶液对水稻幼根生长情况的影响,某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1)方法步骤、结果及结论:
①将状况相同的200粒刚萌发的水稻种子平均分为甲、乙、丙、丁4组,分别放在浓度为0、5、10、15umol/L 的脱落酸溶液中处理l天后,转至培养皿中培养,培养条件适宜且相同.
②培养至第3天后,______.
③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④实验结论:______.
(2)水稻染色体上的BGLU2基因的表达产物促进幼根的生长.研究人员在第3天分别取上述甲、丁两组幼苗的等量幼根进行相关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2.
请回答:
①过程a表示______,其所利用的原料是______.
②过程b的PCR反应体系中,除需模板cDNA和原料外,至少还需向缓冲液中加入的物质有______和引物.设计引物是PCR技术关键步骤之一,某同学设计的一组引物如图3(只标注了部分碱基序列)是不合理的,请说明理由:______.
③甲组水稻幼根细胞中BGLU2基因含量______(小于/等于/大于)丁组细胞中该基因的含量.依据电泳结果推测,乙、丙水稻幼根细胞中的BGLu2基因转录出的mRNA含量的关系是______,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
(1)②根据图1可知,实验中的因变量是各组幼根的长度,由于每组不止一棵植物,避免个别现象影响实验结果,所以计算每组幼根的平均值.
④根据图1,四组刚萌发的水稻种子被脱落酸处理的浓度:甲<乙<丙<丁,而幼根的平均长度:甲>乙>丙>丁.则说明一定浓度范围内脱落酸浓度升高,对水稻幼根生长抑制作用增强.
(2)①由图2可知:甲丁试管中最初物为RNA,经过a过程,甲丁试管中产物为cDNA,说明a过程是以RNA为模板,以(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DNA过程,即为逆转录.
②PCR扩增DNA技术需要模板、原料、引物、酶.因为该技术反应过程包括3个反应步骤:在90℃~95℃变性、40℃~60℃退火和70℃~75℃延伸.所以需要的DNA聚合酶必须能耐高温的.设计的引物是与相对应的模板连结合.但图片中的引物有部分碱基自身折叠发生配对,这影响了与模板的碱基互补配对.所以不合理.
③根据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除了自变量不同以外,其他的无关条件都相同,研究员取得材料是甲丁两组等量的幼根细胞是属于同种的,则甲组水稻幼根细胞中BGLU2基因含量等于丁组.BGLU2基因的表达产物促进幼根的生长,图2中乙组幼根平均长度大于丙组,则乙组中表达产物多于丙组.但细胞中的BGLU2基因含量是相等的,乙丙组根本区别在于浸泡的脱落酸浓度不同.则说明脱落酸抑制了BGLU2基因的转录.
故答案为:
(1)②分别测定各组幼根的长度,并计算(各组)平均值.
④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脱落酸浓度升高,对水稻幼根生长抑制作用增强(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对水稻幼根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2)①逆转录 (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②(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aq酶) 引物I自身折叠后会出现局部碱基互补配对
③等于 乙>丙 脱落酸抑制了BGLU2基因的转录.
解析
解:
(1)②根据图1可知,实验中的因变量是各组幼根的长度,由于每组不止一棵植物,避免个别现象影响实验结果,所以计算每组幼根的平均值.
④根据图1,四组刚萌发的水稻种子被脱落酸处理的浓度:甲<乙<丙<丁,而幼根的平均长度:甲>乙>丙>丁.则说明一定浓度范围内脱落酸浓度升高,对水稻幼根生长抑制作用增强.
(2)①由图2可知:甲丁试管中最初物为RNA,经过a过程,甲丁试管中产物为cDNA,说明a过程是以RNA为模板,以(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DNA过程,即为逆转录.
②PCR扩增DNA技术需要模板、原料、引物、酶.因为该技术反应过程包括3个反应步骤:在90℃~95℃变性、40℃~60℃退火和70℃~75℃延伸.所以需要的DNA聚合酶必须能耐高温的.设计的引物是与相对应的模板连结合.但图片中的引物有部分碱基自身折叠发生配对,这影响了与模板的碱基互补配对.所以不合理.
③根据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除了自变量不同以外,其他的无关条件都相同,研究员取得材料是甲丁两组等量的幼根细胞是属于同种的,则甲组水稻幼根细胞中BGLU2基因含量等于丁组.BGLU2基因的表达产物促进幼根的生长,图2中乙组幼根平均长度大于丙组,则乙组中表达产物多于丙组.但细胞中的BGLU2基因含量是相等的,乙丙组根本区别在于浸泡的脱落酸浓度不同.则说明脱落酸抑制了BGLU2基因的转录.
故答案为:
(1)②分别测定各组幼根的长度,并计算(各组)平均值.
④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脱落酸浓度升高,对水稻幼根生长抑制作用增强(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对水稻幼根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2)①逆转录 (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②(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aq酶) 引物I自身折叠后会出现局部碱基互补配对
③等于 乙>丙 脱落酸抑制了BGLU2基因的转录.
某同学发现了一株花色奇特的杜鹃花,采摘了部分枝条进行扦插.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芽能产生生长素,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因此在采摘的枝条中,芽较多的幼嫩插条相对来说可能更容易生根,A正确;
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因变量是扦插枝条生根的数量及长度,B错误;
C、在扦插时,枝条要去掉部分叶片,防止蒸腾作用散失过多的水分,C正确;
D、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因此距离最适生长素浓度相同的位置,有两个浓度的作用效果相同,D正确.
故选:B.
以下措施与生长素的应用最相似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乙烯利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果实成熟而不是发育,A错误;
B、2,4-D是生长素类似物,与生长素的应用最相似,能促进生长、促进果实发育,高浓度抵制生长等,B正确;
C、移栽时摘去叶片,减少水分的蒸发,不属于激素的应用,C错误;
D、秋水仙素使染色体加倍,是染色体变异的原理,D错误.
故选:B.
某种南瓜矮生突变体可分为两类: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和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为研究某种矮生南瓜的矮生突变体属于哪种类型,研究者应用赤霉素和生长素溶液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1)为得到某浓度激素处理后的实验数据,研究者需要测量两种南瓜茎______的长度,并计算出伸长量;而且需要取每组各株南瓜茎伸长量的______作为该组的实验结果.
(2)赤霉素对正常南瓜茎有______作用,而对______几乎无作用;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______的特点;南瓜茎对______更敏感.
(3)喷施赤霉素或生长素______(能,不能)使矮生南瓜的茎恢复至正常,由此可推测:该矮生南瓜不属于______突变体.
(4)从如图显示的结果看,两种南瓜茎中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含量______.
正确答案
处理前后
平均值
促进伸长
矮生南瓜茎(矮生南瓜)
两重性(双重性)
生长素
不能
激素合成缺陷型
无显著差异(类似)
解析
解:(1)为得到某浓度激素处理后堆植物的影响,需要测量两种南瓜茎处理前后的长度作相互对照,计算结果时需要计算平均值,以防个别现象影响实验结果.
(2)赤霉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植株增高,诱导开花,促进果实生长.由图a可知赤霉素对正常南瓜茎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但对于矮生南瓜茎(矮生南瓜)无作用.由图b可知,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正常的南瓜茎的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正常的南瓜茎的生长.具有两重性.经过ab两图比较可知,南瓜茎对生长素更敏感.
(3)由图a、b可知,喷施赤霉素或生长素不能使矮生南瓜的茎恢复至正常,说明激素对矮生南瓜的茎不起作用,由此可推测:该矮生南瓜不属于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
(4)从图2显示的结果看,两种南瓜茎中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含量相差不大.
故答案为:
(1)处理前后 平均值
(2)促进伸长 矮生南瓜茎(矮生南瓜) 两重性(双重性) 生长素
(3)不能 激素合成缺陷型
(4)无显著差异(类似)
如图表示糖枫种子经低温处理后提前萌发过程中,各种激素含量(单位:μg/10g干重)的变化化情况.请据图回答:
(1)脱落酸对种子的萌发起______作用,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脱落酸与赤霉索之间的关系为______.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分裂素能使:细胞周期______.
(2)细胞分裂素在生产中常用作保鲜剂.有人认为其原因可能是细胞分裂素能抑制叶绿素等物质的降解,从而抑制叶片衰老.请设计实验探究细胞分裂素是否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提示:叶绿素逐渐降解而失去绿色是叶片衰老的特点,离体的叶片会很快出现该特点)
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______离体叶片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其中甲组为对照组.
第二步:在甲组叶片的局部位置涂上______,乙组叶片相同位置涂上______.
第三步:______.
预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结论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随着种子的萌发,脱落酸在逐渐降低,说明脱落酸对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而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却在不断增加,说明这两种激素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由此可见,脱落酸与赤霉索之间的关系为拮抗作用.细胞分裂素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这将缩短细胞分裂的细胞周期.
(2)实验的课题为“探究细胞分裂素是否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因此应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使用细胞分裂素,而其他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如:发育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对照组上应涂抹等量的蒸馏水等,实验的观察因变量为两组叶片失绿(变黄)所需时间.由于细胞分裂素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因此甲组叶片比乙组叶片失绿(变黄)所需时间应短.
故答案为:(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0分)
(1)抑制 拮抗作用(其他答案合理即得分) 缩短
(2)发育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 一定量的蒸馏水 一定浓度的等量细胞分裂素
观察和记录两组叶片失绿(变黄)所需时间(2分) 甲组叶片比乙组叶片失绿(变黄)所需时间短,说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衰老的作用(2分)
解析
解:(1)随着种子的萌发,脱落酸在逐渐降低,说明脱落酸对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而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却在不断增加,说明这两种激素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由此可见,脱落酸与赤霉索之间的关系为拮抗作用.细胞分裂素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这将缩短细胞分裂的细胞周期.
(2)实验的课题为“探究细胞分裂素是否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因此应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使用细胞分裂素,而其他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如:发育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对照组上应涂抹等量的蒸馏水等,实验的观察因变量为两组叶片失绿(变黄)所需时间.由于细胞分裂素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因此甲组叶片比乙组叶片失绿(变黄)所需时间应短.
故答案为:(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0分)
(1)抑制 拮抗作用(其他答案合理即得分) 缩短
(2)发育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 一定量的蒸馏水 一定浓度的等量细胞分裂素
观察和记录两组叶片失绿(变黄)所需时间(2分) 甲组叶片比乙组叶片失绿(变黄)所需时间短,说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衰老的作用(2分)
如图为小麦籽粒形成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从曲线所示的小麦籽粒形成全程看,各时期激素含量均不同,说明每个时期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故A正确;
B、小麦鲜籽粒质量鲜重增加的趋势虽然与IAA最相似,但植物的生命活动是受到多种激素共同影响,故B错误;
C、玉米素属于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6月29日玉米素相对值最高,说明此时期小麦籽粒有丝分裂相对旺盛,故C正确;
D、由图中可知GA3在6月15日和7月13日作用含量较高,而此时小麦籽粒还未成熟,说明GA3可以在未成熟种子中合成,故D正确.
故选:B.
取某植物的茎,切为等长的茎段,放在含有不同植物激素(IAA表示生长素、GA表示赤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茎段的生长结果如图所示.此实验结果表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题干只提到对茎段的伸长,没有涉及对根的实验,A错误;
B、图示曲线只显示茎段的生长结果,没有涉及分化,B错误;
C、生长素具有低促高抑的两重性,赤霉素没有,C错误;
D、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激素(IAA、GA、IAA+GA),因变量是茎段的平均伸长,表明了茎段的生长,从生长效应看,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茎段的生长,二者同时使用时其促进作用加强,D正确.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