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用含不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U和T的培养基,培养蚕豆根尖细胞,观察其有丝分裂周期20小时,根据两种碱基被细胞利用的速度,绘制曲线如图,对此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

Ab点时刻,细胞正大量合成RNA

Bd点时刻,细胞中DNA含量达到最大值

C处于a~e阶段的细胞数目最多

Dc~e阶段,细胞内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b点时刻,细胞大量利用碱基U,说明此时细胞在大量合成RNA,A正确;

B、c~e阶段,细胞都在利用碱基T,说明该阶段细胞在不停的合成DNA,因此在e点时刻细胞中的DNA含量达到最大值,B错误;

C、a~e阶段,细胞进行DNA的复制,属于有丝分裂间期,细胞分裂间期时间长,细胞数目多,C正确;

D、c~e阶段,细胞大量利用碱基T,说明细胞正在进行DNA的复制,该阶段DNA分子结构不稳定,容易发基因突变,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造成白化病的根本原因是(  )

A缺少酪氨酸

B缺少能控制合成酪氨酸的基因

C缺少黑色素

D缺少控制合成酪氨酸酶的基因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白化病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导致患者不能正常合成酪氨酸酶,因而不能将酪氨酸合成为黑色素.可见产生白化病的根本原因是缺少控制合成酪氨酸酶的基因.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拟南芥(2N=10)是植物中一种模式植物.其2号染色体上的突变基因A能使拟南芥植株提前开花(简称早花,与晚花是一对相对性状).野生型基因a情况如图一所示.据图回答:(起始密码子:AUG、GUG;终止密码子:UAA、UAG、UGG)

(1)据图一所示(箭头方向代表核糖体在mRNA移动方向),a基因突变成A基因的原因是发生了碱基的______;突变后生成的多肽链长度的变化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2)为了进一步研究A基因的功能,科学家选了基因型为aa的植株作为材料,进行转基因研究.对照组用已导入空载体的农杆菌感染,实验组用已导入______的农杆菌感染.成功导入后再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各得到100株幼苗.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幼苗,植株的开花率随发育时间的统计结果如图二所示,则实验组是曲线______.在32天时,该曲线所示的开花率未能达到100%,原因可能是______

(3)A基因的表达受到3号染色体上的M基因的抑制.已知M基因对a基因没有影响,用基因型为AaMm的植株自交培育早花纯种,后代(F1)植株开花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F1早花的植株自交后代中符合要求的纯合子比例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分析图一可知,a基因突变成A基因的原因是碱基A变成了C,发生了碱基替换;由于A变成了C,导致mRNA中密码子由UUG变成了UGG,UUG是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而UGG是终止密码子,所以该突变会导致肽链长度变短.

(2)对照实验的设置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根据题意,本实验是为了研究A基因的功能,所以是否含有A基因是自变量;对照组用已导入空载体的农杆菌感染,则实验组应该用已导入A基因的农杆菌感染.根据题意可知,基因A能使拟南芥植株提前开花,所以实验组植株发育时间应短于对照组,即曲线②为实验组.在32天时,该曲线所示的开花率未能达到100%,原因可能是部分植株细胞内的A基因没有成功表达或表达的量不足.

(3)根据题意,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则用基因型为AaMm的植株自交培育早花纯种,后代(F1)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_M_:A_mm:aaM_:aamm=9:3:3:1,由于A基因的表达受到3号染色体上的M基因的抑制,M基因对a基因没有影响,所以F1植株的开花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早花(A mm):晚花(A_M_+aaM_+aamm)=3:13.F1早花的植株(AAmm:Aamm=1:2)自交后代中符合要求的纯合子(AAmm)比例是×1+×=

故答案为:

(1)替换 变短 mRNA中密码子由UUG变成了UGG,UUG是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而UGG是终止密码子,所以该突变会导致肽链长度变短

(2)A基因 ②部分植株细胞内的A基因没有成功表达或表达的量不足

(3)早花:晚花=3:13

解析

解:(1)分析图一可知,a基因突变成A基因的原因是碱基A变成了C,发生了碱基替换;由于A变成了C,导致mRNA中密码子由UUG变成了UGG,UUG是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而UGG是终止密码子,所以该突变会导致肽链长度变短.

(2)对照实验的设置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根据题意,本实验是为了研究A基因的功能,所以是否含有A基因是自变量;对照组用已导入空载体的农杆菌感染,则实验组应该用已导入A基因的农杆菌感染.根据题意可知,基因A能使拟南芥植株提前开花,所以实验组植株发育时间应短于对照组,即曲线②为实验组.在32天时,该曲线所示的开花率未能达到100%,原因可能是部分植株细胞内的A基因没有成功表达或表达的量不足.

(3)根据题意,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则用基因型为AaMm的植株自交培育早花纯种,后代(F1)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_M_:A_mm:aaM_:aamm=9:3:3:1,由于A基因的表达受到3号染色体上的M基因的抑制,M基因对a基因没有影响,所以F1植株的开花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早花(A mm):晚花(A_M_+aaM_+aamm)=3:13.F1早花的植株(AAmm:Aamm=1:2)自交后代中符合要求的纯合子(AAmm)比例是×1+×=

故答案为:

(1)替换 变短 mRNA中密码子由UUG变成了UGG,UUG是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而UGG是终止密码子,所以该突变会导致肽链长度变短

(2)A基因 ②部分植株细胞内的A基因没有成功表达或表达的量不足

(3)早花:晚花=3:13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引起基因突变的机制是有区别

B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

C基因碱基对的缺失、增添、替换中对性状影响最小的一定是替换

D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变化有明确的因果关系,为进化提供最初原材料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引起基因突变的机制有所不同,如物理因素可损伤DNA,化学因素能改变碱基,A正确.

B、遗传信息是DNA上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基因突变必然会引起其改变,B错误;

C、替换引发的突变一般较小,但不一定最小,C错误;

D、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B对青霉菌进行X射线照射后,培育成高产菌株属于基因突变

C将转基因的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产生的三倍体属于染色体变异

D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儿子属于基因重组

正确答案

B,C,D

解析

解:

A、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有两种类型:同源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同源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故A错误.

B、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X射线照射青霉素,属于物理因素.所以培育成高产菌株属于基因突变.故B正确.

C、转基因的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产生的三倍体属于染色体的数目变异.如三倍体西瓜.故C正确.

D、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的过程.是生物进化的源泉,也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故D正确.

本题正确的:故选BC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  )

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

B花色基因的DNA

C细胞的DNA

D细胞的RNA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花色基因都有四种碱基(A、C、G、T)组成,A错误;

B、基因突变能改变基因中的碱基序列,因此检测花色基因的DNA能确定该变异是否是基因突变,B正确;

C、同一个植物不同细胞所含的DNA相同,C错误;

D、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细胞所含的RNA有所区别,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遗传学家发现某基因突变后,该基因编码的多肽没变.这种突变最可能是(  )

A替换了一个碱基对

B缺失了一个碱基对

C插入了一个碱基对

D改变了起始密码子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替换一个核苷酸对,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编码的氨基酸可能不会发生改变,A正确;

BC、一种某基因的突变对该基因编码的多肽没有影响有可能是同义突变,虽然序列改变了,但是编码的氨基酸不变,缺失或者插入一个核苷酸对,会使后面的遗传密码发生改变,对编码的多肽是影响最大的,B、C错误;

D、改变起始密码可能会使第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也可能使翻译不能进行,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可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减Ⅰ前期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导致非等位基因互换

B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增加

C突变后的基因和原来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相同

D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的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减Ⅰ前期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导致等位基因互换,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

B、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导致基因种类增加或减少,B错误;

C、突变后的基因和原来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相同,但基因的结构发生了改变,C正确;

D、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的数量,但对个体的性状表现可能会产生影响,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已知家鸡的突变类型无尾(M)对普通类型有尾(m)是显性.现用普通有尾鸡(甲群体)的受精卵来孵小鸡,并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微量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乙群体)表现出无尾性状.为研究胰岛素在小鸡孵化过程中是否引起基因突变,可行性方案是(  )

A甲群体×甲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不注射胰岛素

B甲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C乙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不注射胰岛素

D乙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由于普通有尾鸡自交产的受精卵的基因型是mm,正常情况下表现型应是有尾.现为研究胰岛素在小鸡孵化过程中是否引起基因突变,所以应用无尾性状的小鸡进行杂交,并且在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形成对照,观察后代小鸡的表现型.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不容易发生基因突变的是(  )

A神经细胞

B正在进行无丝分裂的蛙的红细胞

C根尖分生区细胞

D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精原细胞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神经细胞属于成熟的细胞,不再分裂,不发生DNA复制,故最不容易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

BCD、正在进行无丝分裂的蛙的红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和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精原细胞,都进行DNA复制,因而容易发生基因突变,BCD错误.

故选:A.

下一知识点 : 染色体变异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