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 共2048题
引起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血液中的红细胞形状变成镰刀型,容易破裂是细胞贫血症产生的直接原因,A错误;
B、血红蛋白分子空间结构的变化是血液中的红细胞形状变成镰刀型的直接原因,B错误;
C、血红蛋白中的一个氨基酸的变化是血红蛋白分子空间结构变化的直接原因,C错误;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D正确.
故选:D.
若生物体的DNA分子增加或减少一个碱基,这种变化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因此,DNA分子增加或减少一个碱基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
故选:C.
已知某个核基因片段碱基排列如图所示:
若该基因由于一个碱基被置换而发生改变,氨基酸序列由“-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变成“-脯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赖氨酸-”.(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CU、CCC、CCA、CCG;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赖氨酸的密码子是AAA、AAG;甘氨酸的密码子是GGU、GGC、GGA、GG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基因突变后,氨基酸序列由“-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变成了“-脯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赖氨酸-”,可见基因突变导致了氨基酸序列的改变,A正确;
B、根据氨基酸序列可知,从DNA片段的第三个碱基开始,再结合第一个氨基酸(脯氨酸)的密码子可知翻译上述多肽的mRNA是由该基因的②链转录的,B错误;
C、细胞癌变是一系列突变累积的结果,因此若发生碱基置换的是原癌基因,则具有该基因的细胞不一定会癌变,C错误;
D、若上述碱基置换发生在配子中,可以传递给后代,D错误.
故选:A.
下列哪些变异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给后代(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淋巴细胞是免疫细胞,属于体细胞,不能遗传给后代,A错误;
B、接受骨髓移植的病人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虽然血型改变了,但不能遗传给后代,B错误;
C、血友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将会遗传给后代,C正确;
D、甲状腺肿大症只是由于缺碘引起的病,不会遗传给后代,D错误.
故选:C.
囊性纤维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囊性纤维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编码跨膜蛋白的基因缺失3个碱基.
故选:D.
经检测某生物发生了基因突变,但其性状并没有发生变化,其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基因突变会导致遗传信息改变,A错误;
B、基因突变后遗传基因发生改变,B错误;
C、基因突变后,相应的遗传密码会发生改变,C错误;
D、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突变后,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没有改变,因此其性状不会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D.
为探究微生物的抗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还是与相应的环境因素有关,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实验选用对链霉紊敏感的原始大肠杆菌K12,培养基3、7、11中含有链霉素,其它培养基中不含链霉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对链霉紊敏感的原始大肠杆菌K12菌种涂布在培养基1的表面培养,接着通过上图“印章”将培养基1中的菌群对应“印”在培养基2、3上培养.培养基3的A点处有菌落生长,将培养基2中相应的A点位置上的菌落挑出少量移入试管4中,反复几次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推测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并分析说明理由:______.
(2)培养基3、7、11中的菌落具有______特性.逐一比较3号和2号培养基、7号和6号培养基、11号和10号培养基后发现,两培养基菌落数越来越接近,说明______.此现象的形成是的结果______.
(3)4号、8号试管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12号试管中的培养基除水、无机盐外,还必须含有______等基本成分.
(4)微生物实验中对培养基、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通常所采用的灭菌或消毒方法的标号依次是______.(①高压蒸汽灭菌 ②灼烧灭菌 ⑨化学消毒)
(5)若一培养基中有5种营养缺陷型菌株1、2、3、4、5,它们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它们都不能合成生长所必需的物质G,已知A、B、C、D、E都是合成G物质的必需中间产物,但不知这些物质合成的顺序,于是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这几种物质并分析了这几种物质对各种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那么这几种物质的合成顺序应是______.
+:表示生长 一:表示不生长.
正确答案
微生物的抗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
抗链霉素菌种是从没有接触过链霉素的细菌中获得的
抗链霉素
抗链霉素的菌种越来越纯
选择
培养增加大肠杆菌的数量
碳源和氮源及琼脂(凝固剂)
①②③
E-A-C-B-D-G
解析
解:(1)培养基3、7、11中含有链霉素,从没有接触过链霉素的细菌接种到培养基3、7、11中,培养一段时间,在这三个培养基中有对链霉抗性大肠杆菌出现,则说明了微生物的抗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
(2)培养基3、7、11中含有链霉素,只有能对链霉素具有抗性才可以在这三个培养基中生长.2、6、10不含有链霉素,其中的菌种有抗链霉菌种和没有抗性的菌种;培养基3、7、11中含有链霉素,其中的菌种都具有抗链霉素特性.两培养基菌落数越来越接近,则说明抗链霉素的菌种越来越纯,这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4、8试管中含有该菌种生长的培养基,目的是培养大肠杆菌.培养基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繁殖和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归纳为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12培养基是斜面培养基,故培养基还含有琼脂等凝固剂.
(4)在微生物实验操作中,防止杂菌污染贯穿实验整个过程中.培养基是放在灭菌锅中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来灭菌.接种环和接种针需要酒精灯灼烧灭菌.实验者的双手需要用酒精灭菌.
(5)G 是突变体的生长必须物质.A、B、C、D、E都是合成G物质的必需中间产物.突变体3的培养基只需要G,突变体1的培养基需要加入D和G,则说明合成顺序是D→G;突变2的培养基需要B、D、G,则说明合成顺序是B→D→G;以此类推,可知这些物质合成顺序是E-A-C-B-D-G.
故答案为:
(1)微生物的抗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抗链霉素菌种是从没有接触过链霉素的细菌中获得的
(2)抗链霉素 抗链霉素的菌种越来越纯 选择
(3)培养增加大肠杆菌的数量 碳源和氮源及琼脂(凝固剂)
(4)①②③
(5)E-A-C-B-D-G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由一个着丝粒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所携带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一个着丝粒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是间期复制而来的,它们所含的基因应该完全相同,若不同,最可能的原因是发生基因突变,即DNA复制时出现差错导致,A正确;
B、交叉互换在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B错误;
C、联会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错误;
D、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错误.
故选:A.
某DNA分子有α、β两条链,将α链上某一区域放大后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DNA分子在体内细胞中进行复制时DNA解旋酶断裂的是两条链之间的氢键,A正确;
B、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B正确;
C、若DNA在复制过程中,α链上的一个碱基发生改变,由A→T,则以该链为模板合成的子代DNA分子均异常,而以β链为模板合成的子代DNA分均正常,因此该DNA分子经3次复制后所产生的异常DNA分子所占比例为,C错误;
D、参与DNA转录的酶是RNA聚合酶,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图中α链的片段转录出来的碱基序列为AUC,D正确.
故选:C.
在央视春晚上,我国航天科研工作者手捧“太空花”展现于国人面前.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太空花”的出现是由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太空中发生了突变,产生了新的基因,A正确;
B、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不定向性,所以从飞船上带回的实验植物并未都长成如愿的美丽“太空花”,B正确;
C、“太空花”虽然是基因突变的产物,但只是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发生了突变,产生了新的基因,从而丰富了自然界中基因的种类,只是个别性状的改变,而并未产生新物种,C错误;
D、“太空花”由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发生了突变,产生了新的基因,从而丰富了自然界中基因的种类,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D正确.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