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 共2048题
以具有正常叶舌的纯合子水稻(基因型为AABB)的种子为材料,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辐射处理后种植,所有植株都具有正带叶舌。成熟后自交,其中甲、乙两株水稻的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正常叶舌和无叶舌的分离比都为3:1。让甲、乙自交后代中的无叶舌植株杂交,所得后代表现型均为正常叶舌。请回答:
(1)甲、乙自交后代出现无叶舌性状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请用遗传图解简要说明甲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比为3:1的原因。
(3)甲、乙自交后代中的无叶舌植株杂交,得到的正常叶舌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若让这些正常叶舌的植株自交,后代可能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基因突变
(2) AaBB、AABb(或AABb、AaBB)
(3) AaBb 正常叶舌:无叶舌=9:7
玉米育种栽培专家李登海:
(1)在玉米种群中发现了“大果穗”这一突变性状后,连续培育到第三代才选育出能稳定遗传的突变类型,该突变应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___________。
(2)紧凑型、大果穗等原来分别存在于不同玉米品种的性状被完美地结合到了一个新品种中,这一过程使用的育种方法主要是__________,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
(3)若玉米“紧凑型”与“平展型”是一对相对性状,“大果穗”与“小果穗”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紧凑型、小果穗与平展型、大果穗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全为紧凑型,在子一代自交得到的子二代中性状表现符合要求的植株出现的比例为_______,其中符合育种要求的个体又占这些植株中的比例是___________。
(4)玉米细胞和水稻细胞的结构如图所示(仅显示细胞核),将两种植物的细胞去掉细胞壁后,诱导两者的原生质体融合,形成单核的杂种细胞,则该杂种植株是__________。
(A)二倍体,基因型是DdYyRr (B)三倍体,基因型是DdYyRr
(C)四倍体,基因型是DdYyRr (D)四倍体,基因型是DdddYYyyRRrr
(5)种皮的颜色是由色素决定的,已知该色素不是蛋白质,那么基因控制种皮的颜色是通过控制______来实现的。
正确答案
(1)显性
(2)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
(3)9/16 1/9
(4)C
(5)相关酶的合成
滥用抗生素往往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1)细菌抗药性变异的来源属于_________。
(2)尽管在细菌菌群中天然存在抗药性基因,但是使用抗生素仍可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菌群中__________。
(3)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________的结果,其内在实质是种群__________。
(4)若要鉴定有抗药性的东亚飞蝗和无抗药性的东亚飞蝗是否为同一物种,可以通过____________实验的结果来判定,如果___________,则两类东亚飞蝗为同一物种。
正确答案
(1)基因突变
(2)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抗药性基因频率极低)
(3)定向选择 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
(4)两类东亚飞蝗杂交 能产生可育后代
某二倍体昆虫的三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三对等位基因(Aa、Bb、Dd)控制。下图甲表示基因组成为AaBbDd的个体细胞分裂某时期图像。图乙表示其细胞分裂过程中mRNA的含量和每条染色体所含DNA分子数的变化(实线表示)。请据图回答:
(1)Bb、Dd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
(2)导致图甲中2,4号染色体上B、b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甲所示细胞中含有_______个染色体组。图中所示分裂时期处于图乙中的________阶段(填图中字母)。
(4)诱变育种时,诱变剂发挥作用的时期一般处于图乙中的阶段_________(填图中字母)。
(5)若用3H标记该个体体细胞的DNA分子,再转入正常的培养液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中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数和被3H标记的染色体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不遵循 因为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基因突变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
(3)2 e
(4)b
(5)4 4
在一个常规饲养的实验小鼠封闭种群中,偶然发现几只小鼠在出生第二周后开始脱毛,以后终生保持无毛状态。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6组小鼠交配组合,统计相同时间段内繁殖结果如下。
(1)己知Ⅰ、Ⅱ组子代中脱毛、有毛性状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说明相关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
(2)Ⅲ组的繁殖结果表明脱毛、有毛性状是由____________基因控制的,相关基因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__定律。
(3)Ⅳ组的繁殖结果说明,小鼠表现出脱毛性状不是____________影响的结果。
(4)在封闭小种群中,偶然出现的基因突变属于____________。此种群中同时出现几只脱毛小鼠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5)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序列模板链中的1个G突变为A,推测密码子发生的变化是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由GGA变为AGA B.由CGA变为GGA C.由AGA变为UGA D.由CGA变为UGA
(6)研突发现,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突变前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推测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蛋白质合成。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蛋白质会使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功能下降,据此推测脱毛小鼠细胞的_____________下降,这就可以解释表中数据显示的雌性脱毛小鼠的_____________原因。
正确答案
(1)常
(2)一对等位 孟德尔分离
(3)环境因素
(4)自发/自然突变 突变基因的频率足够高
(5)D
(6)提前终止 代谢速率 产仔率低
家族性锁骨、颅骨发育不全病是一种罕见的以骨化不良为特点的单基因遗传病,除发生在锁骨和颅骨以外,还伴有其他骨发育不全。现有一家族性锁骨颅骨发育不全病的家族(相关基因用A、a表示,Ⅱ5和Ⅱ6为同卵双生):
(1)家族性锁骨、颅骨发育不全病是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_性遗传病。
(2)若3号和一正常男性结婚,则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__。
(3)图中Ⅱ5和Ⅱ6的表现型是否一定相同?,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基因上碱基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异。若有一亲代个体的细胞中DNA上某个碱基对发生改变,而其子代的性状并未发生改变。可能的原因有哪些(至少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常 显
(2)1/6
(3)否 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后天生长发育中也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4)(a)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而不是在生殖细胞中;
(b)突变发生在父方生殖细胞的细胞质DNA上,则受精后一般不会传给子代;
(c)突变产生的是一个隐性基因,并将该隐性基因传给子代,而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
(d)根据密码子的简并性,突变基因与正常基因有可能翻译出相同的氨基酸;
(e)性状表现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基因的变化可能并不会在性状上表现出来;
(f)突变没有位于基因的外显子部位(突变发生在内含子、非基因片段)(答案合理即可)
小黄狗的皮毛颜色由位于不同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共有四种表现型,黑色(A_B_)、褐色(aaB_),红色(A-bb)和黄色(aabb)。图是小黄狗的一个系谱,请回答下列问题:
(1)Ⅰ2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作用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
(2)欲使Ⅲ1产下褐色的小狗,应让其与表现型为___________的雄狗杂交。
(3)如果Ⅲ2与Ⅲ6杂交,产下的小狗是红色雄性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4)Ⅲ3怀孕后走失,主人不久找回一只小狗,分析得知小狗与Ⅱ2的线粒体DNA序列特征不同,能否说明这只小狗不是Ⅲ3生产的?_________ (能/不能);请说明判断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一只雄狗表现出与双亲及群体中其他个体都不同的新性状,该性状由核内显性基因D控制,那么该变异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让(5)中这只雄狗与正常雌狗杂交,得到了足够多的F1个体。
①.如果F1代中出现了该新性状,且显性基因D位于X染色体上,则F1代个体的性状表现为:________。
②.如果F1代中出现了该新性状,且显性基因D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1代个体的性状表现为:________。
③.如果F1代中没有出现该新性状,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AaBb 减数分裂后期
(2)黑色、褐色
(3)1/12
(4)能 线粒体DNA只随卵细胞传给子代,Ⅱ2与Ⅲ3及Ⅲ3所生小狗的线粒体DNA序列特征应相同
(5)基因突变
(6)①.F1代所有雌性个体表现该新性状,所有雄性个体表现正常性状
②.F1代部分雌、雄个体表现该新性状,部分雌、雄个体表现正常性状
③.(5)中雄狗的新性状是其体细胞基因突变所致,突变基因不能传递给后代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是第一个被克隆的抑癌基因,它被定位于人类第13号染色体上。医生Kundson在观察研究中发现,某些家庭中儿童恶性的“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病率比正常人群高1000倍。下表是他记录的甲患者和乙患者的部分信息,基因A表示正常的Rb基因,基因a表示失活的Rb基因。请回答相关问题:
(1)人类13号染色体上的基因A通过______和_______过程,控制合成了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pRb),保证了正常的细胞凋亡过程,从而抑制了细胞癌变。
(2)甲、乙患者的正常细胞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都发生了_________,因而癌细胞的13号染色体上均无正常的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请根据表中信息分析甲患者家族中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病率明显高于乙患着家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的父母计划再生育一个孩子,他们向医生进行遗传咨询,医生认为子代的肿瘤再发风险率很高。基因A可能变异而失活的的两个时期__________和_________。为达到优生目的,医生建议他们进行产前诊断,主要是用_________的手段对胎儿进行检查。
正确答案
(1)转录 翻译
(2)基因突变 甲患者家族中,部分儿童(如甲患者)从双亲的一方中遗传了基因a,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正常基因A,只要一次突变就可能癌变患病,因此患病率明显升高。正常人群中,儿童体细胞内两条13号染色体均有基因A,必须两个基因同时发生突变才会癌变患病,因此发病率很低。(答案合理即可)
(3)(父方或母方都可以)形成生殖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NA复制) 体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DNA复制) 基因诊断
遗传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某校生物学习小组开展对当地几种遗传病的调查,请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遗传性乳光牙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小组同学对一个乳光牙女性患者的家庭成员情况进行调查后,记录如上表:
①.根据上表绘制遗传系谱图。
②.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该女性患者的基因型是________,若她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后,生下一个正常男孩的可能性是________。
③.同学们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得知,遗传性乳光牙是由于正常基因中第45位决定谷氨酰胺的一对碱基发生改变,引起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合成终止而导致的,已知谷氨酰胺的密码子(CAA、CAG),终止密码子(UAA、UAG、UGA),那么,该病基因发生突变的情况是________,与正常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相比,乳光牙致病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进而使该蛋白质的功能丧失。
(2)21三体综合征是一种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调查中发现随母亲生育年龄增加,生出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几率增大。经咨询了解到医院常用21号染色体上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一段核苷酸序列)作为遗传标记(可理解为等位基因)对该病进行快速的诊断。
①.若用“+”表示有该遗传标记,“-”表示无该遗传标记,现诊断出一个21三体综合征患儿,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是“++-”,其父基因型是“+-”,母亲的基因型是“--”,那么这名患者21三体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为有效预防该遗传病的发生,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
(3)调查研究表明,人类的大多数疾病都可能与人类的遗传基因有关,据此有的同学提出:“人类所有的病都是基因病”,请你利用所学知识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此作出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
②.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AA或Aa 1/6
③.G-C突变成A-T 减小
(2)①.父亲的21号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没有分别移向两极
②.适龄生育和产前胎儿细胞的染色体分析
(3)人体患病也是人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而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所以说疾病都是基因病,是有一定道理的,然而,这种观点过于绝对化,人类的疾病并不都是由基因的缺陷或改变引起的,也可能是外界环境因素造成的,如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就不是基因病
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据图回答:
(1)R基因的出现是__________的结果。
(2)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______。
(3)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_________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________。
(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1)基因突变
(2)97%
(3)不再使用杀虫剂 低
(4)SS 在不使用杀虫剂环境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