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 共1759题
已知函数,
,有下列命题:
①当时,函数
是最小正周期为
的偶函数;
②当时,
的最大值为
;
③当时,将函数
的图象向左平移
可以得到函数
的图象。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把你认为正确的命题的序号都填上)。
正确答案
②
解析
①当时,函数
是最小正周期为
的奇函数;
②当时,
的最大值为
;
③当时,将函数
的图象向左平移
可以得到函数
的图象。
知识点
2.设,
,
,如果
是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则
的范围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由得
,又
和
也满足,
知识点
4.命题“任意x∈[1,2],x2-a≤0”为真命题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命题“任意x∈[1,2],x2-a≤0”为真命题的充要条件是a≥4.故其充分不必要条件是集合[4,+∞)的真子集,正确选项为C
知识点
18.已知数列共有5项,满足
,且对任意
,有
仍是该数列的某一项,现给出下列4个命题:
(1);(2)
;(3)数列
是等差数列;(4)集合
中共有9个元素.
则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 ).
正确答案
解析
考查数列的通项公式,选C
知识点
已知命题:“存在,使
”为真命题,则
的取值范围是___ 。
正确答案
[-8,+∞)
解析
若存在,使
成立,则只需
。
知识点
下面四个命题中真命题的是
①从匀速传递的产品生产流水线上,质检员每15分钟从中抽取一件产品进行某项指标检测,这样的
抽样是分层抽样;
②两个随机变量相关性越强,则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于1;
③在回归直线方程=0.4x+12中,当解释变量x每增加一个单位时,预报变量平均增加0.4个单位;
④对分类变量X与Y的随机变量K2的观测值k来说,k越小,“X与Y有关系”的把握程度越大。
正确答案
解析
①应是系统抽样,④应是把握程度越小
知识点
“”是“
且
”的
正确答案
解析
a>b且c>d,则a+c>b+d
知识点
给出下列命题:①在区间上,函数
,
,
,
中有三个是增函数;②若
,则
;③若函数
是奇函数,则
的图象关于点
对称;④若函数
,则方程
有两个实数根。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②③④正确
知识点
6.下列关于命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 )
正确答案
解析
因为命题“若x2-3x+2=0,则x=1”的逆否命题为“若x≠1,则x2-3x+2≠0”,所以A正确;由a=2能得到函数f(x)=logax在区间(0,+∞)上为增函数,反之,函数f(x)=logax在区间(0,+∞)上为增函数,a不一定大于2,所以“a=2”是“函数f(x)=logax在区间(0,+∞)上为增函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选项B正确;命题P:n∈N,2n>1000,的否定为¬P:
n∈N,2n≤1000,所以C正确;因为当x<0时恒有2x>3x,所以命题“
x∈(-∞,0),2x<3x”为假命题,所以D不正确。
知识点
16.设实数均不为0,则“
成立”是“关于
的不等式
与
的解集相同”的 ( ).
正确答案
解析
考查方程组的解集问题,选B
知识点
2. “a=0”是“直线l1:x+ay﹣a=0与l2:ax﹣(2a﹣3)y﹣1=0”垂直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若两直线垂直,则a﹣a(2a﹣3)=0,即a(4﹣2a)=0,
解得a=0或a=2,
故“a=0”是“直线l1:x+ay﹣a=0与l2:ax﹣(2a﹣3)y﹣1=0”垂直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B
知识点
5.设函数f(x)=cos(2x+φ),则“f(x)为奇函数”是“φ=”的______________(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或“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正确答案
必要不充分
解析
略。
知识点
2.“a=0”是“直线l1:x+ay﹣a=0与l2:ax﹣(2a﹣3)y﹣1=0”垂直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若两直线垂直,则a﹣a(2a﹣3)=0,即a(4﹣2a)=0,解得a=0或a=2,
故“a=0”是“直线l1:x+ay﹣a=0与l2:ax﹣(2a﹣3)y﹣1=0”垂直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B
知识点
4.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15.若集合具有以下性质:①
,
;②若
,则
;且
时,
,则称集合
是“完美集”.给出以下结论:
①集合是“完美集”; ②有理数集
是“完美集”;
③设集合是“完美集”,若
,
,则
;
④设集合是“完美集”,若
,
,则必有
;
⑤对任意的一个“完美集”,若
,且
,则必有
.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正确答案
②③④⑤
解析
①-1,1
,但是
,
不是“完美集”;
②有理数集肯定满足“完美集”的定义;
③0,
,0-
=-
,那么
;
④对任意一个“完美集”A,任取,若
中有0或1时,显然
;下设
均不为0,1,而
,那么
,所以
,进而
,结合前面的算式,
;
⑤,若
,那么
,那么由(4)得到:
.
故答案为②③④⑤。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