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共17222题
8岁的小明因一次意外不幸使得他的下丘脑受到损伤,可能会导致他( )
①躯体运动障碍 ②雄性激素的分泌受到影响 ③尿失禁
④血糖调节受到影响 ⑤水平衡的调节受到影响 ⑥言语活动功能障碍.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①错误;
②由于下丘脑分泌促雄性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释放的促雄性激素作用于睾丸,所以损伤到下丘脑会影响雄性激素的分泌,②正确;
③导致尿失禁的原因是大脑皮层不能控制排尿反射,③错误;
④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④正确;
⑤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中枢,⑤正确;
⑥语言中枢在大脑皮层,⑥错误.
故选:C.
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进入繁殖季节.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下:
请回答:
(1)鸟类的繁殖活动是通过机体的______和______两种调节方式完成的.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______(下丘脑、垂体、性腺).
(2)上面图解中的A、B、C分别代表由下丘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物质,则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当进入血液后,通过______作用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3)若用大量的C喂食鸟,鸟本身性腺分泌的C会______(增加、减少)
(4)据图判断,若要验证B的生理作用,______(能、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鸟类的繁殖活动通过机体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调节方式进行,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下丘脑.
(2)从图中不难看出A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性腺激素,C是性激素,性激素进入血液后又通过反馈作用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激素合成和分泌.
(3)若用大量的C喂食鸟,由于负反馈调节,导致鸟本身性腺分泌的C会减少.
(4)鸟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器官,无法验证该激素的生理作用,因此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来验证B的生理作用.
故答案为:
(1)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下丘脑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 性激素 反馈
(3)减少
(4)不能 鸟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器官,无法验证该激素的生理作用
解析
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鸟类的繁殖活动通过机体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调节方式进行,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下丘脑.
(2)从图中不难看出A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性腺激素,C是性激素,性激素进入血液后又通过反馈作用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激素合成和分泌.
(3)若用大量的C喂食鸟,由于负反馈调节,导致鸟本身性腺分泌的C会减少.
(4)鸟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器官,无法验证该激素的生理作用,因此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来验证B的生理作用.
故答案为:
(1)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下丘脑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 性激素 反馈
(3)减少
(4)不能 鸟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器官,无法验证该激素的生理作用
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缓冲物质的作用下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使内环境的pH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A错误;
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互为拮抗作用,使内环境的葡萄糖保持相对稳定,B错误;
C、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可以维持内环境中多种成分的相对稳定,进而维持稳态,C正确;
D、患自身免疫病的人,其自身免疫能力很强,但对自身的组织进行攻击,使得稳态受到影响,D错误.
故选:C.
如图是人体胃酸分泌的部分调节途径,其中幽门粘膜G细胞(一种内分泌细胞)能合成分泌胃泌素,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促进其分泌胃酸.请分析回答:
(1)通过“①→②→胃粘膜壁细胞”(途径1)促进胃酸分泌过程中,兴奋在①和②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信号发生的变化是______,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的信号物质是______.
(2)通过“③→④→⑤→胃粘膜壁细胞”(途径2)促进胃酸分泌的调节方式是______.与途径1相比较,从反应速度和作用时间看,主要特点是______.
(3)研究发现,当胃酸分泌增加后会引起胃壁扩张,后者又会加强胃泌素的分泌,胃泌素的这种分泌调节机制称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兴奋在①和②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由于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存在突触间隙,因此在突触前膜兴奋会以电信号形式转变成以神经递质形式存在的化学信号,神经递质到达突触后膜后,又从新转变成电信号的形式.
(2)通过“③→④→⑤→胃粘膜壁细胞”促进胃酸分泌的过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胃泌素着重激素的调节.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的反应速度慢、作用时间长、作用范围广.
(3)当胃酸分泌增加后会引起胃壁扩张,后者又会加强胃泌素的分泌,胃泌素的这种分泌调节机制称为正反馈调节.
故答案为:
(1)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神经递质
(2)神经调节和体液(激素)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 速度较缓慢,时间比较长
(3)正反馈调节
解析
解:(1)兴奋在①和②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由于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存在突触间隙,因此在突触前膜兴奋会以电信号形式转变成以神经递质形式存在的化学信号,神经递质到达突触后膜后,又从新转变成电信号的形式.
(2)通过“③→④→⑤→胃粘膜壁细胞”促进胃酸分泌的过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胃泌素着重激素的调节.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的反应速度慢、作用时间长、作用范围广.
(3)当胃酸分泌增加后会引起胃壁扩张,后者又会加强胃泌素的分泌,胃泌素的这种分泌调节机制称为正反馈调节.
故答案为:
(1)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神经递质
(2)神经调节和体液(激素)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 速度较缓慢,时间比较长
(3)正反馈调节
促胰液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分别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
1、促胰液素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因此,促胰液素的靶细胞是胰腺细胞.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分泌,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因此,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是垂体细胞.
本题选正确的,故选C.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表达,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A正确;
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B正确;
C、内分泌腺会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如血糖调节中胰岛会直接受下丘脑调节,而甲状腺间接的受下丘脑控制,C正确;
D、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还能够促进神经系统的兴奋性,D错误.
故选:D.
很多人看恐怖电影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同时会出现出汗、闭眼等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此过程涉及兴奋的传递,兴奋能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转变的方式进行的,不能直接以局部电流的方式进行,A错误;
B、心跳加速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有反射弧参与,B错误;
C、看到恐怖电影发生上述反应时,首先是眼睛接受到刺激,然后在神经和激素的共同作用下完成,C错误;
D、神经调节中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涉及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D正确.
故选:D.
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如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据图分析回答:
(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经兴奋的传导和传递,最终导致传出神经末梢释放______,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由图分析,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______的影响.以上说明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包括______调节.
(2)据图分析,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______的合成.
(3)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图中抗体1、抗体2).图中因抗体______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这种抗体的致病原因是由于此种抗体与______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______病.
正确答案
解:(1)由图可知,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是神经递质,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血糖浓度和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影响,所以胰岛素分泌调节方式是神经和体液调节.
(2)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
(3)抗体1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引起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这丙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
故答案为:
(1)神经递质 血糖浓度(或胰高血糖素含量) 神经和体液
(2)蛋白质、脂肪、糖原
(3)1 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 自身免疫病
解析
解:(1)由图可知,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是神经递质,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血糖浓度和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影响,所以胰岛素分泌调节方式是神经和体液调节.
(2)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
(3)抗体1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引起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这丙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
故答案为:
(1)神经递质 血糖浓度(或胰高血糖素含量) 神经和体液
(2)蛋白质、脂肪、糖原
(3)1 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 自身免疫病
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
A、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具有升高血糖含量的作用.当人体内血糖含量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故A对.
B、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结构,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是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的,而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然后用于突触后膜,在突触结构中,兴奋单向传递.因此,在反射弧中,决定兴奋单向传导的结构是突触.故B对.
C、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都是由弱酸和强碱盐组成的,如H2CO3/NaHCO3.故C错. D、当人所处环境温度从35°C降至5°C时,机体为了维持体温恒定,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细胞内物质的氧化分解,增加产热.寒冷时汗液分泌减少,水排出去的总量是一定的,因而尿量增多.人是恒温动物,因此,酶活性基本不变.故D对.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C.
图为男性性激素-睾酮(T)的调节机制.
(1)图中①②③过程体现了性激素的______调节,过程④说明下丘脑细胞膜上具有感受T的______.
(2)有研究表明吸食阿片类毒品(如吗啡、海洛因、可卡因等)会影响人体性腺功能,于是有研究者对某戒毒所内的吸毒人员进行相关激素的检测并与健康人比较,检测结果均值如表.
1)为了确定吸毒者T水平低的原因是睾丸受损还是LH和FSH减少所引起的,可将体内______的量补充到健康者水平,一段时间后测定______的含量,与健康者比较即可确定原因.
2)吸毒者往往因为共用注射器而感染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攻击______细胞.此细胞在体液免疫中还产生______(填专用名词),这种物质作用于______细胞,使其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______细胞.因此艾滋病患者的体液免疫能力也基本丧失.
3)据表可知,吸毒者在图甲中会减弱的过程是______(填序号).
4)调查发现吸毒者容易出现怕冷、寒热交替等症状,说明吸毒使位于下丘脑的______功能异常.
5)有人对该调查的科学严密性提出质疑,请写出质疑的理由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分析性激素调节的示意图可知,①②③过程体现了性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④是性激素的反馈调节.过程④说明下丘脑细胞膜上具有感受T的受体蛋白
(2)1)本实验目的是为了确定吸毒者T水平低的原因是睾丸受损还是LH和FSH减少所引起的,实验设计的思路是可将体内LH和FSH的量补充到健康者水平,一段时间后测定T的含量,与健康人比较即可.
2)吸毒者往往因为共用注射器而感染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攻击T细胞.此细胞在体液免疫中还产生淋巴因子,这种物质作用于B细胞,使其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吸毒者的LH、FSH、T的水平降低,对甲图来说②③④过程减弱造成的,只有①的受T的抑制作用减弱,①增强.
4)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吸毒者容易出现怕冷、寒热交替等症状,说明吸毒使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受损.
5)实验应遵循单因子变量的原则,本题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吸毒,调查的人数、年龄、吸毒史和吸毒量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健康者和吸毒者年龄有较大差异、健康者和吸毒者选取的样本数有差异、吸毒者的吸毒量和吸毒史也有差异,这些影响调查结果的严密性.
故答案为:
(1)分级 受体蛋白(特异性受体)
(2)
1)LH和FSH T(睾酮)
2)T 淋巴因子 B 记忆
3)②③④
4)体温调节中枢
5)健康者和吸毒者年龄有较大差异、健康者和吸毒者选取的样本数有差异、吸毒者的吸毒量和吸毒史也有差异
解析
解:(1)分析性激素调节的示意图可知,①②③过程体现了性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④是性激素的反馈调节.过程④说明下丘脑细胞膜上具有感受T的受体蛋白
(2)1)本实验目的是为了确定吸毒者T水平低的原因是睾丸受损还是LH和FSH减少所引起的,实验设计的思路是可将体内LH和FSH的量补充到健康者水平,一段时间后测定T的含量,与健康人比较即可.
2)吸毒者往往因为共用注射器而感染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攻击T细胞.此细胞在体液免疫中还产生淋巴因子,这种物质作用于B细胞,使其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吸毒者的LH、FSH、T的水平降低,对甲图来说②③④过程减弱造成的,只有①的受T的抑制作用减弱,①增强.
4)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吸毒者容易出现怕冷、寒热交替等症状,说明吸毒使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受损.
5)实验应遵循单因子变量的原则,本题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吸毒,调查的人数、年龄、吸毒史和吸毒量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健康者和吸毒者年龄有较大差异、健康者和吸毒者选取的样本数有差异、吸毒者的吸毒量和吸毒史也有差异,这些影响调查结果的严密性.
故答案为:
(1)分级 受体蛋白(特异性受体)
(2)
1)LH和FSH T(睾酮)
2)T 淋巴因子 B 记忆
3)②③④
4)体温调节中枢
5)健康者和吸毒者年龄有较大差异、健康者和吸毒者选取的样本数有差异、吸毒者的吸毒量和吸毒史也有差异
在人体内,下面哪一组物质可以在同一个细胞中产生(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胰高血糖素是胰腺中的胰岛A细胞合成分泌的,胰岛素是胰腺中的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的,A错误;
B、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细胞产生.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细胞产生的,B错误;
C、促性腺激素是由垂体细胞产生的,雌激素是由卵巢细胞产生的,C错误;
D、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都是由垂体细胞产生的,D正确.
故选:D.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请结合如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免疫系统能够清除抗原,因此图中①表示免疫系统,在体液免疫中,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浆细胞(及抗体)和记忆细胞,A正确;
B、当人紧张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丙”是来自于神经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B错误;
C、由上图可知,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C正确;
D、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以及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D正确.
故选:B.
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膜内外都有离子进出,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时会加大神经元内外的电位差,静息电位会增大,A错误;
B、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的共同参与,B正确;
C、神经元间的兴奋是单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C正确;
D、递质的作用,是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而突触后膜是邻近间隙的次一级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比如肌细胞和腺体细胞)上的膜,所以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D正确.
故选:A.
如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下丘脑合成的激素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促甲状腺激素,A正确;
B、垂体合成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细胞,B正确;
C、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过多时,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从而使激素A、B含量下降,C正确;
D、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激素C)分泌量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D错误.
故选:D.
某盗墓人在一次盗墓行动中,脚掌被一枚长钉扎入,猛然抬脚,吓得“魂飞魄散”.据此分析回答:
(1)盗墓人进入温度明显较低的盗洞中,肾上腺素和______(激素)产量会增加,此时其体内产热量______,体温______.
(2)盗墓人脚掌被扎后,在感觉痛之前有抬脚反应,这是因为______中有调节该活动的低级中枢;盗墓人受惊吓出现“魂飞魄散”现象的神经调节中枢位于______.
(3)由于伤口过深,医生担心盗墓人被破伤风杆菌感染,所以为他注射了破伤风抗毒素血清进行紧急预防或治疗,根据如图所示免疫过程回答:
①破伤风杆菌在伤口表面难以生活,其细胞呼吸类型是______.
②在细胞①~④中,只有______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物质甲是______,物质乙的化学本质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进入低温环境后,经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会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但由于产热和散热能保持相对稳定,因此体温不变.
(2)抬脚反应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在脊髓;低级中枢受到大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
(3)①破伤风杆菌在伤口表面难以生活,说明其是厌氧菌,进行无氧呼吸.
②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细胞①~④依次为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其中只有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物质甲是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化;物质乙是抗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免疫球蛋白).
故答案为:
(1)甲状腺激素 增加 不变
(2)脊髓 大脑皮层
(3)无氧呼吸 细胞④淋巴因子 蛋白质(免疫球蛋白)
解析
解:(1)进入低温环境后,经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会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但由于产热和散热能保持相对稳定,因此体温不变.
(2)抬脚反应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在脊髓;低级中枢受到大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
(3)①破伤风杆菌在伤口表面难以生活,说明其是厌氧菌,进行无氧呼吸.
②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细胞①~④依次为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其中只有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物质甲是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化;物质乙是抗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免疫球蛋白).
故答案为:
(1)甲状腺激素 增加 不变
(2)脊髓 大脑皮层
(3)无氧呼吸 细胞④淋巴因子 蛋白质(免疫球蛋白)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