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共17222题
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并非在细胞外液构成的内环境,A错误;
B、内环境相对稳定时,血浆与组织液相互转化,而血浆可进入组织液,而大部分能回流进血浆,B错误;
C、维持内环境中Na十、K十于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取决于细胞内外Na十、K十的浓度,C正确;
D、寒冷环境中机体内外温差大,散热量多,则寒冷环境中向环境散失的热量大于炎热环境的散热量,D错误.
故选:C.
假设某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可以引起(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血浆渗透压恢复正常.
故选:B.
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某兴趣小组用甲、乙两组小白鼠(其中一组破坏了下丘脑)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得到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小白鼠是哺乳动物,属于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降低时,为增加产热而维持体温,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机体耗氧量增加,则甲代表正常小白鼠,由于小白鼠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如下丘脑被破坏,失去体温调节能力,其酶促反应速率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则乙代表实验组,故A错误;
B、乙组小鼠被破坏了下丘脑,为实验组,下丘脑参与机体的体温调节、血糖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故乙组小白鼠体内水平衡的调节也受到影响,故B错误;
C、具有正常体温调节能力的小鼠表现为酶促反应速率稳定,低温耗氧量大,因此甲组小鼠正常,为对照组,故C正确;
D、青蛙是变温动物,若用正常的青蛙做该实验,结果应与乙曲线相似,故D错误.
故选:C.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维持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饮水不足时,由下丘脑产生,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使尿液增加,A错误;
B、受寒冷刺激时会不由自主战粟,该反射涉及的中枢是下丘脑,B错误;
C、人体缺钙会引起小腿抽搐,因此和内环境有关,C错误;
D、TSH的含量受到TRH和甲状腺激素的共同调节,D正确.
故选:D.
回答下列问题
(1)清晨静脉取血液测定正常人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的空腹血糖浓度.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______和______.
(2)胰岛 B 细胞分泌的激素是在该细胞的______和______这两种细胞器中进行加工的.
(3)空腹抽血后,一次定量饮入高浓度葡萄糖水.喝糖水后每隔一定时间静脉取血,测定血糖浓度
(整个过程禁食、禁水,不做剧烈运动),发现正常人与胰岛 B 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血糖浓度的变化 趋势都是先上升,再下降,但下降的速率不同.下降速率不同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空腹时,血糖不可能来源于食物中糖类消化吸收,则来源于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2)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中合成,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加工修饰.
(3)喝糖水后每隔一定时间静脉取血,测定血糖浓度,发现正常人与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血糖浓度的变化趋势都是先上升,再下降,但下降的速率不同,原因是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和被利用,胰岛B细胞功能不足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血糖浓度下降较慢.
故答案为:
(1)肝糖原分解 非糖物质转化
(2)内质网 高尔基体
(3)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被利用,胰岛B细胞功能不足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血糖浓度下降较慢
解析
解:(1)空腹时,血糖不可能来源于食物中糖类消化吸收,则来源于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2)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中合成,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加工修饰.
(3)喝糖水后每隔一定时间静脉取血,测定血糖浓度,发现正常人与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血糖浓度的变化趋势都是先上升,再下降,但下降的速率不同,原因是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和被利用,胰岛B细胞功能不足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血糖浓度下降较慢.
故答案为:
(1)肝糖原分解 非糖物质转化
(2)内质网 高尔基体
(3)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被利用,胰岛B细胞功能不足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血糖浓度下降较慢
糖尿病是现代威胁人类的四大疾病之一,它的特点有(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于患者血浆中葡萄糖含量过高,会使尿液中含有葡萄糖,A正确;
B、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一定过高,B正确;
C、患者由于体内糖代谢发生障碍,不能吃过多的糖,C正确;
D、患者需要通过注射胰岛素或其他方法来降低血糖,D正确.
故选:ABCD.
实验室内有一群基因突变的小白鼠,这些小白鼠只要按时喂食并且不让它们运动,它们就能维持正常.当它们进食后,它们的血糖浓度会轻微上升,然后下降至一个恒定状态,然而只要让小白鼠运动或禁食一餐,它们的血糖浓度就会迅速下降,进而昏迷.这些突变小白鼠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据题干信息“小白鼠只要按时喂食并且不让它们运动,它们就能维持正常”,消化吸收后血糖浓度升高,而血糖能维持正常,说明突变小白鼠能降低血糖,则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正常,故A错误;
B、甲状腺被切除则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一是促进幼年动物个体的发育;二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三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本题相关信息未涉及,故B错误;
C、根据A选项中分析胰岛素分泌正常,说明血糖能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故C错误;
D、只要让小白鼠运动或禁食一餐,它们的血糖浓度就会迅速下降,说明血糖不能升,说明胰高血糖素分泌异常或者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的受体,故D正确.
故选:D.
研究人员最新发现一种促使脂肪细胞生成的蛋白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这一发现有望为治疗肥胖症开辟新途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本质是蛋白质,组成元素是C、H、O、N等,脂肪的元素有C、H、O,A正确;
B、脂肪细胞是胰岛素的靶细胞之一,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脂肪细胞并转化为脂肪,B错误;
C、刺激TRAP发挥作用,可以加速体内脂肪的生成,改善癌症患者体内缺乏脂肪的情况,C正确;
D、肥胖患者体内的脂肪比较多,所以合成脂肪的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比较多,通过抑制TRAP,减少脂肪的合成,有望治疗肥胖症,D正确.
故选:B.
如图示正常人受到寒冷刺激时的部分调节过程.A、B、C表示调节物质,a、b、c、d表示调节效应.请据图分析回答([]内填物质编号):
(1)寒冷时的体温调节以______为主,与C具有协同作用的调节物质是______.
(2)正常机体血液中C对A、B的分泌起______调节作用,a-d中调节效应相同的是______.
(3)甲状腺的发育和发挥作用几乎全靠[______]______的作用.B物质只能作为甲状腺细胞的信号,与甲状腺细胞膜上具有特定的______(物质)有关.
(4)激素的产生需要特定刺激.图中可见,垂体激素分泌量直接由______控制.
(5)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婴儿出生后到一岁左右.[______]______直接影响大脑正常发育.此外,如果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不足,脑细胞数量和大脑皮层神经元的______数量都将减少,很难在日后弥补.
正确答案
解:(1)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C是甲状腺激素,与之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肾上腺素.
(2)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降低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从而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不致过少.a、b、c、d分别是促进、促进、抑制、抑制.
(3)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发育和发挥作用,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糖蛋白受体结合,发挥调节作用.
(4)垂体分泌激素的多少直接受下丘脑产生的激素调控.
(5)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并且能够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等作用.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婴儿出生后到一岁左右,甲状腺激素直接影响大脑正常发育.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不足,脑细胞数量和大脑皮层神经元的突触数量都将减少,很难在日后弥补.
故答案为:
(1)神经调节 肾上腺素
(2)反馈 a与b、c与d
(3)B 促甲状腺激素 糖蛋白
(4)下丘脑(产生的激素)
(5)C 甲状腺激素 突触
解析
解:(1)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C是甲状腺激素,与之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肾上腺素.
(2)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降低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从而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不致过少.a、b、c、d分别是促进、促进、抑制、抑制.
(3)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发育和发挥作用,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糖蛋白受体结合,发挥调节作用.
(4)垂体分泌激素的多少直接受下丘脑产生的激素调控.
(5)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并且能够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等作用.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婴儿出生后到一岁左右,甲状腺激素直接影响大脑正常发育.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不足,脑细胞数量和大脑皮层神经元的突触数量都将减少,很难在日后弥补.
故答案为:
(1)神经调节 肾上腺素
(2)反馈 a与b、c与d
(3)B 促甲状腺激素 糖蛋白
(4)下丘脑(产生的激素)
(5)C 甲状腺激素 突触
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大量饮水→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增加→渗透压稳定,A正确;
B、血糖浓度升高→下丘脑→胰岛B细胞→胰岛素增加→血糖利用加快,血糖调节中无垂体的参与,B错误;
C、饥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肝糖原分解→血糖稳定,肌糖原不能分解为血糖,C错误;
D、炎热环境→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散热增加→体温稳定,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D错误.
故选:A.
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神经细胞释放的递质需要经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发挥作用,A错误;
B、人体内神经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将失去活性,以保证机体调节的灵敏性,B正确;
C、艾滋病病毒侵入机体后,会破坏人体的T细胞,导致人体免疫系统破坏,C正确;
D、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通过调节使散热减少,皮肤血管收缩,D正确.
故选:A.
当我们饮水不足时,尿量明显减少,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故选:B.
对实验狗的脊髓进行直接加温,引起狗的气喘、血管舒张和产热抑制等反应,而冷却其脊髓,又会引起寒战、血管收缩等反应.对该反射的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对狗的脊髓进行升温和降温处理,产生一系列反应,说明在脊髓内有感受器,A正确;
B、产生的反应是在脊髓外发生的,如血管舒张、收缩等,说明效应器不在脊髓中,B错误;
C、该过程是反射过程,所以有传入神经元参与,C错误;
D、该过程是反射过程,所以有传出神经元参与,D错误;
故选:A.
如图表示两类动物的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C、从图中看出,在一定范围内,甲动物的耗氧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因此甲是恒温动物,A正确;C错误;
BD、从图中看出,乙动物的耗氧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因此乙是变温动物,B错误;D正确.
故选:AD.
如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A______、B______、C______.
(2)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______.当人体处在45℃的外界环境中时,散热方式是______.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C分泌活动加强.写出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______.这种反射属于______反射.
(4)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为______.
(5)图中a表示______激素,图中可见,垂体分泌激素直接由______控制.
(6)当传入神经受到刺激时,神经细胞膜外的______大量内流而形成______电位.
正确答案
解:(1)体温的调节中枢为下丘脑,因此图中字母A表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物理方式调节还包括骨骼肌颤栗,代谢方式调节中还包括肾上腺分泌相应的激素.
(2)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皮肤.当人体处在45℃的外界环境中时,散热方式是蒸发散热.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肾上腺的分泌活动加强,产生较多的肾上腺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皮肤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肾上腺.由于该种发射时生来就有的,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
(4)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为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
(5)图中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图中可见,垂体分泌激素直接由神经系统控制.
(6)当传入神经受到刺激时,神经细胞膜外的Na+大量内流而形成动作电位.
故答案为:
(1)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骨骼肌 肾上腺
(2)皮肤 蒸发散热
(3)皮肤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肾上腺 非条件
(4)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
(5)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神经系统
(6)Na+ 动作
解析
解:(1)体温的调节中枢为下丘脑,因此图中字母A表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物理方式调节还包括骨骼肌颤栗,代谢方式调节中还包括肾上腺分泌相应的激素.
(2)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皮肤.当人体处在45℃的外界环境中时,散热方式是蒸发散热.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肾上腺的分泌活动加强,产生较多的肾上腺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皮肤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肾上腺.由于该种发射时生来就有的,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
(4)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为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
(5)图中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图中可见,垂体分泌激素直接由神经系统控制.
(6)当传入神经受到刺激时,神经细胞膜外的Na+大量内流而形成动作电位.
故答案为:
(1)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骨骼肌 肾上腺
(2)皮肤 蒸发散热
(3)皮肤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肾上腺 非条件
(4)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
(5)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神经系统
(6)Na+ 动作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