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共17222题
(2015秋•方城县校级月考)如图1是维持人体稳态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的体温冷觉中枢在______;在寒冷环境中,②的分泌量______,产热量______(大于、小于、等于)散热量.
(2)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c减少,激素c是______.当垂体分泌的激素增多时,激素c的分泌量______(增加、减少、不变).
(3)当人紧张时,内脏神经兴奋,兴奋以______形式向前传导,引起神经末梢释放______作用于肾上腺细胞,使体内b的分泌量增加,引起呼吸、心跳加快.
(4)如图2为胰岛素作用机理模式图,由图可知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机理是:胰岛素与______结合后,一方面使______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______合成.
正确答案
解:(1)人的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人的体温冷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在寒冷环境中,②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增多,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2)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c减少,激素c是胰高血糖素.当垂体分泌的激素增多时,由于激素c的分泌不受垂体分泌的激素调节,所以激素c的分泌量不变.
(3)当人紧张时,内脏神经兴奋,兴奋以局部电流形式向前传导,引起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肾上腺细胞,使体内b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引起呼吸、心跳加快.
(4)如图2为胰岛素作用机理模式图,由图可知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机理是: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一方面使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蛋白质、脂肪、糖原合成.
故答案为:
(1)大脑皮层 增加 等于
(2)胰高血糖素 不变
(3)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 神经递质
(4)胰岛素受体 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蛋白) 蛋白质、脂肪、糖原(答全)
解析
解:(1)人的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人的体温冷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在寒冷环境中,②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增多,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2)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c减少,激素c是胰高血糖素.当垂体分泌的激素增多时,由于激素c的分泌不受垂体分泌的激素调节,所以激素c的分泌量不变.
(3)当人紧张时,内脏神经兴奋,兴奋以局部电流形式向前传导,引起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肾上腺细胞,使体内b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引起呼吸、心跳加快.
(4)如图2为胰岛素作用机理模式图,由图可知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机理是: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一方面使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蛋白质、脂肪、糖原合成.
故答案为:
(1)大脑皮层 增加 等于
(2)胰高血糖素 不变
(3)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 神经递质
(4)胰岛素受体 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蛋白) 蛋白质、脂肪、糖原(答全)
使小鼠吸收放射性元素标记的氨基酸,随即测定血浆中被标记的氨基酸量,10天后测定血浆中出现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相对含量变化,如图甲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定时测定了某人空腹血糖、血浆游离脂肪酸含量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据此回答问题:
(1)据图甲可知,氨基酸被利用的途径之一是______.小鼠血浆蛋白质总量保持动态平衡,更新50%所用的时间是______天.
(2)据图乙可知
①此人血浆中______含量相对稳定,______含量逐渐增多.若侧人空腹血糖约为140mg/dL,临床上称为______,此变化趋势反映了体内储藏的______消耗增多,细胞对糖的利用量______.
②假如此人这种状态持续发展,体内蛋白质的分解也会______,定时检测尿液中______含量也可以说明这种变化.建议此人摄入营养适当增加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图甲可知,小鼠吸收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后,放射性物质(氨基酸)为1,10天后,血浆中放射性氨基酸为,放射性蛋白质相对含量为
,说明一半的氨基酸已用于合成蛋白质,并且更新50%的蛋白质所用的时间是10天.
(2)①此人血浆中血糖含量相对稳定,血浆游离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多.若侧人空腹血糖约为140mg/dL,临床上称为高血糖,此变化趋势反映了体内储藏的脂肪消耗增多,细胞对糖的利用量减少.
②假如此人这种状态持续发展,体内蛋白质的分解也会增加,定时检测尿液中尿素含量也可以说明这种变化.建议此人摄入营养适当增加蛋白质类食物.
故答案为:
(1)合成蛋白质 10
(2)①血糖 血浆游离脂肪酸 高血糖 脂肪 减少
②增加 尿素 蛋白质类食物
解析
解:(1)由图甲可知,小鼠吸收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后,放射性物质(氨基酸)为1,10天后,血浆中放射性氨基酸为,放射性蛋白质相对含量为
,说明一半的氨基酸已用于合成蛋白质,并且更新50%的蛋白质所用的时间是10天.
(2)①此人血浆中血糖含量相对稳定,血浆游离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多.若侧人空腹血糖约为140mg/dL,临床上称为高血糖,此变化趋势反映了体内储藏的脂肪消耗增多,细胞对糖的利用量减少.
②假如此人这种状态持续发展,体内蛋白质的分解也会增加,定时检测尿液中尿素含量也可以说明这种变化.建议此人摄入营养适当增加蛋白质类食物.
故答案为:
(1)合成蛋白质 10
(2)①血糖 血浆游离脂肪酸 高血糖 脂肪 减少
②增加 尿素 蛋白质类食物
(2015秋•德州月考)下列哪项不属于下丘脑的功能(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下丘脑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活动,垂体属于内分泌腺,A正确;
B、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错误;
C、血糖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能感受血糖浓度的变化并通过神经调节胰岛的活动,C正确;
D、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所以下丘脑能调节机体产热和散热,D正确.
故选:B.
如图为人体部分神经-体液调节示意图,①~⑤为神经元,A和B为神经肌肉接头,C和D为细胞,a~d为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
(1)当人进入寒冷环境时,大脑神经细胞释放的物质a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神经细胞,进而引起机体细胞的一系列反应,产生相应的化学物质,其中物质c是______.物质d随血液运到全身,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的细胞,使这些细胞的产热量______.
(2)若用b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d的分泌量______,原因是______.
(3)膝跳反射为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此反射弧仅由两个神经元组成.若A为膝跳反射的感受器,在完成膝跳反射时神经冲动在图中各神经元上的传导顺序是______(填编号).若在⑤上某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神经元有______ (填编号),原因是神经递质______.
(4)肉毒素是由肉毒杆菌分泌的毒性极强的蛋白质类毒素,该毒素能阻碍传出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导致______信号-→______信号转换过程受阻,该毒素发挥作用的部位是图中的______(填字母)处.
正确答案
解:(1)当人进入寒冷环境时,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引起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该物质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又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d).甲状腺激素能够作用于全身细胞,促进细胞的代谢,从而提高产热.
(2)物质b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化学本质是多肽,口服后在消化道被消化而失去作用,因此用b饲喂正常动物,物质d的分泌量不变.
(3)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仅由③和②两个神经元组成.在突触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时单向的.因此若A为膝跳反射的感受器,在完成膝跳反射时神经冲动在图中各神经元上的传导顺序是③→②.若在⑤上某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神经元有①②(⑤).
(4)内毒素能阻碍传出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即不能将乙酰胆碱由突触前膜(B)释放,即阻碍了电信号转换成化学信号的过程.
故答案为:
(1)促甲状腺激素 增加
(2)没变化 b在消化道被消化而失去作用
(3)③②①②(⑤) 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电 化学 B
解析
解:(1)当人进入寒冷环境时,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引起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该物质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又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d).甲状腺激素能够作用于全身细胞,促进细胞的代谢,从而提高产热.
(2)物质b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化学本质是多肽,口服后在消化道被消化而失去作用,因此用b饲喂正常动物,物质d的分泌量不变.
(3)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仅由③和②两个神经元组成.在突触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时单向的.因此若A为膝跳反射的感受器,在完成膝跳反射时神经冲动在图中各神经元上的传导顺序是③→②.若在⑤上某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神经元有①②(⑤).
(4)内毒素能阻碍传出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即不能将乙酰胆碱由突触前膜(B)释放,即阻碍了电信号转换成化学信号的过程.
故答案为:
(1)促甲状腺激素 增加
(2)没变化 b在消化道被消化而失去作用
(3)③②①②(⑤) 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电 化学 B
图甲为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示意图,图乙为不同血糖浓度下肾小管对葡萄糖的滤过、重吸收及排出情况,请回答:
(1)据图甲可知,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为______.SGLT2为Na+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如果Na+/K+ATP酶活性下降,葡萄糖的重吸收量将______.
(2)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激素.促进______,从而使血糖浓度下降.研究表明,抑制SGLT2的功能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原因是______.
(3)由上图可知,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量有一定限度,这可能是由于______.据图乙分析,正常人尿液中不含葡萄糖的原因是______.
(4)糖尿病患者的血浆渗透压升高,会引起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性______(增强、减弱),使______分泌增多.
正确答案
解:(1)葡萄糖被肾小管重吸收需要载体的协助,还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SGLT2为Na+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如果Na+/K+ATP酶活性下降,则载体和能量都不足,葡萄糖的重吸收减少.
(2)胰岛B细胞分泌的是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下降.已知SGLT2为Na+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抑制SGLT2的功能,则葡萄糖不能被重吸收,随尿液排出,从而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3)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载体数量有限的,所以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量有一定限度.正常人血糖浓度为0.8-1.2g/L,在此范围内,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率和滤过率相等,所以正常人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4)血浆渗透压升高,会引起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性,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水分的重吸收,使血浆渗透压下将到正常水平.
故答案为:
(1)主动运输 减少
(2)组织细胞加速摄取葡萄糖 葡萄糖不能被重吸收,随尿液排出
(3)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载体数量有限 正常人血糖浓度为0.8-1.2g/L,在此范围内,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率和滤过率相等
(4)增强 抗利尿激素
解析
解:(1)葡萄糖被肾小管重吸收需要载体的协助,还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SGLT2为Na+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如果Na+/K+ATP酶活性下降,则载体和能量都不足,葡萄糖的重吸收减少.
(2)胰岛B细胞分泌的是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下降.已知SGLT2为Na+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抑制SGLT2的功能,则葡萄糖不能被重吸收,随尿液排出,从而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3)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载体数量有限的,所以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量有一定限度.正常人血糖浓度为0.8-1.2g/L,在此范围内,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率和滤过率相等,所以正常人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4)血浆渗透压升高,会引起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性,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水分的重吸收,使血浆渗透压下将到正常水平.
故答案为:
(1)主动运输 减少
(2)组织细胞加速摄取葡萄糖 葡萄糖不能被重吸收,随尿液排出
(3)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载体数量有限 正常人血糖浓度为0.8-1.2g/L,在此范围内,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率和滤过率相等
(4)增强 抗利尿激素
如图为人体内环境中血糖的调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Ⅰ激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A错误;
B、激素Ⅰ表示胰岛素,Ⅱ表示胰高血糖素,Ⅰ、Ⅱ激素间有拮抗作用,B错误;
C、Ⅲ表示肾上腺素,Ⅲ激素分泌量的增加可以与胰高血糖素其协同作用,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C正确;
D、图中的结构a是下丘脑,不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D错误.
故选:C.
(2015秋•大丰市校级月考)人在“饥寒交迫”时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下列有关这一生理变化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这一生理过程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作用,A正确;
B、“颤抖”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维持体温,B正确;
C、脸色苍白是由于面部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引起的,C错误;
D、负反馈调节的主要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体温调节存在反馈调节机制,D正确.
故选:C.
如图所示是血糖代谢图解,指出哪项是不正确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肝脏中的葡萄糖在肝细胞中可合成肝糖原,A正确;
B、在肝脏中,葡萄糖也可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B正确;
C、血糖含量高时,葡萄糖在肌肉细胞中也可合成肌糖原,C正确;
D、在剧烈运动情况下,肌肉细胞会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该过程不属于转变过程,D错误.
故选:D.
有关生物体对刺激作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横向运输到背光侧,导致背光侧生长素多于向光侧,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A正确;
B、口喝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导致尿量减少,B错误;
C、空腹饥饿时,血糖浓度下降,通过调节,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升高血糖浓度,C错误;
D、病毒感染,激发人体的体液免疫,此时浆细胞分泌产生大量的抗体来清除病毒,D正确.
故选:BC.
人体在寒冷环境中防止体温下降的身体变化是( )
①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②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 ③汗液分泌增多
④汗液几乎不分泌 ⑤代谢活动增强 ⑥骨骼肌出现“战栗”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达到减少散热,①正确;
②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增加散热不利于维持体温的恒定,②错误;
③寒冷环境中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不利于维持体温的恒定,③错误;
④寒冷环境中汗液几乎不分泌,从而达到减少散热,④正确;
⑤寒冷环境中代谢活动增强,有利于机体增加产热,维持体温恒定,⑤正确;
⑥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出现“战栗”,是机体增加产热的表现,有利于维持体温的恒定,⑥正确;
故选:C.
如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缓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甲所代表的腺体名称是下丘脑,A正确;
B、图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③④,B正确;
C、人体通过分级与反馈调节来维持甲状腺激素的正常值,C正确;
D、A激素的名称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错误.
故选:D.
图1中的X、Y、Z是图2细胞中的三种化合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X表示图2中的储能物质,则X是______、______.在饥饿状态下,图2中的Y参与调节X的含量,则Y表示______.7在结构上表现出与功能上适应的特点是______.
(2)若Y、Z是组成结构7的化合物,则Z表示______,Y表示______.
(3)若Y、Z是组成结构1的化合物,则Z表示______、______.(至少写两种)
(4)如果X表示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的葡萄糖,在这种跨膜运输中,Y所起的作用是______,Z所起的作用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1中X含有C、H、O元素,如果X表示图2中的储能物质,则X是脂肪或糖原;在饥饿状态下,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促进肝糖原水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形成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浓度,即图中的Y物质是胰高血糖素.7细胞膜的在结构上表现出与功能上适应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如果Y、Z是组成结构7的化合物,则Z表示磷脂分子,Y表示蛋白质.
(3)1是线粒体,图1中Z含有的化学元素是C、H、O、N、P,线粒体中含有C、H、O、N、P的化合物有DNA、RNA、ATP、ADP、磷脂等.
(4)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ATP,因此如果X表示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的葡萄糖,在这种跨膜运输中,Y是运输葡萄糖的载体,Z所起的作用是提供能量.
故答案为:
(1)脂肪 糖原 胰高血糖素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磷脂分子 蛋白质
(3)DNA、RNA、ATP、ADP、磷脂(至少两种)
(4)运输葡萄糖的载体 提供能量
解析
解:(1)图1中X含有C、H、O元素,如果X表示图2中的储能物质,则X是脂肪或糖原;在饥饿状态下,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促进肝糖原水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形成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浓度,即图中的Y物质是胰高血糖素.7细胞膜的在结构上表现出与功能上适应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如果Y、Z是组成结构7的化合物,则Z表示磷脂分子,Y表示蛋白质.
(3)1是线粒体,图1中Z含有的化学元素是C、H、O、N、P,线粒体中含有C、H、O、N、P的化合物有DNA、RNA、ATP、ADP、磷脂等.
(4)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ATP,因此如果X表示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的葡萄糖,在这种跨膜运输中,Y是运输葡萄糖的载体,Z所起的作用是提供能量.
故答案为:
(1)脂肪 糖原 胰高血糖素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磷脂分子 蛋白质
(3)DNA、RNA、ATP、ADP、磷脂(至少两种)
(4)运输葡萄糖的载体 提供能量
(2015秋•上海校级期中)如图为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B、C的物质名称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2)在线粒体中进行的途径有______(用图中标号表示);能够发生脱氨基作用的途径______(用图中标号表示).
(3)高糖膳食会导致肥胖,用图中标号表示其中物质转化途径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分析所给的概念图可知:A由葡萄糖分解而成且可以转化为丙氨酸,可以确定为丙酮酸;B是在人体内通过⑩由丙酮酸转化成的惟一产物,可以确定为乳酸;C是由氨基酸分解而来,可确定为含氮物质(或脱下的氨基).
(2)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主要有机物在体内彻底氧化的共同代谢途径,三羧酸循环的起始物乙酰辅酶A,不但是糖氧化分解产物,它也来自脂肪的甘油、脂肪酸和蛋白质的某些氨基酸的代谢,因此三羧酸循环实际上是三种主要有机物在体内氧化供能的共同通路.从丙酮酸转化成CO2和H2O,整个过程都要在线粒体中完成,因此③④⑤反应的场所是线粒体,另外脂肪分解也可产生乙酰辅酶A,其过程也在线粒体中进行.
(3)糖转化为脂肪的途径有两条:①②③(14)(16)和①②(12)(16).
故答案为:
(1)乳酸 含氮物质(或脱下的氨基)
(2)③④⑤(③④⑤(14)(15)) ⑨(11)
(3)①②③(14)(16)和①②(12)(16)
解析
解:(1)分析所给的概念图可知:A由葡萄糖分解而成且可以转化为丙氨酸,可以确定为丙酮酸;B是在人体内通过⑩由丙酮酸转化成的惟一产物,可以确定为乳酸;C是由氨基酸分解而来,可确定为含氮物质(或脱下的氨基).
(2)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主要有机物在体内彻底氧化的共同代谢途径,三羧酸循环的起始物乙酰辅酶A,不但是糖氧化分解产物,它也来自脂肪的甘油、脂肪酸和蛋白质的某些氨基酸的代谢,因此三羧酸循环实际上是三种主要有机物在体内氧化供能的共同通路.从丙酮酸转化成CO2和H2O,整个过程都要在线粒体中完成,因此③④⑤反应的场所是线粒体,另外脂肪分解也可产生乙酰辅酶A,其过程也在线粒体中进行.
(3)糖转化为脂肪的途径有两条:①②③(14)(16)和①②(12)(16).
故答案为:
(1)乳酸 含氮物质(或脱下的氨基)
(2)③④⑤(③④⑤(14)(15)) ⑨(11)
(3)①②③(14)(16)和①②(12)(16)
下列与图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若A表示血糖的浓度,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胰岛素的浓度也会升高,随着血糖浓度的下降,胰岛素浓度也会下降,与曲线相符,A正确;
B、A先增加者先减少,表示被捕食者数量,则B可以表示捕食者数量,两者呈现非同步性变化,与曲线图不符,B错误;
C、若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则随着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升高,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增加,由于存在反馈调节,随着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升高,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会下降,与图中曲线相符,C正确;
D、若A表示轻度污染后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随着水体有机物含量的升高,水体中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数量也会随之升高,与曲线相符,D正确.
故选:ACD.
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于葡萄糖渗透压较高,静脉注射后会导致红细胞失水皱缩,故A选项错误;
B、静脉注射葡萄糖导致血浆中葡萄糖含量升高,此时胰岛素分泌量会增加,以降低血糖,故B选项错误;
C、胰岛素分泌增加后,将抑制肝糖原的分解,故C选项错误;
D、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立即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