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共17222题
  •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共17222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6•甘肃一模)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

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

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

C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C→A→B

D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兴奋部位是A,A错误;

B、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因此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B正确;

C、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因此兴奋传导的方向为A→C、A→B,C错误;

D、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临沂期末)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B兴奋传导时往往是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或胞体

C在人体反射活动过程中,神经元膜内电荷移动的方向与膜外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

D狗在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这一反射活动中,唾液腺和支配它活动的神经末梢一起构成效应器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A正确;

B、兴奋传导时,往往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B正确;

C、在人体反射活动过程中,神经元膜内电荷移动的方向(由兴奋部分流向未兴奋部位)与膜外电荷移动的方向(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分)相反,C错误;

D、狗在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唾液腺和支配它活动的神经末梢,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大连校级月考)下列生物学实例或现象与所对应的解释或描述,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引发贫血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而缺铁也会造成贫血,该种贫血是缺铁性贫血,二者的原因不同,A错误;

B、成熟植物细胞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发生“烧苗”现象能够体现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不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B错误;

C、癌变细胞的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周期变短,而染色质收缩是衰老细胞具有的特征,C错误;

D、毒素一般通过与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结合,从而导致神经递质无法与受体结合,使兴奋无法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2014秋•海南校级月考)神经元能够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递兴奋,下列有关兴奋传递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的膜内外电位差是零

B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前膜传递兴奋

C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要消耗能量

正确答案

C,D

解析

解:A、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所以膜内外电位差不是零,A错误;

B、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B错误;

C、突触后膜是后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所以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后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C正确;

D、在神经纤维上将钠离子泵出细胞外,将钾离子泵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也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故选:C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左侧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图甲),兴奋从该神经元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如图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形成的电流在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B兴奋通过图乙所示的结构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图乙突触前膜以胞吐形式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

D兴奋在图甲中的传导速度大于在图乙中的传递速度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因此,图甲中形成的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A错误;

B、图乙表示突触结构,所以兴奋通过图乙所示的结构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通过神经递质传递兴奋,B正确;

C、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以胞吐方式从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C正确;

D、图甲中以电信号传递,图乙中以化学信号传递,所以兴奋在图甲中的传导速度大于在图乙中的传递速度,D正确.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为人体神经元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④中的物质是______,它的形成主要与______(细胞器)有关.

(2)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偏转______次,方向相______

(3)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发现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其细胞膜不能再恢复到外正内负的状态,这说明神经元在恢复到静息状态时,其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为______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形式向前传导.

(5)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是: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至末梢,引起其中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递质,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______.兴奋在突触前膜上的信号变化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④突触小泡中的物质是神经递质,它的形成主要与高尔基体有关.

(2)兴奋能向细胞体传导,刺激A点当兴奋传至电流表右侧接点时,发生一次偏转,传至电流表左侧侧接点时,又发生一次偏转,共发生2次偏转,且方向相反.

(3)由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所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进行主动运输受阻,从而使其细胞膜不能再恢复到外正内负的状态.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局部电流)形式向前传导.

(5)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至末梢,引起其中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递质,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兴奋在突触前膜上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变为化学信号.

故答案为:

(1)神经递质    高尔基体

(2)2   反

(3)主动运输

(4)电信号(局部电流)

(5)兴奋或抑制    电信号变为化学信号

解析

解:(1)④突触小泡中的物质是神经递质,它的形成主要与高尔基体有关.

(2)兴奋能向细胞体传导,刺激A点当兴奋传至电流表右侧接点时,发生一次偏转,传至电流表左侧侧接点时,又发生一次偏转,共发生2次偏转,且方向相反.

(3)由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所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进行主动运输受阻,从而使其细胞膜不能再恢复到外正内负的状态.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局部电流)形式向前传导.

(5)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至末梢,引起其中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递质,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兴奋在突触前膜上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变为化学信号.

故答案为:

(1)神经递质    高尔基体

(2)2   反

(3)主动运输

(4)电信号(局部电流)

(5)兴奋或抑制    电信号变为化学信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为细胞之间的联系方式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X处受到刺激后,电流表指针将偏转______次.

(2)人体内环境除图中所示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还包括______

(3)细胞甲能接受激素b的刺激,而细胞乙不能接受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4)如果细胞甲为胰岛A细胞,在______条件下分泌物a的分泌量增加,分泌物a与______的调节作用有拮抗作用.

(5)如果细胞乙为T淋巴细胞,它起源于______的增殖分化.

正确答案

解:(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刺激X以后,电流两次经过电流表,所以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两次偏转.

(2)人体的内环境指的是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3)细胞甲能接受激素b的刺激,而细胞乙不能接受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细胞甲和细胞乙具有了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4)胰岛A细胞在饥饿状态下会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具有拮抗作用.

(5)T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

故答案为:(1)2      

(2)淋巴      

(3)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饥饿状态下      胰岛素    

(5)造血干细胞

解析

解:(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刺激X以后,电流两次经过电流表,所以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两次偏转.

(2)人体的内环境指的是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3)细胞甲能接受激素b的刺激,而细胞乙不能接受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细胞甲和细胞乙具有了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4)胰岛A细胞在饥饿状态下会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具有拮抗作用.

(5)T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

故答案为:(1)2      

(2)淋巴      

(3)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饥饿状态下      胰岛素    

(5)造血干细胞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肉毒杆菌会产生肉毒杆菌毒素,只要有0.01mg的肉毒杆菌毒素就可使人致死.肉毒杆菌毒素分子的作用机理是(  )

A抑制呼吸中枢,使人因缺氧而窒息而死

B阻断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使人因缺氧引起肌肉麻痹

C阻滞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从而引起肌肉麻痹

D抑制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心肌细胞无力收缩,阻碍血液循环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由分析可知,肉毒杆菌毒素分子的作用机理是:肉毒杆菌毒素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兴奋不能完成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肌肉接受不到兴奋造成肌肉麻痹.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将灵敏电流计连接到图1神经纤维和图2突触结构的表面,分别在a、b、c、d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a点离左右两个接点距离相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

A分别刺激a、d点时,指针都偏转1次

B分别刺激b、c点时,指针都偏转2次

C神经递质在释放过程中会消耗能量

D分别刺激a、b、c、d处,指针偏转1次的现象只发生在刺激d点时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在a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兴奋同时传导到左右两个接点,没有电位差,电位表不偏转;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d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兴奋只能传导到到右边接点,电位表偏转一次,A错误;

B、在b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兴奋首先传到右边接点,电位表偏转一次,接着兴奋传导到左变接点,电位表再偏转一次;在c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兴奋传导到左边接点,电位表偏转一次,接着兴奋通过突触传导到右变接头,电位表再偏转一次,B正确;

C、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为胞吐,在释放过程中会消耗能量,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刺激a,指针不偏转;刺激b、c处,指针偏转2次;刺激d处,指针偏转1次,D正确.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处在兴奋传到后开始合成神经递质

B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C处于④与⑤之间的轴突膜,膜外钠离子大量涌入膜内

D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a处在兴奋传到后才能释放神经递质,A错误;

B、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B错误;

C、④与⑤之间为静息电位的恢复过程,此时钠离子的通道关闭,钾离子外流,C错误;

D、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为动作电位,此时钾离子通道关闭,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它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

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

B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

C所有的神经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

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A错误;

B、一种麻醉剂只能阻断一种神经元间的神经递质,而不影响其他不同种类的神经元间的递质,这就说明不同神经元间的递质可能不同,B正确;

C、一种麻醉剂只能阻断一种神经元间的神经递质,而不影响其他不同种类的神经元间的递质,这就说明不同神经元间的递质可能不同,C错误;

D、麻醉剂一般不会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皮层,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是闰绍细胞(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参与调节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通过闰绍细胞抑制自身的活动

B闰绍细胞兴奋时会抑制运动神经元2的兴奋性

C图示神经元之间的环状联系,是一种负反馈调节

D闰绍细胞通过递质使运动神经元1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由于闰绍细胞是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当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通过闰绍细胞之间的环状联系可使运动神经元1由兴奋状态恢复为抑制状态,故A正确;

B、由于闰绍细胞是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当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通过闰绍细胞会抑制运动神经元2的兴奋性,故B正确;

C、神经元之间的环状联系能够迅速调整神经元的状态,属于一种负反馈调节,从而提高神经调节的准确性,故C正确;

D、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是内负外正,闰绍细胞通过递质使运动神经元1的兴奋性受到抑制,但并不刺激其产生动作电位,故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突触由3、4、5构成

B4中的液体属于内环境成分中的组织液

C若在图中所示位置施加有效刺激,5处膜电位一定会变为外负内正

D兴奋从1传到5的过程中,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构成,即图中3、4、5,故A正确;

B、神经细胞属于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故B正确;

C、若在图中所示位置施加有效刺激,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则5处膜电位不一定会变为外负内正,故C错误;

D、兴奋在突触处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故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后不会被酶分解

C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

D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突触前神经元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ATP水解供能,A正确;

B、①突触小泡中内容物神经递质释放至②突触间隙后,会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之后会被酶分解以保证神经调节的灵敏性,B错误;

C、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钠离子大量内流,使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C正确;

D、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神经递质,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C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

D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在突触小体a中发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转变,信息的传递需要能量,A正确;

B、①中的内容物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B错误;

C、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兴奋时,兴奋区会变成动作电位,为膜外负电位膜内正电位,C正确;

D、突触间隙中的液体属于组织液,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与后膜上的糖蛋白特异性结合,D正确;

故选:B.

下一知识点 : 植物的激素调节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