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共17222题
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之谜.在此之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原因可能是( )
①突触小泡中没有细胞核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突触小泡中没有细胞核与没有信息传递功能无关,①错误;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释放神经递质但由于突触后膜上没有相应的受体而无法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②正确;
③突触前膜无受体,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上,③错误;
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兴奋就无法在突触中传递,④正确.
故选:D.
如图所示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突触小体,是神经元轴突的末端,A错误;
B、兴奋传至b时,b处变为动作电位,其电荷分布为内正外负,B错误;
C、神经递质存在于③突触小泡中,C错误;
D、③突触小泡内的递质只能经④突触前膜释放再作用于⑥突触后膜,D正确.
故选:D.
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下列对于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递质只能从突独前膜释放,作用与突触后膜,A正确;
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递质--化学信号的形式传导,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B正确;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后膜的电位变化,产生兴奋,C正确;
D、递质只能从突独前膜释放,作用与突触后膜,从而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故其传导是单向的,D错误.
故选:D
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A正确;
B、突触小体是由神经末梢膨大形成的,B正确;
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C正确;
D、神经递质的传递需要一定的时间,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D错误.
故选:D.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酶可以在生物体外发挥作用,A错误;
B、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B正确;
C、记忆细胞可以来源于B淋巴细胞和T细胞的增殖分化,还可以来源于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C错误;
D、激素和抗体一般具有一定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但有的激素如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全身细胞,D错误.
故选:B.
关于人体中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递质是储存于突触小泡内,因此在突触小泡中能检测到神经递质,A正确;
B、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而作用于突触后膜,B正确;
C、神经递质在发挥效应后会被相应的酶分解而失去作用,因而表现为迅速、灵敏,C正确;
D、在神经元未兴奋时,递质就已经合成完,当递质作用于突触后模时,突触后膜才能兴奋,D错误.
故选:D.
已知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Ca2+内流,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种递质时、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信息的传递方向的图示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
A、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方向是单向性.故A错误.
B、当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内钾离子外流,膜外电位为正、膜内电位为负;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膜外的钠离子内流,使得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成了负电位、膜内的负电位变成了正电位.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Ca2+内流,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则突触后膜由兴奋状态变成了静息状态,膜外由负电位变成了正电位,膜内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方向是单向性.故B正确.
C、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Ca2+内流,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则突触后膜由兴奋状态变成了静息状态,膜外由负电位变成了正电位,膜内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方向是单向性.故C错误.
D、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Ca2+内流,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则突触后膜由兴奋状态变成了静息状态,膜外有负电位变成了正电位,膜内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故D错误.
故选B.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基础是突触,突触的结构包括(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
故选:A.
某同学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的突触结构,如图是该同学按电子显微镜扫描图象绘制的简图.下列关于图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①神经兴奋从A细胞向B细胞传递
②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A细胞传递
③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C细胞传递
④神经兴奋从C细胞向B细胞传递
⑤细胞的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A细胞和B细胞组成突触,其中A细胞构成突触前膜,B细胞组成突触后膜,则神经兴奋从A细胞向B细胞传递,故①正确;
②神经兴奋不能从B细胞向A细胞传递,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作用于突触后膜,故②错误;
③B细胞和C细胞组成突触,其中B细胞构成突触前膜,C细胞组成突触后膜,则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C细胞传递,故③正确;
④神经兴奋不能从C细胞向B细胞传递,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作用于突触后膜,故④错误;
⑤神经细胞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⑤正确.
故选:C.
如图中①~④处一般能发生神经递质活动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分析题图中的神经元可知,①是神经元细胞体,②是细胞核,③是轴突,④轴突末梢,④轴突末梢可以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形成突触,④作为突触前膜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①该神经元的细胞体可以与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形成突触,①作为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可以与①上的受体结合,因此图中①~④处一般能发生神经递质活动的是①④.
故选:D.
如图表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下列各项不符合关系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主要包含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故A正确;
B、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小泡不属于突触结构,故B错误;
C、核酸包括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其中RNA又分为mRNA、tRNA、rRNA,故C正确;
D、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其中特异性免疫又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故D正确.
故选:B.
止痛药(如“杜冷丁”)能阻断神经冲动传导,但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同时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也不变.据此推测止痛药的作用机制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题意可知,“杜冷丁”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不受影响,“杜冷丁”可能是阻断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又由题意可知,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也不变,说明是“杜冷丁”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可能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使神经递质失去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机会,A正确;
B、“杜冷丁”若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结合,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的数量应该减少,与题干矛盾,B错误;
C、“杜冷丁”若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的数量应该减少,与题干矛盾,C错误;
D、杜冷丁”若抑制突触小体中神经递质的合成,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的数量应该减少,与题干矛盾,D错误.
故选:A.
如图所示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a为轴突末梢,A错误;
B、1中物质通过胞吐释放到2中,B错误;
C、神经递质分泌后进入组织液,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
D、在反射弧中信号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即a→b,D错误.
故选:C.
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发现了大脑的海马区神经元和内嗅皮层细胞具有专门负责记住位置特征的功能.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
B、突触大多建立在神经元之间,还可以建立在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B错误;
C、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参与高级神经活动,C正确;
D、短期记忆与海马区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正确.
故选:B.
(2015秋•泉州期末)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下列各项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主要包含组织液、血浆和淋巴,A正确;
B、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小泡不属于突触结构,B错误;
C、病毒包括RNA病毒和DNA病毒,其中HIV的遗传物质是RNA,C正确;
D、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其中特异性免疫又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D正确.
故选: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