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共17222题
如图表示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过程以及膜电位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轴突膜处于bc段时,钠离子通过通道大量内流,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ATP,A错误;
B、轴突膜处于ce段时,钾离子通过通道大量外流,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ATP,B正确;
C、轴突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C错误;
D、A处合成的神经递质贮存在突触小泡中,只有在兴奋传到后才释放,D错误.
故选:B.
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 Na+通道的打开.如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分析图形可知,①→②→③为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所以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Na十内流为顺浓度梯度,不需要消耗ATP,A正确;
B、③→④→⑤为静息电位的形成过程,所以处于③与④之间的轴突膜,K+通道大量开放,K+外流,B错误;
C、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抑制,所以不影响a处释放乙酰胆碱,C错误;
D、蝎毒会抑制Na+通道的打开,故不能引起b处去极化,b不能形成动作电位,D错误.
故选:A.
如图的神经纤维上有A、B、C三个点,现将一个灵敏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A、B两点,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则电流表读数变化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据图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与膜外侧的电流传导方向相反.图中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外的AB之间,刺激C点,兴奋先传到B点,电位膜外为负电位,指针向右偏转,然后再传到A点,指针又向左偏转.
故选:D.
图1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动作电位变化.请回答:
(1)图1状态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中的______区段的电位.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抑制性递质,则图1的指针有何变化______(填“向左”或“向右”或“不变”).
图2中由于Na+内流引起的是______区段.据此有人提出动作电位的幅度与细胞外的Na+浓度有关,请利用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写出实验思路,绘制用于呈现实验数据的坐标系,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和用具:生理状况一致的有活性的蛙离体坐骨神经标本若干,电位的测量装置若干、不同的NaCl溶液浓度(不影响神经的活性)、电刺激设备、培养皿若干.
(要求:答题时对蛙离体坐骨神经标本制作、NaCl溶液的具体配制不作要求)
(2)实验思路
①将蛙离体坐骨神经标本与电位测量装置连接成如图1若干组;
②______;
③______;
④观察并记录.
(3)绘制用于呈现实验数据的坐标图,并注明坐标轴名称:(在答题纸上作答)______
(4)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1状态测得的电位是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相当于图2中的AB区段的电位.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抑制性递质,则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增大,图1的指针向左.当神经纤维受刺激时,钠离子通道打开,Na+内流,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所以引起的是BC区段的变化.探究动作电位的幅度与细胞外的Na离子浓度的关系:
(2)实验思路:①将蛙离体坐骨神经标本与电位测量装置连接成如图1若干组;
②将上述神经标本置于含等量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培养皿中;
③用电刺激设备分别刺激各标本的神经;
④测量指针右偏的最大值并记录.
(3)坐标图如下:
(4)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浓度高的NaCl溶液中测得的数值大,则动作电位的幅度与细胞外的Na+浓度成正比;
②若浓度高的NaCl溶液中测得的数值小,则动作电位的幅度与细胞外的Na+浓度成反比;
③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测得的数值差异不显著,则动作电位的幅度与细胞外的Na+浓度关系不大.
故答案为:
(1)AB 向左 BC
(2)实验思路:
②将上述神经标本置于含等量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培养皿中
③用电刺激设备分别刺激各标本的神经
(3)坐标图:
(4)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浓度高的NaCl溶液中测得的数值大,则动作电位的幅度与细胞外的Na+浓度成正比;
②若浓度高的NaCl溶液中测得的数值小,则动作电位的幅度与细胞外的Na+浓度成反比;
③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测得的数值差异不显著,则动作电位的幅度与细胞外的Na+浓度关系不大.
解析
解:(1)图1状态测得的电位是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相当于图2中的AB区段的电位.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抑制性递质,则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增大,图1的指针向左.当神经纤维受刺激时,钠离子通道打开,Na+内流,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所以引起的是BC区段的变化.探究动作电位的幅度与细胞外的Na离子浓度的关系:
(2)实验思路:①将蛙离体坐骨神经标本与电位测量装置连接成如图1若干组;
②将上述神经标本置于含等量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培养皿中;
③用电刺激设备分别刺激各标本的神经;
④测量指针右偏的最大值并记录.
(3)坐标图如下:
(4)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浓度高的NaCl溶液中测得的数值大,则动作电位的幅度与细胞外的Na+浓度成正比;
②若浓度高的NaCl溶液中测得的数值小,则动作电位的幅度与细胞外的Na+浓度成反比;
③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测得的数值差异不显著,则动作电位的幅度与细胞外的Na+浓度关系不大.
故答案为:
(1)AB 向左 BC
(2)实验思路:
②将上述神经标本置于含等量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培养皿中
③用电刺激设备分别刺激各标本的神经
(3)坐标图:
(4)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浓度高的NaCl溶液中测得的数值大,则动作电位的幅度与细胞外的Na+浓度成正比;
②若浓度高的NaCl溶液中测得的数值小,则动作电位的幅度与细胞外的Na+浓度成反比;
③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测得的数值差异不显著,则动作电位的幅度与细胞外的Na+浓度关系不大.
如图表示某细胞代谢过程的示意图,GLUT2表示葡萄糖转运载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MHC分子是由基因控制合成的,所以MHC分子的差异来自于MHC基因的不同,而不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错误;
B、胰腺细胞在条件反射中引起胰液分泌的“信号”是神经递质而不是血糖浓度,B错误;
C、若该细胞为神经元细胞,甲在稳定状态时K+进出膜达到平衡,使神经细胞膜外为正电,C正确;
D、若该细胞为成熟的B淋巴细胞,图中的受体是能识别抗原的糖蛋白分子,D错误.
故选:C.
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用微电流计测量膜的静息电位时,要将微电流计的两极分别置于膜外、膜内,A正确;
B、若探究酶的最适pH的实验,不宜选用淀粉水解,因为淀粉酶催化的底物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也会发生水解反应,B错误;
C、紫色洋葱鳞片叶含有色素,会对观察DNA和RNA的分布实验的结果产生掩盖作用,不适合,C错误;
D、在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分别用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D错误.
故选:A.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通过膜内外电位的变化产生(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静息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某部位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在兴奋区和相邻的静息区之间存在电位差而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得以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故选:C.
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分析题图曲线可知,曲线a,受刺激后膜内电位上升超过横轴,变为正值,恢复极化后又变为负值,完全符合动作电位曲线图,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A正确;
B、刺激之前的电位即为静息电位,由题图可知,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B正确;
C、分析题图曲线可知,曲线b为低Na+海水中受刺激后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变化曲线图,电位由-70mV上升至-20mV,C正确;
D、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不相同,D错误.
故选:D.
分析有关神经系统中信息传递与调节的资料,回答问题.
在某溶液中维持正常活性的离体神经纤维某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1显示受刺激部位的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趋势.
(1)图1中,曲线上升的原因是______.
(2)在图1中画出受刺激时膜电位的变化曲线.
(3)若增加溶液中的钠离子浓度,则受刺激时膜电位与原先相比的变化是______.
(4)相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______,原因是______.
(5)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导时,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抑制.能正确表示突触小泡释放该种递质及突触后膜接受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的是图2中的______.
(6)医学上常用一些药物影响来神经冲动在突触传递,从而造成冲动传递功能的障碍.从理论上讲,下列影响机制可以干预突触传递的是______(多选).
A.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B.增加突触后膜的通透性
C.减少酶的降解 D.抑制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的开放.
正确答案
解:(1)受到适当刺激时,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使膜内的钠离子浓度增加;
(2)
(3)细胞的特性是胞内钾浓度高,胞外钾浓度低.在静息情况下,钾离子顺浓度差的外流,形成细胞膜内负外正的电荷差,当这个电荷差和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浓度差的势能相抵消时,就达到了平衡电位.所以钾离子的浓度差是保持细胞基础电位的重要机制.而细胞外钠离子浓度变化对静息电位无明显影响;反而对动作电位有影响.动作电位是神经受外界刺激之后,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形成,所以当细胞外钠离子浓度升高时时,钠离子内流的量增多,动作电位就增大了;
(4)神经元之间形成突触,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并与突触后膜结合需一定时间,相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慢.
(5)神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抑制,作用后维持静息电位不变,仍为外正内负,故选B.
(6)药物注入突触间隙,可影响神经冲动在突触中传递,从而造成冲动传递功能的障碍.因为药物可以与受体的结合,从而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也可能抑制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的开放,使突触后膜不能形成动作电位;也可能减少酶的降解,使酶能迅速分解神经递质.
答案:(1)钠离子内流
(2)
(3)产生时间快,峰值变大
(4)慢 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并与突触后膜结合需一定时间
(5)B
(6)ACD
解析
解:(1)受到适当刺激时,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使膜内的钠离子浓度增加;
(2)
(3)细胞的特性是胞内钾浓度高,胞外钾浓度低.在静息情况下,钾离子顺浓度差的外流,形成细胞膜内负外正的电荷差,当这个电荷差和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浓度差的势能相抵消时,就达到了平衡电位.所以钾离子的浓度差是保持细胞基础电位的重要机制.而细胞外钠离子浓度变化对静息电位无明显影响;反而对动作电位有影响.动作电位是神经受外界刺激之后,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形成,所以当细胞外钠离子浓度升高时时,钠离子内流的量增多,动作电位就增大了;
(4)神经元之间形成突触,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并与突触后膜结合需一定时间,相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慢.
(5)神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抑制,作用后维持静息电位不变,仍为外正内负,故选B.
(6)药物注入突触间隙,可影响神经冲动在突触中传递,从而造成冲动传递功能的障碍.因为药物可以与受体的结合,从而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也可能抑制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的开放,使突触后膜不能形成动作电位;也可能减少酶的降解,使酶能迅速分解神经递质.
答案:(1)钠离子内流
(2)
(3)产生时间快,峰值变大
(4)慢 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并与突触后膜结合需一定时间
(5)B
(6)ACD
如图所示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图中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在神经纤维上,兴奋双向传导,细胞E可以产生反应,A正确;
B、刺激皮肤细胞一次,兴奋两次经过电流计,指针两次发生偏转,B正确;
C、兴奋从B传到D,经过两个突触,在突触,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正确;
D、神经元处于静息电位时,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减小,D错误.
故选:D.
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及兴奋恢复的过程中,膜内电位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由以上分析可知,当神经细胞未受到刺激时,膜内为负电位;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膜内为正电位;兴奋过后,受刺激部位恢复为静息电位,膜内为负电位.
故选:D.
如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代表感受器的应为标号______,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为______.刺激结构④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______,该结构在组成上包括______
(2)图乙中的1表示______,该结构由______(细胞器)形成.1中物质是______.
(3)假如图丙中的Y来自图甲中的A,图丙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使突触后膜具有产生______的作用,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_____作用.
(4)缩手反射属于______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的控制.
(5)只破坏图甲中的结构③,利用电刺激设备和电位,测量仪,通过观察⑤的反应,如何判断②和④在反射弧中的功能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据图1知有神经节的一侧为感受器,即①为感受器;静息状态膜内负电位,受刺激后膜内变为正电位,即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为负→正.刺激结构④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效应器,该结构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2)图乙中的1表示突触小泡,该结构由高尔基体形成.1突触小泡中物质是神经递质.
(3)假如图3中的Y来自图1中的A,图3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神经递质对突触后膜具有兴奋作用,同时可以推测,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抑制作用.
(4)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
(5)③处是神经中枢,处理传入神经传入的信息,而发出分析处理后的信息所以刺激②,⑤效应器没有反应,说明②处的信息由于神经中枢的破坏而传不到,故②具有传入功能,同理刺激④,⑤发生反应,说明④具有传出功能.
故答案为:
(1)①负→正 效应器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2)突触小泡 高尔基体 神经递质
(3)兴奋 抑制
(4)非条件 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
(5)刺激②,⑤没有反应,但在A处能测到电位变化,说明②具有传入功能;刺激④,⑤发生反应,说明④具有传出功能
解析
解:(1)据图1知有神经节的一侧为感受器,即①为感受器;静息状态膜内负电位,受刺激后膜内变为正电位,即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为负→正.刺激结构④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效应器,该结构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2)图乙中的1表示突触小泡,该结构由高尔基体形成.1突触小泡中物质是神经递质.
(3)假如图3中的Y来自图1中的A,图3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神经递质对突触后膜具有兴奋作用,同时可以推测,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抑制作用.
(4)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
(5)③处是神经中枢,处理传入神经传入的信息,而发出分析处理后的信息所以刺激②,⑤效应器没有反应,说明②处的信息由于神经中枢的破坏而传不到,故②具有传入功能,同理刺激④,⑤发生反应,说明④具有传出功能.
故答案为:
(1)①负→正 效应器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2)突触小泡 高尔基体 神经递质
(3)兴奋 抑制
(4)非条件 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
(5)刺激②,⑤没有反应,但在A处能测到电位变化,说明②具有传入功能;刺激④,⑤发生反应,说明④具有传出功能
将甲、乙两个微电流计的两极按如图所示接在功能完好的神经元(纤维)上,在a、b、c、d四个实验位点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下列有关指针偏转情况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刺激a点,兴奋能依次传导到甲的两个电极,所以甲的指针偏转相反的2次,A错误;
B、刺激b点,兴奋能依次传导到甲的右侧电极,所以甲的指针偏转1次,B正确;
C、刺激c点,兴奋能依次传导到乙的两个电极,所以乙的指针偏转相反的2次,C正确;
D、刺激d点,兴奋能依次传导到乙的两个电极,所以乙的指针偏转相反的2次,D正确.
故选:A.
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和兴奋状态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分别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神经细胞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该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钠离子的内流有关.神经细胞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故选:B.
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关于细胞膜内外的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迅速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