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共17222题
关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在一定范围内,动作电位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超过则不再增加,A错误.
B、膜电位因受到一定刺激,Na+内流,电位分布为内正外负,B正确.
C、静息电位是由于K+通道开放,使得电位分布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是由于Na+通道开放,依赖于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变化,C正确.
D、当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值时开放的电压门控Na+通道失活、关闭,而电压门控K+通道开放,少量的K+在细胞内强大的电动势和浓度梯度的作用下迅速外流,使细胞内电位降低,细胞外电位升高,这个过程被称为复极化,D正确.
故选:A.
如图是蛙坐骨神经某位置上给予刺激示意图,图①~③中反映电表变化的顺序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a点施加适宜的刺激,神经细胞产生兴奋,兴奋先到达左电极接触点b,再到达右电极接触点c.将电极均置于膜外,当兴奋传至左电极接触点时,其发生一次电位变化(从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再变为正电位),而右电极接触点电位未变化,表现为正电位,这时电流会从右电极流向左电极;当兴奋传至bc电极接触点之间时,左电极接触点已恢复为正电位,这时电流不会流动;当兴奋传至右电极接触点时,其也发生一次电位变化(从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再变为正电位),而左电极接触点已恢复为正电位,这时电流会从左电极流向右电极;当兴奋传出右电极接触点后,右电极接触点已恢复为正电位,电流不会流动.所以在蛙坐骨神经某位置上给予刺激,反映电表变化的顺序是①②③②.
故选A.
果蝇的某种突变体因动作电位异常而易发生惊厥.如图表示两种果蝇的动作电位,据图分析,突变体果蝇的神经细胞膜异常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通过实线可以看出动作电位的产生没有问题,也就是说钠离子内流的通道没有问题;但在恢复到静息电位的过程中,即复极化过程中,突变体则不正常,说明钾离子通道和恢复静息电位过程出现异常.
故选:B.
用图甲装置测量神经元膜电位,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A、从图乙看,没有刺激前测出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差为70mv,即ab段为静息电位,显示的膜外电位,故A正确;
B、给以刺激后细胞兴奋大量钠离子进入细胞内引起膜电位的变化发生在bc段,cd段是恢复到静息电位是钠离子外流,同时钾离子大量外流,B正确;
C、膜电位变化幅度与刺激点无关,所以将图甲中刺激点移到X处,显示的膜电位变化幅度不变,C正确;
D、图乙中的横坐标可以表示时间,但加大刺激强度,膜电位变化幅度不变,D错误.
故选:D.
某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钾、钠离子分布如表:
要维持细胞膜两侧离子分布的不平衡状态,细胞膜通过______方式转运离子,而细胞内钾离子______(外、内)流,导致细胞膜两侧存在静息电位.
正确答案
解:要维持细胞膜两侧离子分布的不平衡状态,细胞膜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转运离子,而细胞内钾离子外流,导致细胞膜两侧存在静息电位.
故答案为:
主动运输 外
解析
解:要维持细胞膜两侧离子分布的不平衡状态,细胞膜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转运离子,而细胞内钾离子外流,导致细胞膜两侧存在静息电位.
故答案为:
主动运输 外
图中横向圆柱形结构表示神经纤维的一段,为了测量静息电位,某同学讲连接电表两个接线柱的导线安放在神经纤维膜的不同位置,则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电极左插膜内右插膜外,可以测量静息电位,A正确;
B、两极都插入膜内,无法测量静息电位,电流表指针不偏转,B错误;
C、两极都插入膜内,无法测量静息电位,电流表指针不偏转,C错误;
D、两极都插入膜外,无法测量静息电位,电流表指针不偏转,D错误.
故选:A.
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图1所示,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1中膜电位是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钾离子外排,但膜内的钾离子浓度仍比膜外高,A错误;
B、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且没有兴奋传导,所以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0mV,B错误;
C、图2中若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由于②处未处理,局部电流先传导到微电极左侧,后传导到微电极右侧,所以能测到电位的双向变化,C正确;
D、图2中若在③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微电极右侧为负电位,左侧为正电位,所以能测到电位变化,D错误.
故选:C.
如图是缩手反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表示的结构是______,B处于静息状态时,若规定细胞膜外为零电位,则细胞内表面的电位是______电位.
(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结构位于______中.
(3)图2是图1中B的一段,如图所示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予一适当刺激,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______次方向______(相同/相反)的偏转.
(4)如果某神经元的突触小体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产生抑制.图是突触前膜释放递质时,突触后膜接受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于B有神经节,所以图1中A表示的感受器,B处于静息状态时,电位为外正内负,若规定细胞膜外为零电位,则细胞内表面的电位是负电位.
(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结构位于突触或C中.
(3)图2是神经纤维,可以是图1的B的一段,如给于电极a的左侧一适当刺激,由于兴奋到达电流表接线柱时间不同,所以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4)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所以选项中双向传递是错误的.又突触小体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抑制,不能产生兴奋,所以突触后膜的膜电位状况仍维持外正内负.
故答案为:
(1)感受器 负
(2)突触或C
(3)两 相反
(4)B
解析
解:(1)由于B有神经节,所以图1中A表示的感受器,B处于静息状态时,电位为外正内负,若规定细胞膜外为零电位,则细胞内表面的电位是负电位.
(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结构位于突触或C中.
(3)图2是神经纤维,可以是图1的B的一段,如给于电极a的左侧一适当刺激,由于兴奋到达电流表接线柱时间不同,所以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4)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所以选项中双向传递是错误的.又突触小体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抑制,不能产生兴奋,所以突触后膜的膜电位状况仍维持外正内负.
故答案为:
(1)感受器 负
(2)突触或C
(3)两 相反
(4)B
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与Na+和K+的分布不均匀有关.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兴奋部位的特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迅速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故选:B.
在某溶液中维持正常活性的离体神经纤维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如图显示受刺激部位的膜电位变化趋势(曲线1)和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趋势(曲线2),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a-c所需的时间和c点膜电位数值大小均由膜外Na+浓度决定,A错误;
B、b,d两点膜电位的数值均为0,不是静息电位,B错误;
C、曲线e-f段钠离子含量增多是钠离子内流导致的,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
D、g点前后神经细胞膜内外始终存在离子的交换,D正确.
故选:D.
请结合所学知识及图中有关信息,回答动物神经调节相关的问题.
(1)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则细胞膜内的电位是______ (正、负或零)电位.
(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只能单向传导的结构是______.
(3)若在甲图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此时a与b之间会产生电流,其膜外的电流方向是______(在a、b之间用“→”表示).
(4)德国科学家Mellor的学生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如乙图),从而测量出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
①从神经元的结构来看,坐骨神经中的神经纤维属于神经元的______部分.
②刺激1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3×10-3 s,刺激2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2×10-3 s,刺激点离肌肉中心距离分别为13cm和10cm.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是______m/s.
(5)刺激强度与兴奋强度有何关系,现有两种假设:
假设1:刺激与兴奋是同时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强兴奋也随之增强,超出该范围,兴奋强度不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假设2: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值时,神经元才开始兴奋,并且兴奋强度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变化.
①请在上面坐标图中画出上述假设1、假设2相对应的实验结果.
②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测得一个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如丙图),分析实验结果你认为上述两种假设中符合事实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则细胞膜内的电位是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
(2)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为单向的,所以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只能单向传导的结构是突触.
(3)观察甲图,若a处左侧给一个刺激,则兴奋由a向b传导,膜外电流的方向是b→a.
(4)神经元包括轴突、树突、胞体三部分,坐骨神经中的神经纤维属于神经元的轴突部分.两个刺激点之间的距离=13-10=3cm,刺激1点传到刺激2点需要的时间=3×10-3s-2×10-3s=1×10-3s,故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3cm÷1×10-3s=3000cm/s=30m/s.
(5)①画图时根据题中所给信息画图即可.
②丙图中可以看出,刺激强度由S1~S4的过程中,膜电位未发生变化;而刺激强度由S5~S4的过程中,膜电位发生变化,但是兴奋度没有差别,因此假设2符合事实.
故答案为:
(1)负.
(2)突触.
(3)b→a.
(4)轴突 30.
(5) 假设2
解析
解:(1)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则细胞膜内的电位是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
(2)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为单向的,所以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只能单向传导的结构是突触.
(3)观察甲图,若a处左侧给一个刺激,则兴奋由a向b传导,膜外电流的方向是b→a.
(4)神经元包括轴突、树突、胞体三部分,坐骨神经中的神经纤维属于神经元的轴突部分.两个刺激点之间的距离=13-10=3cm,刺激1点传到刺激2点需要的时间=3×10-3s-2×10-3s=1×10-3s,故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3cm÷1×10-3s=3000cm/s=30m/s.
(5)①画图时根据题中所给信息画图即可.
②丙图中可以看出,刺激强度由S1~S4的过程中,膜电位未发生变化;而刺激强度由S5~S4的过程中,膜电位发生变化,但是兴奋度没有差别,因此假设2符合事实.
故答案为:
(1)负.
(2)突触.
(3)b→a.
(4)轴突 30.
(5) 假设2
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如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以及突触1和突触2兴奋传导时的电位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突触2中的神经递质合成后储存在突触小泡内,当兴奋抵达时,突触小泡将储存的递质即Gly释放出来,与分布在突触后膜上的Gly受体结合,从而使离子通道开启,导致阴离子内流,导致兴奋不能传导,起到抑制的作用,A错误;
B、a→b段产生动作电位,电位变化的原因是Na+内流,说明离子通道甲处于开放状态,B正确;
C、B处膜电位无变化,能确定Gly属于抑制性递质,说明Gly使后膜上的阴离子通道打开,C错误;
D、突触1处产生的局部电流可以双向传导,但由于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所以不能传到B点,D错误.
故选:B.
人体细胞外Na+浓度高于胞内,而K+浓度胞内高于胞外.如图表示神经细胞兴奋前后对Na+和K+的通透性情况.根据神经细胞的生理特点,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载体A运输相应的离子时消耗ATP,载体B和C运输相应离子时不消耗ATP,A错误;
B、兴奋时,Na+内流区域导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与邻近区域由于带电物质分布差异形成局部电流,并沿神经纤维传导,B正确;
C、静息电位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表现为内负外正,维持静息电位,C错误;
D、动作电位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D错误.
故选:B.
图1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B、图1装置甲测得的电位是外正内负,相当于图2中的A点的电位,即静息电位,A正确、B错误;
CD、装置乙测得的电位是外负内正,相当于图2中的B点的电位,即动作电位,CD错误.
故选;A.
人体内环境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图甲、乙可以表示同一细胞的不同部分,也可以表示不同细胞的不同部分.请回答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及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有关问题:
(1)若甲和乙所表示的是同一细胞的不同部分,则该细胞是______细胞.
(2)若甲和乙表示不同细胞的不同部分,并且甲释放的物质被乙接受并引起乙发生如图的变化,则甲中突触小泡释放______,甲、乙共同构成的结构称为______.
(3)若甲和乙表示不同细胞的不同部分,环境温度降低时,由于乙的作用通过垂体导致甲的分泌活动加强,则甲表示的是______细胞.
(4)若甲的分泌物质可以与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则甲细胞应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乙结构可知,若甲和乙所表示的是同一细胞的不同部分,则该细胞是神经细胞.
(2)根据题意,甲释放的物质被乙接受并引起乙发生电位变化,所以甲释放的物质是神经递质,释放方式是胞吐,两者共同的结构是突触.
(3)环境温度降低时,能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所以甲表示甲状腺或肾上腺细胞.
(4)与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是抗体,由效应B细胞分泌,所以甲是浆细胞.
故答案为:
(1)神经
(2)神经递质 突触
(3)甲状腺或肾上腺
(4)浆细胞
解析
解:(1)根据乙结构可知,若甲和乙所表示的是同一细胞的不同部分,则该细胞是神经细胞.
(2)根据题意,甲释放的物质被乙接受并引起乙发生电位变化,所以甲释放的物质是神经递质,释放方式是胞吐,两者共同的结构是突触.
(3)环境温度降低时,能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所以甲表示甲状腺或肾上腺细胞.
(4)与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是抗体,由效应B细胞分泌,所以甲是浆细胞.
故答案为:
(1)神经
(2)神经递质 突触
(3)甲状腺或肾上腺
(4)浆细胞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