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共17222题
(2015秋•长春校级期末)在人体中,都是由某些细胞合成与释放,并影响其他细胞生理功能的一组物质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信使RNA是由细胞产生,作用于本细胞中的翻译过程;抗体是浆细胞分泌,与抗原特异性结合,A错误;
B、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腺细胞合成,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神经递质由突触的前一个神经元合成分泌并释放,作用于突触的后一个神经元,B正确;
C、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后分泌到消化道中起作用,而不是对其他细胞起作用;解旋酶在细胞中合成并在合成它的细胞中起作用,C错误;
D、肝糖原和丙酮酸都由细胞合成,但都存在于细胞内,D错误.
故选:B.
下表是生物科学史上对一些实验或生物事实的叙述,表中“方法与结果”和“结论或观点”能相匹配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将小肠粘膜与稀盐酸混合加沙子磨碎,制成提取液并注射到同一只狗的静脉中,发现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得出胰腺分泌胰液是小肠粘膜分泌的化学物质调节的,A正确;
B、单侧光照射下,金丝雀草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实验结果只能说明胚芽鞘的向光性与尖端有关实验结果只能说明胚芽鞘的向光性与尖端有关,B错误;
C、将幼小植株横放,一段时间以后根弯曲向下生长,茎弯曲向上生长,只有根弯曲向下生长能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错误;
D、贝尔纳用糖和瘦肉分别喂狗,几天之后,发现他们的血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分,由此提出了内环境及其恒定的概念,D错误.
故选:A.
激素在人体内起调节作用,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起催化作用的是酶,激素只起调节代谢的作用,A错误;
B、内分泌腺分泌激素,激素分泌后,进入内环境,随着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靶细胞,B正确;
C、激素是微量的具有显著调节作用的物质,C正确;
D、只有靶器官、靶细胞具有相应激素的受体,故激素只能特异性的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D正确.
故选:A.
以下围绕激素调节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作用先增加,达到最适,再减弱,A错误;
B、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运用有获得无子果实.芝麻是要获取种子的,在其传粉阶段遭遇连续暴雨,不能完成受精作用形成种子,靠喷洒生长素类似物是不可能避免减产的,B错误;
C、单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同一浓度的萘乙酸能促进单子叶植物的生长,但对双子叶植物起抑制作用,甚至杀死,C错误;
D、垂体可以产生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而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并且促进甲状腺产生甲状腺激素,D正确.
故选:D
如图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A表示物质,符合该模型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雄性激素是脂质类激素,其靶细胞受体位于细胞内,细胞膜上没有该激素的受体,A错误;
B、神经递质只能由传入神经元向中间神经元传递,而不能倒过来,B错误;
C、如果①是下丘脑,②是垂体细胞,则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错误;
D、如果①是小肠黏膜,小肠粘膜分泌促胰液素,促进②胰腺的分泌,D正确.
故选:D.
在30℃条件下,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某化合物注射到兔子体内,经检测发现,兔子甲状腺中的放射性含量逐渐增强,到第三天达到最强,从第四天开始,兔子甲状腺中的放射性含量逐渐下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将含有放射性碘的化合物溶液注射到兔的肌肉组织中,则该化合物在兔的体内被送到甲状腺细胞内的过程中,参与的内环境有______;穿过的细胞膜有______层;检测还发现只有甲状腺,才具有富集放射性碘的功能.其最直接的原因是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
(2)若从第四天开始,将该兔放在10℃环境中培养,并检测其甲状腺的放射性强度下降的速度,是否会有变化?______为什么?______
(3)若从第四天开始,给上述兔子注射①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素;②无放射性的甲状腺素;③无放射性的生理盐水.请预测:这三种情况下,甲状腺放射性强度下降的速度由快到慢的变化顺序是______
(4)第四天给上述兔子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素后,该兔子生理上将会发生哪些变化?(要求写两点)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如果将含有放射性碘的碘化物溶液注射到兔的肌肉组织中,则碘化物首先进入组织液,后进入血浆或淋巴,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运输到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故参与的内环境有组织液、血浆、淋巴;穿过的细胞膜要进入毛细血管(2层细胞膜),出毛细血管(2层细胞膜),进入组织细胞(1层细胞膜),故至少经过5层细胞膜.检测发现只有甲状腺才具有富集放射性碘的功能,直接原因是因为只有甲状腺细胞膜上富含碘载体,根本原因是甲状腺细胞中,与碘载体有关的基因处于表达状态.
(2)从第四天开始,将环境温度降到10℃,兔子甲状腺中放射性碘含量下降的速度会加快,因需产生更多的热量,合成的甲状腺激素增加.
(3)注射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导致甲状腺内的放射性降低;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从而抑制甲状腺的分泌活动,使甲状腺内的放射量相对值较高;注射生理盐水,对甲状腺的活动没有明显的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维持原来的水平.故三种情况下,甲状腺放射性碘含量下降的速度由快到慢的变化顺序是①③②.
(4)第四天给上述兔子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素后,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故会代谢加快,体温升高;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
故答案为:(1)组织液、血浆、淋巴 5 甲状腺细胞膜上富含碘载体
甲状腺细胞中,与碘载体有关的基因处于表达状态(或其他合理答案)
(2)有 温度低,在有关神经--体液调节下,甲状腺素分泌加强
(3)①③②
(4)体温升高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
解:(1)如果将含有放射性碘的碘化物溶液注射到兔的肌肉组织中,则碘化物首先进入组织液,后进入血浆或淋巴,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运输到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故参与的内环境有组织液、血浆、淋巴;穿过的细胞膜要进入毛细血管(2层细胞膜),出毛细血管(2层细胞膜),进入组织细胞(1层细胞膜),故至少经过5层细胞膜.检测发现只有甲状腺才具有富集放射性碘的功能,直接原因是因为只有甲状腺细胞膜上富含碘载体,根本原因是甲状腺细胞中,与碘载体有关的基因处于表达状态.
(2)从第四天开始,将环境温度降到10℃,兔子甲状腺中放射性碘含量下降的速度会加快,因需产生更多的热量,合成的甲状腺激素增加.
(3)注射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导致甲状腺内的放射性降低;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从而抑制甲状腺的分泌活动,使甲状腺内的放射量相对值较高;注射生理盐水,对甲状腺的活动没有明显的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维持原来的水平.故三种情况下,甲状腺放射性碘含量下降的速度由快到慢的变化顺序是①③②.
(4)第四天给上述兔子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素后,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故会代谢加快,体温升高;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
故答案为:(1)组织液、血浆、淋巴 5 甲状腺细胞膜上富含碘载体
甲状腺细胞中,与碘载体有关的基因处于表达状态(或其他合理答案)
(2)有 温度低,在有关神经--体液调节下,甲状腺素分泌加强
(3)①③②
(4)体温升高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或其他合理答案)
Ⅰ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中医认为桑叶提取液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降低血糖的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实验.现请你把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材料与药剂: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30只、桑叶提取液、蒸馏水,血糖测定仪,链脲佐菌素溶液(可破坏胰岛B细胞,诱发糖尿病)
实验步骤:(1)取20只健康大鼠______,制备成实验性糖尿病的大鼠,并随机均分成甲组和乙组,另外10只健康大鼠作为丙组.
(2)______.
(3)对甲组每只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mL/d,对乙组和丙组的每只大鼠______,连续灌喂4周.期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4)4周后,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根据上述步骤将“组别①②③”分别对应为______、______、______(用甲、乙、丙表示).
实验结论:______.
正确答案
解:
分析题干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降低血糖的效果,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含有桑叶提取液,实验的因变量是血糖浓度,试剂的用量、培养条件和培养时间的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该保持一致且适宜,按照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实验步骤如下:
(1)从上述大鼠中随机取出10只作为丙组,把另20只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制备成实验性的糖尿病大鼠,并随机均分成甲组和乙组.
(2)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统计分析结果.
(3)对甲组每只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mL/d,连续灌喂4周;对乙组和丙组的每只大鼠灌喂蒸馏水2mL/d,连续灌喂4周期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4)4周后,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
由于丙组是对照组处于正常状态故血糖最稳定所以第一栏代表丙组,第二栏开始时血糖浓度升高且结束时血糖浓度有所下降故故就是甲组,最后一组升高的血糖浓度并没有降下来故应为乙组.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降低血糖的作用显著,但不能降到正常水平.
故答案为:
(1)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
(2)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
(3)灌喂蒸馏水2mL/d
(4)实验结果:丙 甲 乙
实验结论: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降低血糖的作用明显,但不能降到正常水平.
解析
解:
分析题干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降低血糖的效果,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含有桑叶提取液,实验的因变量是血糖浓度,试剂的用量、培养条件和培养时间的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该保持一致且适宜,按照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实验步骤如下:
(1)从上述大鼠中随机取出10只作为丙组,把另20只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制备成实验性的糖尿病大鼠,并随机均分成甲组和乙组.
(2)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统计分析结果.
(3)对甲组每只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mL/d,连续灌喂4周;对乙组和丙组的每只大鼠灌喂蒸馏水2mL/d,连续灌喂4周期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4)4周后,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
由于丙组是对照组处于正常状态故血糖最稳定所以第一栏代表丙组,第二栏开始时血糖浓度升高且结束时血糖浓度有所下降故故就是甲组,最后一组升高的血糖浓度并没有降下来故应为乙组.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降低血糖的作用显著,但不能降到正常水平.
故答案为:
(1)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
(2)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
(3)灌喂蒸馏水2mL/d
(4)实验结果:丙 甲 乙
实验结论: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降低血糖的作用明显,但不能降到正常水平.
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A正确;
B、沃泰默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他囿于定论,没有大胆去质疑、探索和创新,B正确;
C、斯他林和贝丽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C正确;
D、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分泌的,D错误.
故选:D
给某只发育迟缓的小白鼠注射生长激素后,发育状况并没有改变,该小鼠体内可能发生病变的腺体和缺乏的激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如果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病人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给发育迟缓的小白鼠注射生长激后,发育情况并没有改变,说明发生病变的腺体并不是垂体,而是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所以,应注射的激素为甲状腺激素.
故选:C.
关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激素发挥作用后均会被灭活,A正确;
B、神经递质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后由突触小泡摄取并贮存,B正确;
C、激素不提供能量,不参与构成细胞结构,只起信号分子的作用,C错误;
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D正确.
故选:C.
将蛙的卵巢放入含有蛙脑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同时检测某种激素的含量,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再检测培养液中该激素的含量,发现该激素含量增加,这种激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能够促进垂体分泌相应的促性腺激素,故A错误;
B、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能分别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故B错误;
C、促性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故C错误;
D、雌激素是由卵巢分泌的.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某种激素”是在垂体提取液的作用下增加的,故D正确.
故选:D.
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A正确;
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调节作用,没有催化作用,B错误;
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例如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错误;
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例如甲状腺的负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BC.
经研究发现,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神经垂体无合成激素的功能.图中甲、乙表示结构,a~d表示物质,a为蛋白质类激素.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分析图中信息可得,结构甲为腺垂体,结构乙为神经垂体,A正确;
B、a为蛋白质类激素,饲喂情况下会被动物的消化酶分解而失去作用,因此物质c的含量不发生改变,B正确;
C、据图分析可知,物质c为甲状腺激素,其分泌增多,可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C正确;
D、物质d为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后进入血液循环,到达肾脏后,同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的靶细胞结合,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所以说该激素在全身的血液中都存在,只不过特异性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D错误.
故选:D.
甲亢病人情绪易激动,其原因是甲状腺激素能够(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甲亢病人情绪易激动,其原因是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科学家用小鼠作实验材料,完成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相关实验,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实验对小鼠的不同操作属于自身前后对照,所以不需要空白对照组,A正确;
B、小鼠的胰腺及垂体分别产生胰岛素和生长激素,会对实验造成影响,所以要切除小鼠胰腺和垂体,B正确;
C、由曲线可知,生长激素和胰岛素都能够促进小鼠生长,所以两者具有协同作用,C正确;
D、激素的特点之一就是微量和高效,增大激素的注射量,会导致实验失败,D错误.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