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共17222题
  •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共17222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同学上学时,为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而很少喝水,此人(  )

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

C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

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1、某同学上学时,为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而很少喝水,这种做法不可取,因为人体的代谢废物必须要随尿液排出.

2、喝水少,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鹅肝是一种西餐食材,填饲碳水化合物诱导肥肝的生成伴随着血浆胰岛素浓度的升高.

(1)胰岛素浓度升高能够促进组织细胞加速______,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2)为探究胰岛素浓度升高对鹅肝细胞蛋白质合成和细胞增殖的影响,研究人员利用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分别处理体外培养的鹅肝细胞,实验流程及结果如下:

①获得细胞悬浮液需要用______酶处理鹅肝组织,培养时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等天然成分,并首先保证被培养的细胞处于______的环境.

②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需要测定的样品总数为______

③实验结果表述如下:______

正确答案

(1)胰岛素浓度升高能够促进组织细胞加速 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2)①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酶处理鹅肝组织获得细胞悬浮液需要,培养时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并首先保证被培养的细胞处于无菌、无毒的环境.

②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胰岛素浓度,实验组五组,而每个处理做3个重复,要测定总蛋白浓度和总DNA相对含量,则需要测定的样品总数为30.

③实验结果表述如下:在一定范围内(0~200nmol/L胰岛素),随着胰岛素浓度的升高,鹅肝细胞总蛋白浓度和总DNA相对含量逐渐提高.

故答案为:

(1)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

(2)①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血清(血浆)无菌、无毒

②胰岛素浓度                      30

③在一定范围内(0~200nmol/L胰岛素),随着胰岛素浓度的升高,鹅肝细胞总蛋白浓度和总DNA相对含量逐渐提高

解析

(1)胰岛素浓度升高能够促进组织细胞加速 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2)①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酶处理鹅肝组织获得细胞悬浮液需要,培养时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并首先保证被培养的细胞处于无菌、无毒的环境.

②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胰岛素浓度,实验组五组,而每个处理做3个重复,要测定总蛋白浓度和总DNA相对含量,则需要测定的样品总数为30.

③实验结果表述如下:在一定范围内(0~200nmol/L胰岛素),随着胰岛素浓度的升高,鹅肝细胞总蛋白浓度和总DNA相对含量逐渐提高.

故答案为:

(1)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

(2)①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血清(血浆)无菌、无毒

②胰岛素浓度                      30

③在一定范围内(0~200nmol/L胰岛素),随着胰岛素浓度的升高,鹅肝细胞总蛋白浓度和总DNA相对含量逐渐提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胰液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以体液调节为主.如图中,图1为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1-5代表特定的结构或物质.图3是胰岛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6-9代表不同的液体.请据图回答问题:

(1 )当食物进入胃后,扩张胃体,通过反射,作用于胰腺,直接刺激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该反射为______反射,效应器是______.当神经冲动传导到图 2 中的突触小体时,引发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不是以跨膜方式释放,而是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其意义是______

(2 )胰液的分泌除了神经调节之外,______分泌的促胰液素也能有效促进胰液的分泌.

(3 )图3中胰岛 A 细胞和胰岛B 细胞分泌的激素能有效地调节血糖浓度,若图4中血液的流动方向为10→8,则在饭后5 小时,8 处的______(激素)浓度大于 10 处.

(4 )随着人们不良饮食等生活习惯的形成,多种“文明病”相继产生,糖尿病就是典型代表.糖尿病有多种类型,其中,Ⅰ型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偏低,Ⅱ型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偏高.推测Ⅱ型糖尿病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当食物进入胃后,扩张胃体,通过反射,作用于胰腺,直接刺激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该反射是先天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腺体细胞.递质不是以跨膜方式释放,而是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其意义是加快神经递质的释放.

(2)胰液的分泌除了神经调节之外,小肠粘膜分泌的促胰液素也能有效促进胰液的分泌.

(3)若图4中血液的流动方向为10→8,则在饭后5小时,血糖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故8处的胰高血糖素浓度大于10处

(4)Ⅱ型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偏高,则Ⅱ型糖尿病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组织细胞膜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或异常).

故答案为:

(1)非条件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腺体细胞       加快神经递质的释放

(2)小肠粘膜

(3)胰高血糖素

(4)组织细胞膜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或异常)

解析

解:(1)当食物进入胃后,扩张胃体,通过反射,作用于胰腺,直接刺激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该反射是先天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腺体细胞.递质不是以跨膜方式释放,而是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其意义是加快神经递质的释放.

(2)胰液的分泌除了神经调节之外,小肠粘膜分泌的促胰液素也能有效促进胰液的分泌.

(3)若图4中血液的流动方向为10→8,则在饭后5小时,血糖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故8处的胰高血糖素浓度大于10处

(4)Ⅱ型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偏高,则Ⅱ型糖尿病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组织细胞膜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或异常).

故答案为:

(1)非条件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腺体细胞       加快神经递质的释放

(2)小肠粘膜

(3)胰高血糖素

(4)组织细胞膜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或异常)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糖尿病已成为现代人常见的富贵病,其病因与体内糖类代谢及调节异常有着密切的关系.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一中①是______细胞,③是肾上腺.①所分泌的物质④和②所分泌的物质⑤在功能上有着______的关系.③所分泌的物质⑥与②所分泌的物质⑤在功能上有着______的关系.可见物质④⑤⑥三种物质对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调节血糖平衡的中枢位于______

(2)图二中的两条曲线是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在摄取葡萄糖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正常人摄入葡萄糖0.5h后,图一中______(填图中序号)的分泌量将达到高峰,这时体内______等生理过程加快.

(3)图二中1号和2号个体,摄取葡萄糖2小时后分别取尿样用______试剂检测,水浴加热后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胰岛B细胞

拮抗

协同

神经系统(或下丘脑)

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肝糖原和肌糖原合成 转化成非糖物质(或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

斐林试剂

砖红色

蓝色

解析

解:(1)分析图一,血糖浓度升高时,作用于①是胰岛B细胞分泌④胰岛素,使得血糖浓度降低;血糖浓度降低时,作用于②胰岛A细胞分泌⑤胰高血糖素,③肾上腺分泌⑥肾上腺素,进而升高血糖,则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两者是拮抗关系,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是协同关系;另外.从图一可见,内分泌腺分泌激素时除直接感受血糖含量的变化而发挥调节作用外,还受神经系统(或下丘脑)的控制.

(2)据图二分析,曲线1血糖浓度高于160mg/dl,表示糖尿病患者,曲线2血糖浓度处于80-120mg/dl,表示正常人.正常人摄入葡萄糖0.5h后,图一中④(胰岛素)的分泌量将达到高峰,而⑤(胰高血糖素)和⑥(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则大大减小,使得葡萄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化为非糖物质物质,使得血糖浓度降低.

(3)图二中曲线1血糖浓度高于160mg/dl,表示糖尿病患者,尿液中有葡萄糖,曲线2血糖浓度处于80-120mg/dl,表示正常人,尿液中没有葡萄糖.1号和2号个体,摄取葡萄糖2小时后分别取尿样用斐林试剂试剂检测,水浴加热后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砖红色、蓝色.

故答案为:

(1)胰岛B细胞  拮抗  协同   神经系统(或下丘脑)

(2)④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肝糖原和肌糖原合成  转化成非糖物质(或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

(3)斐林试剂   砖红色  蓝色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长春校级月考)如图为人体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示意图,①~⑤表示有关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处于寒冷环境中,①②③④均增加

B反射弧的效应器中有肾上腺而没有骨骼肌

C可以作为下丘脑分泌激素所作用的靶器官有:肾上腺和甲状腺

D⑤的释放量与皮肤的功能无关,与渗透压有关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处于寒冷环境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与产热相关的激素分泌增加,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④是肾上腺素均与产热相关,所以均增加,A正确;

B、可以看作反射弧的效应器的有肾上腺、骨骼肌等,B错误;

C、可以作为下丘脑分泌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有垂体和肾小管、肾集合管等,C错误;

D、⑤是抗利尿激素,它的释放减少尿量会增加,皮肤汗腺分泌可能会增加,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的过程中,胰岛素影响的过程是(  )

A抑制123,促进4567

B抑制123,促进567

C抑制23,促进4567

D抑制23,促进567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同时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成葡萄糖,即抑制②③,促进④⑤⑥⑦.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人体排出水分的主要途径是(  )

A泌尿系统排出

B皮肤排出

C肺排出

D大肠排出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人体内多余的水分的排出主要是通过排尿、汗液蒸发、呼气等途径排出,但泌尿系统排出的水分是主要的途径.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的体温就是指通过直肠测得的温度

B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C人的体温来源于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的热量

D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人的体温是人体内部的平均温度,通过直肠测得的温度不是体温,但是最接近体温,A错误;

B、体温维持在37℃左右,使得酶处于最适温度,活性较高,因此体温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B正确;

C、人的体温来源于物质代谢,即细胞呼吸所释放出来的能量,C正确;

D、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D正确.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邵阳校级月考)如图所示,将20℃恒温下的四只小动物同时分别置于恒温15℃、25℃条件下一小段时间,在改变温度的这段时间里,预测它们的耗氧量、产(散)热量变化情况(假设20℃条件下四只小动物代谢水平相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的产热量>丙的产热量

B乙的耗氧量<丁的耗氧量

C甲的产热量=甲的散热量

D丙的产热量=丙的散热量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小鼠甲从20度移到15度,产热量增加,青蛙丙从20度移到15度,产热量减少,A正确;

B、小鼠乙的耗氧量减少,青蛙丁的耗氧量增加,B正确;

C、小鼠甲是恒温动物,其产热量=散热量,C正确;

D、丙时变温动物,其产热量大于或小于散热量,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图为马拉松赛跑时,运动员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速率下降

B随着曲线b的上升,血糖浓度不断升高

C4 h时,流出肝脏的血液与流人之前的相比,血糖含量升高

D若在平静状态下,进餐后4h内,胰岛素的浓度变化可用曲线b表示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随着曲线a胰岛素浓度的下降,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的速率下降,A错误;

B、随着曲线b胰高血糖素浓度的上升,由于同时曲线a胰岛素浓度在下降,故血糖浓度保持稳定,B错误;

C、4 h时,流出肝脏的血液与流人之前的相比,血糖含量升高,C正确;

D、若在平静状态下,进餐后4h内,血糖含量降低,胰岛素分泌减少,故胰岛素的浓度变化可用曲线a表示,D错误.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为研究血糖调节的影响因素,设计如下试验流程.实验中5只家兔的注射剂量和生理指标均按单位体重计算.据图回答:

(1)试验中其对照作用的是______号家兔.

(2)二次注射后,与②号家兔相比,若④号家兔产生尿素的量增加,原因是______

(3)二次注射后,低血糖症状最先得到缓解的是______号家兔;若⑤号家兔出现糖尿,则该兔的尿量将会______,原因是______

(4)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______,它与胰高血糖素相互______,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正确答案

解:(1)在首次注射实验中,①是对照组(空白对照),②~⑤都是实验组;在二次注射实验中,⑤是对照组,②~④是实验组.

(2)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如蛋白质)转化生成血糖从而提高血糖浓度.

(3)糖尿使尿量增加是由于血糖浓度过高(超过了肾糖阀),形成糖尿后又会提高尿液的渗透压,因为糖要从尿液中排出需要更多的水分进行溶解,结果导致多尿.

(4)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的生理功能是升高血糖浓度,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起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故答案为:

(1)①⑤

(2)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使血糖浓度升高

(3)②增多      血糖含量过高,在排出糖的同时,带走更多的水分,导致多尿

(4)降低血糖浓度     拮抗

解析

解:(1)在首次注射实验中,①是对照组(空白对照),②~⑤都是实验组;在二次注射实验中,⑤是对照组,②~④是实验组.

(2)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如蛋白质)转化生成血糖从而提高血糖浓度.

(3)糖尿使尿量增加是由于血糖浓度过高(超过了肾糖阀),形成糖尿后又会提高尿液的渗透压,因为糖要从尿液中排出需要更多的水分进行溶解,结果导致多尿.

(4)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的生理功能是升高血糖浓度,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起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故答案为:

(1)①⑤

(2)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使血糖浓度升高

(3)②增多      血糖含量过高,在排出糖的同时,带走更多的水分,导致多尿

(4)降低血糖浓度     拮抗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当人体不能正常调节血糖平衡时,可能出现的病症有(  )

A糖尿病

B低血糖

C高血糖

D侏儒症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解:当人体不能正常调节血糖平衡时,血糖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故出现的病症是可能是糖尿病,可能是低血糖,也可能是高血糖.

故选:AB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北欧鲫能在寒冷、缺氧环境中生活数月,金鱼也是耐缺氧的动物.请根据以下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1)图①为北欧鲫在缺氧环境下脑部的血流量图.缺氧时,北欧鲫脑部血流量______,以保证脑细胞进行______呼吸,分解葡萄糖获得足够的能量.

(2)图②为缺氧时北欧鲫体内糖代谢示意图.图中X所代表的化合物是______

(3)金鱼与北欧鲫糖代谢途径相近.下表为4℃时,金鱼分别在正常氧和缺氧环境中生活12小时后,体内外有关物质浓度变化情况(单位:mmol/L)

根据表中实验数据推断,图②中Y所代表的物质应为______

(4)低温可使酶的活性______,导致代谢水平降低,耗能减少,这是北欧鲫在寒冷环境中耐缺氧的原因之一.

正确答案

解:(1)分析图①可知,缺氧时,北欧鲫脑部血流量增加,以保证脑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分解葡萄糖获得足够的能量.

(2)分析图②可知,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在缺氧条件下生成乳酸,故图中X所代表的化合物是丙酮酸.

(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推断,图②中Y所代表的物质应为酒精.

(4)低温可使酶的活性降低,导致代谢水平降低,耗能减少,这是北欧鲫在寒冷环境中耐缺氧的原因之一.

故答案为:

(1)增加    有氧 

(2)丙酮酸

(3)酒精

(4)降低

解析

解:(1)分析图①可知,缺氧时,北欧鲫脑部血流量增加,以保证脑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分解葡萄糖获得足够的能量.

(2)分析图②可知,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在缺氧条件下生成乳酸,故图中X所代表的化合物是丙酮酸.

(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推断,图②中Y所代表的物质应为酒精.

(4)低温可使酶的活性降低,导致代谢水平降低,耗能减少,这是北欧鲫在寒冷环境中耐缺氧的原因之一.

故答案为:

(1)增加    有氧 

(2)丙酮酸

(3)酒精

(4)降低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请填写下列内容:

(1)图中①过程是______,⑤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

(2)当血糖含量降至______mg/dL时,会出现低血糖症状,当血糖含量高于______mg/dL时,医学上称为高血糖.

(3)小肠内的葡萄糖进入血液的方式是______

(4)④代表______,在这种情况下尿量比正常人______,原因是______,这时水的作用是______

(5)能够促进②过程进行的激素是____________,能够抑制②过程的激素是______

(6)合成⑦物质的场所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中①过程是糖类的消化吸收,是血糖的主要来源,⑤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当血糖含量降至50~60mg/dL时,会出现低血糖症状,当血糖含量高于130mg/dL时,医学上称为高血糖.

(3)小肠内的葡萄糖进入血液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

(4)正常糖代谢水平,血糖浓度为 0.8-1.2g/l,此人血糖浓度高达1.85g/L,就有一部分血糖通过④糖尿排出体外,患糖尿病.在这种情况下尿量比正常人多,水的作用是溶解葡萄糖.

(5)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促进图中②过程(肝糖原的分解),胰岛素能够抑制②过程.

(6)合成⑦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质的场所是肝细胞等.

故答案为:

(1)消化吸收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50~60        130

(3)主动运输

(4)糖尿        多       尿中含糖      溶解糖

(5)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胰岛素

(6)肝细胞等

解析

解:(1)图中①过程是糖类的消化吸收,是血糖的主要来源,⑤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当血糖含量降至50~60mg/dL时,会出现低血糖症状,当血糖含量高于130mg/dL时,医学上称为高血糖.

(3)小肠内的葡萄糖进入血液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

(4)正常糖代谢水平,血糖浓度为 0.8-1.2g/l,此人血糖浓度高达1.85g/L,就有一部分血糖通过④糖尿排出体外,患糖尿病.在这种情况下尿量比正常人多,水的作用是溶解葡萄糖.

(5)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促进图中②过程(肝糖原的分解),胰岛素能够抑制②过程.

(6)合成⑦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质的场所是肝细胞等.

故答案为:

(1)消化吸收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50~60        130

(3)主动运输

(4)糖尿        多       尿中含糖      溶解糖

(5)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胰岛素

(6)肝细胞等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实例或现象及所对应的推测或解释中,错误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给家兔注射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明显减少,A正确;

B、小白鼠属于恒温动物,维持体温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青蛙属于变温动物,维持体温需要能量少.所以消耗等量的食物,青蛙的净增长量高于白鼠,B错误;

C、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可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进而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起可识别抗原并传递给B细胞.HIV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破坏T细胞,使人体的免疫能力降低,C正确;

D、袁隆平利用野生型水稻改造水稻品种,说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D正确.

故选:B.

下一知识点 : 植物的激素调节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