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共17222题
  •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共17222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血糖浓度保持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如图为胰岛素作用机理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机理是:胰岛素与______结合后,一方面促进______合成,另一方面使______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除此之外,胰岛素的作用还表现在能促进______,同时抑制非糖物质(脂肪、蛋白质)转化为葡萄糖.

(2)图中的葡萄糖转运蛋白运输物质不需要消耗ATP.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______,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内的运输方式是______

(3)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______,其一方面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岛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此外也作用于胰岛组织中的神经末梢或血管内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胰岛素分泌.因此血糖平衡受______的调节.

(4)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而能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______,其中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______(抑制/促进)周围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正确答案

解:(1)据图分析,当胰岛素和其受体结合后,使酶磷酸化,一方面促进蛋白质、脂肪、糖原合成,另一方面使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促进葡萄糖的利用,而使血糖浓度降低;激素与受体结合体现了信息的传递功能.

(2)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运输方式是胞吐,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内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

(3)血糖浓度变化是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另外一方面刺激下丘脑调节胰岛B细胞的分泌,因此血糖平衡受神经和体液(激素)共同的调节.

(4)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而能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其中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促进周围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故答案为:

(1)胰岛素受体;  蛋白质、脂肪、糖原   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细胞膜载体蛋白)葡萄糖的利用

(2)胞吞  协助扩散

(3)血糖浓度  神经-体液调节

(4)肾上腺素  促进

解析

解:(1)据图分析,当胰岛素和其受体结合后,使酶磷酸化,一方面促进蛋白质、脂肪、糖原合成,另一方面使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促进葡萄糖的利用,而使血糖浓度降低;激素与受体结合体现了信息的传递功能.

(2)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运输方式是胞吐,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内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

(3)血糖浓度变化是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另外一方面刺激下丘脑调节胰岛B细胞的分泌,因此血糖平衡受神经和体液(激素)共同的调节.

(4)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而能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其中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促进周围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故答案为:

(1)胰岛素受体;  蛋白质、脂肪、糖原   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细胞膜载体蛋白)葡萄糖的利用

(2)胞吞  协助扩散

(3)血糖浓度  神经-体液调节

(4)肾上腺素  促进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哪项最接近人的实际体温(  )

A口腔温度

B腋窝温度

C直肠温度

DABC都是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量,所以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正常人的口腔温度为36.7~37.7℃(平均为37.2℃),腋窝温度为36.0~37.4℃(平均为36.8℃),直肠温度为36.9~37.9℃(平均为37.5℃),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但测量不方便,因此大多采用腋下和口腔测量.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为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曲线,请根据图作出具体分析:

(1)正常人血糖含量稳定在______之间.人体血糖含量下降的路径有__________________

(2)饭前(AB段)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刺激血糖的调节中枢是______,作用于胰岛______细胞,使之分泌______激素;并作用于内分泌腺中的______腺,使之分泌______激素,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两激素的关系是______,血糖调节的方式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正常人血糖含量稳定在80-120mg/dL,血糖的去路主要有呼吸作用氧化分解、转变为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变为脂肪、蛋白质等非糖物质.

(2)据图分析,饭前(AB段)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刺激血糖的调节中枢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A细胞,促进其分泌胰高血糖素,同时还可以作用于肾上腺促进其分泌肾上腺素.两种激素在升高血糖方面具有协同作用.血糖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故答案为:

(1)80~120    糖类的氧化分解  转变为糖元  转变为脂肪、蛋白质等

(2)下丘脑  A  胰高血糖  肾上腺  肾上腺

解析

解:(1)正常人血糖含量稳定在80-120mg/dL,血糖的去路主要有呼吸作用氧化分解、转变为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变为脂肪、蛋白质等非糖物质.

(2)据图分析,饭前(AB段)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刺激血糖的调节中枢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A细胞,促进其分泌胰高血糖素,同时还可以作用于肾上腺促进其分泌肾上腺素.两种激素在升高血糖方面具有协同作用.血糖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故答案为:

(1)80~120    糖类的氧化分解  转变为糖元  转变为脂肪、蛋白质等

(2)下丘脑  A  胰高血糖  肾上腺  肾上腺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当人主要依靠出汗维持体温稳定的时候(  )

A外环境温度一定较高

B外环境湿度较大,温度高

C此刻体内产热一定多于散热

D体温一定会升高较多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皮肤和汗腺是人体的主要散热器官,皮肤通过辐射、对流和传导的方式直接散热,其散热量的多少,取决于皮肤和环境之间的温差,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散热,当外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不能通过皮肤直接散热,只能通过汗腺分泌汗液散热.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胰岛素的生理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促进肝脏细胞释放葡萄糖进入血液

B促进肌肉细胞释放葡萄糖进入血液

C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

D促进血糖进入脂肪细胞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促进肝脏细胞释放葡萄糖进入血液,会使血糖浓度升高,A错误;

B、肌肉细胞中的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B错误;

C、如果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则会使血糖浓度升高,C错误;

D、促进血糖进入脂肪细胞,会使血糖浓度降低,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仍具活性

B水盐平衡调节通过神经-激素调节完成

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并由垂体释放

D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使尿量减少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激素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A错误;

B、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调节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所以调节方式是神经-激素调节,B正确;

C、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由垂体释放,C正确;

D、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D正确.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既有体液调节又有神经调节,这与胰岛B细胞的多种受体有关.下列物质中可被胰岛B细胞受体识别的有(  )

①胰淀粉酶②胰高血糖素③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④神经递质  ⑤甲状腺激素.

A②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⑤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①胰淀粉酶存在于小肠中,作用于淀粉水解,与激素调节无直接关系,①错误;

②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B细胞上具有胰高血糖素的受体,②正确;

③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③错误; 

④胰岛B细胞能直接感受血糖浓度的变化,故能识别葡萄糖,还可以作用效应器故能识别神经递质,④正确; 

⑤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说明胰岛B细胞表面含有甲状腺激素的受体,⑤正确.

故选:B.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1是人体内体温平衡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体温的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______

②请补充寒冷条件下皮肤立毛肌收缩,起鸡皮疙瘩的反射弧:______→传入神经→______→传出神经→皮肤立毛肌收缩.

③图1的e是下丘脑分泌的______,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其作用是______

④食物过咸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最终使______产生渴觉.

(2)如图2是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图中能特异性识别外毒素的细胞有______(用字母回答).

②图2过程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和物质X分别称为____________

③当再接触相同的外毒素时,与初次免疫相比,会发生图2中的______过(填图中的序号),体内抗体的产生有何特点?______

正确答案

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释放能量

皮肤冷觉感受器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抗利尿激素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

大脑皮层

ABD

抗原

抗体

④⑤⑥

能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解析

解:(1)①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 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释放能量.

②寒冷条件下皮肤立毛肌收缩,起鸡皮疙瘩的反射弧: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传出神经→皮肤立毛肌收缩.

③图1的e是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

④食物过咸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最终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2)①图中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因此能特异性识别外毒素的细胞有ABD.

②图2过程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属于抗原,引起体液免疫;物质X表示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的结合.

③初次免疫反应产生记忆细胞,当再接触相同的外毒素时,记忆细胞会发生图2中的④⑤⑥过程;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进而产生大量的抗体.

故答案为:

(1)①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释放能量

②皮肤冷觉感受器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③抗利尿激素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 吸收

④大脑皮层

(2)①ABD

②抗原     抗体    

③④⑤⑥能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6•大连模拟)在登山过程中,登山运动员体内的多种生理过程会发生改变.

(1)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______和汗腺分泌增强.此时体温能维持相对稳定,是______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______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中的______,进而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同时,增加垂体对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该激素能促进______,使尿量减少,从而维持体内的水平衡.

(3)机体血糖大量消耗,主要途径是______.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胰高血糖素能促进______,并促进______,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4)登山结束后,运动员可通过积极放松的方式缓解因肌肉细胞中乳酸积累过多造成的肌肉酸痛.由于血浆中存在______,细胞释放的乳酸并未使内环境的pH发生明显改变.

(5)尽管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会发生变化,但是健康人的内环境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即稳态).据现代研究表明,维持稳态一是离不开______调节网络的调节作用,二是要通过机体______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来实现.

正确答案

解:(1)当机体产热大量增加时,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同时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导致细胞外液(或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分泌放抗利尿激素,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减少尿液量,从而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

(3)血糖的主要去向是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血糖快速补充.

(4)登山结束后,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或HCO3-、HPO42-,NaHCO3-、Na2HPO42-),细胞释放的乳酸并未使内环境的pH发生明显改变.

(5)维持稳态一是离不开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作用,二是要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来实现.

故答案为:

(1)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      产热(量)与散热(量)

(2)细胞外液(或血浆)   渗透压感受器      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或对水的重吸收作用)

(3)氧化分解(或氧化分解供能、有氧呼吸)   肝糖原分解   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4)缓冲物质(或HCO3-、HPO42-,NaHCO3-、Na2HPO42-

(5)神经-体液-免疫      各种器官、系统

解析

解:(1)当机体产热大量增加时,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同时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导致细胞外液(或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分泌放抗利尿激素,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减少尿液量,从而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

(3)血糖的主要去向是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血糖快速补充.

(4)登山结束后,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或HCO3-、HPO42-,NaHCO3-、Na2HPO42-),细胞释放的乳酸并未使内环境的pH发生明显改变.

(5)维持稳态一是离不开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作用,二是要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来实现.

故答案为:

(1)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      产热(量)与散热(量)

(2)细胞外液(或血浆)   渗透压感受器      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或对水的重吸收作用)

(3)氧化分解(或氧化分解供能、有氧呼吸)   肝糖原分解   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4)缓冲物质(或HCO3-、HPO42-,NaHCO3-、Na2HPO42-

(5)神经-体液-免疫      各种器官、系统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将小白鼠和蟾蜍从25摄氏度的室温移到5摄氏度的环境里,两种动物的耗氧量变化(  )

A都减少

B都增加

C小鼠增加,蟾蜍减少

D小鼠减少,蟾蜍增加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1、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外界温度下降时,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进而增加产热量,则耗氧量增加.

2、蟾蜍属于变温动物,当环境温度均从25℃降到5℃,则体温下降,体内酶活性都下降,新陈代谢速率减慢,耗氧量减少.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人由于外伤使下丘脑部分受损,可能的症状是(  )

A听不到声音

B看不懂文字

C体温调节异常

D大小便失禁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听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听不到声音不是下丘脑受损的结果,A错误;

B、看不懂文字是大脑皮层言语区受损,不是下丘脑受损的结果,B错误;

C、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受损后可以出现白天体温升高,夜间体温下降现象,C正确;

D、控制人体排便和排尿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下丘脑受损不会引起大小便失禁,D错误.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北极熊是生活在寒冷地带的一种哺乳动物.图为持续寒冷刺激下北极熊机体调节褐色脂肪组织细胞(BAT细胞)产热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①~③体现了激素分泌的______调节机制.

(2)BAT细胞内的UCP-1基因的表达与______的共同调节有关.

(3)有氧呼吸所需的ATP合成酶大量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能在跨膜H+浓度梯度的推动下合成ATP.进入线粒体的UCP-1蛋白,导致H+外渗而消除胯膜的H+梯度,线粒体虽能继续产生CO2和H2O,但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却大部分转变成为热能.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4)综上所述,在持续寒冷的环境中,北极熊通过______上述调节方式引起BAT细胞内的______,从而实现了产热增加,维持了体温的稳定.

正确答案

解:(1)图中①~③为:下丘脑→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②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③甲状腺激素,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机制.

(2)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重要过程;由图可知,BAT细胞内的甲状腺激素和cAMP能促进该基因的表达.

(3)有氧呼吸所需的ATP合成酶大量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能在跨膜H+浓度梯度的推动下合成ATP.进入线粒体的UCP-1蛋白,导致H+外渗而消除胯膜的H+梯度,线粒体虽能继续产生CO2和H2O,但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却大部分转变成为热能.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是UCP-1蛋白改变了线粒体内膜对H+的通透性,抑制了ATP的合成.

(4)综上所述,在持续寒冷的环境中,布氏田鼠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最终引起BAT细胞中脂肪分解增加和ATP合成减少,实现产热增加,维持体温的稳定.

故答案为:

(1)分级

(2)甲状腺激素和cAMP

(3)UCP-1蛋白改变了线粒体内膜对H+的通透性,抑制了ATP的合成

(4)神经-体液       脂肪分解增加,ATP合成减少

解析

解:(1)图中①~③为:下丘脑→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②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③甲状腺激素,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机制.

(2)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重要过程;由图可知,BAT细胞内的甲状腺激素和cAMP能促进该基因的表达.

(3)有氧呼吸所需的ATP合成酶大量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能在跨膜H+浓度梯度的推动下合成ATP.进入线粒体的UCP-1蛋白,导致H+外渗而消除胯膜的H+梯度,线粒体虽能继续产生CO2和H2O,但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却大部分转变成为热能.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是UCP-1蛋白改变了线粒体内膜对H+的通透性,抑制了ATP的合成.

(4)综上所述,在持续寒冷的环境中,布氏田鼠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最终引起BAT细胞中脂肪分解增加和ATP合成减少,实现产热增加,维持体温的稳定.

故答案为:

(1)分级

(2)甲状腺激素和cAMP

(3)UCP-1蛋白改变了线粒体内膜对H+的通透性,抑制了ATP的合成

(4)神经-体液       脂肪分解增加,ATP合成减少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引起渴觉的神经冲动最初来自下丘脑

B口渴的感受器不是位于下丘脑,而是位于口腔

C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

D机体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完成的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够产生兴奋,通过有关神经把兴奋传到下丘脑,下丘脑最终把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产生渴觉,A正确;

B、产生口渴感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B错误;

C、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度水分的重吸收,所以尿量减少,C正确;

D、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表示两细胞间发生某种信息传递的过程.细胞Ⅰ、Ⅱ以及物质M、N的名称与图示含义相符的是(  )

①胰岛A细胞、肝细胞、胰高血糖素、肝糖原;

②浆细胞、肺结核杆菌、抗体、抗原;

③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

④传出神经元、传人神经元、神经递质、受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①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作用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肝糖原位于肝细胞内部,①错误;

②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可与肺结核杆菌表面的抗原结合,②正确;

③甲状腺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作用于垂体细胞表面的受体,③正确;

④传入神经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作用于传出神经细胞表面的受体,④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关于血糖平衡调节中,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糖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属于拮抗作用

C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有胰岛素和肾上腺激素

D胰岛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正确答案

A,B,D

解析

解:A、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A正确;

B、胰岛素具有降血糖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两者是拮抗作用,B正确;

C、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激素,C错误;

D、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正确.

故选:ABD.

下一知识点 : 植物的激素调节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