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共17222题
  •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共17222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以下为人体的体温与水盐平衡调节示意图,abcd各代表激素.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下丘脑与垂体之间既有神经联系,又有血液联系

B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分泌均会增加

C大量饮水后d的分泌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

D体温和水盐平衡的维持都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协调作用的结果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下丘脑分泌的激素需要通过血液运输到垂体,因此下丘脑与垂体之间既有神经联系,又有血液联系,A正确;

B、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分泌均会增加,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B正确;

C、大量饮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d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C错误;

D、体温和水盐平衡的维持都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协调作用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控的结果,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请据图回答:

(1)寒冷的冬天,人体维持体温恒定与图中的信息分子______有关(填相关字母).

(2)信息分子A所示调节途径的基本方式与信息分子C的调节方式相比显著的特点是______.信息分子A和信息分子C在分别作用于下丘脑和甲状腺的调节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______(答出一个特点即可).

(3)合成并分泌信息分子B的部位是______,肾小管细胞是信息分子B作用的______

(4)信息分子C的合成和分泌既受信息分子D的负反馈调节,又受到下丘脑分泌的______的调节.

(5)信息分子E所示途径的特异性免疫方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据图分析可知,寒冷的冬天,人体维持体温恒定与图中的信息分子A神经递质、C促甲状腺激素、D甲状腺激素.

(2)图1中信息分子A神经递质所示调节途径是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与信息分子B抗利尿激素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相比,显著的特点是神经调节反应迅速、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较局限.信息分子A神经递质和信息分子C促甲状腺激素在分别作用于下丘脑和甲状腺的调节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或发挥作用后都会被灭活.

(3)合成并分泌信息分子B抗利尿激素的部位是下丘脑,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故肾小管细胞是信息分子B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细胞.

(4)信息分子C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既受信息分子D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又受到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调节.

(5)图中信息分子E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图中所示途径的特异性免疫方式为体液免疫.

故答案为:

(1)A、C、D

(2)反应迅速、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较局限      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或发挥作用后都会被灭活

(3)下丘脑     靶细胞

(4)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5)体液免疫

解析

解:(1)据图分析可知,寒冷的冬天,人体维持体温恒定与图中的信息分子A神经递质、C促甲状腺激素、D甲状腺激素.

(2)图1中信息分子A神经递质所示调节途径是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与信息分子B抗利尿激素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相比,显著的特点是神经调节反应迅速、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较局限.信息分子A神经递质和信息分子C促甲状腺激素在分别作用于下丘脑和甲状腺的调节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或发挥作用后都会被灭活.

(3)合成并分泌信息分子B抗利尿激素的部位是下丘脑,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故肾小管细胞是信息分子B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细胞.

(4)信息分子C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既受信息分子D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又受到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调节.

(5)图中信息分子E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图中所示途径的特异性免疫方式为体液免疫.

故答案为:

(1)A、C、D

(2)反应迅速、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较局限      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或发挥作用后都会被灭活

(3)下丘脑     靶细胞

(4)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5)体液免疫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e为甲状腺激素

B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寒冷条件下,c分泌功能减弱

C若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都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D若该图表示体温凋节反射弧的五部分结构,则b代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物质e为促甲状腺激素,A错误;

B、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寒冷条件下c分泌功能增强,B错误;

C、若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和神经递质(化学信号)的形式传导的,C错误;

D、若该图表示体温调节反射弧的五部分结构,则b代表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D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为人体生理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

(1)正常人血液中A的浓度一般在______㎎•dL-1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

(2)人在饥饿时,4处A的浓度与3处相比有何变化______,原因是______过程(用图中标号表示)加强了,此时胰岛细胞分泌的两种激素的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

(3)图示三种细胞中对血液中A浓度依赖最大的是______,该细胞中储存的______成分很少.

(4)正常人的B液中有A物质吗?______.若某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则此人C液的成分和量与正常人相比,有____________增多.

正确答案

解:(1)正常人血液中A葡萄糖的浓度一般在80~120㎎•dL-1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

(2)人在饥饿时,由于6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的过程加强,因此4处A葡萄糖的浓度与3处高,此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3)图示三种细胞中对血液中A浓度依赖最大的是脑细胞,该细胞中储存的糖原成分很少.

(4)正常人的B原尿中有A葡萄糖.若某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则此人C终尿中的成分和量与正常人相比,由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故尿液增多.

故答案为:

(1)80~120

(2)升高     6      胰岛素分泌减少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3)脑细胞       糖原

(4)有     葡萄糖     尿液

解析

解:(1)正常人血液中A葡萄糖的浓度一般在80~120㎎•dL-1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

(2)人在饥饿时,由于6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的过程加强,因此4处A葡萄糖的浓度与3处高,此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3)图示三种细胞中对血液中A浓度依赖最大的是脑细胞,该细胞中储存的糖原成分很少.

(4)正常人的B原尿中有A葡萄糖.若某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则此人C终尿中的成分和量与正常人相比,由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故尿液增多.

故答案为:

(1)80~120

(2)升高     6      胰岛素分泌减少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3)脑细胞       糖原

(4)有     葡萄糖     尿液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健康人一段时期内进食糖类食物较多,其胰岛B细胞中一定不会升高的是(  )

A线粒体的数量

B染色体的数目

CRNA的含量

D核糖体的数量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健康人一段时期内进食糖类食物较多,胰岛B细胞就会分泌的胰岛素增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分泌与线粒体有关,故A错误;

B、胰岛B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分裂的细胞,染色体数目是稳定不变的,故B正确;

C、胰岛素合成过程中,胰岛素基因转录的mRNA增多,作为翻译的模板,故C错误;

D、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某人在持续几天咳嗽后发热,经诊断是细菌感染引发了肺炎.用药后得以康复.请回答问题:

(1)侵入人体的细菌是一种发热激活物,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人体发热.体温过高时,人体新陈代谢加快,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______,耗氧量______;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中______含量增高,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

(2)人的体温是由位于____________中枢调控的.

(3)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人体的____________系统参与了调节,最终实现稳态.

正确答案

增多

增大

乳酸

下丘脑

体温调节

神经

免疫

解析

解:(1)人体体温过高时,新陈代谢加快,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增多,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供氧不足时,肌肉组织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肌肉组织中的乳酸含量升高,从而使人感觉肌肉酸痛.

(2)人体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而体温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3)内环境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控下,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故答案为:

(1)增多    增大       乳酸   

(2)下丘脑    体温调节    

(3)神经  免疫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糖尿病人血糖含量高于正常人,但却感到饥饿的原因是(  )

A血糖浓度太高

B血糖大量合成糖元

C细胞内供能不足

D氧气供应不足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糖尿病人体内葡萄糖随尿液排出,所以体内能源物质减少,总是感觉饥饿,需要补充能源物质保证能量供应.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白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在本实验中,实验目的是验证胰岛素是否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因而有无胰岛素应该是本实验中的唯一变量,也就是说,对照组中没有胰岛素,而实验组中应该有胰岛素,且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应该与实验前发生变化,其一般做法是:给对照组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给实验组注射等量的用生理盐水溶解的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小鼠的症状表现,可见对照组小鼠正常,而实验组小鼠出现血糖降低的症状,再给实验组小鼠注射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可见实验鼠的症状得以恢复.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为人体内环境稳态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A~F表示相关激素,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请据图回答:

(1)当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时,激素A释放量增加.

(2)正常人饥饿时,血液中______(填字母)激素含量明显增多,该激素通过______使血糖浓度发生改变.

(3)受到寒冷刺激时,激素B、E、F中分泌量首先增加的是______(填字母),F的增多对B、E分泌量的影响是______

(4)研究者给家兔注射链脲佐菌素(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一段时间后测定血液中的激素D的含量,预期与对照组相比,血液中激素D含量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激素A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2)正常人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其作用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

(3)受到寒冷刺激时,首先增加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增多,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的激素.

(4)链脲佐菌素是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胰岛B细胞被破坏,胰岛素分泌减少.

故答案为:

(1)升高

(2)C  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3)B  抑制(或减少)

(4)减少

解析

解:(1)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激素A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2)正常人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其作用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

(3)受到寒冷刺激时,首先增加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增多,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的激素.

(4)链脲佐菌素是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胰岛B细胞被破坏,胰岛素分泌减少.

故答案为:

(1)升高

(2)C  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3)B  抑制(或减少)

(4)减少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神经系统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丙模式和甲模式体现了下丘脑直接或间接调节内分泌腺的活动

B符合甲模式调节方式的靶腺体只有甲状腺

C激素b可能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

D激素c可能是胰岛素也可能是胰高血糖素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据图分析可知,图中丙模式和甲模式体现了下丘脑直接或间接调节内分泌腺的活动,A正确;

B、符合甲模式调节方式的靶腺体有甲状腺、性腺等,B错误;

C、激素b可能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C正确;

D、激素c可能是胰岛素也可能是胰高血糖素,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

B人处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物质代谢与能量转换

C炎热刺激下,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起正反馈调节

D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A正确;

B、人处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物质代谢与能量转换,B正确;

C、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存在负反馈调节,C错误;

D、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如腺体分泌增加).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甲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B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和集合管

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D渴感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水盐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中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图中的甲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故甲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A正确;

B、分析图示可知,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和集合管,B正确;

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C正确;

D、水盐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中,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因果关系的搭配,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⑥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①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能够升高血糖,因此它们两者之间为拮抗作用,与它们两者之间的抑制和促进作用无关,①错误;

②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在炎热环境,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使汗液分泌增加,②正确;

③局部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③错误;

④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低温能够抑制酶的活性,降低呼吸作用,低温利于植物种子的保藏,④正确;

⑤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抑制其生长,从而导致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⑤正确;

⑥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⑥错误.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1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⑤过程进行的主要场所是______,⑥代表的物质是______

(2)小肠内的葡萄糖进入血液的方式是______

(3)若某人血糖持续大于160mg/dl,一部分血糖通过④排出体外,据此推测此人可能患______

(4)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图2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请分析回答:

①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______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由图可知,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直接受到血糖浓度和胰高血糖素的影响.以上说明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属于______调节.

②据图分析,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______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______等物质的合成,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③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图中抗体1、抗体2).图中因抗体______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这种抗体的致病原因是由于此种抗体与______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属于______病.

正确答案

解:(1)图中⑤过程表示有氧呼吸,主要场所是线粒体,⑥代表的物质是肝糖原和肌糖原.

(2)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

(3)若某人血糖持续大于160mg/dl,一部分血糖通过④尿糖排出体外,据此推测此人可能患糖尿病.

(4)①据图分析,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由图可知,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直接受到血糖浓度和胰高血糖素的影响.以上说明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②根据图示,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蛋白质、脂肪、糖原的合成.

③抗体1致病原因是由于抗体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由于产生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故答案为:

(1)线粒体   肝糖原、肌糖原(“原”字写错不得分)

(2)主动运输

(3)糖尿病

(4)①神经递质    神经-体液

②葡萄糖转运蛋白    蛋白质、糖原、脂肪

③1  胰岛B细胞上的葡萄糖受体  自身免疫

解析

解:(1)图中⑤过程表示有氧呼吸,主要场所是线粒体,⑥代表的物质是肝糖原和肌糖原.

(2)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

(3)若某人血糖持续大于160mg/dl,一部分血糖通过④尿糖排出体外,据此推测此人可能患糖尿病.

(4)①据图分析,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由图可知,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直接受到血糖浓度和胰高血糖素的影响.以上说明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②根据图示,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蛋白质、脂肪、糖原的合成.

③抗体1致病原因是由于抗体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由于产生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故答案为:

(1)线粒体   肝糖原、肌糖原(“原”字写错不得分)

(2)主动运输

(3)糖尿病

(4)①神经递质    神经-体液

②葡萄糖转运蛋白    蛋白质、糖原、脂肪

③1  胰岛B细胞上的葡萄糖受体  自身免疫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Ⅰ.如图表示几种细胞物质合成和分泌的途径,据图回答:

(1)分泌物能与靶细胞结合的原因是______

(2)若物质⑥是抗体,则该细胞是______.由______增殖分化产生的.

(3)若物质⑥的分泌是由于血糖降低直接引起的,则物质⑥是______.物质⑥主要的靶细胞是______

(4)若物质⑥是促甲状腺激素,在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细胞产生的物质是______.该物质的功能是

______

(5)若物质⑥的分泌是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的,则该分泌细胞是______.该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______

Ⅱ.某科研小组做了一系列生理实验,将小鼠依次置于25℃、0℃、25℃的环境中,每一环境中均生活15min,从开始到结束,每隔5min测一次皮肤血流量、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共测了10次.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激素的分泌,测量结果(相对值)如表一所示:

表一:

(6)据题中所给信息可知,进入0℃环境时,首先增加的是哪项生理指标:______(填表中字母),它代表是______;表一中C项代表是______

(7)与25℃相比,0℃条件下表二选项中符合事实的是______

表二:

正确答案

解:(1)分泌物能与靶细胞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糖蛋白(受体).

(2)若物质⑥是抗体,则该细胞是浆细胞.由B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

(3)若物质⑥的分泌是由于血糖降低直接引起的,则物质⑥是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升高血糖浓度,故物质⑥主要的靶细胞是肝细胞.

(4)若物质⑥是促甲状腺激素,在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细胞产生的物质是甲状腺激素.该物质的功能是促进物质氧化分解(新陈代谢),增加产热.

(5)若物质⑥的分泌是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的,则物质⑥是抗利尿激素,该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故作用的靶器官是肾小管和集合管.

(6)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而实验中未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故此处首先增加的是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寒冷环境时,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散热减少,所以C代表皮肤血流量.

(7)与25℃相比,0℃条件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都增多;耗氧量增加;肾上腺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其含量也会增加;但体内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酶活性不变.故选:B.

故答案为:

(1)靶细胞膜上有糖蛋白(受体)

(2)浆细胞       B细胞或记忆(B)细胞

(3)胰高血糖素      肝细胞

(4)甲状腺激素        促进物质氧化分解(新陈代谢),增加产热

(5)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      肾小管和集合管

(6)A       促甲状腺激素       皮肤血流量

(7)B

解析

解:(1)分泌物能与靶细胞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糖蛋白(受体).

(2)若物质⑥是抗体,则该细胞是浆细胞.由B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

(3)若物质⑥的分泌是由于血糖降低直接引起的,则物质⑥是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升高血糖浓度,故物质⑥主要的靶细胞是肝细胞.

(4)若物质⑥是促甲状腺激素,在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细胞产生的物质是甲状腺激素.该物质的功能是促进物质氧化分解(新陈代谢),增加产热.

(5)若物质⑥的分泌是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的,则物质⑥是抗利尿激素,该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故作用的靶器官是肾小管和集合管.

(6)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而实验中未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故此处首先增加的是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寒冷环境时,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散热减少,所以C代表皮肤血流量.

(7)与25℃相比,0℃条件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都增多;耗氧量增加;肾上腺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其含量也会增加;但体内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酶活性不变.故选:B.

故答案为:

(1)靶细胞膜上有糖蛋白(受体)

(2)浆细胞       B细胞或记忆(B)细胞

(3)胰高血糖素      肝细胞

(4)甲状腺激素        促进物质氧化分解(新陈代谢),增加产热

(5)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      肾小管和集合管

(6)A       促甲状腺激素       皮肤血流量

(7)B

下一知识点 : 植物的激素调节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