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共17222题
“冰桶挑战赛”是一项慈善活动,目的是让更多人知道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同时也达到募款帮助治疗的目的.当一桶冰水从头顶浇下,身体会作出一系列的反应,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当一桶冰水从头顶浇下→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代谢加强),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此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故选:C.
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通过体液运输至靶细胞.如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促使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A正确;
B、当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降低血糖,B错误;
C、通过刺激X→①传入神经→②下丘脑→③传出神经→胰岛A细胞分泌激素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C正确;
D、内环境其主要的成分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D正确.
故选:B.
如图为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机理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胰岛素是由______细胞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的.
(2)葡萄糖的吸收需要细胞膜上的______协助,在该过程中其形状发生改变后能否复原?______.
(3)胰岛素降血糖的生物效应除图示过程外,还表现在促进______,抑制______.
(4)现有甲(正常)、乙(胰岛素分泌细胞受损)、丙(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三人,在一次口服较多葡萄糖后,三者胰岛素分泌量由高到低依次为______.
(5)血糖调节过程中通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______作用达到血糖平衡.脂肪细胞______(填“是”或“不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
正确答案
胰岛B
葡萄糖转动蛋白
能
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为非糖物质
肝糖原的分解、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丙>甲>乙
拮抗
是
解析
解:(1)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相关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2)葡萄糖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协助,在该过程中其形状发生改变后复原.
(3)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在细胞内增加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为非糖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4)一次口服较多葡萄糖后,胰岛β细胞正常的人(甲)能正常分泌胰岛素;胰岛β细胞受损的人(乙)胰岛素分泌不足;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的人(丙)一直受到高血糖的刺激,胰岛素分泌大幅度增加,则三者胰岛素分泌量由高到低依次为 丙>甲>乙.
(5)胰岛素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属于拮抗作用;胰岛素能作用于脂肪细胞.
故答案为:
(1)胰岛B
(2)葡萄糖转动蛋白(或载体蛋白) 能
(3)葡萄糖的利用和储存非糖物质转化 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4)丙>甲>乙
(5)拮抗 是
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与图中的曲线相符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小白鼠为恒温动物,外界温度降低时,小白鼠为维持体温,需要增加代谢速率,所以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对应曲线①;温度降低,则汗腺分泌变少,内环境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对应曲线②;恒温动物,体温维持相对恒定,酶的活性基本不变,对应曲线②.
故答案为D.
为了解田鼠出生后体温调节能力的发育情况,科研人员将母鼠和幼鼠饲养于23℃的实验室中,测定各日龄幼鼠体温,然后将幼鼠离窝独处,分别暴露于23℃、30℃环境中,1.5小时后再测量其体温后回窝.结果如图一所示,同时利用仪器测量静止代谢率,结果如图二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23℃条件下幼体在17日龄以前体温偏低,但仍能高于环境温度.此时幼体主要通过______提高,以维持体温.该调节的中枢位于______.幼体的体温调节能力可用恒温指数(HI)来表示:HI=,式中Tbf为经环境温度暴露后的体温,Tbi为暴露前的体温,Ta为环境温度,则HI值约等于______时,表明幼鼠体温调节能力已经较为完善.
(2)图示测量静止代谢率时,将幼鼠置于日乎吸室中,以一定速率通入空气,以进出呼吸室气体中的浓度差反映呼吸作用强度.若摄食量相同,体重增长较多的是环境温度为______的组别,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该组幼鼠同化的能量用于______的较少,更多的用于生长、发育.
正确答案
解:(1)机体通过细胞代谢产热维持体温,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Tbf-Ta)和(Tbi-Ta)分别表示经环境温度暴露后和暴露前通过机体调节的温度差,当这二者趋于相等时,表示幼鼠在不同环境体温调节能力趋于稳定,而且从图1看出,随着幼鼠出生天数延长,在在不同环境体温调节能力趋于稳定.
(2)幼鼠细胞呼吸消耗氧气,故进出呼吸室氧气浓度差被幼鼠通过细胞呼吸所消耗,表示呼吸强度.在高温环境,幼鼠同化的能量用于产生热能,维持体温减少,更多的用于生长、发育,故若摄食量相同,体重增长较多的是环境温度为30℃的组别.
故答案为:
(1)产热量(呼吸代谢强度、物质氧化分解速率、静止代谢率)下丘脑 1
(2)氧气 30℃产生热能,维持体温
解析
解:(1)机体通过细胞代谢产热维持体温,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Tbf-Ta)和(Tbi-Ta)分别表示经环境温度暴露后和暴露前通过机体调节的温度差,当这二者趋于相等时,表示幼鼠在不同环境体温调节能力趋于稳定,而且从图1看出,随着幼鼠出生天数延长,在在不同环境体温调节能力趋于稳定.
(2)幼鼠细胞呼吸消耗氧气,故进出呼吸室氧气浓度差被幼鼠通过细胞呼吸所消耗,表示呼吸强度.在高温环境,幼鼠同化的能量用于产生热能,维持体温减少,更多的用于生长、发育,故若摄食量相同,体重增长较多的是环境温度为30℃的组别.
故答案为:
(1)产热量(呼吸代谢强度、物质氧化分解速率、静止代谢率)下丘脑 1
(2)氧气 30℃产生热能,维持体温
(2015秋•上海月考)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问题.
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方式(有甲、乙、丙三种方式).(横线上填文字,[]内填编号)
(1)人体在寒冷环境下,可通过图1中激素[______]分泌量的增加和细胞内______的活动增强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等变化以减少散热.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及产生寒冷感觉的场所分别是______.
(2)若切除动物的甲状腺,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图1中A的浓度会______,如果定期给该动物注射定量的激素B,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图1中A的浓度会______.据图1分析,此调节方式属于图2中的______模式.
(3)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2中______模式调节,当人体内______升高时,其分泌量增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内环境是______.
(4)尿量超过3L/d称尿崩,尿崩症的病因有多种,一是ADH分泌量______,二是肾小管细胞表面缺乏______而使ADH不能发挥作用.
(5)人在空腹或饥饿时,血糖下降,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______,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图2中的______模式调节分泌量.
(6)图3表示在神经纤维内Y和Z点插入微电极及灵敏电压计,在X处施以足够的刺激后,记录电极所记录的膜电位变化;图4中①至④为可能记录到的膜电位变化图.下列各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电位变化为图①;记录电极为Y B.电位变化为图②;记录电极为Z
C.电位变化为图③;记录电极为Z D.电位变化为图④;记录电极为Y.
正确答案
解:(1)寒冷环境下,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和C肾上腺素激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使细胞呼吸增强以增加产热量;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寒冷感觉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2)切除动物的甲状腺,身体内的额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为了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图1中A(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会增高.定期给该动物注射定量的激素B(甲状腺激素),由于负反馈调节机制,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图1中A(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会下降.据图1分析,此调节方式属于图2中的甲模式.
(3)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后叶释放,属于图2中的乙模式,当人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其分泌量增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4)尿量超过3L/d称尿崩,尿崩症的病因有多种,一是ADH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不足,二是肾小管细胞表面缺乏相应受体而使ADH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
(5)血糖下降,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脂肪分解;另一方面下丘脑也可以通过神经系统作用于腺体分泌激素,属于丙模式.
(6)根据图3、4可知,电流表的两电极在神经纤维膜内,在Y电极的左侧X处给以足够的刺激后,兴奋先后经过左右两电极,分别引起电流表指针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图①至④中只有④符合要求,且可以记录电极为Y.故选:D.
故答案为:
(1)A、B、C 氧化分解(细胞呼吸) 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2)增高 下降 甲
(3)乙 细胞外液渗透压 组织液
(4)不足 相应受体
(5)胰岛A细胞 肝细胞、脂肪细胞 丙
(6)D
解析
解:(1)寒冷环境下,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和C肾上腺素激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使细胞呼吸增强以增加产热量;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寒冷感觉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2)切除动物的甲状腺,身体内的额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为了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图1中A(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会增高.定期给该动物注射定量的激素B(甲状腺激素),由于负反馈调节机制,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图1中A(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会下降.据图1分析,此调节方式属于图2中的甲模式.
(3)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后叶释放,属于图2中的乙模式,当人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其分泌量增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4)尿量超过3L/d称尿崩,尿崩症的病因有多种,一是ADH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不足,二是肾小管细胞表面缺乏相应受体而使ADH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
(5)血糖下降,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脂肪分解;另一方面下丘脑也可以通过神经系统作用于腺体分泌激素,属于丙模式.
(6)根据图3、4可知,电流表的两电极在神经纤维膜内,在Y电极的左侧X处给以足够的刺激后,兴奋先后经过左右两电极,分别引起电流表指针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图①至④中只有④符合要求,且可以记录电极为Y.故选:D.
故答案为:
(1)A、B、C 氧化分解(细胞呼吸) 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2)增高 下降 甲
(3)乙 细胞外液渗透压 组织液
(4)不足 相应受体
(5)胰岛A细胞 肝细胞、脂肪细胞 丙
(6)D
经检查发现,一成年男子一昼夜所消耗的能量为6510kJ,该男子的病因可能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题干中年男子一昼夜所消耗的能量为6510kJ,远远超过了正常需要的能量,说明该男子代谢异常旺盛,可能是甲亢,A正确;
B、胰岛素分泌过多会导致血糖浓度降低,供能不足,B错误;
C、甲状腺功能低下,新陈代谢减弱,能量产生减少,C错误;
D、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会导致生长减慢,不会导致能量产生增多,D错误.
故选:A.
图表示生物体细胞代谢与相关结构关系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胰高血糖素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而发挥调节作用,若①为胰高血糖素,则其与②上的受体结合向细胞传递信息,A正确;
B、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单位,故若④为mRNA,则①是四种核糖核苷酸、ATP、酶等物质,B错误;
C、叶绿体的类囊体膜是光反应场所,进行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故若②为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则物质④是O2、[H]、ATP,C正确;
D、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属于大分子化合物,其分泌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需要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故若④为抗体,则③过程需要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B.
图甲所示的调节过程是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乙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模式示意图,图丙是图乙局部结构的放大图.甲~丙表示器官,a、b表示激素或大分子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就会出现a→b→激素①分泌的现象,这体现了激素分泌的______特点.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这是因为______.
(2)若激素①表示雄性激素,其进入靶细胞的方式是______.物质b是______.若切除垂体,则物质a含量______(增加、不变、减少).由此可知,机体通过______调节以维持激素①的相对稳定.
(3)若图乙细胞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膜外电位的变化是______;兴奋在细胞3和细胞2间传递的结构如图丙所示,兴奋通过图丙的传递过程中,信号的变化情况是______.
(4)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网络是______,其中免疫系统是通过它的______等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解:(1)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就会出现a→b→激素①分泌的现象,这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特点.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这是因为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灭活了.
(2)若激素①表示雄性激素,其进入靶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物质b是促性腺激素.若切除垂体,促性腺激素含量降低,则物质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增加.由此可知,机体通过负反馈调节以维持激素①雄性激素的相对稳定.
(3)若图乙细胞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膜外电位的变化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兴奋在细胞3和细胞2间传递的结构如图丙所示,兴奋通过图丙突触的传递过程中,信号的变化情况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其中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防卫、监控和清除.
故答案为:
(1)分级调节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灭活了
(2)自由扩散 促性腺激素 增加 负反馈
(3)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只写膜外电位变化)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神经-体液-免疫 防卫、监控和清除
解析
解:(1)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就会出现a→b→激素①分泌的现象,这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特点.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这是因为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灭活了.
(2)若激素①表示雄性激素,其进入靶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物质b是促性腺激素.若切除垂体,促性腺激素含量降低,则物质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增加.由此可知,机体通过负反馈调节以维持激素①雄性激素的相对稳定.
(3)若图乙细胞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膜外电位的变化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兴奋在细胞3和细胞2间传递的结构如图丙所示,兴奋通过图丙突触的传递过程中,信号的变化情况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其中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防卫、监控和清除.
故答案为:
(1)分级调节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灭活了
(2)自由扩散 促性腺激素 增加 负反馈
(3)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只写膜外电位变化)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神经-体液-免疫 防卫、监控和清除
“内质网压力”是指过多的物质,如脂肪积累到内质网中使其出错的状态.研究发现,肝细胞“内质网压力”可抑制胰岛素相应受体的活性,引发Ⅱ型糖尿病.据此推测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并不缺乏胰岛素,而是胰岛素相应受体的活性被抑制,患者的胰岛B细胞正常,A错误;
B、肥胖者脂肪积累到内质网,导致内质网功能出错,抑制了胰岛素相应受体的活性,使二者无法正常结合,引发Ⅱ型糖尿病,B正确;
C、糖尿病是由于血糖浓度高引起的,并不是组织细胞内葡萄糖含量高,C错误;
D、,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并不缺乏胰岛素,而是胰岛素相应受体的活性被抑制,从而无法正常的与胰岛素结合,因而无法降血糖,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D错误.
故选:B.
据《本草纲目》记载,桑叶提取液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为了研究桑叶提取液的降血糖效果,某研究小组以大鼠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如下实验.
材料与药剂: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50只、桑叶提取液、链脲佐菌素(STZ)、蒸馏水、溶解STZ的枸橼酸盐缓冲液、血糖测定仪等.(注:①大鼠全部用于实验,实验过程中全部存活.②STZ是一种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
实验一:制备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
(1)随机取40只大鼠,禁食12小时后,随机均分成A、B两组,在A组腹腔一次性注射10ml溶于枸橼酸盐缓冲液的STZ溶液,在B组腹腔一次性注射______,作为对照实验.
(2)注射48 小时后,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
(3)对比A、B两组,实验结果为:______.
据实验分析STZ能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引起分泌减少,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凡血糖浓度高于13mmol•L-1,尿中出现糖,并出现等症状者为糖尿病大鼠模型.
实验二:检验桑叶提取液的降血糖效果
(1)将实验一剩余的大鼠作为甲组,将制备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成乙、丙两组.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______,并进行统计分析.
(2)对甲组和乙组的每只大鼠每天灌喂2mL蒸馏水,连续灌喂4周;对丙组的每只大鼠______;期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3)4周后,再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桑叶提取液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据表分析实验组别自上而下依次是______(用“甲”、“乙”、“丙”表示).
实验结论:______.
正确答案
解:实验一:(1)实验要遵循等量原则,所以对B组左下腹腔一次性注射等量的枸橼酸盐溶液.
(3)由于A组破坏了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结果是A组大鼠的血糖浓度高于B组.注射48h后,凡血糖浓度高于13mmol•L-1,出现尿糖,并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为糖尿病大鼠模型.
实验二:(1)为测定桑叶提取液的降血糖效果,需要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计算平均值,作为起始血糖浓度值.
(2)丙组作为实验组,每只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的生理盐水溶液2mL•d-1,连续灌喂4周;甲组和乙组作为对照组,每只大鼠灌喂生理盐水2mL•d-1,连续灌喂4由(3)由于桑叶提取液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STZ是一种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所以据题表分析,①②③分别对应甲、丙、乙.
实验结论:表中数据表明,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降低血糖的作用明显,但不能降到正常水平.
故答案为:
实验一:(1)等体积(等量或10ml)的枸橼酸盐缓冲液
(3)A组大鼠的血糖浓度高于B组 胰岛素 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或“三多一少”)
实验二:(1)血糖浓度
(2)每天灌喂2 mL桑叶提取液,连续灌喂4周
(3)甲、丙、乙 实验结论:桑叶提取液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浓度的作用明显,但不能使血糖浓度降到正常水平
解析
解:实验一:(1)实验要遵循等量原则,所以对B组左下腹腔一次性注射等量的枸橼酸盐溶液.
(3)由于A组破坏了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结果是A组大鼠的血糖浓度高于B组.注射48h后,凡血糖浓度高于13mmol•L-1,出现尿糖,并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为糖尿病大鼠模型.
实验二:(1)为测定桑叶提取液的降血糖效果,需要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计算平均值,作为起始血糖浓度值.
(2)丙组作为实验组,每只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的生理盐水溶液2mL•d-1,连续灌喂4周;甲组和乙组作为对照组,每只大鼠灌喂生理盐水2mL•d-1,连续灌喂4由(3)由于桑叶提取液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STZ是一种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所以据题表分析,①②③分别对应甲、丙、乙.
实验结论:表中数据表明,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降低血糖的作用明显,但不能降到正常水平.
故答案为:
实验一:(1)等体积(等量或10ml)的枸橼酸盐缓冲液
(3)A组大鼠的血糖浓度高于B组 胰岛素 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或“三多一少”)
实验二:(1)血糖浓度
(2)每天灌喂2 mL桑叶提取液,连续灌喂4周
(3)甲、丙、乙 实验结论:桑叶提取液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浓度的作用明显,但不能使血糖浓度降到正常水平
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甲、乙、丙、丁为人体内某结构或细胞,A、B、C、D为激素):
(1)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图中激素A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从使机体______,从而维持体温稳定;同时激素D______(填名称)的分泌也增多,并出现骨骼肌的不自主战栗,引起骨骼肌战栗的神经传导途径是______→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
(2)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降低时,丁可直接感知血糖浓度的变化,也可接受下丘脑的控制,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其分泌的______(填激素名称)增多,该激素与激素D的关系是______.
(3)下丘脑除参与图中的调节过程外,还能分泌______(填激素名称),由[______]______释放到血液中,调节人体内水的平衡.([]中填图中代号)
(4)血液中激素A的含量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机制称为______.
正确答案
产热量增多
肾上腺素
皮肤冷觉感受器
胰高血糖素
协同关系
抗利尿激素
甲
垂体
负反馈调节
解析
解:(1)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图中激素A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从使机体产热量增多,从而维持体温稳定;同时激素D肾上腺素的分泌也增多,并出现骨骼肌的不自主战栗,引起骨骼肌战栗的神经传导途径是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
(2)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降低时,丁胰岛A细胞可直接感知血糖浓度的变化,也可接受下丘脑的控制,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其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多,该激素与激素D肾上腺素都能升高血糖浓度,故这两种激素的关系是协同关系.
(3)下丘脑除参与图中的调节过程外,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由[甲]垂体释放到血液中,调节人体内水的平衡.
(4)血液中激素A的含量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和甲垂体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机制称为负反馈调节.
故答案为:
(1)产热量增多 肾上腺素 皮肤冷觉感受器
(2)胰高血糖素 协同关系
(3)抗利尿激素[甲]垂体
(4)负反馈调节
根据如图人体组织器官模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饭后血糖浓度会升高,但血液经过肝脏后,有一部分血糖会被肝脏转换成肝糖原储存在肝脏中,所以B处的血糖浓度较低,A正确;
B、饥饿时,为维持血糖含量相对稳定,肝糖原水解补充血糖,使血糖浓度升高,所以B处血糖浓度较A处高,B正确;
C、血液经过肾之后,尿素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最后经肾小管排出体外,所以B处的尿素浓度较低,C正确.
D、饭后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随血液从B端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所以B处高于A处,D错误.
故选:D.
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人体细胞膜上分布有葡萄糖转运体家族(简称G,包括G1、G2、G3、G4等多种转运体).
(1)G在细胞中的______合成,经过______加工后,分布到细胞膜上.
(2)如图分析可知,葡萄糖通过______的方式运输进入上述两种细胞.研究表明,G1分布于大部分成体组织细胞,其中红细胞含量较丰富.G2主要分布于肝脏和胰岛B细胞.两种转运体中,G1与葡萄糖的亲和力______,保障红细胞在血糖浓度______时也能以较高速率从细胞外液摄入葡萄糖.当血糖浓度增加至餐后水平(10mmol/L)后,与红细胞相比,肝脏细胞______增加很多,此时肝脏细胞摄入的葡萄糖作为______储存起来.同时,血糖浓度的增加,也会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______增多.
(3)研究表明,G3分布于脑内神经元细胞膜上,G4主要在肌肉和脂肪细胞表达.人体不同的组织细胞膜上分布的G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这种差异既保障了不同的体细胞独立调控葡萄糖的______,又维持了同一时刻机体的______浓度的稳定.
(4)肿瘤细胞代谢率高,与正常细胞相比,其细胞膜上G1的含量______.临床医学上可用G1含量作为预后指标.
正确答案
核糖体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协助扩散
较高
低
摄入葡萄糖的速率
(肝)糖原
胰岛素
转运
血糖
高
解析
解:(1)已知G葡萄糖转运体,分布在细胞膜上,所以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细胞中的核糖体 合成后需经过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才能分布到细胞膜上.
(2)如图分析可知,葡萄糖运输进入上述两种细胞需要载体协助,为协助扩散.图中G1与葡萄糖的亲和力较高,保障红细胞在血糖浓度低时也能以较高速率从细胞外液摄入葡萄糖.当血糖浓度增加至10mmol/L后,与红细胞相比,肝脏细胞摄入葡萄糖的速率 增加很多,此时肝脏细胞摄入的葡萄糖作为(肝)糖原储存起来.血糖浓度的增加,也会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以降低血糖浓度.
(3)人体不同的组织细胞膜上分布的G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这种差异既保障了不同的体细胞独立调控葡萄糖的转运,又维持了同一时刻机体的 血糖浓度的稳定.
(4)肿瘤细胞代谢率高,与正常细胞相比,其利用葡萄糖的速率最快,所以其细胞膜上G1的含量高.
故答案为:
(1)核糖体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2)协助扩散 较高 低 摄入葡萄糖的速率 (肝)糖原胰岛素
(3)转运 血糖
(4)高
如图是受到寒冷刺激时,某小鼠机体调节褐色脂肪组织细胞(BAT细胞)产热过程的示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三种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器官,a、b、c、d、e表示具有特定功能的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既有内分泌功能又有神经传导作用的器官是______(填图中器官标号),细胞质受体和核受体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但它们具体识别的对象不同,造成这一差异的直接原因是______.
(2)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______调节,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主要是通过影响______来调节代谢的.
(3)已知e为UCP-l蛋白,是线粒体内膜的膜蛋白,其作用的结果是无法合成ATP,使有氧呼吸第______阶段释放出来的能量全部转化成______,用以维持体温恒定.
正确答案
解:(1)既有内分泌功能又有神经传导功能的结构是下丘脑,造成蛋白质功能差异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结构的不同,蛋白质结构不同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及空间结构不同.
(2)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据图可知甲状腺激素主要是通过影响核内基因的表达来调节代谢的.
(3)因为UCP-1蛋白,是线粒体内膜上的膜蛋白,所以影响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使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无法转移到ATP中,而是全部转化为热能,用以维持体温恒定.
故答案为:(1)甲 蛋白质结构不同
(2)神经和体液 基因的表达
(3)三 热能
解析
解:(1)既有内分泌功能又有神经传导功能的结构是下丘脑,造成蛋白质功能差异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结构的不同,蛋白质结构不同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及空间结构不同.
(2)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据图可知甲状腺激素主要是通过影响核内基因的表达来调节代谢的.
(3)因为UCP-1蛋白,是线粒体内膜上的膜蛋白,所以影响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使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无法转移到ATP中,而是全部转化为热能,用以维持体温恒定.
故答案为:(1)甲 蛋白质结构不同
(2)神经和体液 基因的表达
(3)三 热能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