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低倍镜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

B探究马铃薯块茎的呼吸方式可以用消耗的O2量与产生的CO2量的比值来予以确定

C利用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来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D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清水后均能复原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用低倍镜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A正确;

B、马铃薯块茎有氧呼吸消耗的O2量与产生的CO2量相等,无氧呼吸的产物只有乳酸,即无氧呼吸既不消化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不能用消耗的O2量与产生的CO2量的比值来确定马铃薯块茎的呼吸方式,B错误;

C、利用各种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来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C错误;

D、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清水后不一定能复原,如蔗糖浓度过高时细胞会因失水过多而死亡,再滴加清水也不能复原,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以下对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pH是自变量,温度是无关变量

B在探究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实验中,胚芽鞘是否接受单侧光照射为自变量

C检测梨汁是否有葡萄糖,可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后摇匀,并观察颜色变化

D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表明,叶绿素a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pH是自变量,而温度是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保持最适宜,A正确;

B、在探究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实验中,胚芽鞘接受单侧光照射的部位为自变量,而单侧光为无关变量,B错误;

C、检测梨汁是否有葡萄糖,可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后摇匀,需水浴加热后才能观察颜色变化,看是否有砖红色沉淀出现,C错误;

D、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表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而叶绿素a的含量最高,D错误.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表示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韭菜宿根进行相关实验流程,请分析回答:

(1)提取色素和分离色素所用的试剂分别是______

(2)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结果①”如图2所示,其中共有的色素带的颜色是______,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蒜黄和韭黄都是在避光生长的条件下培育出来的蔬菜,对这种现象的最好解释是______.(填选项代号)

A、两者都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   B、叶中缺乏形成叶绿素的基因

C、环境因素影响了基因的表达     D、黑暗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将等量刚制备的韭菜和韭黄色素滤液放在阳光与三棱镜之间,“结果②”吸收光谱最明显的差异出现在______光区域.将制得的韭菜滤液在强光下曝光1~2h,再重复上述实验,其结果与韭黄滤液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其原因是______

(5)每分子叶绿素含有一个Mg2+,可被H+、Cu2+等置换.韭菜滤液用5%的HCl处理一段时间后,其颜色与研磨时未加______的颜色相似,呈现黄褐色.实验室常用含Cu2+的试剂处理叶片,可形成铜代叶绿素,能长时间保持叶片标本的绿色,其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提取色素所用的试剂是无水乙醇或丙酮,分离色素所用的试剂是层析液.

(2)根据图2可知,共有的色素带是扩散快的两条,它们的颜色是橙黄色和黄色,分别是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因此可判断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3)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蒜黄和韭黄都是在避光生长的条件下培育出来的蔬菜,说明环境因素影响了基因的表达.

(4)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所以将等量刚制备的韭菜和韭黄色素滤液放在阳光与三棱镜之间,“结果②”吸收光谱最明显的差异出现在红光区域.由于将制得的韭菜滤液在强光下曝光1~2h,再重复上述实验,其结果与韭黄滤液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叶绿素不稳定,在强光下易分解.

(5)由于碳酸钙能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所以韭菜滤液用5%的HCl处理一段时间后,叶绿素被破坏,因而呈现黄褐色.由于铜代叶绿素能长时间保持叶片标本的绿色,说明铜代叶绿素比叶绿素稳定.

故答案为:

(1)无水乙醇(丙酮)、层析液

(2)橙黄色、黄色       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3)C

(4)红                叶绿素不稳定,在强光下易分解

(5)碳酸钙(CaCO3)    铜代叶绿素比叶绿素稳定

解析

解:(1)提取色素所用的试剂是无水乙醇或丙酮,分离色素所用的试剂是层析液.

(2)根据图2可知,共有的色素带是扩散快的两条,它们的颜色是橙黄色和黄色,分别是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因此可判断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3)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蒜黄和韭黄都是在避光生长的条件下培育出来的蔬菜,说明环境因素影响了基因的表达.

(4)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所以将等量刚制备的韭菜和韭黄色素滤液放在阳光与三棱镜之间,“结果②”吸收光谱最明显的差异出现在红光区域.由于将制得的韭菜滤液在强光下曝光1~2h,再重复上述实验,其结果与韭黄滤液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叶绿素不稳定,在强光下易分解.

(5)由于碳酸钙能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所以韭菜滤液用5%的HCl处理一段时间后,叶绿素被破坏,因而呈现黄褐色.由于铜代叶绿素能长时间保持叶片标本的绿色,说明铜代叶绿素比叶绿素稳定.

故答案为:

(1)无水乙醇(丙酮)、层析液

(2)橙黄色、黄色       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3)C

(4)红                叶绿素不稳定,在强光下易分解

(5)碳酸钙(CaCO3)    铜代叶绿素比叶绿素稳定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抽样检测法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

B通常用层析液分离和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研究色素的种类和含量

C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D利用14C标记示踪法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时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抽样检测法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故A正确;

B、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用层析液分离色素,故B错误;

C、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结构时,采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故C正确;

D、卡尔文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时,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即用14C标记,最终得知光合作用过程中C原子的转移途径是:C02→C3→有机物,故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图中,A、B为不同材料叶线体中色素的层析结果(示意图),C、D为不同条件下水稻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色素带的分布:最上端:胡萝卜素(橙黄色),含量最少;其次:叶黄素(黄色),含量较少;次之:叶绿素A(蓝绿色),含量最多;最下端:叶绿素B(黄绿色),含量次之,A正确;

B、缺Mg的营养液中,叶绿素不能合成,叶片中没有叶绿素,B错误;

C、据图分析,在一定的二氧化碳浓度范围内,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增强,达到二氧化碳饱和点后,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不变,在相同二氧化碳浓度下,a的光合作用强度高于b,说明光照强度a>b,C错误;

D、水稻在夏天晴朗中午光照强度过强,温度过高,导致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光合作用强度变弱,出现光合午休现象,阴天不会出现光合午休,D错误.

故选:A.

下一知识点 :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