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 共1198题
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要将色素提取液避光保存,因为光对叶绿素有破坏作用.某同学认为:叶绿素在离开叶绿体后更容易被光破坏.请设计实验以评价该同学的假设.
材料用具:新鲜菠菜,无水酒精,研钵,若干试管等全套物品.
实验样品准备:
(1)①制备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研钵中加入的提取用的溶剂是______;使研磨迅速、充分的试剂是______;使叶绿素免受酸破坏的试剂是______.
②制备叶绿体悬浮液:向盛有新鲜绿叶的研钵中加入______,适当研磨后,用纱布过滤,获得叶绿体悬浮液.
A.无水酒精 B.与细胞质基质等渗的溶液 C.石油醚 D.清水
(2)方法步骤:
①______
②______
③相同时间后对比观察颜色变化.
(3)支持该同学假设的结果应该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①色素是有机物,能够溶于有机溶剂乙醇中;石英砂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加充分;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
②叶绿体酶有细胞壁的保护,获得完整的叶绿体应该讲叶绿体放在与细胞质基质等渗的溶液.
(2)为了防止偶然性因素的出现需要重复设置对照组.
①取4支试管,编号1、2、3、4.第1、2号试管内各加5ml叶绿体悬浮液;第3、4号试管内各加5ml叶绿体色素提取液.
②将第1、3号试管放在强直射光下,另两支放在暗处.
(3)如果叶绿素在离开叶绿体后更容易被光破坏,破坏以后,颜色变浅,则1号和3号褪色明显.
故答案为:(1)①无水乙醇 石英砂(SiO2) CaCO3 ②B
(2)①取4支试管,编号1、2、3、4.第1、2号试管内各加5ml叶绿体悬浮液;第3、4号试管内各加5ml叶绿体色素提取液.
②将第1、3号试管放在强直射光下,另两支放在暗处.
(3)与2号管相比,1号管略退色;与4号管相比,3号管明显退色.
解析
解:(1)①色素是有机物,能够溶于有机溶剂乙醇中;石英砂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加充分;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
②叶绿体酶有细胞壁的保护,获得完整的叶绿体应该讲叶绿体放在与细胞质基质等渗的溶液.
(2)为了防止偶然性因素的出现需要重复设置对照组.
①取4支试管,编号1、2、3、4.第1、2号试管内各加5ml叶绿体悬浮液;第3、4号试管内各加5ml叶绿体色素提取液.
②将第1、3号试管放在强直射光下,另两支放在暗处.
(3)如果叶绿素在离开叶绿体后更容易被光破坏,破坏以后,颜色变浅,则1号和3号褪色明显.
故答案为:(1)①无水乙醇 石英砂(SiO2) CaCO3 ②B
(2)①取4支试管,编号1、2、3、4.第1、2号试管内各加5ml叶绿体悬浮液;第3、4号试管内各加5ml叶绿体色素提取液.
②将第1、3号试管放在强直射光下,另两支放在暗处.
(3)与2号管相比,1号管略退色;与4号管相比,3号管明显退色.
以下是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内容,请回答有关问题:
(1)某兴趣小组同学想探究蔬菜不同的叶在叶绿体色素含量上的区别,分别选择了菠菜“深绿叶”、“嫩黄叶”,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色素层析结果如图A、B两组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可知,______组滤纸条是深绿叶的.
(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为便于观察,选用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外表皮最佳,原因是______.
(3)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观察部位的细胞具有______的特点,重点观察处于______期的细胞.
(4)用蛋清液进行蛋白质鉴定实验,发现蛋清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壁上,其原因是______.
(5)蚜虫活动能力差,调查农田蚜虫种群密度时,通常采用______调查.
正确答案
解:(1)分离色素实验的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带为胡萝卜素;b带为叶黄素,c带为叶绿素a,d带为叶绿素b.由于A组滤纸条中c带和d带都比较宽,所以是深绿叶的.
(2)选用紫色的洋葱鳞片叶表皮,是因为该细胞中具有有中央大液泡,且液泡有颜色.
(3)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观察部位是根尖分生区,该区的细胞具有排列紧密、正方形、有的细胞正在分裂的特点;由于分裂间期是准备阶段,细胞内的变化不明显,所以重点观察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此时有染色体的变化.
(4)用蛋清液进行蛋白质鉴定实验,如果蛋清液稀释不够,搅拌不匀,则会使蛋清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粘固在试管壁上.
(5)由于蚜虫活动能力差,所以调查农田蚜虫种群密度时,通常采用样方法调查.
故答案为:
(1)A
(2)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是一层成熟的植物细胞,且液泡是紫色的
(3)排列紧密、正方形、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分裂
(4)蛋清液稀释不够,搅拌不匀
(5)样方法
解析
解:(1)分离色素实验的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带为胡萝卜素;b带为叶黄素,c带为叶绿素a,d带为叶绿素b.由于A组滤纸条中c带和d带都比较宽,所以是深绿叶的.
(2)选用紫色的洋葱鳞片叶表皮,是因为该细胞中具有有中央大液泡,且液泡有颜色.
(3)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观察部位是根尖分生区,该区的细胞具有排列紧密、正方形、有的细胞正在分裂的特点;由于分裂间期是准备阶段,细胞内的变化不明显,所以重点观察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此时有染色体的变化.
(4)用蛋清液进行蛋白质鉴定实验,如果蛋清液稀释不够,搅拌不匀,则会使蛋清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粘固在试管壁上.
(5)由于蚜虫活动能力差,所以调查农田蚜虫种群密度时,通常采用样方法调查.
故答案为:
(1)A
(2)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是一层成熟的植物细胞,且液泡是紫色的
(3)排列紧密、正方形、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分裂
(4)蛋清液稀释不够,搅拌不匀
(5)样方法
提取光合色素并进行纸层析分离,对该实验中各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于叶绿素含量比类胡萝卜素多,且叶绿素呈现绿色,所以提取液呈绿色,A正确;
B、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层析液等中,B错误;
C、未见色素带,其原因是操作失误,一般选用的是浓绿、幼嫩的叶片,C错误;
D、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如胡萝卜素在层析液(而不是提取液)中扩散得最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如叶绿素b,D错误.
故选:A.
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在研磨绿叶时,为了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应向研钵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无水乙醇、蒸馏水).进行层析时,滤液细线______(能、不能)触及层析液.层析结束后,在滤纸上出现四条色素带,从上至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______.
正确答案
解: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在研磨绿叶时,研钵中加入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进行层析时,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防止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在滤纸上出现四条色素带,从上至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故答案为:
无水乙醇 不能 叶绿素b
解析
解: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在研磨绿叶时,研钵中加入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进行层析时,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防止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在滤纸上出现四条色素带,从上至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故答案为:
无水乙醇 不能 叶绿素b
请回答以下与实验操作相关的问题.
(1)提取和分离该植物绿叶中色素时,绘制了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离情况(如图1),据图分析,溶解度最大的色素是______(填序号).
(2)为了研究该植物染色体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应以显微镜观察并计数根尖的分生区处于______期的细胞染色体,所用的染色剂是______.
(3)植物纤维素可用于生产乙醇,纤维素分解菌的接种可用平板划线法和______法.
(4)假设:温度过低,会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能力;温度过高酶会被破坏.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某同学根据实验条件(米汤、唾液、热水、冰水、碘液等)设计了实验方案,如图2所示:
根据题中信息,请你把实验方案补充完整:甲装置中的①是指______;②是指______.
请你说出检测因变量的方法: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大的,在滤纸条上扩散的速度会越快,则溶解度最高的是丁.
(2)染色体(质)是细胞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苏木精“等都是碱性染料).有丝分裂中期染色形态数目最清晰.
(3)在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中,纤维素分解菌的接种可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4)甲乙丙是一组对照实验,甲装置中的①是指米汤+唾液(或米汤和唾液),②是指热水.检测因变量的方法是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1滴碘液,摇匀,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故答案为:
(1)丁
(2)中 龙胆紫溶液
(3)稀释涂布平板(4)米汤+唾液(或米汤和唾液) 热水 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1滴碘液,摇匀,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解析
解:(1)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大的,在滤纸条上扩散的速度会越快,则溶解度最高的是丁.
(2)染色体(质)是细胞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苏木精“等都是碱性染料).有丝分裂中期染色形态数目最清晰.
(3)在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中,纤维素分解菌的接种可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4)甲乙丙是一组对照实验,甲装置中的①是指米汤+唾液(或米汤和唾液),②是指热水.检测因变量的方法是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1滴碘液,摇匀,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故答案为:
(1)丁
(2)中 龙胆紫溶液
(3)稀释涂布平板(4)米汤+唾液(或米汤和唾液) 热水 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1滴碘液,摇匀,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