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 共5424题
如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代表效应器的应为标号______,细胞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内电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______.
(2)图2中的1表示______,该结构可能由______(一种细胞器)形成的.
(3)假如图3中的Y来自图1中的A,图3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针刺破手指的皮肤,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使突触后膜具有产生______的作用,此反射属于______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是因为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据此推测X释放的物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使______(阴/阳)离子内流,导致突触后膜的______作用,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控制.
正确答案
解:(1)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则⑤代表效应器;细胞接受刺激时,对Na+的通透性迅速增加,Na+通过细胞膜快速内流;膜内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
(2)图2中的1表示突触小泡,与高尔基体密切相关,1中的物质是神经递质.
(3)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兴奋作用,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使阴离子内流,对突触后膜具有抑制作用,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控制.缩手反射的中枢不在大脑皮层,所以其为非条件反射.
故答案为:
(1)⑤对Na+的通透性迅速增加,Na+通过细胞膜快速内流 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
(2)突触小泡 高尔基体
(3)兴奋 非条件 抑制
解析
解:(1)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则⑤代表效应器;细胞接受刺激时,对Na+的通透性迅速增加,Na+通过细胞膜快速内流;膜内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
(2)图2中的1表示突触小泡,与高尔基体密切相关,1中的物质是神经递质.
(3)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兴奋作用,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使阴离子内流,对突触后膜具有抑制作用,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控制.缩手反射的中枢不在大脑皮层,所以其为非条件反射.
故答案为:
(1)⑤对Na+的通透性迅速增加,Na+通过细胞膜快速内流 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
(2)突触小泡 高尔基体
(3)兴奋 非条件 抑制
鸣禽是鸟类中最善于鸣叫的一类.鸣禽的鸣唱是在脑中若干功能区(如图甲中字母所示)的控制下,通过鸣管和鸣肌来完成的.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的HVC等功能区是鸣禽鸣唱反射弧结构中的______.该反射的效应器是______.
(2)研究发现雄鸟的HVC区体积明显大于雌鸟.为探究这种差异的原因,研究者进行实验,得到图乙所示的结果.
①此实验以______鸟脑为材料,制备装片并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通过计数神经元的______(结构)来统计HVC区神经元的数量.
②图乙的结果显示,10~15日龄时,雄鸟和雌鸟脑的HVC区神经元的数量差异不大;随日龄增长,雄鸟和雌鸟脑的HVC区神经元数量变化的趋势分别是______.
(3)进一步研究发现,雄鸟脑中HVC区体积较大与新生神经元所占比例较高有关,而新生神经元数量的雌雄差异与鸟体中激素有关,这类激素最可能是______.为验证这一观点,研究人员做了多组实验,其中一组是选用雌性幼鸟若干只,平均分成两组.在对照组幼鸟皮下植入不含激素的包埋物,实验组的处理是______.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鸟脑中HVC区______.若______,说明上述观点成立.本实验设置对照组的目的包括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①排除外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②排除植入手术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③排除包埋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④排除激素浓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⑤减小激素测量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⑥减小动物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⑦提供正常激素水平动物的数据作为参照.
正确答案
解:(1)由图可知HCV在大脑皮层,是反射的神经中枢,该反射式中有多级神经元,其反射的效应器是运动神经末梢及所支配的鸣管和鸣肌;
(2)①由右图横轴是日龄,纵轴是HCV神经元的数量可知,此实验以不同日龄、雌性和雄性(不同日龄的雌鸟和雄鸟)鸟脑为材料,可统计神经元细胞体的数量来判断HVC区神经元的数量.
②图乙的结果显示,10~15日龄时,雄鸟和雌鸟脑的HVC区神经元的数量差异不大;随日龄增长,雄鸟和雌鸟脑的HVC区神经元数量变化的趋势分别是雄鸟脑中HVC区神经元的数量逐渐增多,雌鸟则减少;
(3)雌雄鸟激素差异有关,这类激素最可能是性激素(雄性激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该激素,所以在对照组幼鸟皮下植入不含激素的包埋物,实验组的处理是幼鸟皮下植入等量的含有适量雄性激素的包埋物,目的是排除植入手术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排除包埋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供正常激素水平动物的数据作为参照;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鸟脑中HVC区新生神经元的数量.若实验组鸟脑中新生神经元的数量多于对照组鸟,说明上述观点成立,设置对照组时要提供正常激素水平动物的数据作为参照,同时还要排除排除植入手术和包埋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故答案为:
(1)神经中枢 运动神经末梢及所支配的鸣管和鸣肌
(2)①不同日龄的雌鸟和雄鸟 细胞体
②雄鸟脑中HVC区神经元的数量逐渐增多,雌鸟则减少
(3)性激素(雄性激素) 幼鸟皮下植入等量的含有适量雄性激素的包埋物 新生神经元的数量 实验组鸟脑中新生神经元的数量多于对照组鸟 ②③⑦
解析
解:(1)由图可知HCV在大脑皮层,是反射的神经中枢,该反射式中有多级神经元,其反射的效应器是运动神经末梢及所支配的鸣管和鸣肌;
(2)①由右图横轴是日龄,纵轴是HCV神经元的数量可知,此实验以不同日龄、雌性和雄性(不同日龄的雌鸟和雄鸟)鸟脑为材料,可统计神经元细胞体的数量来判断HVC区神经元的数量.
②图乙的结果显示,10~15日龄时,雄鸟和雌鸟脑的HVC区神经元的数量差异不大;随日龄增长,雄鸟和雌鸟脑的HVC区神经元数量变化的趋势分别是雄鸟脑中HVC区神经元的数量逐渐增多,雌鸟则减少;
(3)雌雄鸟激素差异有关,这类激素最可能是性激素(雄性激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该激素,所以在对照组幼鸟皮下植入不含激素的包埋物,实验组的处理是幼鸟皮下植入等量的含有适量雄性激素的包埋物,目的是排除植入手术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排除包埋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供正常激素水平动物的数据作为参照;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鸟脑中HVC区新生神经元的数量.若实验组鸟脑中新生神经元的数量多于对照组鸟,说明上述观点成立,设置对照组时要提供正常激素水平动物的数据作为参照,同时还要排除排除植入手术和包埋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故答案为:
(1)神经中枢 运动神经末梢及所支配的鸣管和鸣肌
(2)①不同日龄的雌鸟和雄鸟 细胞体
②雄鸟脑中HVC区神经元的数量逐渐增多,雌鸟则减少
(3)性激素(雄性激素) 幼鸟皮下植入等量的含有适量雄性激素的包埋物 新生神经元的数量 实验组鸟脑中新生神经元的数量多于对照组鸟 ②③⑦
下列结构中,能接受化学信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视网膜上的视细胞主要接受弱光,获取的是物理信息,A错误;
B、内耳中的耳蜗主要接受声音,获取的是物理信息,B错误;
C、皮肤中的压力感受器主要接受温度,获取的是物理信息,C错误;
D、舌上的味细胞是化学感受器,获取的是化学信息,D正确.
故选:D.
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A正确;
B、结构②是突触,结构②的存在保证了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B正确;
C、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兴奋能够传到效应器,效应器能产生反应,C正确;
D、当以适宜电流刺激①时,该处细胞膜内的电位应该是:由负转正,D错误.
故选:D.
如图是某反射弧部分结构示意图,a~d表示神经元上的点.请据图回答:
(1)该反射弧中至少含有______个神经元,______个突触,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指______.
(2)刺激a点,发生的膜电位变化是______,这一变化是由______内流导致的.
(3)图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______(“由右向左”、“由左向右”);刺激b点后,a、c、d处能测到电位变化的是______;刺激c点后,电表指针会偏转______次.
(4)醉酒的人常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在大脑、脑干、小脑、脊髓中,与有关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示反射弧中至少含有4个神经元,3个突触,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2)刺激a点,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发生的膜电位变化是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
(3)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图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由左向右;刺激b点后,在这个神经元上兴奋是双向传导的,并能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所以能测到电位变化的是a、c、d;刺激c点后,兴奋不能向前一神经元传递,所以电表指针只会偏转1次.
(4)醉酒的人常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在大脑、脑干、小脑、脊髓中,与有关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大脑和小脑.
故答案为:
(1)4 3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2)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 钠离子(Na+)
(3)由左向右 a、c、d 1
(4)大脑 小脑
解析
解:(1)图示反射弧中至少含有4个神经元,3个突触,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2)刺激a点,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发生的膜电位变化是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
(3)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图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由左向右;刺激b点后,在这个神经元上兴奋是双向传导的,并能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所以能测到电位变化的是a、c、d;刺激c点后,兴奋不能向前一神经元传递,所以电表指针只会偏转1次.
(4)醉酒的人常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在大脑、脑干、小脑、脊髓中,与有关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大脑和小脑.
故答案为:
(1)4 3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2)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 钠离子(Na+)
(3)由左向右 a、c、d 1
(4)大脑 小脑
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
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______,b是______,c是______,d是______.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的______调控.
(3)图(a)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的______(填“轴突”、“树突”、“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______(填“轴突”、“树突”、“细胞体”).
正确答案
解:(1)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图中与肺牵张感受器相连的b为传入神经,则a为神经中枢、c为传出神经、d为效应器.
(2)屏住呼吸是主动意识控制的行为,受到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控制.
(3)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的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分为轴突-树突型和轴突-胞体型,由图b可知,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细胞体.
故答案为:
(1)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
(2)大脑皮层
(3)轴突 细胞体
解析
解:(1)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图中与肺牵张感受器相连的b为传入神经,则a为神经中枢、c为传出神经、d为效应器.
(2)屏住呼吸是主动意识控制的行为,受到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控制.
(3)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的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分为轴突-树突型和轴突-胞体型,由图b可知,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细胞体.
故答案为:
(1)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
(2)大脑皮层
(3)轴突 细胞体
如图所示,图甲是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f表示反射弧结构中的哪部分______,图乙是图甲中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
(2)缩手反射时,乙图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_____.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分析可知,f是感受器;乙是突触的结构,即甲图中的d;B是突触后膜,来突触后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2)乙图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因此兴奋不只能由A传到B,能由B传到A.
故答案为:
(1)感受器 d 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2)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解析
解:(1)由分析可知,f是感受器;乙是突触的结构,即甲图中的d;B是突触后膜,来突触后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2)乙图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因此兴奋不只能由A传到B,能由B传到A.
故答案为:
(1)感受器 d 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2)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如图为人体内或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的传递方向.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a代表DNA,b代表RNA,c代表蛋白质,d代表转录,e代表翻译,所以e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A正确;
B、如果a表示抗原、b表示吞噬细胞和T细胞、c为B细胞,并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只出现在体液免疫中,所以该过程为体液免疫,B正确;
C、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a代表感受器,b代表神经中枢,c代表效应器,d代表传入神经,e代表传出神经,在兴奋的传导过程中,不仅有电信号,还有化学信号,C错误;
D、如果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则d和e为同一物质,为抗利尿激素,D正确.
故选C.
某反射弧模式如图所示,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强度、适当持续时间的刺激(S)后,肌肉收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给予刺激S以前,a处质膜上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A错误;
B、刺激S可使a处质膜的通透性迅速发生变化,Na+通道打开,Na+内流,导致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B正确;
C、从图中可看出神经细胞之间有2个突触结构,都位于灰质中,C错误;
D、神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肌肉收缩强度与信号传导的距离无关,D错误.
故选:B.
(2015秋•大连校级期中)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
(1)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______所决定的.
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______(相同、相反).
(2)用a刺激神经,电位计c指针偏转的情况是______.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______(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原因是______.
(3)用b刺激骨骼肌,______ (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原因是______.图中神经-肌细胞接头d处的突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______和突触后膜,d处可发生的信号转变过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是由突触的结构决定的.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2)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电位计c指针偏转的情况是从零位向一侧偏转后回到零位,再向相反的一侧偏转后回到零位.用a刺激神经是刺激的传出神经,骨骼肌接受到刺激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但是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是属于反射.
(3)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b刺激骨骼肌,兴奋不会传至传出神经,c 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神经-肌细胞接头d处的突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d处可发生的信号转变过程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故答案为:
(1)突触的结构(突触) 相同
(2)从零位向一侧偏转后回到零位,再向相反的一侧偏转后回到零位 不属于 反射弧的结构不完整
(3)不能 由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递 突触间隙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解析
解:(1)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是由突触的结构决定的.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2)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电位计c指针偏转的情况是从零位向一侧偏转后回到零位,再向相反的一侧偏转后回到零位.用a刺激神经是刺激的传出神经,骨骼肌接受到刺激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但是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是属于反射.
(3)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b刺激骨骼肌,兴奋不会传至传出神经,c 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神经-肌细胞接头d处的突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d处可发生的信号转变过程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故答案为:
(1)突触的结构(突触) 相同
(2)从零位向一侧偏转后回到零位,再向相反的一侧偏转后回到零位 不属于 反射弧的结构不完整
(3)不能 由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递 突触间隙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