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 共5424题
如图是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②突触前膜、④突触后膜、⑤突触间隙共同构成突触,故A正确;
B、①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形成需要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故B正确;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故C错误;
D、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故D正确.
故选:C.
如图所示是相邻的两个神经元.请据图回答:
(1)两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作______,其结构如图中方框内所示,与[C]相对应的[D]部位叫作______.
(2)静息时,神经纤维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______.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______向的,原因______.
正确答案
突触
突触后膜
外正内负
单
神经递质只能由前膜释放作用于后膜
解析
解:(1)两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作突触,其结构如图中方框内所示,与[C]突触前膜相对应的[D]突触后膜.
(2)静息时,由于K+外流,神经纤维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前膜释放作用于后膜,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
故答案为:
(1)突触 突触后膜
(2)外正内负
(3)单,神经递质只能由前膜释放作用于后膜.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通过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出间隙,A正确;
B、在一个神经元上,树突接受的刺激传给细胞体再到轴突,B错误;
C、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C错误;
D、神经调节的作用时间短,范围准确,D错误.
故选:A
两个神经细胞之间有一个大约20~50nm的间隙,它们之间通过“突触”连接,如图表示一种脊椎动物普遍具有的化学突触及神经传导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突触间隙存在,使神经信号传导只有在某些化学物质即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参与下,才能完成.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______(细胞器)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囊泡,后者再与______融合,而将神经递质释放进入突触间隙.
(2)突触后膜上“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的反应.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______.
(3)乙酰胆碱在发挥作用后,很快被胆碱脂酶所破坏.研究发现某些有机杀虫剂能抑制胆碱脂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不被破坏,导致突触后膜______,动物常处于震颤、痉挛之中,直至最后死亡.
(4)突触处所完成的信号转换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神经递质由突出前细胞合成经过高尔基体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囊泡,突触囊泡再与突触前膜(或细胞膜)融合,而将神经递质释放进入突触间隙.
(2)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糖蛋白(蛋白质).
(3)某些有机杀虫剂能抑制胆碱脂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不被破坏,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兴奋传导不正常),动物常处于震颤、痉挛之中,直至最后死亡.
(4)突触处所完成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故答案为:
(1)高尔基体 突触前膜(或细胞膜)
(2)糖蛋白(蛋白质)
(3)持续兴奋(兴奋传导不正常.
(4)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解析
解:(1)神经递质由突出前细胞合成经过高尔基体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囊泡,突触囊泡再与突触前膜(或细胞膜)融合,而将神经递质释放进入突触间隙.
(2)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糖蛋白(蛋白质).
(3)某些有机杀虫剂能抑制胆碱脂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不被破坏,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兴奋传导不正常),动物常处于震颤、痉挛之中,直至最后死亡.
(4)突触处所完成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故答案为:
(1)高尔基体 突触前膜(或细胞膜)
(2)糖蛋白(蛋白质)
(3)持续兴奋(兴奋传导不正常.
(4)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受到刺激以后,兴奋部位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A正确;
B、神经递质的释放是通过胞吐作用完成的,依赖的是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电位的变化,不会进入细胞,C错误;
D、线粒体为神经元的信号转化提供能量,D正确.
故选:C.
突触间隙的液体属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间隙内的液体属于组织液.
故选:D.
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下列各项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主要包含组织液、血浆和淋巴,A正确;
B、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小泡不属于突触结构,B错误;
C、性腺和甲状腺都属于内分泌腺,卵巢属于性腺,C正确;
D、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其中特异性免疫又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D正确.
故选:B.
如图是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突触指的是神经元的轴突末端与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的,突触小体一般指的是轴突末端,A正确;
B、B膜表示突触后膜,有可能是肌肉细胞膜或腺体膜,B错误;
C、突触处信息传递需要神经递质,由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C正确;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膜电位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B
如图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示包括3个神经元、2个突触,A错误;
B、“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能进行细胞识别,B正确;
C、兴奋可由B传递到C,兴奋部位膜外电位表现为负电位,膜内表现为正电位,C错误;
D、由于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电刺激C点,d点能兴奋,ab点都不能兴奋,所以指针只能偏转一次,D错误.
故选:B
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a为突触小体,A错误;
B、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属于胞吐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B正确;
C、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会使钠离子大量内流,使兴奋处膜外变为负电位,C正确;
D、能被突触后膜识别的物质就是指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在没有传送到突触后膜之前就存在与组织液中,也就是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与后膜上的糖蛋白特异性结合,D正确.
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