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 共5424题
如图甲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乙表示突触的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甲中刺激d点,兴奋将传导(递)至c、e点,A错误;
B、图甲中③(神经中枢)内有3个完整突触结构,B错误;
C、图乙中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的方式,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
D、图乙突触小体的兴奋传导形式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D错误.
故选:C.
如图甲是动物某一结构模式图,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分析回答:
(1)甲图中a所在的结构是______,乙图是甲图中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当兴奋传至此结构时发生的信号转换为______.
(2)乙图所示结构叫______,当发生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_____.
(3)图甲中所画神经元有______个,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结构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据图分析,甲图中a所在的结构是效应器,乙图是甲图的d突触结构的放大图.兴奋经过突触时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图乙表示突触结构,发生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
(3)图甲中的神经元有3个,神经中枢c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
故答案为:
(1)效应器 d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突触 神经递质
(3)3 c 神经中枢
解析
解:(1)据图分析,甲图中a所在的结构是效应器,乙图是甲图的d突触结构的放大图.兴奋经过突触时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图乙表示突触结构,发生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
(3)图甲中的神经元有3个,神经中枢c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
故答案为:
(1)效应器 d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突触 神经递质
(3)3 c 神经中枢
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表: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
①感受器和传人神经 ②感受器和效应器 ③感受器 ④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⑤传人神经和传出神经.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题意,破坏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前施加刺激,左后肢和右后肢都有反应,说明兴奋可以通过反射弧传递到左后肢和右后肢的效应器,破坏后刺激左后肢,左右后肢不收缩,说明破坏的部位是左后肢上的感受器或或传入神经;刺激右后肢,左后肢不收缩而右后肢收缩,说明破坏的是左后肢上的传出神经或效应器,综合得知:两次破坏的部位组合为:感受器和效应器或传入神经和效应器或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A正确.
故选:A.
图为某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b分别表示连接在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请分析回答:
(1)皮肤为该反射弧的______,该反射弧有______个神经元.
(2)用一定强度的电流刺激皮肤,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______形式进行传导.在传入神经纤维上,兴奋部位的膜外侧表现为______(填“正”或“负”)电位.
(3)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中含有______个突触.当神经冲动传到突触时,突触前膜释放______,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将信号传给下一个神经元.
(4)如图示刺激电位计b与神经中枢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骨骼肌收缩,电位计b______(填“有”或“无”)电位波动,电位计a______(填“有”或“无”)电位波动.
(5)当皮肤冷觉感受器被刺激时,______(体温调节中枢)还会调节机体分泌______增多,加快新陈代谢,增加产热.
正确答案
解:(1)皮肤为该反射弧的感受器,图示构成反射弧的神经元有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共计3个神经元.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进行传导.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3)看图可知:图中神经中枢含2个突触,当神经冲动传到突触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将信号传给下一个神经元.
(4)如图示刺激电位计b与神经中枢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骨骼肌收缩,说明兴奋能经过b电位计,电位计b有电位波动,因为兴奋在突触中单向传递,故电位计a无电位波动.
(5)当皮肤冷觉感受器被刺激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还会调节机体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加快新陈代谢,增加产热.
故答案为:
(1)感受器 3
(2)电信号(或局部电流,神经冲动) 负
(3)2 神经递质
(4)有 无
(5)下丘脑 甲状腺激素
解析
解:(1)皮肤为该反射弧的感受器,图示构成反射弧的神经元有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共计3个神经元.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进行传导.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3)看图可知:图中神经中枢含2个突触,当神经冲动传到突触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将信号传给下一个神经元.
(4)如图示刺激电位计b与神经中枢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骨骼肌收缩,说明兴奋能经过b电位计,电位计b有电位波动,因为兴奋在突触中单向传递,故电位计a无电位波动.
(5)当皮肤冷觉感受器被刺激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还会调节机体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加快新陈代谢,增加产热.
故答案为:
(1)感受器 3
(2)电信号(或局部电流,神经冲动) 负
(3)2 神经递质
(4)有 无
(5)下丘脑 甲状腺激素
如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图甲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b表示的结构是______.
(2)图乙表示的结构是______,其中③是______,内含______.图乙是图甲中______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3)图乙中⑥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图乙中信息传递的方向是______ (用字母A、B和箭头表示)
(4)若切断的b,给e点一次适宜强度的刺激,肌肉是否收缩?______,该过程称为反射吗?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图可知,f是效应器,b是传入神经.
(2)图乙表示的结构是突触,③是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图甲中c表示突触结构.
(3)⑥是突触后膜,表示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膜.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信息传递方向是A→B.
(4)刺激b,刺激可通过ce传到f,所以肌肉收缩,但该过程不是反射,因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故答案为:
(1)效应器 传入神经
(2)突触 突触小泡 神经递质 c
(3)细胞膜 A→B
(4)是 不能,没有完整的反射弧结构
解析
解:(1)由图可知,f是效应器,b是传入神经.
(2)图乙表示的结构是突触,③是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图甲中c表示突触结构.
(3)⑥是突触后膜,表示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膜.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信息传递方向是A→B.
(4)刺激b,刺激可通过ce传到f,所以肌肉收缩,但该过程不是反射,因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故答案为:
(1)效应器 传入神经
(2)突触 突触小泡 神经递质 c
(3)细胞膜 A→B
(4)是 不能,没有完整的反射弧结构
如图表示神经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神经调节活动的结构基础是______.
(2)图示结构中有______个神经元.因神经元具有较多的______结构,使其细胞表面积大,与信息交流功能相适应.
(3)图中的A处接受适宜刺激后产生兴奋,在B处______(填“能”或“不能”)检测到膜电位的变化.
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产生电位变化的原因是由于______内流.
(4)当兴奋通过c处时是由电信号→______→电信号,兴奋传播到效应器时,骨骼肌能迅速发生反应,因此骨骼肌是一种______细胞.
(5)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牙床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因麻醉药阻断了兴奋在______ (填数字编号)处的传导,所以感觉不到疼痛.
正确答案
解:(1)完成神经调节活动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图示结构中有3个神经元.因神经元具有较多的树突,使其细胞表面积大,与信息交流功能相适应.
(3)图中的A处接受适宜刺激后产生兴奋,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故在B处不能检测到膜电位的变化.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是负电位变成正电位,产生电位变化的原因是由于钠离子内流.
(4)当兴奋通过c突触处时是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兴奋传播到效应器时,骨骼肌能迅速发生反应,因此骨骼肌是一种可兴奋的细胞.
(5)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牙床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因麻醉药阻断了兴奋在3神经中枢处的传导,所以感觉不到疼痛.
故答案为:
(1)反射弧
(2)3 树突
(3)不能 负电位变成正电位 钠离子
(4)化学信号 可兴奋
(5)3
解析
解:(1)完成神经调节活动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图示结构中有3个神经元.因神经元具有较多的树突,使其细胞表面积大,与信息交流功能相适应.
(3)图中的A处接受适宜刺激后产生兴奋,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故在B处不能检测到膜电位的变化.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是负电位变成正电位,产生电位变化的原因是由于钠离子内流.
(4)当兴奋通过c突触处时是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兴奋传播到效应器时,骨骼肌能迅速发生反应,因此骨骼肌是一种可兴奋的细胞.
(5)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牙床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因麻醉药阻断了兴奋在3神经中枢处的传导,所以感觉不到疼痛.
故答案为:
(1)反射弧
(2)3 树突
(3)不能 负电位变成正电位 钠离子
(4)化学信号 可兴奋
(5)3
某病人上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视、听觉正常,但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最有可能受损的部位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某病人上肢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视听觉也正常,则损伤部位不可能在大脑皮层和小脑中,而下肢的感觉和运动中枢不在脑干,在脊髓.脊髓具有传导和反射的机能,所以当脊髓胸断后,就会出现断面以下的感觉和运动障碍.
故选:D.
请据图回答有关神经调节的问题.
(1)完成神经调节活动的结构基础是______.
(2)图中能正确表示刺激轴突l后,神经元3膜电位变化的情况是______
A.a→d B.b→c C.c→b D.d→a
(3)图甲中有______个突触,新突触的建立,可能影响______(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
(4)①所指结构名称是______,在③中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轴突1,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③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抑制了______(用图甲中标号表示)的功能.
(5)图乙是运动神经元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的膜内电位变化图.A情况显示单独刺激轴突1时,测得神经元3膜内电位差值约是______ mv,与A情况比较,B种情况下,轴突1释放神经递质的量______,导致______(离子进出膜的量)相对减少,使神经元3兴奋性降低.
正确答案
解:(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2)由于刺激轴突1,产生的兴奋能传递给神经元3,神经元3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
(3)由图可知,共有2个突触,分别位于轴突2和轴突1、轴突1和神经元3.新突触的建立,可能影响长期记忆.
(4)①是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③中神经递质量与给予药物前相同,说明神经递质不能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故抑制了④的功能.
(5)由图乙可知,膜内电位最大差值为70-60=10毫伏.B的电位差值小于A,所以B情况下轴突1释放的神经递质量减少,导致Na+内流减少,电位差变化小.
故答案为:
(1)反射弧
(2)D
(3)2 长期记忆
(4)突触小泡 ④
(5)10 减少 钠离子内流量
解析
解:(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2)由于刺激轴突1,产生的兴奋能传递给神经元3,神经元3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
(3)由图可知,共有2个突触,分别位于轴突2和轴突1、轴突1和神经元3.新突触的建立,可能影响长期记忆.
(4)①是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③中神经递质量与给予药物前相同,说明神经递质不能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故抑制了④的功能.
(5)由图乙可知,膜内电位最大差值为70-60=10毫伏.B的电位差值小于A,所以B情况下轴突1释放的神经递质量减少,导致Na+内流减少,电位差变化小.
故答案为:
(1)反射弧
(2)D
(3)2 长期记忆
(4)突触小泡 ④
(5)10 减少 钠离子内流量
(2015秋•中山市期末)排尿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复杂反射活动,排尿的初级反射中枢位于脊髓骶段.平时,膀胱逼尿肌舒张,尿道括约肌收缩,膀胱内贮存的尿液不致外流.如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两种方式进行,化学信号的传递需要神经递质的参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决定了兴奋传递的单向性,A正确;
B、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排尿时,由排尿中枢通过相关神经分别释放“兴奋”和“抑制”性递质使得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从而将尿液排出体,B正确;
C、受到刺激以后,细胞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产生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感觉“尿意”,C错误;
D、排尿中枢位于脊髓,但受到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D正确.
故选:C.
如图表示反射弧的基本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方向是e→d→c→b→a,A错误;
B、d位于神经节和感受器之间,是神经元的树突,B错误;
C、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刺激b点,e点测不到动作电位,C错误;
D、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方向是e→d→c→b→a,D正确.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