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 共2383题
下列不属于物种形成条件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物种的形成过程: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基因库的差别(地理隔离也会导致基因库的差别)
生殖隔离
物种的形成.由此可见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故选:D.
下列关于物种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使种群的基因库产生较大的差异而产生生殖隔离是常见的物种形成方式,A正确;
B、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的形成的标志,所以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正确;
C、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使生物发生进化,当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导致基因库发生较大差异出现生殖隔离时会出现新的物种,C错误;
D、不同种群的基因决定的性状不同,所以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所起的作用有差别,D正确.
故选:C.
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据题图分析,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A错误;
B、种群基因库的差别导致生殖隔离,b表示生殖隔离,B错误;
C、c表示新物种形成,生物进化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C正确;
D、通常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的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表示地理隔离,D错误.
故选:C.
如图所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中A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故A错误.
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研究对象是种群;故B错误.
C、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故C正确.
D、物种形成一般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然后达到生殖隔离,但多倍体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就能达到生殖隔离;故D错误.
故选C.
生长在同一地区的两种杜鹃花的开花时间不同,自然状态下不能杂交,这种现象属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而两种杜鹃花的花期不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则存在生殖隔离.
故选:C.
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一个物种的分布往往具有较大的地理范围.一个物种通常可以包括许多种群,不同种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地理隔离.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故A正确;
B、生活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种群的密度并非固定不变的,同一物种由于受环境、气候和食物、被捕食及生死、迁入、迁出等因素的影响,种群的数量会发生变化,故B正确;
C、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能够相互交配不一定是同种物种,如马和驴子,故C错误;
D、新物种刚进入新环境时,由于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在短期内会呈“J”曲线增长,但是有限的环境中,种群密度上升,种内个体间的竞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呈“S”增长,故D正确.
故选:C.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了生物进化了,环境发生变化不一定会导致生物进化,故A正确;
B、害虫的抗药基因在喷洒农药之前就存在了,但经过农药选择后不抗药的害虫被杀死了,导致抗药基因频率提高,故B正确;
C、生物多样性是指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新物种的形成导致物种多样性更丰富,故C正确;
D、生殖隔离是指两物种不能交配产生后代或能产生后代但后代是不可育的,故D错误.
故选:D.
美国从印度引种大陆棉,由于检疫问题,使印度棉红铃虫流入美国,下列关于这一问题的预测,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短期内,印度棉红铃虫和美国棉红铃虫生活在不同的区域,是两个种群,A正确;
B、长时期后,美国棉红铃虫经过隔离、自然选择可形成一个新的物种,B正确;
C、美国棉红铃虫和印度棉红铃虫可能不是同一物种,不一定能自由交配和繁殖,C错误;
D、美国棉红铃虫和印度棉红铃虫可能不是同一物种,可能交配成功,但不一定能繁殖,D正确.
故选:C.
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以及自然选择,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
B、b表示生殖隔离,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
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C正确;
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D错误.
故选:C.
抗生素与病菌的耐药性如同“矛与盾”的关系.70年中在抗生素研发与微生物变异之间的赛跑上,后者再次取得了胜利.2010年“超级病菌”NDM-1再次引起全球恐慌,目前几乎没有新的抗生素问世,而现存的抗生素又不能有效地杀灭具有NDM-1基因的耐药病菌,研究者初步判断NDM-1基因能够在微生物不同个体中易于传播,这或许将会是医学界的噩梦.回答下列有关“超级病菌”NDM-1的问题:
(1)如图表示“超级病菌”NDM-1进化的基本过程.A、B表示进化过程中的某些基本环节.A、B分别是______、______.
(2)目前医疗、畜牧等行业中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由于“筛选压力”加大,使耐药性状病菌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病原菌群的______发生改变.
(3)“超级病菌”NDM-1耐药原理可能是NDM-1基因通过______过程控制酶的合成,降解抗生素.这些耐药基因起的作用是:主要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______,进而控制______.
(4)NDM-1基因能够在微生物不同个体中易于传播,我们可初步判断该基因存在于______(“拟核”或“质粒”)上.
(5)目前临床对“超级病菌”NDM-1从分子水平检测,更倾向采用的技术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病原菌由于突变与基因重组,产生了不同性状.自然选择的使得不适应环境的个体淘汰.
(2)耐药性状病菌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病原菌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3)基因mRNA
蛋白质.基因控制性状有两个途径,①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NDM-1基因能够在微生物不同个体中易于传播,而拟核相对稳定,则可初步判断该基因存在于质粒上.
(5)对“超级病菌”NDM-1从分子水平检测,更倾向采用的技术是DNA分子杂交技术.
故答案为:
(1)突变与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2)基因频率
(3)转录和翻译 代谢过程 生物体的形状
(4)质粒
(5)DNA分子杂交技术
解析
解:(1)病原菌由于突变与基因重组,产生了不同性状.自然选择的使得不适应环境的个体淘汰.
(2)耐药性状病菌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病原菌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3)基因mRNA
蛋白质.基因控制性状有两个途径,①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NDM-1基因能够在微生物不同个体中易于传播,而拟核相对稳定,则可初步判断该基因存在于质粒上.
(5)对“超级病菌”NDM-1从分子水平检测,更倾向采用的技术是DNA分子杂交技术.
故答案为:
(1)突变与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2)基因频率
(3)转录和翻译 代谢过程 生物体的形状
(4)质粒
(5)DNA分子杂交技术
如图表示小鼠原种进化为某种小鼠新种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某个小鼠产生变异,对于种群来说基因频率不一定发生改变,生物不一定进化.所以A错误.
B、分析题图可知,X表示环境、突变和基因重组,它们共同影响生物的性状.所以B正确.
C、分析题图可知,Y表示自然选择,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所以C正确.
D、分析题图可知,Z表示隔离,阻断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所以D正确.
故应选A.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A正确;
B、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B正确;
C、自然选择学说指出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正确;
D、群落由不同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中的个体由许多物种组成,故不属于同一个物种,D错误.
故选:D.
下列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A错误;
B、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出现生殖隔离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B正确;
C、在物种形成过程中一般先出现地理隔离后形成生殖隔离,C错误;
D、一个种群的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D错误.
故选:B.
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原先属于同一个物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到不同的小岛上,形成了不同的物种.对于新物种形成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变异具有不定向性,不同小岛上的种群都出现了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A正确;
B、不同小岛的环境条件不同,自然选择对不同小岛上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不同,B正确;
C、由于自然选择对不同小岛上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不同,使不同小岛上的种群由于基因库发生改变,进而改变逐步出现生殖隔离,C正确;
D、不能得出分布到各个小岛上的不同地雀开始时种群的基因库有无差异,D错误.
故选:D.
下列不存在生殖隔离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后代无籽,因而两者不是同一物种,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
B、马和驴杂交后代不育,存在生殖隔离,B错误;
C、山羊和绵羊杂交后代不活,说明它们不是一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
D、东北虎和华南虎杂交后代可育,不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