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科学家研究发现,在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海域,分布有多种珊瑚,千百年来变化很小,究其原因,这是由于(  )

A当地海域不易形成环境隔离

B当地海域环境条件变化剧烈

C基因频率保持平衡

D珊瑚不易发生变异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在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海域,由于同种珊瑚之间能进行基因交流,不能形成地理隔离,所以千百年来变化很小,没有形成新的物种,A正确;

B、当地海域环境条件没有发生剧烈变化,如果发生了剧烈变化,珊瑚会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B错误;

C、由于存在基因突变,所以基因频率不能保持平衡,C错误;

D、基因突变是普遍存在的,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某岛屿上相互隔绝的甲、乙两个水潭中,都生活着小型淡水鱼--虹鳉.研究发现,甲中的虹鳉(天敌是狗鱼,它以大而成熟的虹鳉为食)比乙中的虹鳉(天敌是花鳉,它以幼小的虹鳉为食)常常早熟,即在体重较轻时就能繁殖后代.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两个虹鳉种群中都有成熟早或晚的变异类型,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

B多年后甲中早熟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加

C甲、乙中的两个虹鳉种群一定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D若将甲中虹鳉和乙中花鳉转移到一个新水潭中共同饲养,多年后虹鳉成熟个体平均体重将会增加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进而使两个虹鳉种群中都有成熟早或晚的变异类型,A正确;

B、由题意可知,甲中的虹鳉的天敌是狗鱼,以大而成熟的虹鳉为食,早熟型个体比正常个体有更多的机会繁殖后代,因而种群中早熟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加,B正确;

C、甲、乙中的两个虹鳉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

D、由题意可知,花鳉是以幼小的虹鳉为食,若将甲中的虹鳉和乙中的花鳉转移到一个新水潭中共同饲养,早熟型个体的虹鳉繁殖后代的机会大大降低,种群中早熟基因的基因频率降低,正常个体有更多的机会繁殖后代,因而种群中非早熟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加,多年后虹鳉成熟个体的平均体重将会增加,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同一区域中生长着两种杜鹃花,在人工条件下,它们之间都可以杂交成功.但在自然状态下不能杂交,因为一种杜鹃花在6月初产生花粉,另一种在6月下旬产生花粉,这种现象属于(  )

A优胜劣汰

B过度繁殖

C生殖隔离

D性状分离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而两种杜鹃花的花期不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则存在生殖隔离.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形成了新物种的是(  )

A桦尺蛾体色的基因频率由S(灰色)95%变为5%

B马与驴交配产生的骡子

C二倍体水稻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水稻

D二倍体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桦尺蛾体色的基因频率由S(灰色)95%变为5%,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但并没有形成新物种,A错误;

B、马与驴交配产生的骡子,但骡子不育,因此没有产生新物种,B错误;

C、二倍体水稻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水稻高度不育,因此没有产生新物种,C错误;

D、二倍体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产生的三倍体西瓜不育,两者之间形成生殖隔离,因此形成了新物种,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果有两个小群体的动物,在形态结构上相近,它们必须具备下列哪一特征才能归为一个物种(  )

A它们的食量要相同

B它们必须分布在同一地理区域内

C它们的毛色一定相同

D能相互交配繁殖并产生可育后代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即一个物种的个体之间没有生殖隔离,能相互交配繁殖并产生可育后代.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与物种形成无关的是(  )

A仅由环境引起的变异

B突变和基因重组

C隔离

D自然选择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仅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与物种形成无关,A错误;

B、突变和基因重组是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

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正确.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如图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其他环境条件一致.

(1)第一期时前,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一个______

(2)实验中表示环境选择的因素主要是______

(3)经过八代更长时间之后,甲箱果蝇体色变浅,乙箱果蝇体色变深.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具有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以此推断,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______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4)果蝇由原品系向甲、乙两类品系变化的现象,进化学上称为______

(5)科学家对甲、乙两箱中果蝇部分等位基因[A-a、E-e]的显性基因频率作了统计,在第十代时,甲箱中A、B基因频率分别为61%与65%;乙箱A、E基因频率分别为95%与65%.则甲、乙两箱果蝇中的Ee杂合体出现的频率是______%;[A-a]等位基因纯合体出现的频率较高的是______箱.

(6)生物多样性包含的三个层次中,______多样性能有效地增大种群基因库,有利于物种适应环境变化而长期生存.生境多样性是______多样性形成的基础,保护生境,减缓荒漠化进程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

正确答案

解:(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是两个区域的,属于两个种群.

(2)由图可知实验中表示环境选择的因素主要是食物.

(3)由题意知,经过八代更长时间之后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具有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可能产生了生殖隔离,属于两个物种,因此可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物种多样性.

(4)趋异进化的结果使亲缘相同或相近的一类动物适应多种不同的环境而分化成多个在形态、生理和行为上各不相同的种,形成一个同源的辐射状的进化系统,即是适应辐射,所以

果蝇由原品系向甲、乙两类品系变化的现象,进化学上称为适应辐射.

(5)乙箱中,E的基因频率为65%,则e的基因频率为35%,因此该等位基因杂合体出现的频率是2×65%×35%=45.5%.甲箱中,A的基因频率为61%,则a的基因频率为39%,因此该等位基因杂合体出现的频率是2×61%×39%=47.58%,纯合体出现的频率为1-47.58%=52.42%;乙箱中,A的基因频率为95%,则a的基因频率为5%,因此该等位基因杂合体出现的频率是2×95%×5%=9.5%,纯合体出现的频率为1-9.5%=90.5%.所以[A-a]等位基因纯合体出现的频率较高的是乙箱.

(6)生物多样性包含的三个层次中,遗传多样性能有效地增大种群基因库,有利于物种适应环境变化而长期生存.生境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基础,保护生境,减缓荒漠化进程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

故答案为:

(1)种群     

(2)食物

(3)物种      由于交配的同体色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发生生殖隔离现象

(4)适应辐射

(5)45.5    乙

(6)遗传    生态系统

解析

解:(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是两个区域的,属于两个种群.

(2)由图可知实验中表示环境选择的因素主要是食物.

(3)由题意知,经过八代更长时间之后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具有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可能产生了生殖隔离,属于两个物种,因此可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物种多样性.

(4)趋异进化的结果使亲缘相同或相近的一类动物适应多种不同的环境而分化成多个在形态、生理和行为上各不相同的种,形成一个同源的辐射状的进化系统,即是适应辐射,所以

果蝇由原品系向甲、乙两类品系变化的现象,进化学上称为适应辐射.

(5)乙箱中,E的基因频率为65%,则e的基因频率为35%,因此该等位基因杂合体出现的频率是2×65%×35%=45.5%.甲箱中,A的基因频率为61%,则a的基因频率为39%,因此该等位基因杂合体出现的频率是2×61%×39%=47.58%,纯合体出现的频率为1-47.58%=52.42%;乙箱中,A的基因频率为95%,则a的基因频率为5%,因此该等位基因杂合体出现的频率是2×95%×5%=9.5%,纯合体出现的频率为1-9.5%=90.5%.所以[A-a]等位基因纯合体出现的频率较高的是乙箱.

(6)生物多样性包含的三个层次中,遗传多样性能有效地增大种群基因库,有利于物种适应环境变化而长期生存.生境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基础,保护生境,减缓荒漠化进程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

故答案为:

(1)种群     

(2)食物

(3)物种      由于交配的同体色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发生生殖隔离现象

(4)适应辐射

(5)45.5    乙

(6)遗传    生态系统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

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B长期地理隔离

C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形成了生殖隔离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不包括(  )

A突变和基因重组

B自然选择

C生存斗争

D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

B、自然选择使得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进化的方向,B错误;

C、生存斗争与种群数量有关系与物种的形成没有关系,C正确;

D、隔离导致物种形成,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其中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以下关于物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理隔离是形成生殖隔离的必要条件

B同一物种的个体间一定能够自由交配

C六倍体小麦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单倍体小麦可看作一个新物种

D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四倍体西瓜可看作一个新物种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长期地理隔离可能导致生殖隔离的产生,A错误;

B、东北虎和华南虎是同一物种,但由于地理隔离,不能自由交配,B错误;

C、物种可以繁衍后代,但是单倍体小麦不可育不能成为一个新物种,C错误;

D、四倍体西瓜是可育,是新的物种,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贵州校级期末)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种群的生物肯定不属于同一个物种

B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的一群生物个体

C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D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不同种群的生物可能属于同一个物种,A错误;

B、物种是形态上类似、自然条件下彼此能够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要求类似环境条件的生物个体的总和,B错误;

C、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产生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C正确;

D、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生殖隔离,不一定有地理隔离,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过程中,无助于新物种形成的是(  )

A种内杂交

B种间杂交

C地理隔离

D染色体倍增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种内杂交会通过有性生殖出现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

B、生物不同物种之间不能杂交,存在生殖隔离,B正确;

C、地理隔离会阻断同物种之间的基因交流,导致基因库发生差异,C错误;

D、染色体倍增后会与原先物种出现生殖隔离,导致新物种的产生,D错误.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达尔文发现在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岛屿上生活着15种龟类(简称岛龟),它们形态各异,食性和栖息场所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保留着南美大陆西海岸陆地龟类的痕迹(简称大陆龟),研究发现这15种岛龟就是由大陆龟进化而来的.图1是描述岛龟演化的模型,请分析回答:

(1)大陆龟刚开始分布到甲、乙两岛时,岛屿之间辽阔的海洋相当于______隔离;每个岛上的环境都不同,所以______的方向也不同,导致进化方向产生差异.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经过长期进化,分布在不同海岛上的岛龟的基因库发生很大的差异,最终建立______隔离,标志着两个新物种岛龟1和岛龟2的形成.

(3)岛龟脚趾的连趾(ww)和分趾(WW、Ww)是一对相对性状,若人为的将岛龟1迁入乙岛,追踪调查50年间W和w的基因频率变化如图2,则乙岛上的岛龟1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填“是或否”),说明上述性状中______更适应乙岛的环境.

正确答案

解:(1)大陆龟刚开始分布到甲、乙两岛时,岛屿之间辽阔的海洋形成地理隔离;每个岛上的环境都不同,所以自然选择的方向也不同,导致进化方向产生差异.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经过长期进化,分布在不同海岛上的岛龟的基因库发生很大的差异,最终形成生殖隔离,标志着两个新物种岛龟1和岛龟2的形成.

(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由图2可知,50年间W和w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乙岛上的岛龟1发生了进化,说明上述性状中由于w基因频率越来越大,所以其控制的连趾更适应乙岛的环境.

故答案为:

(1)地理  自然选择

(2)种群  生殖

(3)是  连趾

解析

解:(1)大陆龟刚开始分布到甲、乙两岛时,岛屿之间辽阔的海洋形成地理隔离;每个岛上的环境都不同,所以自然选择的方向也不同,导致进化方向产生差异.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经过长期进化,分布在不同海岛上的岛龟的基因库发生很大的差异,最终形成生殖隔离,标志着两个新物种岛龟1和岛龟2的形成.

(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由图2可知,50年间W和w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乙岛上的岛龟1发生了进化,说明上述性状中由于w基因频率越来越大,所以其控制的连趾更适应乙岛的环境.

故答案为:

(1)地理  自然选择

(2)种群  生殖

(3)是  连趾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我国西北部的欧洲玉米螟与东部的亚洲玉米螟由于信息激素的不同而存在生殖隔离,但从外貌上几乎无法区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外貌形态相同,因此它们属于同一个物种

B由于具有生殖隔离,因此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

C无法判断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是否具有生殖隔离是判断不同物种的主要标准,由于欧洲玉米螟与东部的亚洲玉米螟由于信息激素的不同而存在生殖隔离,所以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判定桃金娘林莺和奥特朋林莺(林莺是一种小型鸟类)是同一物种的依据是(  )

A外貌几乎完全相同

B生活在同一地区

C能够产生可育后代

D正趋于混合为一个鸟群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外貌几乎完全相同不符合物种定义,A错误;

B、生活在同一地区的生物共同构成群落,各物种之间存在复杂关系,并不一定是同一个物种,B错误;

C、能否交配产生可育后代是判定两种生物是否是同一物种的有效方法,C正确;

D、生活在同一地区的生物共同构成群落,可能存在种间互助,但并不能说明是同一物种,D错误.

故选:C.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