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 共2383题
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a通过地理隔离形成两个种群a1和a2,分别演化出b、d、c三个种群,虽然有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会产生生殖隔离,A错误,
B、由于d是由a1演变而来,c是由a2演变而来的,所以c与d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B正确,
C、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所以a1和a2种群都可以作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错误,
D、b和d是由a1演变而来的,c是由a2演变而来的,而a1和a2都是由a演变来的,所以它们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D错误.
故选:B.
下列哪项形成了新物种(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桦尺蠖体色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发生了进化,并未形成新物种,A错误;
B、克隆羊多莉属于细胞核移植,和提供细胞核的亲本性状相同,属于同一物种,B错误;
C、二倍体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后代为三倍体,是不育的,存在生殖隔离,故四倍体西瓜属于新物种,C正确;
D、马与驴交配产生了骡子,但骡子是不育的,故骡子不属于新物种,D错误.
故选:C.
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n=10)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不育.以物理撞击的方法使F1在减数分裂时整套的染色体分配至同一个配子中,再让这样的雌雄配子结合产生F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植物甲和乙能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不育,说明它们属于不同种生物,A错误;
B、由于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n=10)进行有性杂交,F1体细胞中含有二个染色体组,其染色体组成为N+n,B错误;
C、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可使F1幼苗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所以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C正确;
D、物理撞击的方法导致减数分裂时整套的染色体分配至同一个配子中,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2为异源四倍体,D错误.
故选:C.
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下图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其他环境条件一致.
(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两个______,实验中表示环境选择的因素主要是______因素.
(2)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甲箱果蝇体色变浅,乙箱果蝇体色变深.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具有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以此推断,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3)经过八代或更长的时间后,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______.
(4)下表是甲、乙两箱中果蝇部分等位基因[A-a、T(T1、T2)-t、E-e]的显性基因频率统计的数据:
两箱中,频率基本稳定的基因是______; T1、T2、t互为基______因.第十代时,甲箱中果蝇的该等位基因杂合体出现的频率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是两个区域的,属于两个种群,由图可知实验中表示环境选择的因素主要是食物.
(2)由题意知,经过八代更长时间之后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具有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可能产生了生殖隔离,属于两个物种,因此可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物种多样性.
(3)由于两箱分养造成地理隔离,不同种群间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食物的差异与选择,导致各箱中的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积累,形成体色的很大差异,进而导致果蝇之间交配选择发生偏好,形成生殖隔离.
(4)分析表格中信息可知,E基因频率在不同世代之间的变化不大,最稳定,T1、T2、t互为等位基因;由表格中信息可知,甲箱中,E的基因频率为65%,则e的基因频率为35%,因此该等位基因杂合体出现的频率是2×65%×35%=45.5%.
故答案为:
(1)种群 食物
(2)物种 由于交配的同体色偏好造成两个品系之间逐渐发生生殖隔离(或遗传虽然交配有同体色偏好,但并未出现生殖隔离,仍属于同一物种)
(3)两箱分养造成地理隔离,由于不同食物的选择方向不同,导致两箱果蝇基因频率想不同的方向变化,形成体色差异和选择交配的偏好
(4)E 等位 45.5%
解析
解:(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是两个区域的,属于两个种群,由图可知实验中表示环境选择的因素主要是食物.
(2)由题意知,经过八代更长时间之后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具有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可能产生了生殖隔离,属于两个物种,因此可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物种多样性.
(3)由于两箱分养造成地理隔离,不同种群间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食物的差异与选择,导致各箱中的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积累,形成体色的很大差异,进而导致果蝇之间交配选择发生偏好,形成生殖隔离.
(4)分析表格中信息可知,E基因频率在不同世代之间的变化不大,最稳定,T1、T2、t互为等位基因;由表格中信息可知,甲箱中,E的基因频率为65%,则e的基因频率为35%,因此该等位基因杂合体出现的频率是2×65%×35%=45.5%.
故答案为:
(1)种群 食物
(2)物种 由于交配的同体色偏好造成两个品系之间逐渐发生生殖隔离(或遗传虽然交配有同体色偏好,但并未出现生殖隔离,仍属于同一物种)
(3)两箱分养造成地理隔离,由于不同食物的选择方向不同,导致两箱果蝇基因频率想不同的方向变化,形成体色差异和选择交配的偏好
(4)E 等位 45.5%
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的形成包括( )
①动物因求偶方式和繁殖期不同造成不能交配;
②植物因开花季节和形态不同而不能交配;
③动物胚胎发育早期死亡;
④产生的杂种后代没有生育能力;
⑤生物基因频率的改变.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动物因求偶方式和繁殖期不同造成不能交配,属于季节隔离,①正确;
②植物因开花季节和形态不同而不能交配属于季节隔离,②正确;
③动物胚胎发育早期死亡属于杂种不活,③正确;
④产生的杂种后代没有生育能力属于杂种不育,④正确;
⑤生物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不属于生殖隔离,⑤错误.
故选:B.
生殖隔离的形式可包括( )
①动物因求偶方式、繁殖期不同而不能交配②植物因开花季节.花形态不同而不能彼此授粉
③动物胚胎发育早期死亡 ④产生的杂种后代没有繁殖能力.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动物因求偶方式和繁殖期不同造成不能交配而产生生殖隔离,①正确;
②植物因开花季节和形态不同而不能交配而产生生殖隔离,②正确;
③动物胚胎发育早期死亡由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而产生生殖隔离,③正确;
④产生的杂种后代没有生育能力而产生生殖隔离,④正确.
①②③都导致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④说明产生的后代为不可育的,因此都属生殖隔离.
故选:D.
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基因库间的差异导致产生隔离,最终出现生殖隔离,A正确;
B、绝大多数物种是经长期的地理隔离形成生殖隔离,但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B错误;
C、无论是哪种隔离种群间的基因都不能交流,C正确;
D、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故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
故选:B.
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b和d存在地理隔离,但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
B、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但c和d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因此c与d不一定属于不同物种,B错误;
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但c和d不一定不存在生殖隔离,因此c与d不一定属于同一物种,C错误;
D、d是由a1种群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c是a2进化形成的,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但可能是两个物种,因此可能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
故选:D.
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隔离会阻止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A正确;
B、多数物种的形成都要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后形成生殖隔离,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B错误;
C、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交配,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性后代的隔离机制,C正确;
D、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D正确.
故选:B.
下列关于种群和物种的描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自然状态下不同物种之间基因不能交流,是由于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
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B错误;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种群之间可以是同一物种,所以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
D、一个种群只有一个物种,一个物种可以有多个种群,D错误.
故选:A.
小鼠种群经 X、Y、Z环节后,产生了新的物种,下列关于新物种形成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X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
B、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环境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因而可以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进化的方向,B正确;
C、Z是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错误;
D、经过X、Y、Z过程后,小鼠种群出现了新的物种,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AC.
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中A表示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
B、只有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才能使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渐出现生殖隔离,产生新物种,所以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B正确;
C、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而不只是地理隔离,C错误;
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或能杂交不能产生后代或杂交产生不育后代,D错误.
故选:B.
据东方网2004年6月27日消息,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院人类遗传学教授对比人体6号染色体的基因组的研究表明,日本人祖先可能源自朝鲜半岛.下面对此研究的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日本人和朝鲜人是两个不同的种群,A错误;
B、这项研究没有表明日本人和朝鲜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因此不能判断是否进化,B错误;
C、日本人和朝鲜人生活的环境不同,因此他们的基因库是不相同的,C错误;
D、这两个种群有地理隔离,但没有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正确.
故选: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A正确;
B、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错误;
C、有的物种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形成,C错误;
D、有的不同的物种之间可以进行交配,但产生的后代没有生殖能力,D错误.
故选:A.
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
②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③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一个物种包括许多个种群,①错误;
②物种是指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②正确;
③隔离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③正确;
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般是由长期的地理隔离才能导致出现生殖隔离,④错误.
则说法正确的有:②③.
故答案为: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