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 共2383题
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故A错误.
B、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B错误.
C、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故C错误.
D、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故D正确.
故选D.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种群达到生殖隔离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故A错误;
B、只有可遗传的变异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故B错误;
C、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且能产生的新基因,所以基因突变不定向地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故C正确;
D、适应环境的新性状是基因突变产生的,与显性基因频率或隐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突变和基因重组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误;
B、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
C、自然选择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
D、地理隔离能阻碍生物间的基因交流,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
故选:C.
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BCD、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基因库是由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组成的,A错误;
B、某种基因在等位基因中所占比例称为基因频率,B错误;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
D、环境条件保持稳定,说明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影响,但是可能存在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遗传漂变,交配方式等影响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其他因素,因此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C.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以自然选择不能决定生物变异的方向,A错误;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B错误;
C、由于遗传和变异,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C正确;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增大的,D错误.
故选:C.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①正确;
②自然选择的是从个体水平上进行解释的,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进化的单位,②正确;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这是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之一,③错误;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这是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之一,④错误;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⑤正确;
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⑥正确;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是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之一,⑦错误.
故选:A.
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A错误;
B、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B错误;
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
D、由一个原生祖先进化为两个或更多的新种,这可能是由于地理障碍如江河、山脉、海洋,致使该物种不能超越,妨碍了同种内不同种群间的交流,使这些种群在遗传上适应了特定的新的岛屿、山地和深谷环境.这种地方性适应过程,并导致形成新物种,称之为适应辐射.因此,适应辐射能使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D错误.
故选:C.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而______、______和______是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
材料一: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材料二: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
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则材料中发生的相似事件是______.
A.适应辐射 B.地理隔离 C.生存竞争 D.生殖隔离
(2)在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______的结果
(3)在材料二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______变小.如图为V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
(4)计算Va在A种群中的频率______.
正确答案
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新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1)材料一中“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说明产生了生殖隔离;材料二中“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也说明这两个种群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
(2)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这说明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结果.
(3)基因库是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在材料二中,种群中个体数减少,这会导致该种群的基因库变小.
(4)Va的频率=×100%≈33%.
故答案为:
种群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隔离
(1)D
(2)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3)基因库
(4)33%
解析
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新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1)材料一中“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说明产生了生殖隔离;材料二中“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也说明这两个种群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
(2)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这说明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结果.
(3)基因库是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在材料二中,种群中个体数减少,这会导致该种群的基因库变小.
(4)Va的频率=×100%≈33%.
故答案为:
种群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隔离
(1)D
(2)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3)基因库
(4)33%
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故选:C.
如果某一种昆虫缺乏适应变化的环境所需要的变异,它可能(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因此,如果某一种昆虫缺乏适应变化的环境所需要的变异,它可能绝灭,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应该以种群为单位,而不是以个体为单位,A错误;
B、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形成生殖隔离,B错误;
C、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C正确;
D、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来决定的,D正确.
故选:CD.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当某个生物个体体细胞产生基因突变,一般不会影响后代基因频率,A错误;
B、影响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遗传漂变等.因此自然种群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改变,B错误;
C、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
D、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正确.
故选:D.
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论的叙述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所以物种形成肯定要经过隔离,A错误;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
C、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D正确.
故选:D.
下列两组描述分别称为甲和乙,两者符合“甲↔乙”关系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也遵循基因分离定律,但遵循基因分离定律不一定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如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错误;
B、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标志着生物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B正确;
C、患有某种遗传病不一定带有致病基因,例如染色体变异中的猫叫综合征或者是21三体综合症,C错误;
D、原核细胞中不含有线粒体和叶绿体,但是不含有线粒体和叶绿体不一定是原核细胞,比如蛔虫,D错误.
故选: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