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如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是b

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空间范围内的物种数量的分布频率

C若M表示生物体内汞的含量,a~d表示四种生物,则由它们组成的食物链中,b所处的营养级最高

D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四个小型野生生物种群,则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剧烈变化环境中最不易被淘汰的是基因丰富度最高的植物,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是b,A正确;

B、物种多样性可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物种数量的分布频率来衡量,常用物种丰富度表示,因此a~d表示四个不同空间范围内的物种数量的分布频率,B正确;

C、汞为重金属,在食物链中具有生物富集作用,即营养级越高含量越多,因此食物链中b所处的营养级最高,C正确;

D、a~d 表示四个野生生物种群,由于不同种群的个体大小不同,所需条件也有别,因此,不能简单的根据种群密度判断其种内斗争的激烈程度,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包含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B引起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利用生物资源

C标记重捕法可用于动物物种多样性的调查

D遗传多样性能有效地的增大种群基因库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正确.

B、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是引起物种灭绝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B错误.

C、标记重捕法是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的方法;C正确.

D、遗传多样性是指物种内基因和基因型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能有效地增大种群基因库,有利于物种适应环境变化;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据报道,在宁夏两名新生儿和福建一名老年患者身上共发现3株携带NDM-1耐药基因的细菌(简称超级细菌).专家称,抗生素的滥用无疑是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的罪魁祸首,也是超级细菌滋生的温床.下列关于超级细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菌耐药性变异的来源属于基因突变

B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

C菌群中耐药性基因频率增加说明其进化了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超级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中的细菌,由于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并且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因此只能发生基因突变这一种可遗传变异,A正确;

B、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因此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B正确;

C、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如基因发生突变也能导致生物多样性,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8世纪在某山谷发现趾间有蹼和无蹼的两种老鼠,1939年由于筑坝,使此山谷成为沼泽.现在人们发现,山谷中绝大多数老鼠有蹼,偶尔才能找到一只没有蹼的老鼠.按照现代进化理论,下列四种解释中正确的是(  )

A老鼠的有蹼性状主要由环境控制

B山谷环境的改变,使无蹼向有蹼方向变异

C蹼有利于在沼泽中活动,使无蹼鼠长出了蹼

D有蹼鼠对沼泽环境适应性强,成活率提高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老鼠的有蹼性状是受基因控制的,A错误;

B、变异是不定向的,且蹼向有蹼的变异发生在谷环境的改变之前,B错误;

C、有蹼有利于在沼泽中活动,成活率高,没有蹼的老鼠被淘汰,是环境选择的结果,C错误;

D、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形成原因可以概括为.

A突变和基因重组

B自然选择

C共同进化

D生殖隔离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生物多样性体现在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要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共同进化形成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故选: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菁草是菊科植物的一个种.采集同一山坡不同海拔高度的菁草种子,种在海拔高度为零的某一花园中,植株高度如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原海拔高度不同的菁草株高的差异表现出物种多样性

B不同海拔高度菁草之间不能杂交或杂交不育

C研究遗传差异是否影响菁草株高,需原海拔处的数据

D图示结果说明菁草株高的变化受到花园环境的影响

正确答案

A,B,D

解析

解:A、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指的是不同的物种;图示曲线体现的是不同海拔高度的植株在同一海拔的株高,没有原海拔的株高,但是图中原海拔高度不同的蓍草株仍然属于同一个物种,不能体现物种多样性,A错误;

B、图中原海拔高度不同的蓍草株仍然属于同一个物种,可以进行基因交流,相互之间可以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B错误;

C、不同海拔的植株仍为同一物种,可以研究遗传差异影响植株,但是要有原海拔的株高与现海拔处株高对比说明,C正确;

D、图示结果为不同海拔高度的植株在同一海拔的株高,没有原海拔的株高,说明可能是原有海拔变化引起的株高不同,但是不能说明菁草株高的变化是受到花园环境的影响,因为如果受花园环境的影响的话株高应该相同,D错误.

故选:AB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表示进化关系的各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厌氧→需氧

B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C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D细胞外消化→细胞内消化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在呼吸作用方面,生物进化的顺序为厌氧→需氧,A正确;

B、在生殖作用方面,生物进化的顺序为无性生殖→有性生殖,B正确;

C、在细胞类型作用方面,生物进化的顺序为原核细胞→真核细胞,C正确;

D、在消化作用方面,生物进化的顺序为细胞内消化→细胞外消化,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有自然因素,更主要的是人为因素.下列关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鹗和鹈鹕等种群一度处在灭绝边缘是受化学杀虫剂DDT在食物链中富集作用的影响

B丹顶鹤成为濒危生物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其自然栖息地的破坏

C人类可以通过大规模的物种引入方式来丰富物种多样性

D即使是有规划的大规模城市化建设也会对物种多样性造成重大影响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化学杀虫剂DDT在食物链中会产生富集作用,导致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含量较高,鹗和鹈鹕等种群一度处在灭绝边缘就是这个原因,故A正确;

B、丹顶鹤主要栖息地在东北地区和内蒙古达里诺尔湖等地,由于围垦湿地使沼泽面积缩小及人类干扰导致其自然栖息地的减小使丹顶鹤成为濒危生物,故B正确;

C、人类如果大规模的物种引入会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外来物种与本地物种竞争导致本地物种灭绝,最终导致物种多样性被破坏,故C错误;

D、大规模城市化建设会导致物种自然栖息地减小,即使是有规划的建设也会对物种多样性造成重大影响,故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B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容之一,A错误、D正确;

B、森林能调节气候体现了其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正确;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C正确;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科学家在研究北美两种不同物种果蝇(种1与种2)的进化过程时发现:①在百万年之前,北美大陆只有一种果蝇,其基因型为aabbccDDeeff,随后不同区域的果蝇出现了不同的基因型,如乙图.(注:当基因A与B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体中会发生胚胎早亡;同样,基因C与D或E与F同时出现也发生胚胎早亡)

(1)甲地所有的果蝇可被称为______

(2)果蝇最多只能飞跃邻近两地的距离.对历史阶段Ⅰ而言,甲地与乙地果蝇之间存在______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3)在阶段Ⅱ时,一些地区的果蝇类型消失,分析其消失的原因可能有______(多选).

A.某些类型的果蝇不适应渐变的环境       B.环境导致果蝇基因产生定向的突变

C.突变产生了新的致胚胎早死基因         D.某些果蝇类型的天敌大规模增加

(4)若甲地果蝇(种1)一个基因组含有25000个基因,甲地共有果蝇50000只;戊地果蝇(种2)一个基因组比甲地果蝇多了25个新基因,戊地共有果蝇40000只.那么,两地果蝇种群基因库的大小情况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称为一个种群,故甲地所有的果蝇称为种群.

(2)甲、乙两地果蝇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他们之间的差异属于物种多样性.

(3)A、某些类型的果蝇不适应渐变的环境,这会导致一些地区的果蝇类型消失,A正确;       

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环境只能对生物变异进行选择,B错误;

C、突变产生了新的致胚胎早死基因可能会导致一些地区的果蝇类型消失,C正确;         

D、某些果蝇类型的天敌大规模增加可能会导致一些地区的果蝇类型消失,D正确.

故选:ACD.

(4)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能进行生殖的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所以甲地果蝇种群基因库较大.

故答案为:

(1)(一个果蝇)种群

(2)物种 甲、乙两地果蝇交配后代不能存活,导致基因不能交流

(3)ACD

(4)甲地大于戊地

解析

解:(1)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称为一个种群,故甲地所有的果蝇称为种群.

(2)甲、乙两地果蝇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他们之间的差异属于物种多样性.

(3)A、某些类型的果蝇不适应渐变的环境,这会导致一些地区的果蝇类型消失,A正确;       

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环境只能对生物变异进行选择,B错误;

C、突变产生了新的致胚胎早死基因可能会导致一些地区的果蝇类型消失,C正确;         

D、某些果蝇类型的天敌大规模增加可能会导致一些地区的果蝇类型消失,D正确.

故选:ACD.

(4)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能进行生殖的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所以甲地果蝇种群基因库较大.

故答案为:

(1)(一个果蝇)种群

(2)物种 甲、乙两地果蝇交配后代不能存活,导致基因不能交流

(3)ACD

(4)甲地大于戊地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1)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__加剧.

(2)图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_____发生了改变.如果小岛上食物短缺,引起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该小岛上还生活着另一个物种A,表2为物种A的两个种群的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

(3)种群甲和种群乙的基因库相比较,种群甲的基因库______(大/小).

(4)种群甲中D的基因频率是______.种群甲和种群乙相比较,遗传多样性程度高的是种群______,请利用表中的数据陈述判断依据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于蜥蜴过度繁殖,种群数量增大,则导致种群的生存斗争加剧.

(2)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显示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与联趾(趾间有蹼)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过程.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升高,分趾蜥蜴个体比例降低,结果使使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联趾(趾间有蹼)基因W的基因频率逐渐升高,分趾基因w的基因频率逐渐降低.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在生存斗争中占有优势,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联趾蜥蜴个体比例逐渐上升.

(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种群甲和种群乙的基因库相比较,种群甲的基因库小.

(4)种群甲有100个个体,D的数量是(20+20+9)×2+22+12+8=140,所以中D的基因频率是70%.由于甲的基因型种类多,所以种群甲遗传多样性程度高.

故答案为;

(1)生存斗争  

(2)基因频率      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得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型个体的生存繁殖机会更多 

(3)小    

(4)70%   种群甲     甲的基因型种类多

解析

解:(1)由于蜥蜴过度繁殖,种群数量增大,则导致种群的生存斗争加剧.

(2)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显示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与联趾(趾间有蹼)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过程.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升高,分趾蜥蜴个体比例降低,结果使使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联趾(趾间有蹼)基因W的基因频率逐渐升高,分趾基因w的基因频率逐渐降低.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在生存斗争中占有优势,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联趾蜥蜴个体比例逐渐上升.

(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种群甲和种群乙的基因库相比较,种群甲的基因库小.

(4)种群甲有100个个体,D的数量是(20+20+9)×2+22+12+8=140,所以中D的基因频率是70%.由于甲的基因型种类多,所以种群甲遗传多样性程度高.

故答案为;

(1)生存斗争  

(2)基因频率      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得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型个体的生存繁殖机会更多 

(3)小    

(4)70%   种群甲     甲的基因型种类多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关多倍体植物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进而形成生殖隔离

B没经过隔离就形成新物种

C多倍体的形成没经过地理隔离,只有生殖隔离

D多倍体物种的形成不属于生物进化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多倍体植物的形成一般没有经过地理隔离,A错误;

B、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因此没有经过隔离不会形成新物种,B错误;

C、多倍体植物的形成一般没有经过地理隔离,但可能会经过生殖隔离,C正确;

D、多倍体物种属于新物种,新物种的形成属于生物进化,D错误.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生物体内的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 X、Y代表元素,A、B、C代表生物大分子,①②③代表过程,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填写图中数字或字母):

(1)人体内单体b有_______种。

(2)导致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的多样性。

(3)图中构成染色体成分的是_________。

(4)人类色盲基因起源于______________过程。

正确答案

(1)4

(2)A

(3)A和C

(4)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的概念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①代表了__________。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_________;其主要内容有___________。

(3)图中②决定了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

(4)图中④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2)自然选择学说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3)方向

(4)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____。

(3)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其中B所示蜥蜴群体中W的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__。

(4)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5)上述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__________多样性(从生物的多样性角度分析)。

正确答案

(1)遗传变异     自然选择

(2)种群     基本单位     基因库

(3)30%

(4)基因频率  

(5)基因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