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B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能代表新物种的产生,B错误;

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

D、共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加拉帕戈斯群岛有海洋鬣(1ie)鳞蜥和陆生鬣鳞蜥.他们的祖先来自南美大陆离群的陆生鬣鳞蜥.与陆生鬣鳞蜥相比,海洋鬣鳞蜥的足有部分足蹼、眼睛上方有分泌盐分的腺体、能适应低温潜入海底以海藻为食.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加拉帕戈斯群岛的陆生鬣鳞蜥与海洋鬣鳞蜥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B海洋环境能定向诱导海洋鬣鳞蜥发生适应环境的基因突变

C长期定向的自然选择可改变陆地鬣鳞蜥种群的基因频率

D海洋鬣鳞蜥演变过程中不同个体的有利基因可通过重组整合到一起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加拉帕戈斯群岛的陆生鬣鳞蜥与海洋鬣鳞蜥长期不生活在一起,基因不能交流,故可能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

B、海洋鬣鳞蜥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海洋环境能定向选择适应环境的变异,B错误;

C、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故长期定向的自然选择可改变陆地鬣鳞蜥种群的基因频率,C正确;

D、海洋鬣鳞蜥演变过程中不同个体的有利基因可通过重组整合到一起,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本观点的是(  )

A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进化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过程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突变和重组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错误;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D正确.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是(  )

A基因突变

B自然选择

C染色体变异

D可遗传变异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属于可遗传变异,所以ACD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故B错误.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基因重复促使物种的分化和多样性的增多.图1和图2分别表示基因重复的两种机制,请回答问题:

(1)雌果蝇的两条X染色体上各有2个“16A区段”,其中1条X染色体上1个“16A区段”发生不对等交换,导致重棒眼出现.请描述重棒眼雌果蝇中“16A区段”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______

(2)人类通过上述______机制形成了1000多个嗅觉基因,许多嗅觉基因可通过______成为无功能的“基因”.研究发现其他灵长类生物嗅觉基因退化却没有人类这么快,从进化角度分析,这是______的结果.

(3)图1、图2两种机制只是单个基因的重复,一些生物还可以通过______使所有核基因的数目增加一倍.

(4)人类编码谷氨酸脱氢酶的基因有GLUD1和GLUD2两种,研究认为,其中GLUD2基因就是由 GLUD1基因在大约2300万年前通过逆转录转座产生的,此过程涉及到的酶有______;谷氨酸脱氢酶主要分布于肝、肾、脑等不同组织中,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基因的______,该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题意知,雌果蝇的重棒眼出现的原因是两条X染色体上各有2个“16A区段”,其中1条X染色体上1个“16A区段”发生不对等交换,由图1分析可知,发生

不对等交换后,1条X染色体上1个“16A区段”转移到另一条X染色体上,因此一条X染色体上有1个“16A区段”,另一条X染色体上有3个“16A区段”.

(2)分析逆转录转座基因重复机制可知,人类1000多个嗅觉基因可能是通过逆转录转座基因重复机制形成的;许多嗅觉基因成为无功能的“基因”可能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人类嗅觉基因退化从进化的角度看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3)所有核基因的数目增加一倍的原因是染色体数目加倍.

(4)分析题意可知,GLUD1基因是通过逆转录转座产生的,分析题图可知,逆转录转座存在转录和逆转录过程,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催化;谷氨酸脱氢酶主要分布于肝、肾、脑等组织中,这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表达;谷氨酸脱氢酶的基因是通过控制谷氨酸脱氢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故答案为:

(1)1条X染色体上有3个“16A区段”,另1条X染色体上有1个“16A区段”

(2)逆转录转座      基因突变      自然选择

(3)染色体数目加倍

(4)RNA聚合酶和逆转录酶    选择性表达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解析

解:(1)由题意知,雌果蝇的重棒眼出现的原因是两条X染色体上各有2个“16A区段”,其中1条X染色体上1个“16A区段”发生不对等交换,由图1分析可知,发生

不对等交换后,1条X染色体上1个“16A区段”转移到另一条X染色体上,因此一条X染色体上有1个“16A区段”,另一条X染色体上有3个“16A区段”.

(2)分析逆转录转座基因重复机制可知,人类1000多个嗅觉基因可能是通过逆转录转座基因重复机制形成的;许多嗅觉基因成为无功能的“基因”可能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人类嗅觉基因退化从进化的角度看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3)所有核基因的数目增加一倍的原因是染色体数目加倍.

(4)分析题意可知,GLUD1基因是通过逆转录转座产生的,分析题图可知,逆转录转座存在转录和逆转录过程,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催化;谷氨酸脱氢酶主要分布于肝、肾、脑等组织中,这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表达;谷氨酸脱氢酶的基因是通过控制谷氨酸脱氢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故答案为:

(1)1条X染色体上有3个“16A区段”,另1条X染色体上有1个“16A区段”

(2)逆转录转座      基因突变      自然选择

(3)染色体数目加倍

(4)RNA聚合酶和逆转录酶    选择性表达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自然环境中,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的生物个体是(  )

A类似亲本的个体

B体型高大的个体

C结构复杂的个体

D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绝大多数生物都有过渡繁殖的倾向,也就是说,生物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这些后代中能够生存下来的却是少数个体.这种大量繁殖,少量生存的原因是:在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都要为争夺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进行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同种个体和不同种个体之间的斗争,以及生物与自然条件(如干旱、寒冷、温度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同时将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几种地雀物种是经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

B抗生素的使用导致细菌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

C在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进行定向选择的过程中,细菌种群耐药性基因频率逐渐增大

D可遗传的变异虽然无法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但它们却提供了进化的原材料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几种地雀物种是经长期的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故A正确;

B、在使用抗生素之前,细菌就存在抗药性变异,抗生素只是起到选择的作用,将能抗要的个体选择保留下来,因此抗药性不是因为使用抗生素产生的,故B错误;

C、抗生素能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的选择,将抗药的个体保留下来,淘汰不能抗药的个体,这样使细菌种群耐药性基因频率逐渐增大,故C正确;

D、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但可遗传的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故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

A绵羊和山羊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是因为地理隔离

B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只来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C马和驴交配产生的骡子是一个新物种

D某种群中AA%=32%,aa%=20%,若干年后该种群AA%=36%,aa%=22%,则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绵羊和山羊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是因为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

B、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B错误;

C、马和驴交配产生的骡子高度不育,不能称为新物种,C错误;

D、某种群中AA%=32%,aa%=20%,则Aa=48%,A=32%+×48%=56%;若干年后该种群AA%=36%,aa%=22%,则Aa=42%,A=36%+×42%=57%.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C自然选择导致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D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

B、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正确;

C、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

D、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正确.

故选:A.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也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

C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向一定方向进化

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进而形成生物多样性

正确答案

B,C,D

解析

解:A、生物变异包括不可遗传的变异和可遗传的变异,只有可遗传变异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误;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正确;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向一定方向进化,C正确;

D、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BC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现在许多学者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

A种群

B生物个体

C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D生活在一起的全部生物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根据现代进化理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生物进化无关

C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B错误;

C、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

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观点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环境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马和驴可以交配并繁殖出骡子,因此马和驴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C在一个比较小的种群中,个体的死亡可能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变化

D生物的适应性是通过长期自然选择而形成的

正确答案

B,D

解析

解:A、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故A正确;

B、马和驴可以交配并繁殖出骡子,但是骡子不可育,因此马和驴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故B错误;

C、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所以在一个比较小的种群中,个体的死亡可能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变化,故C正确;

D、生物的适应性是可遗传变异和长期自然选择共同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于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于进化的范围

B同一种群的雌雄个体之间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雌雄个体之间不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

C隔离是形成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D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进化的本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只要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生物就发生了进化,A正确;

B、同一物种的雌雄个体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B错误;

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C错误;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这是选择的原始材料

BA→B的变化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CB→C是逐代积累加强的结果

D农药使害虫产生了定向变异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其中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的原始材料,A正确;

B、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使用农药后,抗药性强的变异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而抗药性弱的变异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B正确;

C、使用农药后,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后,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农药的长期选择,使得害虫抗药性逐渐加强,C正确;

D、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先有了各种类型的变异,才能自然选择出适应环境的变异,D错误.

故选:D.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