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 共13438题
某种鸟类体色(基因用A、a表示)、条纹的有无(基因用B、b表示)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下表是三组相关杂交实验情况.请分析后回答问题.
(1)根据______组杂交实验的结果,可判定这两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
(2)第2组亲本中黄色无纹个体的一个卵原细胞能够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是______.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含______个染色体组.
(3)第3组杂交实验后代比例为2:1,请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根据这种判断,若第2组后代中绿色无纹个体自由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应为______.
(4)请用遗传图解表示第2组杂交实验.
______.
正确答案
第1组和第3
无纹、绿色
aB或ab
2
A基因纯合致死
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有纹:黄色有纹=6:3:2:1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第1组:无纹×无纹→无纹:有纹=3:1,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无纹为显性性状;第3组:绿色×绿色→绿色:黄色=2:1,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绿色为显性性状.
(2)亲本中黄色无纹个体的一个卵原细胞能够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是aB或a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含有2个染色体组.
(3)第3组:绿色有纹(Aabb)×绿色有纹(Aabb)→AAbb:Aabb:aabb=1:2:1,即绿色:黄色=3:1,而实际杂交后代比例为2:1,最可能原因是A基因纯合致死;第二组杂交组合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其中绿色无纹AaBb个体自由交配,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应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有纹:黄色有纹=6:3:2:1,其中绿色无纹(1AABB、2AABb)、绿色有纹(1AAbb)中A基因纯合而导致个体死亡.
(4)第2组杂交实验的亲本基因组合是:aaBb和Aabb,其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遗传图解如下:
故答案是:
(1)第1组和第3 无纹、绿色
(2)aB或ab 2
(3)A基因纯合致死 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有纹:黄色有纹=6:3:2:1
(4)
抗旱与多颗粒为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现抗旱、多颗粒植株若干,对其进行测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抗旱多颗粒:抗旱少颗粒:敏旱多颗粒:敏旱少颗粒=2:2:1:1,若这些亲代植株相互受粉,则后代性状分离比为______.
正确答案
24:8:3:1
解析
解:由题意可知水稻的抗旱性(A)和多颗粒(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对测交结果中每一对相对性状可进行单独分析,抗性:敏性=2:1,多颗粒:少颗粒=1:1,则提供的抗旱、多颗粒植株产生的配子中A:a=2:1,B:b=1:1,让这些植株相互授粉,敏旱(aa)占()2=
,抗旱占
;少颗粒(bb)占
,多颗粒占
.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后代性状分离比为(8:1)×(3:1)=24:8:3:1.
故答案为:
24:8:3:1
某自然种群的雌雄异株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该植物的花色(白色、蓝色和紫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叶型(宽叶和窄叶)由另一对等位基因(D和d)控制,宽叶(D)对窄叶(d)为显性,请据图回答:
注:图甲为该种植物的花色控制过程.图乙为该种植物的性染色体简图,图中的Ⅰ片段为同源部分,图中的Ⅱ、Ⅲ片段为非同源部分.
(1)图甲中的基因是通过控制______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该种植物的花色性状.
(2)该种植物的白花植株与蓝花植株杂交,F1全为紫花植株,则亲本控制花色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用F1中雌雄植株相互杂交,F2的花色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
(3)图甲说明,基因与其控制的性状之间的数量对应关系是______.
(4)若控制叶型的基因位于图乙中的性染色体上,但不知是位于Ⅰ片段,还是仅位于Ⅱ片段上.现有各种叶型的纯种植物若干,请利用一次杂交实验来推断等位基因(D和d)是位于Ⅰ片段,还是仅位于Ⅱ片段上.请写出遗传图解说明推断过程.
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或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细胞的代谢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花色的控制属于第二种,即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该植物的花色的性状.
(2)由于该种植物的白花植株与蓝花植株杂交,F1全为紫花植株,所以可判断亲本控制花色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F1的基因型是AaBb.用F1中雌雄植株相互杂交,F2的花色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紫色(A-B-):蓝色(A-bb):白色(aa--)=9:3:4.
(3)图甲说明,基因与其控制的性状之间的数量对应关系是一个性状可能受到2个或多个基因控制.
(4)实验方案:选宽叶、窄叶植株进行正交和反交,观察子代表现型,遗传图解如下:
故答案为:
(1)酶
(2)aaBB AAbb 紫色:蓝色:白色=9:3:4
(3)一个性状可能受到2个或多个基因控制
(4)
番木瓜(2n=18)原产美洲,引入我国并在南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种植的果树,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株.利用雌雄同株的番木瓜研究,请回答以下问题:
(1)假设番木瓜红肉型(A)对黄肉型(a)为显性,抗花叶病(B)对易感花叶病(b)为显性,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则番木瓜最多有______种基因型;若F1代红肉型抗花叶病植株所占比例为,则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该F1代中黄肉型易感花叶病植株占比为______.
(2)从番木瓜中分离出木瓜蛋白酶基因,若木瓜蛋白酶基因一条单链中=
,则其互补链中
=______.
(3)有研究认为,番木瓜的性别是由3个等位基因控制的,它们是M1、M2和m,分别控制雄性、两性和雌性性状,其中M1、M2为显性,m为隐性,基因表现为雌株(mm)、雄株(mM1)、两性株(mM2),M1M1、M1M2、M2M2为致死基因组合,其杂交后代性别分布如下表.请用遗传图解对下表组合③作出解释:
______.
番木瓜不同杂交组合F1代的性别分布情况
注:(1)S为雄花、P为雌花、H为两性花; (2)S×S组合在雄花发生性别转换后进行杂交.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在番木瓜红肉型与黄肉型,抗花叶病与易感花叶病这两对性状中,控制各自性状的基因型各有3种(AA、Aa和aa,及BB、Bb和bb),由于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基因间可自由组合,所以番木瓜最多有3×3=9种基因型.根据分析,F1代红肉型抗花叶病植株所占比例为,即A_B_个体占
,根据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可分解成
×
或
×
,所以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aaBb或AaBb×Aabb.
(2)由于DNA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所以若高秆基因一条单链中=
,则其互补链中
=
.
(3)组合③的后代比例为1:1:1:1,所以其亲本的基因型为雄株mM1和两性株mM2:遗传图解为:
故答案为:
(1)9 AaBb×aaBb或AaBb×Aabb
(2)
(3)遗传图解:
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知玉米的高秆、易倒伏(A)对矮秆、抗倒伏(a)为显性,抗病(B)对易感病(b)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AABB)和乙(aabb),据此培养AAbb品种.根据材料分析回答:
(1)c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______,F2的高秆抗病玉米中纯合子占______.
(2)将图1中F1与另一玉米品种丙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图2所示,则丙的基因型为______.
(3)过程e常采用______方法培养由AaBb得到Ab个体.与过程a、b、c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a、e、f的优势是______.与过程g的育种方式相比,过程d育种的优势是______.
(4)上述育种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目标品种的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品种AABB、aabb经过a、b、c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杂交育种.F1(AaBb)自交后代F2中高秆抗病玉米(A_B_,即AABBN、
AaBB、
AABb、
AaBb)占总数的
,其中纯合子占
.
(2)由于图2所示高产:低产=1:1,易感病:抗病=3:1,又F1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丙的基因型为aaBb.
(3)过程e常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由于f过程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得到的都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所以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过程g的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而d的育种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能够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4)g是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但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而且是不定向的,因此这种育种方法最不容易获得高秆目标品种.
故答案为:
(1)杂交育种
(2)aaBb
(3)花药离体培养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能够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4)g 诱变育种 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而且是不定向的
黑腹果蝇(2n=8)繁殖快、生育力强、容易饲养,是遗传研究的理想材料.现有四个纯合隐性突变品系,除突变性状外其他性状均为野生型.突变性状及相应基因所在的染色体见下表,请回答:
(1)欲研究无眼基因是否位于Ⅱ号染色体上,可选用品系丁与品系______进行杂交,然后F1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若结果表明无眼基因与另一基因的遗传符合______定律,说明无眼基因不位于Ⅱ号染色体上.
(2)体细胞中缺失一条Ⅳ号染色体的个体(Ⅳ-单体)能够繁殖后代.Ⅳ-单体果蝇可用于研究无眼基因是否位于Ⅳ号染色体上.实验时,用不携带______基因的Ⅳ-单体果蝇,与品系丁交配获得F1.
①若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则说明无眼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上;
②若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则说明无眼基因不位于Ⅳ号染色体上.
(3)果蝇的红眼和白眼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品系甲的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为亲本杂交时偶然发现,一对亲本的F1 中出现了橙眼果蝇,且红眼雌果蝇:橙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橙眼雄果蝇的数目比例为 1:1:1:1.研究表明,橙眼是一种新的突变性状,橙眼基因C 是由红眼基因R 突变而成.分析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可知,C对R为______,C 对r为______.用遗传图解表示F1中的红眼雌果蝇和橙眼雄果蝇的杂交.
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欲研究品系丁的无眼基因是否位于Ⅱ号染色体上,可选用丁与Ⅱ号染色体有隐性基因的品系品系乙进行杂交,然后F1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若无眼基因不位于Ⅱ号染色体上,则说明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定律.
(2)(4)①根据题意,正常眼为显性性状用A表示,无眼果蝇基因型为aa.如果无眼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上,则纯合单体果蝇的基因型为A,无眼果蝇与该纯合单体有眼果蝇交配,后代中正常眼(Aa)和无眼果蝇(a)且比例为1:1;如果无眼基因不位于Ⅳ号染色体上,则纯合单体果蝇的基因型为AA,无眼果蝇与纯合单体果蝇交配,后代全为正常眼Aa.
(3)果蝇的红眼和白眼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品系甲的雄果蝇(XrY)与红眼雌果蝇(XRXR)为亲本杂交时偶然发现,一对亲本的F1中出现了橙眼果蝇,且红眼雌果蝇:橙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橙眼雄果蝇的数目比例为 1:1:1:1,说明产生了四种比例的配子,.研究表明,橙眼是一种新的突变性状,橙眼基因C是由红眼基因R突变而成.则C对R为 隐性,C 对r 显性.
用遗传图解表示F1中的红眼雌果蝇和橙眼雄果蝇的杂交.
.
故答案为:
(1)乙 自由组合
(2)无眼 正常眼:无眼=1:1 全为正常眼
(3)隐性 显性
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直翅(B)对弯翅(b)为显性,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为显性,控制这3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
(1)现有这种昆虫一个体基因型如甲图所示,通过子代性状分离比9:3:3:1来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用来与该昆虫进行交配的异性个体是的基因型是______.
(2)现有一个该昆虫的基因型如乙图所示,通过子代性状分离比1:1:1:1来验证B、b和D、d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用来与该昆虫进行交配的异性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
(3)现有一个该昆虫的基因型如丙图所示,为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用来与该昆虫进行交配的异性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已知甲的基因型为AaBBDd,通过子代性状分离比9:3:3:1来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说明有两对基因是杂合子自交,还有一对基因没有性状分离,所以应该选择AaBBDd、AaBbDd、AabbDd与之交配.
(2)已知乙的基因型为AaBbDd,通过子代性状分离比1:1:1:1来验证B、b和D、d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说明有两对基因是杂合子测交,还有一对基因没有性状分离,所以应该选择AAbbdd之交配.
(3)已知丙的基因型为AabbDd,为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应该选择Aa、Dd或aa、dd的个体与之交配,所以与该昆虫进行交配的异性个体基因型为AabbDd或aabbdd.
故答案为:
(1)AaBBDd、AaBbDd、AabbDd
(2)AAbbdd
(3)AabbDd或aabbdd
(2015秋•乐陵市校级期末)某基因型的植物个体甲与基因型为aabb的乙杂交,正交和反交的结果如下表所示(以甲作为父本为正交).则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正交的结果说明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只是AB雄配子一半没有活性,A错误;
B、甲产生了四种配子应比例为AB:Ab:aB:ab=1:2:2:2,B错误;
C、植物甲的基因型为AaBb,产生了四种配子及比例为AB:Ab:aB:ab=1:2:2:2,所以植物甲自交所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有9种,C正确;
D、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不同是由于甲产生的配子类型的差异,乙只能产生一种配子ab,D错误.
故选:C.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将纯种的黄色圆粒(YYRR)与纯种的绿色皱粒(yyrr)豌豆杂交,F2代种子为480粒,从理论上推测,F2代中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数大约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黄色圆粒为显性,绿色皱粒是隐性,则亲本是YYRR×yyrr,杂交F1是YyRr,F1自交得F2,即黄色圆粒Y_R_:黄色皱粒Y_rr:绿色圆粒yyR_:绿色皱粒yyrr=9:3:3:1.其中基因型为YyRR所占比例=×
=
,所以个体数大约是480×
=60.
故选:A.
基因D和d和T、t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不同情况下,下列叙述符合因果关系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进行独立遗传的DDTT和ddtt杂交,则F2双显性性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A错误;
B、后代的表现型数量比为1:1:1: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DdTt和ddtt或Ddtt和ddTt,B错误;
C、基因型为DDtt的桃树枝条嫁接到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上,自花传粉后,所结果实中的胚的基因型为DDtt,C错误;
D、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经秋水仙素诱导得到的多倍体,基因型是DDddTTtt,为杂合子,自交后代仍然会发生形状分离,D正确.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