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 共13438题
果蝇是遗传学常用的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遗传学问题.
Ⅰ.某种果蝇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有眼(B)对无眼(b)为显性,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为了研究A、a与B、b的位置关系,选取一对表现型为灰身有眼的雄果蝇和黑身无眼的雌果蝇进行杂交.
(1)若F1代雌、雄个体中出现四种表现型:灰身有眼、黑身有眼、灰身无眼、黑身无眼,且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则基因A、a和B、b的位置关系为______.让F1代中灰身有眼个体相互交配,在F2代的所有灰身有眼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2)若F1代出现两种表现型:灰身无眼、黑身有眼,则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F1代灰身无眼果蝇相互交配,F2代中各表现型的比例为______.
Ⅱ.二倍体动物缺失一条染色体称为单体.果蝇中的Ⅳ号染色体只缺失一条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
(3)形成单体的变异属于______.
(4)若有眼(B)对无眼(b)为显性,且眼色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上,Ⅳ号染色体单体有眼果蝇减数分裂中偶然出现了一个BB 型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Ⅲ.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受精卵致死.
(5)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代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由此可知,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______上,若F1代雌果蝇中仅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Ⅰ(1)若F1代雌、雄个体中出现四种表现型:灰身有眼、黑身有眼、灰身无眼、黑身无眼,且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则基因A、a和B、b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位置关系为 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让F1代中灰身有眼(AaBb)个体相互交配,后代A_B_:A_bb:aaB_:aabb=9:3:3:1,其中在F2代的所有灰身有眼(A_B_)个体中纯合子(AABB)所占的比例为 .
(2)若F1代出现两种表现型:灰身无眼、黑身有眼,则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F1代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灰身无眼果蝇(Aabb)相互交配,F2代中各表现型的比例为 3:1.
Ⅱ(3)二倍体动物缺失一条染色体称为单体,所以形成单体的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4)Ⅳ号染色体单体有眼果蝇减数分裂中偶然出现了一个BB 型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Ⅲ.(5)F1代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雌雄个体数目不等,由此可知,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 X上,根据题意,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受精卵致死.而F1代雌果蝇中仅有一种表现型,雄蝇数是此蝇的一半,则致死基因为隐性,即d基因纯合致死.
故答案为:
(1)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A、b基因(或a、B基因) 3:1
(3)染色体数目变异
(4)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5)X d
解析
解:Ⅰ(1)若F1代雌、雄个体中出现四种表现型:灰身有眼、黑身有眼、灰身无眼、黑身无眼,且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则基因A、a和B、b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位置关系为 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让F1代中灰身有眼(AaBb)个体相互交配,后代A_B_:A_bb:aaB_:aabb=9:3:3:1,其中在F2代的所有灰身有眼(A_B_)个体中纯合子(AABB)所占的比例为 .
(2)若F1代出现两种表现型:灰身无眼、黑身有眼,则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F1代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灰身无眼果蝇(Aabb)相互交配,F2代中各表现型的比例为 3:1.
Ⅱ(3)二倍体动物缺失一条染色体称为单体,所以形成单体的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4)Ⅳ号染色体单体有眼果蝇减数分裂中偶然出现了一个BB 型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Ⅲ.(5)F1代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雌雄个体数目不等,由此可知,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 X上,根据题意,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受精卵致死.而F1代雌果蝇中仅有一种表现型,雄蝇数是此蝇的一半,则致死基因为隐性,即d基因纯合致死.
故答案为:
(1)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A、b基因(或a、B基因) 3:1
(3)染色体数目变异
(4)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5)X d
大麻是一种雌雄异株的植物,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大麻体内,物质B的形成过程如图1所示,基因Mm和Nn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①据图分析,能产生B物质的大麻基因型可能有______种.
②如果两个不能产生B物质的大麻品种杂交,F1全都能产生B物质,则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和______.F1中雌雄个体随机相交,后代中能产生B物质的个体数和不能产生B物质的个体数之比应为______.
(2)图2为大麻的性染色体示意图,X、Y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图中Ⅰ片断)上的基因互为等位,非同源部分(图中Ⅱ1、Ⅱ2片断)上的基因不互为等位.若大麻的抗病性状受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D控制,大麻的雌、雄个体均有抗病和不抗病类型.请回答:
①控制大麻抗病性状的基因不可能位于图2中的______片段.
②请写出具有抗病性状的雄性大麻个体可能有的基因型______.
③现有雌性不抗病和雄性抗病两个品种的大麻杂交,请根据以下子代可能出现的情况,分别推断出这对基因所在的片段:
如果子代全为抗病,则这对基因位于______片段.
如果子代雌性全为不抗病,雄性全为抗病,则这对基因位于______片段.
如果子代雌性全为抗病,雄性全为不抗病,则这对基因位于______片段.
正确答案
解:(1)①据图分析,物质B的形成需要同时具有M和N基因,即能产生B物质的大麻基因型可能有MMNN、MMNn、MmNN、MmNn这4种.
②由题意两个不能产生B物质的大麻品种杂交,F1全都能产生B物质,说明两个亲本分别具有一个基因是显性纯合,即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MMnn和mmNN,F1的基因型为MmNn,让F1雌雄个体随机相交,后代出现双显个体(能产生物质B的个体)的比例是×
=
,所以不能产生物质B的个体的比例为
,故后代中能产生B物质的个体数和不能产生B物质的个体数之比应为9:7.
(2)①由题意可知大麻的雌、雄个体均有抗病和不抗病类型,而Ⅱ2片段是Y染色体上特有的片段,不会出现在雌性生物体内,故控制大麻抗病性状的基因不可能位于右图中的Ⅱ2片段上.
②由题意可知大麻的抗病性状受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D控制,且雌雄个体都有抗病性状,所以D基因可能在Ⅰ或Ⅱ1片段上,故具有抗病性状的雄性大麻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为:XDYD、XDYd、XdYD、XDY.
③由题意可知是让雌性不抗病(隐性)和雄性抗病(显性)两个品种的大麻杂交,如果如果子代全为抗病,则这对基因位于同源区的Ⅰ片段上,双亲的基因型为:XdXd×XDYD;如果子代雌性全为不抗病,雄性全为抗病,则这对基因位于Ⅰ片段上,双亲的基因型为:XdXd×XdYD;如果子代雌性全为抗病,雄性全为不抗病,则这对基因位于Ⅰ或Ⅱ1片段上,双亲的基因型为:XdXd×XDYd或XdXd×XDY.
故答案是:
(1)①4 ②MMnn mmNN 9:7
(2)①Ⅱ2 ②XDYD、XDYd、XdYD、XDY ③Ⅰ或Ⅱ1
解析
解:(1)①据图分析,物质B的形成需要同时具有M和N基因,即能产生B物质的大麻基因型可能有MMNN、MMNn、MmNN、MmNn这4种.
②由题意两个不能产生B物质的大麻品种杂交,F1全都能产生B物质,说明两个亲本分别具有一个基因是显性纯合,即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MMnn和mmNN,F1的基因型为MmNn,让F1雌雄个体随机相交,后代出现双显个体(能产生物质B的个体)的比例是×
=
,所以不能产生物质B的个体的比例为
,故后代中能产生B物质的个体数和不能产生B物质的个体数之比应为9:7.
(2)①由题意可知大麻的雌、雄个体均有抗病和不抗病类型,而Ⅱ2片段是Y染色体上特有的片段,不会出现在雌性生物体内,故控制大麻抗病性状的基因不可能位于右图中的Ⅱ2片段上.
②由题意可知大麻的抗病性状受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D控制,且雌雄个体都有抗病性状,所以D基因可能在Ⅰ或Ⅱ1片段上,故具有抗病性状的雄性大麻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为:XDYD、XDYd、XdYD、XDY.
③由题意可知是让雌性不抗病(隐性)和雄性抗病(显性)两个品种的大麻杂交,如果如果子代全为抗病,则这对基因位于同源区的Ⅰ片段上,双亲的基因型为:XdXd×XDYD;如果子代雌性全为不抗病,雄性全为抗病,则这对基因位于Ⅰ片段上,双亲的基因型为:XdXd×XdYD;如果子代雌性全为抗病,雄性全为不抗病,则这对基因位于Ⅰ或Ⅱ1片段上,双亲的基因型为:XdXd×XDYd或XdXd×XDY.
故答案是:
(1)①4 ②MMnn mmNN 9:7
(2)①Ⅱ2 ②XDYD、XDYd、XdYD、XDY ③Ⅰ或Ⅱ1
亨汀顿舞蹈症(由基因A和a控制)与先天性聋哑(由基因B和b控制)都是遗传病,有一家庭中两种遗传病都有患者,系谱图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亨汀顿舞蹈症是由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性基因控制,先天性聋哑是由______染色体的______性基因控制.
(2)2号和9号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3)7号同时携带聋哑墓因的可能性是______.
(4)若13号与14号再生一个孩子,两病兼发的女孩的可能性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1、2不患聋哑而5患聋哑(或9、10→16)可知,聋哑应由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由3、4患舞蹈症而11号正常推知,舞蹈症为显性遗传病.
(2)2号基因型:对于舞蹈症应为Aa,对于聋哑应为Bb(因5、6患聋哑),即基因型是AaBb;9号基因型:对于舞蹈症应为aa,对于聋哑应为Bb(因16号患聋哑),即基因型是aaBb.
(3)7号的父母1号及2号的有关聋哑基因型均为Bb,故7号的基因型应为BB、
Bb.
(4)13号的基因型应为AaBb(因19号患聋哑,不患舞蹈症),14号的基因型应为aaBb(因19号患聋哑),故13号与14号再生一两病兼发的女孩的可能性为:女孩率×聋哑率×舞蹈症率=×
×
=
.
故答案为:
(1)常 显 常 隐
(2)AaBb aaBb
(3)
(4)
解析
解:(1)由1、2不患聋哑而5患聋哑(或9、10→16)可知,聋哑应由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由3、4患舞蹈症而11号正常推知,舞蹈症为显性遗传病.
(2)2号基因型:对于舞蹈症应为Aa,对于聋哑应为Bb(因5、6患聋哑),即基因型是AaBb;9号基因型:对于舞蹈症应为aa,对于聋哑应为Bb(因16号患聋哑),即基因型是aaBb.
(3)7号的父母1号及2号的有关聋哑基因型均为Bb,故7号的基因型应为BB、
Bb.
(4)13号的基因型应为AaBb(因19号患聋哑,不患舞蹈症),14号的基因型应为aaBb(因19号患聋哑),故13号与14号再生一两病兼发的女孩的可能性为:女孩率×聋哑率×舞蹈症率=×
×
=
.
故答案为:
(1)常 显 常 隐
(2)AaBb aaBb
(3)
(4)
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用甲、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组合、F1表现型及比例如图:
(1)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或______.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______.
(2)实验二的F1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3)灰体纯合果蝇与黑檀体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黑檀体果蝇.出现该黑檀体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现有基因型为EE、Ee和ee的果蝇可供选择,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其原因.(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
实验步骤:①用该黑檀体果蝇与基因型为______的果蝇杂交,获得F1;
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Ⅰ.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为基因突变;
Ⅱ.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实验一中灰体:黑檀体=1:1,短刚毛:长刚毛=1:1,得知甲乙的基因型可能为EeBb×eebb或者eeBb×Eebb.同理根据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和丙的基因型应为eeBb×EeBb,所以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EeBb或eeBb.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乙的基因型可能为EeBb×eebb,乙的基因型为EeBb,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eeBb.
(2)实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为eeBb×EeBb,则F1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
=
,所以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
=
.
(3)由题意知,出现该黑檀体果蝇的原因如果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则此黑檀体果蝇的基因型为ee,如果是染色体片段缺失,黑檀体果蝇的基因型为e.
①用该黑檀体果蝇与基因型为EE的果蝇杂交,获得F1;
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Ⅰ.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檀体=3:1,则为基因突变;
Ⅱ.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檀体=4:1,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杂交关系如下图:
故答案为:
(1)EeBb eeBb eeBb
(2)
(3)①EE
Ⅰ.灰体:黑檀体=3:1
Ⅱ.灰体:黑檀体=4:1
解析
解:(1)根据实验一中灰体:黑檀体=1:1,短刚毛:长刚毛=1:1,得知甲乙的基因型可能为EeBb×eebb或者eeBb×Eebb.同理根据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和丙的基因型应为eeBb×EeBb,所以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EeBb或eeBb.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乙的基因型可能为EeBb×eebb,乙的基因型为EeBb,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eeBb.
(2)实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为eeBb×EeBb,则F1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
=
,所以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
=
.
(3)由题意知,出现该黑檀体果蝇的原因如果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则此黑檀体果蝇的基因型为ee,如果是染色体片段缺失,黑檀体果蝇的基因型为e.
①用该黑檀体果蝇与基因型为EE的果蝇杂交,获得F1;
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Ⅰ.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檀体=3:1,则为基因突变;
Ⅱ.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檀体=4:1,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杂交关系如下图:
故答案为:
(1)EeBb eeBb eeBb
(2)
(3)①EE
Ⅰ.灰体:黑檀体=3:1
Ⅱ.灰体:黑檀体=4:1
黄瓜植株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AA的植株呈绿色,基因型Aa的植株呈浅绿色,基因型aa的植株呈黄色.黄色植株在幼苗阶段就会死亡.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基因型为Aa的植株,发现在少数成熟体细胞中含有两个A基因,可能的原因有______;有时植株也可能呈黄色,这说明基因的表达要受到______的影响.
(2)如果用一批正常的浅绿色植株作亲本,自交得到F1,然后再自交得到F2.在F2的成熟植株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______.
(3)黄瓜植株的性别决定受两对基因(B-b,T-t)的支配,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植株的性别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黄瓜在生产上常用的是雌雄同株.但为了育种方便,常需培育雌株、雄株.如果用雌雄同株异花的植株交配,得到的植株中雌株与雄株之比是4:3.则两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
②如果利用浅绿色低含蛋白质(CC)的雌株(BBtt)与浅绿色高含蛋白质(CC)的雄株(bbIT)杂交,幷在短时间内培育出绿色高含蛋白质雌雄同株异花的植株所涉及到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基因型为Aa的植株,若发现在少数成熟体细胞中含有两个A基因,则可能a基因突变为A基因,也可能含有A基因的染色体加倍导致的;如果有时植株也可能呈黄色,这说明生物性状除了受基因控制,还受环境影响.
(2)如果用一批正常的浅绿色植株(Aa)作亲本,自交得到F1,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由于黄色植株aa在幼苗阶段就会死亡,所以成熟的F1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
,然后F1再自交得到F2,F2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
+
×
=
,Aa
×
=
,aa
×
=
,所以去除aa后在F2的成熟植株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
(3)①根据题意用雌雄同株异花的植株(B_T_)交配,得到的植株中雌株(B_tt或bbtt)与雄株bbT_)之比是4:3.说明两个亲本都是双杂合子,即两亲本的基因型是 BbTt×BbTt.
②如果利用浅绿色低含蛋白质(CC)的雌株(BBtt)与浅绿色高含蛋白质(CC)的雄株(bbIT)杂交,若要在短时间内培育出绿色高含蛋白质雌雄同株异花的植株应该采取单倍体育种的方式,第一步先杂交,涉及到可遗传变异为基因重组,第二步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涉及到的变异类型为染色体变异.
故答案是:
(1)基因突变、染色体加倍 环境
(2)
(3)①BbTt×BbTt
②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解析
解:(1)基因型为Aa的植株,若发现在少数成熟体细胞中含有两个A基因,则可能a基因突变为A基因,也可能含有A基因的染色体加倍导致的;如果有时植株也可能呈黄色,这说明生物性状除了受基因控制,还受环境影响.
(2)如果用一批正常的浅绿色植株(Aa)作亲本,自交得到F1,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由于黄色植株aa在幼苗阶段就会死亡,所以成熟的F1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
,然后F1再自交得到F2,F2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
+
×
=
,Aa
×
=
,aa
×
=
,所以去除aa后在F2的成熟植株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
(3)①根据题意用雌雄同株异花的植株(B_T_)交配,得到的植株中雌株(B_tt或bbtt)与雄株bbT_)之比是4:3.说明两个亲本都是双杂合子,即两亲本的基因型是 BbTt×BbTt.
②如果利用浅绿色低含蛋白质(CC)的雌株(BBtt)与浅绿色高含蛋白质(CC)的雄株(bbIT)杂交,若要在短时间内培育出绿色高含蛋白质雌雄同株异花的植株应该采取单倍体育种的方式,第一步先杂交,涉及到可遗传变异为基因重组,第二步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涉及到的变异类型为染色体变异.
故答案是:
(1)基因突变、染色体加倍 环境
(2)
(3)①BbTt×BbTt
②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柴油树俗称麻疯树,一般为雌雄同株异花的二倍体,其种子榨出的油稍加提炼就可成为柴油,研究发现,柴油树产油的途径如图,图中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请据图回答:
(1)如图说明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是通过______.
(2)若两株不能产油的纯合柴油树杂交,F1均能产油,则两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F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图中途径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由于两株不能产油的纯合柴油树杂交,F1均能产油,所以均不能产油的两植株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杂交后产生的F1基因型为AaBb,F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产油9产油(A_B_):7不产油(3A_bb+3aaB+1aabb).
故答案为: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
(2)AAbb、aaBB 产油:不产油=9:7
解析
解:(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图中途径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由于两株不能产油的纯合柴油树杂交,F1均能产油,所以均不能产油的两植株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杂交后产生的F1基因型为AaBb,F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产油9产油(A_B_):7不产油(3A_bb+3aaB+1aabb).
故答案为: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
(2)AAbb、aaBB 产油:不产油=9:7
家蚕是二倍体,雄蚕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ZZ,雌蚕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ZW.
(1)在家蚕的一对常染色体上有控制蚕茧颜色的黄色基因(A)与白色基因(a).在另一对常染色体上有B、b基因,当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黄色基因A的作用,从而使蚕茧变为白色;而基因b不会抑制黄色基因A的作用.
①该两对基因遗传时遵循______ 定律,结黄茧蚕的基因型是______.
②基因型为AaBb的两个个体交配,子代出现结白色茧的概率是______.
③现有基因型不同的两个结白茧的蚕杂交,产生了足够多的子代,子代中结白茧的与结黄茧的比例是3:1.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组合可能是AABb×AaBb,还可能是______ 或______(正交、反交视作同一种情况).
(2)家蚕中D、d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d是隐性致死基因(导致相应基因型的受精卵不能发育,但Zd配子有活性),______(能或不能)选择出相应基因型的雌雄蚕杂交,使后代只有雄性.
正确答案
解:(1)①在家蚕的一对常染色体上有控制蚕茧颜色的黄色基因(A)与白色基因(a),在另一对常染色体上有B、b基因,因此该两对基因遗传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由题意可知,当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黄色基因A的作用,因此判断出结黄色茧蚕的基因型只能为AAbb或Aabb.
②AaBb的两个个体交配,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_B_:aaB_:A_bb:aabb=9:3:3:1,由题意可知,当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黄色基因A的作用,从而使蚕茧变为白色,所以子代除了Aabb()和AAbb(
)是结黄色茧的蚕外,其他全部结白色茧,所占比例为
.
③后代出现结白色茧蚕:结黄色茧蚕=3:1的亲本杂交组合有三种,分别是:AABb×AaBb、AABb×aaBb、AaBb×aabb.
(2)由于d是隐性致死基因,ZdW的受精卵致死,雌性中没有基因型ZdW的个体;ZdZd的受精卵致死,雄性中没有基因型ZdZd的个体,因此只有ZDW×ZDZD、ZDW×ZDZd两种杂交组合,后代都会出现基因型为ZDW的雌性个体.
故答案为:
(1)①基因自由组合 AAbb或Aabb
②
③AABb×aaBb AaBb×aabb
(2)不能
解析
解:(1)①在家蚕的一对常染色体上有控制蚕茧颜色的黄色基因(A)与白色基因(a),在另一对常染色体上有B、b基因,因此该两对基因遗传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由题意可知,当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黄色基因A的作用,因此判断出结黄色茧蚕的基因型只能为AAbb或Aabb.
②AaBb的两个个体交配,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_B_:aaB_:A_bb:aabb=9:3:3:1,由题意可知,当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黄色基因A的作用,从而使蚕茧变为白色,所以子代除了Aabb()和AAbb(
)是结黄色茧的蚕外,其他全部结白色茧,所占比例为
.
③后代出现结白色茧蚕:结黄色茧蚕=3:1的亲本杂交组合有三种,分别是:AABb×AaBb、AABb×aaBb、AaBb×aabb.
(2)由于d是隐性致死基因,ZdW的受精卵致死,雌性中没有基因型ZdW的个体;ZdZd的受精卵致死,雄性中没有基因型ZdZd的个体,因此只有ZDW×ZDZD、ZDW×ZDZd两种杂交组合,后代都会出现基因型为ZDW的雌性个体.
故答案为:
(1)①基因自由组合 AAbb或Aabb
②
③AABb×aaBb AaBb×aabb
(2)不能
请回答下列有一种无毒蛇的体表花纹颜色由两对基因(D和d,H和h)控制,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与性别无关.花纹颜色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表.
现存在下列三个杂交组合,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野生型×白色→F1:野生型、橘红色、黑色、白色
乙:黑色×橘红色→F1:全部都是野生型
(1)甲组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属于假说-演绎法的______阶段,甲组杂交,F1的四种表现型比例是______.
(2)让乙组F1中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表现为橘红色的有120条,那么表现为黑色的杂合子理论上有______条.
(3)野生型与橘红色个体杂交,后代中白色个体的概率最大的亲本基因型组合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甲组中白色个体为双隐性纯合子,因此甲组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测交,是验证演绎推理的常用方法.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中野生型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白色的基因型是ddhh,其测交后代中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
(2)让乙组F1中的雌雄个体DdHh交配,后代表现为橘红色(DDhh、Ddhh)的有120条,那么表现为黑色的杂合子理论上有120×=80条.
(3)由于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ddhh,而野生型的基因型为D_H_,橘红色的基因型为D_hh,所以后代中白色个体的概率最大的亲本基因型组合为DdHh与Ddhh.
故答案为:
(1)测交 验证 1:1:1:1
(2)80
(3)DdHh与Ddhh
解析
解:(1)甲组中白色个体为双隐性纯合子,因此甲组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测交,是验证演绎推理的常用方法.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中野生型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白色的基因型是ddhh,其测交后代中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
(2)让乙组F1中的雌雄个体DdHh交配,后代表现为橘红色(DDhh、Ddhh)的有120条,那么表现为黑色的杂合子理论上有120×=80条.
(3)由于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ddhh,而野生型的基因型为D_H_,橘红色的基因型为D_hh,所以后代中白色个体的概率最大的亲本基因型组合为DdHh与Ddhh.
故答案为:
(1)测交 验证 1:1:1:1
(2)80
(3)DdHh与Ddhh
某雌雄同株的二倍体植物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请分析回答:
(1)该植物的种皮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A控制黑色素的合成,且 AA和Aa效应相同,基因B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 (BB使色素颜色完全消失,Bb使色素颜色淡化).如图1表示两亲本杂交得到的子代表现型情况.
①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
②F2代中种皮为白色的个体基因型共有______种,其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
③若用F1代植株作母本进行测交实验,所得子代植株所结种子的种皮表现型比例为黑色:黄褐色:白色=______.
(2)该植物的普通植株因抗旱能力弱致使产量低下,为了提高抗旱性,有人利用从近缘物种得到的抗旱基因(R)成功培育出具有高抗旱性的转基因植株.
①实验者从具有高抗旱性的转基因植株中筛选出体细胞含有两个R基因的植株,让这些植株自花传粉.(注:如图2中黑点表示R基因的整合位点,假定R基因都能正常表达)
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则目的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2中的I类型;
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则目的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2中的II类型;
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则目的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2中的III类型.
②实验者还筛选出体细胞含有一个R基因的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且R基因只能整合到上述两对种皮颜色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让其自花传粉,若子代种皮颜色为黑色和黄褐色的植株全都具有高抗旱性,则R基因位于______基因所在染色体上;若子代种皮颜色为______色的植株都不具有高抗旱性,则R基因位于B基因所在染色体上.
正确答案
解:(1)①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
②子一代黄褐色基因型为AaBb,则F2代中种皮为白色的个体基因型为1AABB、2AaBB、1aaBB、2aaBb、1aabb,其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
③若用F1代植株AaBb作母本进行测交实验,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则表现型比例为黑色:黄褐色:白色=1:1:2.
(2)①将具有高抗旱性的转基因植株中筛选出体细胞含有两个R基因的植株,让这些植株自花传粉,如果目的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2中的I类型,则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100%;如果目的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2中的II类型,则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75%;如果目的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2中的III类型,则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
②体细胞含有一个R基因的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花传粉,若子代种皮颜色为黑色和黄褐色的植株全都具有高抗旱性,则R基因位于A或b基因所在染色体上;若植株都不具有高抗旱性,则子代种皮颜色为黑色.
故答案为:
(1)①aaBB、AAbb ②5 ③1:1:2
(2)①100% 75% ②A或b 黑
解析
解:(1)①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
②子一代黄褐色基因型为AaBb,则F2代中种皮为白色的个体基因型为1AABB、2AaBB、1aaBB、2aaBb、1aabb,其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
③若用F1代植株AaBb作母本进行测交实验,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则表现型比例为黑色:黄褐色:白色=1:1:2.
(2)①将具有高抗旱性的转基因植株中筛选出体细胞含有两个R基因的植株,让这些植株自花传粉,如果目的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2中的I类型,则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100%;如果目的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2中的II类型,则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75%;如果目的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2中的III类型,则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
②体细胞含有一个R基因的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花传粉,若子代种皮颜色为黑色和黄褐色的植株全都具有高抗旱性,则R基因位于A或b基因所在染色体上;若植株都不具有高抗旱性,则子代种皮颜色为黑色.
故答案为:
(1)①aaBB、AAbb ②5 ③1:1:2
(2)①100% 75% ②A或b 黑
人类ABO血型系统是临床应用最频繁和最重要的血型系统,基因IA、IB、i位于第9对染色体上,该血型与位于第19对染色体上的H、h基因有关.基因IA、IB、H编码特定的酶形成相应的抗原,其关系如图一所示.A、B、AB血型与形成特定抗原相关,当不能形成A、B抗原时,血型为O型血.
(1)图二P家庭1号、2号的血型分别是A型血、B型血,3、4、5、6、7号个体的血型分别是A、O、A、B、AB型血.则1号、2号生育O型血孩子的概率是______,他们孩子的可能血型及其比例是______.
(2)图二Q家庭中1号为O型血、2号为B型血,3号、4号均为A型血,请分别写出母亲(1号)、父亲(2号)的基因型______、______.ABO血型系统有分泌型和非分泌型,分泌型个体的唾液、羊水中可检出相应的A、B、H等物质,非分泌型个体不能检出.这一性状受E、e基因所控制,EE、Ee为分泌型,ee为非分泌型.Q家庭4号个体为杜氏肌营养不良症,该病症致病基因为伴X隐性遗传(D、d),D、d与E、e基因完全连锁.Q家庭5号个体尚未出生.
(3)图二Q家庭2号个体的唾液中未检测出B、H物质,3号个体的唾液中未检测出A、H物质;4号个体唾液中检测出A、H物质;如果孕育的5号个体为AB型血,其羊水中未检测到A、B、H物质,则5号个体是否有可能是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有哪些表现型并写出基因型?______.如果孕育的5号个体的羊水中检测到A、B、H物质,则5号个体是否有可能是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有哪些表现型并写出基因型?______.
(4)P家庭6号个体与Q家庭3号个体成年后结婚生育的儿子(M)患有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已知P家庭6号个体唾液中检测到B、H物质,M的唾液中未检测到有关物质.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患该病的概率是______.能否通过检测羊水判断?请说明理由:______.假如P、Q家庭为近亲,他们祖辈X染色体发生了______(变异),基因E、e与D、d的交换率为20%.如果P家庭6号个体与Q家庭3号个体再生育一个孩子,是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概率是______;如果他们孕育的第二个孩子的血型已知是AB型血,生育能检测到H、A、B物质的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孩子的概率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已知图二P家庭1号、2号的血型分别是A型血、B型血,其子女4、5、6号个体的血型分别是O、A、B型血,说明1、2号的基因型分别是HhIAi、HhIBi,则1号、2号生育孩子的可能血型及其比例是:A型血为×
=
,B型血为
×
=
,AB型血为
×
=
,O型血为1-
-
-
=
.
(2)已知图二Q家庭中1号为O型血、2号为B型血,3号、4号均为A型血,说明1号O型血有IA基因,所以1号O型血母亲的基因型可能是hhIAIA、hhIAi或hhIAIB,父亲2号的基因型是H_IBi.
(3)根据题意分析Q家庭4号的相关基因型是XEdY,2号个体相关基因型是XeDY,3号个体的相关基因型是XeDY;则1号相关基因型是XEdXeD;如果孕育的5号个体为AB型血,其羊水中未检测到A、B、H物质,则5号个体不可能是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其表现型可能是正常AB型女儿(HhIAIBXeDXeD)或正常AB型儿子(HhIAIBXeDY).如果孕育的5号个体的羊水中检测到A、B、H物质,则5号个体可能是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其表现型可能是AB型女儿正常(HhIAIBXeDXEd)或儿子是杜氏营养不良症AB型血(HhIAIBXEdY).
(4)P家庭6号个体与Q家庭3号个体成年后结婚生育的儿子(M)患有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已知P家庭6号个体唾液中检测到B、H物质,M的唾液中未检测到有关物质.所以6号的相关基因型是XeDXEd,3号的相关基因型是XeDY,M的相关基因型是XEdY,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患该病的概率是 ,而且患者是男孩.由于女孩均不是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男孩未检测到有关物质时有可能是杜氏症,也有可能是O型血(hhii)的正常男孩,所以不能否通过检测羊水判断.假如P、Q家庭为近亲,他们祖辈X染色体发生了结构的变异中的倒位,基因E、e与D、d的交换率为20%,则6号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XeD:XEd:Xed:XED=40%:40%:10%:10%.如果P家庭6号个体与Q家庭3号个体再生育一个孩子,是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概率是(40%+10%)×
=
;如果他们孕育的第二个孩子的血型已知是AB型血,生育能检测到H、A、B物质的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孩子的概率是10%×
=5%.
故答案为:
(1) A:B:AB:O=3:3:3:7
(2、母亲:hhIAIA、hhIAi或hhIAIB 父亲:H_IBi
(3)不可能,有正常AB型女儿(HhIAIBXeDXeD),和正常AB型儿子(HhIAIBXeDY)
有可能,AB型女儿正常(HhIAIBXeDXEd),儿子是杜氏营养不良症AB型血(HhIAIBXEdY)
(4) 不能完全确定.先检测性别,女孩均不是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男孩未检测到有关物质时有可能是杜氏症,也有可能是O型血(hhii)的正常男孩 倒位
5%
解析
解:(1)已知图二P家庭1号、2号的血型分别是A型血、B型血,其子女4、5、6号个体的血型分别是O、A、B型血,说明1、2号的基因型分别是HhIAi、HhIBi,则1号、2号生育孩子的可能血型及其比例是:A型血为×
=
,B型血为
×
=
,AB型血为
×
=
,O型血为1-
-
-
=
.
(2)已知图二Q家庭中1号为O型血、2号为B型血,3号、4号均为A型血,说明1号O型血有IA基因,所以1号O型血母亲的基因型可能是hhIAIA、hhIAi或hhIAIB,父亲2号的基因型是H_IBi.
(3)根据题意分析Q家庭4号的相关基因型是XEdY,2号个体相关基因型是XeDY,3号个体的相关基因型是XeDY;则1号相关基因型是XEdXeD;如果孕育的5号个体为AB型血,其羊水中未检测到A、B、H物质,则5号个体不可能是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其表现型可能是正常AB型女儿(HhIAIBXeDXeD)或正常AB型儿子(HhIAIBXeDY).如果孕育的5号个体的羊水中检测到A、B、H物质,则5号个体可能是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其表现型可能是AB型女儿正常(HhIAIBXeDXEd)或儿子是杜氏营养不良症AB型血(HhIAIBXEdY).
(4)P家庭6号个体与Q家庭3号个体成年后结婚生育的儿子(M)患有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已知P家庭6号个体唾液中检测到B、H物质,M的唾液中未检测到有关物质.所以6号的相关基因型是XeDXEd,3号的相关基因型是XeDY,M的相关基因型是XEdY,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患该病的概率是 ,而且患者是男孩.由于女孩均不是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男孩未检测到有关物质时有可能是杜氏症,也有可能是O型血(hhii)的正常男孩,所以不能否通过检测羊水判断.假如P、Q家庭为近亲,他们祖辈X染色体发生了结构的变异中的倒位,基因E、e与D、d的交换率为20%,则6号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XeD:XEd:Xed:XED=40%:40%:10%:10%.如果P家庭6号个体与Q家庭3号个体再生育一个孩子,是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概率是(40%+10%)×
=
;如果他们孕育的第二个孩子的血型已知是AB型血,生育能检测到H、A、B物质的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孩子的概率是10%×
=5%.
故答案为:
(1) A:B:AB:O=3:3:3:7
(2、母亲:hhIAIA、hhIAi或hhIAIB 父亲:H_IBi
(3)不可能,有正常AB型女儿(HhIAIBXeDXeD),和正常AB型儿子(HhIAIBXeDY)
有可能,AB型女儿正常(HhIAIBXeDXEd),儿子是杜氏营养不良症AB型血(HhIAIBXEdY)
(4) 不能完全确定.先检测性别,女孩均不是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男孩未检测到有关物质时有可能是杜氏症,也有可能是O型血(hhii)的正常男孩 倒位
5%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