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 共13438题
某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非等位基因A(a)和B(b)调控,A基因控制色素的合成(A: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B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修饰效应出现,BB和Bb的效应不同).现有亲代亲代P1(aaBB、白色)和P2(AAbb、红色)杂交实验如图:
(1)若对粉红色的F1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那么育出的植株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
(2)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种,其中纯合体在F2中大约占______.
(3)F2红花植株中杂合体出现的几率是______.若对杂合的红花植株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那么形成的植株为______ 倍体.
(4)为了验证花色遗传的特点,可将F2中粉红色花植株自交,单株收获所结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则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有______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与题中F2相同;其余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亲代P1(aaBB、白色)和P2(AAbb、红色)进行杂交,F1基因型为AaBb,所以在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进行自由组合,故产生AB、Ab、aB、ab四种配子,单倍体育种得到:AAbb、AABB、aaBB、aabb四种比例相等的基因型,表现型分别为:红色、白色、白色、白色,故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白色=1:3.
(2)由图示中3:6:7可知,F1是AaBb,F1AaBb自交得F2,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1aaBB或2aaBb或1aabb或1AABB或2AaBB(自己不能产生色素或者有A但有BB淡化),共有5种,其中纯合体占.
(3)F2中粉红色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比例为1:2,因此F2红花植株中杂合体出现的几率是;该植物为二倍体生物,若对杂合的红花植株幼苗用秋水仙素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处理,那么形成的植株为四倍体.
(4)F2中粉红色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比例为1:2,所以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有(AaBb)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与题中F2相同;其余的株系(AABb)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红色(A_bb):粉红色(A_Bb):白色(aa__和A_BB)=1:2:1.
故答案为:
(1)红色:白色=1:3
(2)5
(3) 四
(4) 红色:粉红色:白色=1:2:1
解析
解:(1)亲代P1(aaBB、白色)和P2(AAbb、红色)进行杂交,F1基因型为AaBb,所以在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进行自由组合,故产生AB、Ab、aB、ab四种配子,单倍体育种得到:AAbb、AABB、aaBB、aabb四种比例相等的基因型,表现型分别为:红色、白色、白色、白色,故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白色=1:3.
(2)由图示中3:6:7可知,F1是AaBb,F1AaBb自交得F2,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1aaBB或2aaBb或1aabb或1AABB或2AaBB(自己不能产生色素或者有A但有BB淡化),共有5种,其中纯合体占.
(3)F2中粉红色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比例为1:2,因此F2红花植株中杂合体出现的几率是;该植物为二倍体生物,若对杂合的红花植株幼苗用秋水仙素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处理,那么形成的植株为四倍体.
(4)F2中粉红色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比例为1:2,所以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有(AaBb)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与题中F2相同;其余的株系(AABb)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红色(A_bb):粉红色(A_Bb):白色(aa__和A_BB)=1:2:1.
故答案为:
(1)红色:白色=1:3
(2)5
(3) 四
(4) 红色:粉红色:白色=1:2:1
玉米子粒的胚乳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B)对糯(b)为显性.两对性状自由组合.今有两种基因型纯合的玉米子粒,其表现型为:黄色非糯、白色糯.
(1)用以上两种玉米子粒作为亲本,通过杂交试验获得4种子粒,表现型分别为黄色非糯、黄色糯、白色非糯、白色糯,比例接近1:1:1:1,则两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若亲本不变,要获得上述4种子粒,但比例接近9:3:3:1,则这个杂交试验与前一个杂交试验的主要区别是:前一个实验是______,后一个实验是______.
(2)现有多株白色糯玉米,对其花粉进行射线处理后,再进行自交.另一些白色糯玉米植株,花粉不经射线处理,进行自交.结果,前者出现黄色糯子粒,后者全部结白色糯子粒.由此可推测,黄色子粒的出现是基因发生______的结果,其实质是射线诱发______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
(3)在适宜时期,取基因型双杂合的黄色非糯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个体称为______,基因型为______;对获得的幼苗用______进行处理,得到一批可育的植株,这些植株均自交,所得子粒性状在同一植株上表现______(一致、不一致),在植株群体中表现______(一致、不一致).
正确答案
解:(1)由于亲本是纯合子,表现型为黄色非糯、白色糯,故基因型为AABB和aabb,由于后代表现型分别为黄色非糯、黄色糯、白色非糯、白色糯,比例接近1:1:1:1,说明利用的是F1进行测交,而后者比例接近9:3:3:1,说明为F1双杂进行自交.
(2)花粉进行射线处理后,再进行自交,出现黄色糯子粒,白色糯玉米植株,花粉不经射线处理,进行自交,全部结白色糯子粒,说明不是环境在影响生物体表现型,前者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基因突变的实质是DNA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
(3)基因型双杂合的黄色非糯植株(AaBb)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后代花粉的基因型有AB、Ab、Ab和ab,而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是单倍体植株,基因型为配子的基因型,对获得的植株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正常的植株,由于都是纯合子,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在同一植株上表现一致,而在植株群体中表现不一致.
故答案为:
(1)AABB aabb F1进行测交 F1进行自交
(2)基因突变 DNA
(3)单倍体 AB Ab Ab ab 秋水仙素 一致 不一致
解析
解:(1)由于亲本是纯合子,表现型为黄色非糯、白色糯,故基因型为AABB和aabb,由于后代表现型分别为黄色非糯、黄色糯、白色非糯、白色糯,比例接近1:1:1:1,说明利用的是F1进行测交,而后者比例接近9:3:3:1,说明为F1双杂进行自交.
(2)花粉进行射线处理后,再进行自交,出现黄色糯子粒,白色糯玉米植株,花粉不经射线处理,进行自交,全部结白色糯子粒,说明不是环境在影响生物体表现型,前者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基因突变的实质是DNA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
(3)基因型双杂合的黄色非糯植株(AaBb)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后代花粉的基因型有AB、Ab、Ab和ab,而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是单倍体植株,基因型为配子的基因型,对获得的植株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正常的植株,由于都是纯合子,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在同一植株上表现一致,而在植株群体中表现不一致.
故答案为:
(1)AABB aabb F1进行测交 F1进行自交
(2)基因突变 DNA
(3)单倍体 AB Ab Ab ab 秋水仙素 一致 不一致
为了研究果蝇眼色(A、a)和翅形(B、b)的遗传规律,科研工作者以紫眼卷翅、赤眼卷翅、赤眼长翅三个不同品系的果蝇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
请回答:
(1)研究者还发现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如图1实验一和实验二的F1、F2各种表现型中,雌雄比例均接近1:1,说明控制眼色和翅形的基因位于______上.紫眼卷翅品系雌果蝇的卵原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含有b基因的染色体有______条(不考虑基因突变);一只紫眼卷翅品系的雄果蝇通过减数分裂可以产生______种精子.
(2)有些研究者在解释以上遗传现象时提出了基因型______对果蝇具有致死效应的假设,并设计了紫眼卷翅品系和赤眼卷翅品系的杂交实验三进行验证.若此假设成立,请预测F1的表现型,用遗传图解表示.
(3)某研究者发现少量赤眼无翅果蝇,对其进行基因检测后,发现它们的A(a)基因座位上出现了一个控制果蝇无翅性状的基因C(如图2所示),即C基因存在果蝇表现为无翅,没有C基因存在则表现为有翅.
①在A(a)基因座位上出现基因C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属于______变异.
②C基因与A基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
③若让如图2所示基因组成的若干只雌雄果蝇杂交,子代中赤眼卷翅果蝇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实验一的F1赤眼卷翅自交,F2赤眼卷翅:赤眼长翅=2:1,实验二的F1赤眼卷翅自交,F2赤眼卷翅:赤眼长翅:紫眼卷翅:紫眼长翅=6:3:2:1,说明赤眼对紫眼显性,卷翅对长翅显性,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且卷翅基因纯合致死.又因为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实验一和实验二的F1、F2各种表现型中,雌雄比例均接近1:1,说明控制眼色和翅形的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同时可推出三个品系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紫眼卷翅)、AABb(赤眼卷翅)、AAbb(赤眼长翅).紫眼卷翅品系雌果蝇的卵原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含有b基因的染色体有2条,一只紫眼卷翅品系的雄果蝇aaBbXY通过减数分裂可以产生4种配子.
(2)验二的F1赤眼卷翅自交,F2有四种表现型赤眼卷翅、赤眼长翅、紫眼卷翅、紫眼长翅说明赤眼对紫眼显性,卷翅对长翅显性,则F1的赤眼卷翅的基因型为AaBb,若自交后代由于决定翅型的显性基因纯合子不能存活,即1AABB、2AaBB、1aaBB个体死亡,F2四种表现型:赤眼卷翅:赤眼长翅:紫眼卷翅:紫眼长翅=6:3:2:1和实验结果相符,若此假设成立,紫眼卷翅品系和赤眼卷翅品系的杂交,F1的表现型及比例应该为赤眼卷翅:赤眼长翅=2:1,遗传图解见答案.
(3)①自然条件下引起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差异性的原因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基因突变、交叉互换(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前两种变异形成的是等位基因(或回复突变为相同基因),只有染色体结构变异才能形成非等位基因.
②C基因与A基因的本质区别是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
③基因型为ACBb的雌雄果蝇杂交,子代中赤眼卷翅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C存在为无翅;BB致死).将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分开计算遗传概率,Bb自交后代,Bb所占的比例为;AC自交后代,AA所占的比例为
;
×
=
故答案为:
(1)2对常染色体 2 4
(2)BB(或AABB、AaBB、aaBB) 遗传图解
(3)①染色体结构 ②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 ③
解析
解:(1)实验一的F1赤眼卷翅自交,F2赤眼卷翅:赤眼长翅=2:1,实验二的F1赤眼卷翅自交,F2赤眼卷翅:赤眼长翅:紫眼卷翅:紫眼长翅=6:3:2:1,说明赤眼对紫眼显性,卷翅对长翅显性,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且卷翅基因纯合致死.又因为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实验一和实验二的F1、F2各种表现型中,雌雄比例均接近1:1,说明控制眼色和翅形的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同时可推出三个品系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紫眼卷翅)、AABb(赤眼卷翅)、AAbb(赤眼长翅).紫眼卷翅品系雌果蝇的卵原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含有b基因的染色体有2条,一只紫眼卷翅品系的雄果蝇aaBbXY通过减数分裂可以产生4种配子.
(2)验二的F1赤眼卷翅自交,F2有四种表现型赤眼卷翅、赤眼长翅、紫眼卷翅、紫眼长翅说明赤眼对紫眼显性,卷翅对长翅显性,则F1的赤眼卷翅的基因型为AaBb,若自交后代由于决定翅型的显性基因纯合子不能存活,即1AABB、2AaBB、1aaBB个体死亡,F2四种表现型:赤眼卷翅:赤眼长翅:紫眼卷翅:紫眼长翅=6:3:2:1和实验结果相符,若此假设成立,紫眼卷翅品系和赤眼卷翅品系的杂交,F1的表现型及比例应该为赤眼卷翅:赤眼长翅=2:1,遗传图解见答案.
(3)①自然条件下引起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差异性的原因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基因突变、交叉互换(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前两种变异形成的是等位基因(或回复突变为相同基因),只有染色体结构变异才能形成非等位基因.
②C基因与A基因的本质区别是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
③基因型为ACBb的雌雄果蝇杂交,子代中赤眼卷翅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C存在为无翅;BB致死).将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分开计算遗传概率,Bb自交后代,Bb所占的比例为;AC自交后代,AA所占的比例为
;
×
=
故答案为:
(1)2对常染色体 2 4
(2)BB(或AABB、AaBB、aaBB) 遗传图解
(3)①染色体结构 ②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 ③
如图是某一年生自花传粉植物(2n=10)的某些基因在亲本染色体上的排列情况.该种植物的高度由三对等位基因B、b,F、f,G、g共同决定,显性基因具有增高效应,且增高效应都相同,还可以累加,即显性基因的个数与植株高度呈正相关.已知母本高60cm,父本高30cm,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细胞内有______个核DNA分子.
(2)F1的高度是______cm,F1测交后代中高度为40cm的植株出现的比例为______.
(3)多次实验结果表明,让F1自交得到的F2中杂合子Ee所占比例总为,请推测原因______.
(4)该种植物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只有基因都为隐性时才表现为叶缘光滑.已知其中一对是位于1、2号染色体上的D、d,另一对等位基因为A、a.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探究基因A和a是否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
第一步:选择基因型为______的母本和父本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
第二步:种植F1种子,待植株成熟让其______交,得到子代种子;
第三步:种植第二步的后代种子,待其长出叶片,观察统计______.
结果及结论:
①______,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
②______,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上.
正确答案
解:(1)已知该自花传粉植物染色体上2n=10条,所以图示细胞(DNA已经复制)内有20个核DNA分子.
(2)母本BBFFGG与父本bbffgg杂交,F1的基因型为BbFfGg,所以其高度是30+5×3=45cm,F1测交后代中高度为40cm的植株中含2个显性基因,因此,出现的比例为×3=
.
(3)F1的基因型为Ee和ee,比例为1:1,让F1自交得到的F2中,EE占×
=
,Ee占
×
=
,ee占
×
=
.但Ee所占比例总为
,说明E基因存在纯合致死现象.
(4)由于只有基因都为隐性时才表现为叶缘光滑,所以叶缘光滑的植物的基因型是aadd.为探究基因A和a是否与D和d同位于1、2号染色体上,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第一步:选择AADD和aadd父本和母本杂交得到F1种子;
第二步:种植F1种子,待植株成熟让其自交或测交,得到子代种子;
第三步:种植第二步的后代种子,待其长出叶片,观察统计叶片表现型及其比例.
结果及结论:
答案一:①若F2植株的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的比例接近15:1,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②若F2植株的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的比例接近3:1,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上,遵循基因连锁定律.
答案二:
①若F2植株的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的比例接近3:1,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②若F2植株的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的比例接近1:1,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上,遵循基因连锁定律.
故答案是:
(1)20
(2)45
(3)E基因存在纯合致死现象
(4)AADD和aadd
答案一:自 叶片表现型及其比例
①若F2植株的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的比例接近15:1
②若F2植株的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的比例接近3:1
答案二:测 叶片表现型及其比例
①若F2植株的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的比例接近3:1
②若F2植株的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的比例接近1:1
解析
解:(1)已知该自花传粉植物染色体上2n=10条,所以图示细胞(DNA已经复制)内有20个核DNA分子.
(2)母本BBFFGG与父本bbffgg杂交,F1的基因型为BbFfGg,所以其高度是30+5×3=45cm,F1测交后代中高度为40cm的植株中含2个显性基因,因此,出现的比例为×3=
.
(3)F1的基因型为Ee和ee,比例为1:1,让F1自交得到的F2中,EE占×
=
,Ee占
×
=
,ee占
×
=
.但Ee所占比例总为
,说明E基因存在纯合致死现象.
(4)由于只有基因都为隐性时才表现为叶缘光滑,所以叶缘光滑的植物的基因型是aadd.为探究基因A和a是否与D和d同位于1、2号染色体上,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第一步:选择AADD和aadd父本和母本杂交得到F1种子;
第二步:种植F1种子,待植株成熟让其自交或测交,得到子代种子;
第三步:种植第二步的后代种子,待其长出叶片,观察统计叶片表现型及其比例.
结果及结论:
答案一:①若F2植株的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的比例接近15:1,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②若F2植株的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的比例接近3:1,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上,遵循基因连锁定律.
答案二:
①若F2植株的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的比例接近3:1,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②若F2植株的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的比例接近1:1,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上,遵循基因连锁定律.
故答案是:
(1)20
(2)45
(3)E基因存在纯合致死现象
(4)AADD和aadd
答案一:自 叶片表现型及其比例
①若F2植株的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的比例接近15:1
②若F2植株的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的比例接近3:1
答案二:测 叶片表现型及其比例
①若F2植株的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的比例接近3:1
②若F2植株的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的比例接近1:1
已知某二倍体植物(自花传粉且闭花授粉)的花色有蓝色和紫色两种,蓝色素能在酶1的催化作用下转化成紫色素,酶1是由A-a这对完全显性的等位基因中的一种控制合成的,而B-b这对完全显性的等位基因中有一种能控制物质N的合成,该物质N能使酶1失活.现利用甲(开紫花)、乙、丙三种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控制酶1合成的基因是______,控制物质N合成的基因是______.
(2)亲本丙的基因型为______.如亲本组合为乙×丙,则子代的表现型为______.
(3)表中亲本杂交实验的操作流程为______.
(4)如让实验一中F2的开紫花的植株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假定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足够多且相等,从理论上分析所统计的F3的性状分离比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实验一可以推知,基因型为A_B_的个体表现型为紫色,由于基因2合成的物质能使酶1失去活性,则基因2为b基因.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丙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与乙(aabb)杂交得到F1为aaBb或者Aabb,表现型都是蓝色花.
(3)杂交实验的操作流程为母本在花蕾期进行去雄处理→套袋→授粉→套袋.
(4)实验一中F2的开紫花的植株基因型为AABB、
AABb、
AaBB、
AaBb,所以在自然状态下繁殖,紫花的概率=
+
×
×2+
×
=
,所以紫花:蓝花=25:11.
故答案为:
(1)A b
(2)AAbb或aaBB 开蓝色花
(3)母本在花蕾期进行去雄处理→套袋→授粉→套袋
(4)开紫花的植株:开蓝花的植株=25:11
解析
解:(1)根据实验一可以推知,基因型为A_B_的个体表现型为紫色,由于基因2合成的物质能使酶1失去活性,则基因2为b基因.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丙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与乙(aabb)杂交得到F1为aaBb或者Aabb,表现型都是蓝色花.
(3)杂交实验的操作流程为母本在花蕾期进行去雄处理→套袋→授粉→套袋.
(4)实验一中F2的开紫花的植株基因型为AABB、
AABb、
AaBB、
AaBb,所以在自然状态下繁殖,紫花的概率=
+
×
×2+
×
=
,所以紫花:蓝花=25:11.
故答案为:
(1)A b
(2)AAbb或aaBB 开蓝色花
(3)母本在花蕾期进行去雄处理→套袋→授粉→套袋
(4)开紫花的植株:开蓝花的植株=25:11
棉花的纤维有白色的,也有紫色的;植株有抗虫的也有不抗虫的.为了鉴别有关性状的显隐关系,用紫色不抗虫植株分别与白色抗虫植株a、b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假定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颜色和抗虫与否的基因可分别用A、a和B、b表示),请回答:
(1)上述两对性状中,______是显性性状.
(2)组合甲的子代208株白色不抗虫的个体中,纯合子有______株.
(3)组合乙中的亲本紫色不抗虫、白色抗虫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组合甲紫色不抗虫×白色抗虫b的后代只有白色不抗虫个体,可知判断白色、不抗虫是显性性状.
(2)在组合甲中,紫色不抗虫的基因型为aaB_,白色抗虫的基因型为A_bb,后代紫色不抗虫:白色不抗虫=1:1,所以基因型为aaBB和Aabb,后代基因型是AaBb、aaBb,所以白色不抗虫的个体全部是杂合子.
(3)在组合乙中,已知紫色不抗虫的基因型为aaBB,白色抗虫乙的基因型为A_bb,后代紫色不抗虫:白色不抗虫=0:1,所以白色抗虫的基因型为AAbb.
故答案为:
(1)白色 不抗虫
(2)0
(3)aaBB AAbb
解析
解:(1)根据组合甲紫色不抗虫×白色抗虫b的后代只有白色不抗虫个体,可知判断白色、不抗虫是显性性状.
(2)在组合甲中,紫色不抗虫的基因型为aaB_,白色抗虫的基因型为A_bb,后代紫色不抗虫:白色不抗虫=1:1,所以基因型为aaBB和Aabb,后代基因型是AaBb、aaBb,所以白色不抗虫的个体全部是杂合子.
(3)在组合乙中,已知紫色不抗虫的基因型为aaBB,白色抗虫乙的基因型为A_bb,后代紫色不抗虫:白色不抗虫=0:1,所以白色抗虫的基因型为AAbb.
故答案为:
(1)白色 不抗虫
(2)0
(3)aaBB AAbb
小鼠由于其繁殖能力强、性状多样而成为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下面是不同鼠种的毛色及尾长性状遗传研究的几种情况,在实验中发现有些基因有纯合致死现象(在胚胎时期就使个体死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种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黄色(Y)和灰色(y),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任意取雌雄两只黄色短尾鼠经多次交配,Fl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1.则该自然种群中,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让上述F1代中的灰色短尾雌雄鼠自由交配,则F2代中灰色长尾鼠占______,纯合灰色长尾鼠个体比例为______.若无上述纯合致死现象,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探究控制尾巴的基因在X染色体或是常染色体上,则应该选择的杂交组合是______.
(2)乙种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三种:黄色、灰色、青色.其生化反应原理如图所示.已知基因A控制酶1的合成,基因B控制酶2的合成,基因b控制酶3的合成(基因B能抑制基因b的表达).纯合aa的个体由于缺乏酶1使黄色素在鼠内积累过多而导致50%的个体死亡.分析可知:
①细胞内基因的表达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过程,黄色鼠的基因型有______种;
②两只青色鼠交配,后代只有黄色和青色,且比例为1:6,则这两只青色鼠不同组合类型中相同亲本个体基因型一定是______.让多只基因型为AaBb的成鼠自由交配,则后代个体表现型比例为黄色:青色﹕灰色=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题意可知,基因型为DD和YY可在胚胎时期就使个体死亡,故在该自然种群中,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可能为YyDd,F1代中的灰色短尾鼠的基因型为yyDd,雌雄鼠自由交配,基因频率D=,d=
,则F2代中灰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2:1,DD个体死亡,故F2代灰色长尾鼠占
,由于灰色是显性性状,而YY纯合致死,所以后代没有纯合子灰色长尾鼠.若无上述纯合致死现象,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探究控制尾巴的基因在X染色体或是常染色体上,雌性应选隐性性状,雄性应选显性性状,则应该选择的杂交组合是雌性长尾和雄性短尾杂交.
(2)细胞内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纯合aa的个体由于缺乏酶1使黄色素在鼠内积累过多而导致50%的个体死亡,说明仍有一半存活,因此,黄色鼠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3种.两只青色鼠交配,后代只有黄色和青色,没有灰色鼠,说明杂交的亲本中必定有一个体为BB,而后代有黄色,说明亲本都为Aa.因此,杂交的两只青色鼠不同组合类型中相同亲本个体基因型一定是AaBB.基因型为AaBb的成鼠自由交配,后代中基因型为1aabb、1aaBB、2aaBb的个体只有50%存活,所以后代个体表现型比例为黄色:青色﹕灰色=2:9:3.
故答案为:
(1)YyDd 雌性长尾和雄性短尾
(2)①转录 翻译 3 ②AaBB 2:9:3
解析
解:(1)根据题意可知,基因型为DD和YY可在胚胎时期就使个体死亡,故在该自然种群中,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可能为YyDd,F1代中的灰色短尾鼠的基因型为yyDd,雌雄鼠自由交配,基因频率D=,d=
,则F2代中灰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2:1,DD个体死亡,故F2代灰色长尾鼠占
,由于灰色是显性性状,而YY纯合致死,所以后代没有纯合子灰色长尾鼠.若无上述纯合致死现象,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探究控制尾巴的基因在X染色体或是常染色体上,雌性应选隐性性状,雄性应选显性性状,则应该选择的杂交组合是雌性长尾和雄性短尾杂交.
(2)细胞内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纯合aa的个体由于缺乏酶1使黄色素在鼠内积累过多而导致50%的个体死亡,说明仍有一半存活,因此,黄色鼠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3种.两只青色鼠交配,后代只有黄色和青色,没有灰色鼠,说明杂交的亲本中必定有一个体为BB,而后代有黄色,说明亲本都为Aa.因此,杂交的两只青色鼠不同组合类型中相同亲本个体基因型一定是AaBB.基因型为AaBb的成鼠自由交配,后代中基因型为1aabb、1aaBB、2aaBb的个体只有50%存活,所以后代个体表现型比例为黄色:青色﹕灰色=2:9:3.
故答案为:
(1)YyDd 雌性长尾和雄性短尾
(2)①转录 翻译 3 ②AaBB 2:9:3
玉米籽粒的颜色有黄色、白色和紫色三种.为了解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以下6组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1)根据第四、五组的实验结果可判断F1出现了______现象.根据前四组的实验结果______(能,不能)确定玉米籽粒颜色由几对基因控制.
(2)若第五组实验的F1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9:3:4,据此推测F1籽粒的颜色由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F1白色籽粒的基因型有______种;F1所有黄色籽粒的玉米自交,后代中黄色籽粒的比例应是______;第四组F1籽粒黄色与白色的比例应是______.
(3)玉米植株的叶片伸展度较大,易造成叶片间的相互遮挡.在玉米田中,偶然发现一株叶片生长紧凑的植株,“紧凑型”玉米有利于增产,原因是______.若此性状可遗传,则最初“紧凑型”性状出现的原因可能是______或______,区分这两种变异类型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观察表中信息,可发现第四的中F1除了出现黄色外,还出现也白色,而第五组中F1中除了出现紫色外,还出现了黄色和白色,这些现象叫性状分离.根据前四组的实验还不能确定玉米籽粒颜色是由几对基因控制的.
(2)若第五组实验的F1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9:3:4,则符合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即9:3:(3:1),因此可据此推测F1籽粒的颜色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F1代中白色的基因型有3种.F1中黄色籽粒的玉米有两种,一种是纯合子,占1/3,另一种是单杂合子,占2/3,它们分别自交后,后代中黄色籽粒所占的比例是1-2/3×1/4=5/6.第四组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亲本为杂合子,F1籽粒黄色与白色的比例应是3:1.
(3)“紧凑型”玉米的叶片可避免相互遮挡阳光,因此可以增大光合作用面积,提高光能利用率.根据题中信息“偶然”出现了紧凑型”,因此该性状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区分二者可直接利用显微镜观察,因为染色体在显微镜下是可以看得见.
答案:(1)性状分离 不能
(2)两 3 5/6 3:1
(3)可以增大光合作用面积,提高光能利用率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使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
解析
解:(1)观察表中信息,可发现第四的中F1除了出现黄色外,还出现也白色,而第五组中F1中除了出现紫色外,还出现了黄色和白色,这些现象叫性状分离.根据前四组的实验还不能确定玉米籽粒颜色是由几对基因控制的.
(2)若第五组实验的F1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9:3:4,则符合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即9:3:(3:1),因此可据此推测F1籽粒的颜色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F1代中白色的基因型有3种.F1中黄色籽粒的玉米有两种,一种是纯合子,占1/3,另一种是单杂合子,占2/3,它们分别自交后,后代中黄色籽粒所占的比例是1-2/3×1/4=5/6.第四组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亲本为杂合子,F1籽粒黄色与白色的比例应是3:1.
(3)“紧凑型”玉米的叶片可避免相互遮挡阳光,因此可以增大光合作用面积,提高光能利用率.根据题中信息“偶然”出现了紧凑型”,因此该性状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区分二者可直接利用显微镜观察,因为染色体在显微镜下是可以看得见.
答案:(1)性状分离 不能
(2)两 3 5/6 3:1
(3)可以增大光合作用面积,提高光能利用率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使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
果蝇眼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共同决定,其中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组合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如表:
(1)控制果蝇眼色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
(2)两只红眼果蝇杂交,若子代果蝇眼色有红眼、粉红眼和白眼,则父本的基因型为______,子代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______,理论上子代中红眼、粉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______.
(3)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__种,欲通过一代杂交就能根据子代眼色来判断某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应选用表现型为______ (红眼/粉红眼/白眼)的雄蝇与之交配,若子代只有红眼和白眼,则其基因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一对在常染色体上,一对在性染色体上)所以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父本是红眼,基因型为A_XBY,子代中有粉红眼,可知父本为AaXBY,又子代有白眼,可知母本为AaXBXb,所以子代红眼为A_XBXB:A_XBXb:A-XBY=1:1:1,故红眼果蝇中雌:雄=2:1.子代红眼A_XB_=×
=
,粉红眼aaXB_=
×
=
,白眼__XbY=1×
=
,所以红眼:粉红眼:白眼=9:3:4.
(3)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_XBX-,基因型种类为2×2=4种.在三种眼色中,只有粉红眼雄蝇的基因型确定,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型都不确定,所以选粉红眼雄蝇,通过杂交可知,若子代只有红眼和白眼,则其基因型为AAXBXb.
故答案为:
(1)基因的自由组合(或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
(2)AaXBY 2:1 9:3:4
(3)4 粉红眼 AAXBXb
解析
解::(1)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一对在常染色体上,一对在性染色体上)所以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父本是红眼,基因型为A_XBY,子代中有粉红眼,可知父本为AaXBY,又子代有白眼,可知母本为AaXBXb,所以子代红眼为A_XBXB:A_XBXb:A-XBY=1:1:1,故红眼果蝇中雌:雄=2:1.子代红眼A_XB_=×
=
,粉红眼aaXB_=
×
=
,白眼__XbY=1×
=
,所以红眼:粉红眼:白眼=9:3:4.
(3)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_XBX-,基因型种类为2×2=4种.在三种眼色中,只有粉红眼雄蝇的基因型确定,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型都不确定,所以选粉红眼雄蝇,通过杂交可知,若子代只有红眼和白眼,则其基因型为AAXBXb.
故答案为:
(1)基因的自由组合(或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
(2)AaXBY 2:1 9:3:4
(3)4 粉红眼 AAXBXb
玉米籽粒的颜色有黄色、白色和紫色三种(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为了解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以下6组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1)玉米是雌雄异花植物,可避免对母本进行______的麻烦,此外,玉米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其他优点______(两条).
(2)玉米籽粒的三种颜色互为______.根据第四、五组的实验结果可判断F1出现了______现象,根据前四组的实验结果______(能或不能)确定玉米籽粒颜色有几对基因控制.
(3)若第五组实验的F1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9:3:4,据此推测玉米籽粒的颜色由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些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第五组中F1紫色籽粒的基因组成是______.第四组F1籽粒黄色与白色的比例是______;第五组F1中所有黄色籽粒的玉米自交,后代中白色籽粒的比例应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玉米是雌雄异花植物,可避免对母本进行去雄的麻烦.玉米作为遗传材料的优点有:相对性状明显,易于区分;后代数目多,统计结果更准确;雄蕊花序顶生,雌蕊果穗着生在中部,便于操作;既能自花传粉也能异花传粉等.
(2)观察表中信息,可发现第四的中F1除了出现黄色外,还出现也白色,而第五组中F1中除了出现紫色外,还出现了黄色和白色,这些现象叫性状分离;说明玉米籽粒的三种颜色互为相对性状.根据前四组的实验还不能确定玉米籽粒颜色是由几对基因控制的.
(3)若第五组实验的F1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9:3:4,则符合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即9:3:(3:1),因此可据此推测F1籽粒的颜色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遗传遵循基因的作用组合定律.F1代中紫色的基因型有4种,分别是AABB、AABb、AaBB、AaBb.F1中黄色籽粒的玉米有两种,一种是纯合子,占,另一种是单杂合子,占
,它们分别自交后,后代中黄色籽粒所占的比例是1-
×
=
,则黄色:白色=5:1.第四组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亲本为杂合子,F1籽粒黄色与白色的比例应是3:1.
故答案为:
(1)去雄 相对性状明显,易于区分;后代数目多,统计结果更准确
(2)相对性状 性状分离 不能
(3)2 基因的作用组合 AABB、AABb、AaBB、AaBb 黄色:白色=5:1
解析
解:(1)玉米是雌雄异花植物,可避免对母本进行去雄的麻烦.玉米作为遗传材料的优点有:相对性状明显,易于区分;后代数目多,统计结果更准确;雄蕊花序顶生,雌蕊果穗着生在中部,便于操作;既能自花传粉也能异花传粉等.
(2)观察表中信息,可发现第四的中F1除了出现黄色外,还出现也白色,而第五组中F1中除了出现紫色外,还出现了黄色和白色,这些现象叫性状分离;说明玉米籽粒的三种颜色互为相对性状.根据前四组的实验还不能确定玉米籽粒颜色是由几对基因控制的.
(3)若第五组实验的F1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9:3:4,则符合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即9:3:(3:1),因此可据此推测F1籽粒的颜色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遗传遵循基因的作用组合定律.F1代中紫色的基因型有4种,分别是AABB、AABb、AaBB、AaBb.F1中黄色籽粒的玉米有两种,一种是纯合子,占,另一种是单杂合子,占
,它们分别自交后,后代中黄色籽粒所占的比例是1-
×
=
,则黄色:白色=5:1.第四组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亲本为杂合子,F1籽粒黄色与白色的比例应是3:1.
故答案为:
(1)去雄 相对性状明显,易于区分;后代数目多,统计结果更准确
(2)相对性状 性状分离 不能
(3)2 基因的作用组合 AABB、AABb、AaBB、AaBb 黄色:白色=5:1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