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 共13438题
苯硫脲(PTC)具有苦涩味道.在舌根部滴入PTC稀释液时,有些人能尝到苦涩味道,称为尝味者,有些人不能品尝出苦涩味道,称为味盲者.舌根部能否品尝出PTC的苦味是由一对等位基因(T、t)决定的.夫妻均为尝味者的有些家庭中也生有味盲的男孩或者女孩.在一个妻子为色觉正常的尝味者、丈夫为红绿色盲的味盲者家庭中,育有一儿一女,儿子为红绿色盲的尝味者,女儿为色觉正常的尝味者.已知红绿色盲是由性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遗传病.
(1)决定品尝PTC苦味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
(2)该家庭中,妻子的基因型是______.
(3)他们的女儿与色觉正常的味盲男性结婚后,生了一个色觉正常的尝味男孩,原因是孩子的母亲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由于______,产生了基因型为______的配子.形成该配子的同时,还有______种配子产生.请在右图中标出该男孩的相关基因的位置.
(4)如果(3)中的这对夫妻想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色觉正常的尝味女孩的概率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两个尝味者生了一个味盲者的女儿,由此确定味盲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在一个妻子为色觉正常的尝味者(T_XBX-)、丈夫为红绿色盲的味盲者(ttXbY)家庭中,育有一儿一女,儿子为红绿色盲的尝味者(T_XbY),女儿为色觉正常的尝味者(T_XBX-),由此可以确定妻子的基因型是TTXBXb或TtXBXb,因此其女儿基因型一定为TtXBXb.
(3)他们的女儿(TtXBXb)与色觉正常的味盲男性(ttXBY)结婚后,生了一个色觉正常的尝味男孩(TtXBY),原因是孩子的母亲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即母亲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TXB,父本产生的精子基因型为tY.由于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因此形成该卵细胞的同时,还有0种配子产生.该男孩的相关基因的位置如图所示.
(4)如果(3)中的这对夫妻(TtXBXb、ttXBY)想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色觉正常的尝味女孩(T_XBX-)的概率==
.
故答案为:
(1)常
(2)TTXBXb或TtXBXb
(3)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TXB 0
(4)
解析
解:(1)两个尝味者生了一个味盲者的女儿,由此确定味盲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在一个妻子为色觉正常的尝味者(T_XBX-)、丈夫为红绿色盲的味盲者(ttXbY)家庭中,育有一儿一女,儿子为红绿色盲的尝味者(T_XbY),女儿为色觉正常的尝味者(T_XBX-),由此可以确定妻子的基因型是TTXBXb或TtXBXb,因此其女儿基因型一定为TtXBXb.
(3)他们的女儿(TtXBXb)与色觉正常的味盲男性(ttXBY)结婚后,生了一个色觉正常的尝味男孩(TtXBY),原因是孩子的母亲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即母亲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TXB,父本产生的精子基因型为tY.由于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因此形成该卵细胞的同时,还有0种配子产生.该男孩的相关基因的位置如图所示.
(4)如果(3)中的这对夫妻(TtXBXb、ttXBY)想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色觉正常的尝味女孩(T_XBX-)的概率==
.
故答案为:
(1)常
(2)TTXBXb或TtXBXb
(3)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TXB 0
(4)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研究人员已经弄清了青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如图中实线方框内所示),并且发现酵母细胞也能够产生合成青蒿酸的中间产物FPP(如图中虚线方框内所示).
(1)在FPP合成酶基因表达过程中,mRNA通过______进入细胞质,完成过程②需要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或结构的参与.
(2)根据图示代谢过程,科学家在培育能产生青蒿素的酵母细胞过程中,需要向酵母细胞中导入什么基因?______和______.
(3)实验发现,酵母细胞导入相关基因后,这些基因能正常表达,但酵母菌合成的青蒿素仍很少,根据图解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
(4)野生型青蒿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则野生型青蒿最多有______种基因型;若F1代中白青秆、稀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3/8,则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该F1代中紫红秆、分裂叶植株占所比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中①表示转录过程,该过程产生的mRNA从核孔进入细胞质;②是翻译过程,该过程需要的条件有:原料(氨基酸)、模板(mRNA)、tRNA、核糖体(场所)、酶等.
(2)由图可知,酵母细胞能合成FPP合成酶,但不能合成ADS酶和CYP71AV1酶,即酵母细胞缺乏ADS酶基因和CYP71AV1酶基因.
(3)由图可知,酵母细胞中部分FPP用于合成了固醇,因此将相关基因导入酵母菌后,即使这些基因能正常表达,酵母菌合成的青蒿素仍很少.
(4)在野生型青蒿的秆色和叶型这两对性状中,控制各自性状的基因型各有3种(AA、Aa和aa,BB、Bb和bb),由于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基因间可自由组合,故基因型共有3×3=9种.F1中白青秆、稀裂叶植株占,即P(A_B_)=
=
,由于两对基因自由组合,所以亲本可能是AaBb×aaBb或AaBb×Aabb.当亲本为AaBb×aaBb时,F1中紫红秆、分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P(aabb)=
×
=
;当亲本为AaBb×Aabb时,F1中紫红秆、分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P(aabb)=
×
.可见,无论亲本组合是上述哪一种,F1中紫红秆、分裂叶植株所占比例都为
.
故答案为:
(1)核孔 氨基酸 ATP tRNA 核糖体
(2)ADS酶基因、CYP71AV1酶基因
(3)酵母细胞中部分FPP用于合成固醇
(4)9 AaBb×aaBb或AaBb×Aabb
解析
解:(1)图中①表示转录过程,该过程产生的mRNA从核孔进入细胞质;②是翻译过程,该过程需要的条件有:原料(氨基酸)、模板(mRNA)、tRNA、核糖体(场所)、酶等.
(2)由图可知,酵母细胞能合成FPP合成酶,但不能合成ADS酶和CYP71AV1酶,即酵母细胞缺乏ADS酶基因和CYP71AV1酶基因.
(3)由图可知,酵母细胞中部分FPP用于合成了固醇,因此将相关基因导入酵母菌后,即使这些基因能正常表达,酵母菌合成的青蒿素仍很少.
(4)在野生型青蒿的秆色和叶型这两对性状中,控制各自性状的基因型各有3种(AA、Aa和aa,BB、Bb和bb),由于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基因间可自由组合,故基因型共有3×3=9种.F1中白青秆、稀裂叶植株占,即P(A_B_)=
=
,由于两对基因自由组合,所以亲本可能是AaBb×aaBb或AaBb×Aabb.当亲本为AaBb×aaBb时,F1中紫红秆、分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P(aabb)=
×
=
;当亲本为AaBb×Aabb时,F1中紫红秆、分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P(aabb)=
×
.可见,无论亲本组合是上述哪一种,F1中紫红秆、分裂叶植株所占比例都为
.
故答案为:
(1)核孔 氨基酸 ATP tRNA 核糖体
(2)ADS酶基因、CYP71AV1酶基因
(3)酵母细胞中部分FPP用于合成固醇
(4)9 AaBb×aaBb或AaBb×Aabb
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由P、p基因控制),抗锈和感锈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由R、r基因控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以纯种毛颖感锈(甲)和纯种光颖抗锈(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再用F1与丁进行杂交,F2有四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作出的统计结果如图:
(1)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
(2)亲本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丁的基因型是______.
(3)F1形成的配子种类有哪几种?______.产生这几种配子的原因是:______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______.
(4)F2中基因型为ppRR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光颖抗锈植株所占的比例是______.
(5)F2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甲和乙)的个体占全部F2代的______.
(6)写出F2中抗锈类型的基因型及比例: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纯种毛颖感锈(甲)和纯种光颖抗锈(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说明毛颖相对于光颖是显性性状,抗锈相对于感锈是显性性状.
(2)已知毛颖相对于光颖是显性性状,抗锈相对于感锈是显性性状,所以甲的基因型为PPrr,乙的基因型为ppRR,丙的基因型为PpRr.分析丙与丁杂交后代的柱状图,单独分析抗锈和感锈病这一对相对性状,F2中抗锈:感锈=3:1,说明亲本都是杂合子,即亲本的基因型均为Rr;单独分析毛颖和光颖这一对相对性状,F2中毛颖:光颖=1:1,属于测交类型,则亲本的基因型为Pp×pp.综合以上可知丁的基因型是ppRr.
(3)已知F1丙的基因型为PpRr,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P与p、R与r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匪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可以形成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PR、Pr、pR、pr.
(4)已知丙的基因型为PpRr,丁的基因型是ppRr,因此F2中基因型为ppRR个体所占的比例=×
=
,光颖抗锈植株(ppR_)所占的比例=
=
.
(5)F2中表现型与甲相同的比例占=×
=
,表现型与乙相同的比例占=
=
,因此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甲和乙)的个体占全部F2代的=1-
-
=
.
(6)已知丙的基因型为PpRr,所以F2中抗锈类型的基因型RR和Rr,比例为1:2.
故答案为:
(1)毛颖、抗锈
(2)PPrr、ppRR ppRr
(3)PR、Pr、pR、pr 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匪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4)
(5)
(6)RR:Rr=1:2
解析
解:(1)纯种毛颖感锈(甲)和纯种光颖抗锈(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说明毛颖相对于光颖是显性性状,抗锈相对于感锈是显性性状.
(2)已知毛颖相对于光颖是显性性状,抗锈相对于感锈是显性性状,所以甲的基因型为PPrr,乙的基因型为ppRR,丙的基因型为PpRr.分析丙与丁杂交后代的柱状图,单独分析抗锈和感锈病这一对相对性状,F2中抗锈:感锈=3:1,说明亲本都是杂合子,即亲本的基因型均为Rr;单独分析毛颖和光颖这一对相对性状,F2中毛颖:光颖=1:1,属于测交类型,则亲本的基因型为Pp×pp.综合以上可知丁的基因型是ppRr.
(3)已知F1丙的基因型为PpRr,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P与p、R与r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匪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可以形成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PR、Pr、pR、pr.
(4)已知丙的基因型为PpRr,丁的基因型是ppRr,因此F2中基因型为ppRR个体所占的比例=×
=
,光颖抗锈植株(ppR_)所占的比例=
=
.
(5)F2中表现型与甲相同的比例占=×
=
,表现型与乙相同的比例占=
=
,因此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甲和乙)的个体占全部F2代的=1-
-
=
.
(6)已知丙的基因型为PpRr,所以F2中抗锈类型的基因型RR和Rr,比例为1:2.
故答案为:
(1)毛颖、抗锈
(2)PPrr、ppRR ppRr
(3)PR、Pr、pR、pr 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匪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4)
(5)
(6)RR:Rr=1:2
(2015秋•泉州校级期末)野茉莉花瓣的颜色是红色,其花瓣所含色素由核基因控制的有关酶所决定,用两个无法产生红色色素的纯种(突变品系1和突变品系2)及纯种野生型茉莉进行杂交实验,F1自交得F2,结果如下:
研究表明,决定产生色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但另一对等位基因B、b中,显性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色素的产生.
(1)根据以上信息,可判断上述杂交亲本中突变品系2的基因型为______.
(2)为鉴别第Ⅱ组F2中无色素植株的基因型,取该植株自交,若后代出现有色素的植株,则其基因型为______;Ⅲ组F2的无色素植株中的基因型有______种.
(3)若从第Ⅰ、Ⅱ组的F2中各取一株能产生色素的植株,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从第Ⅰ、Ⅲ组的F2中各取一株能产生色素的植株,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
(4)进一步研究得知,基因A是通过控制酶A的合成来催化一种前体物转化为红色色素的.而基因B-b本身并不直接表达性状,但基因B能抑制基因A的表达.请在下面方框内填上适当的文字解释上述遗传现象.
正确答案
解:(1)由分析可知,杂交亲本中突变品系1的基因型为aabb、突变品系2的基因型是AABB.
(2)突变品系2的基因型是AABB,野生型的基因型是AAbb,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AABb,F1自交得F2,无色素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如果基因型为AABB,则自交后代都是无色植株,如果基因型是AABb,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出现有色植株和无色植株;
Ⅲ组杂交组合中,F1的基因型是AaBb,F2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共9种基因型,其中只有AAbb和aabb表现为有色,因此无色素植株中的基因型有7种.
(3)由Ⅰ、Ⅱ组遗传可知:Ⅰ组F2有色素的基因型为AAbb:Aabb=1:2,Ⅱ组F2有色素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可从第I、II组的F2中各取一株能产生色素的植株,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同理可推知从Ⅲ组的F2中能产生色素的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Aabb=1:2,
从第Ⅰ、Ⅲ组的F2中各取一株能产生色素的植株,二者基因型相同,可能同是AAbb,也可能同是Aabb,因此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AAbb+Aabb=.
(4)由题意知,基因A是通过控制酶A的合成来催化一种前体物转化为红色色素的,基因B-b本身并不直接表达性状,但基因B能抑制基因A的表达,因此基因A和B对性状的控制可以表示为:
.
故答案为:
(1)AABB
(2)AABb 7
(3)
(4)
解析
解:(1)由分析可知,杂交亲本中突变品系1的基因型为aabb、突变品系2的基因型是AABB.
(2)突变品系2的基因型是AABB,野生型的基因型是AAbb,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AABb,F1自交得F2,无色素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如果基因型为AABB,则自交后代都是无色植株,如果基因型是AABb,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出现有色植株和无色植株;
Ⅲ组杂交组合中,F1的基因型是AaBb,F2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共9种基因型,其中只有AAbb和aabb表现为有色,因此无色素植株中的基因型有7种.
(3)由Ⅰ、Ⅱ组遗传可知:Ⅰ组F2有色素的基因型为AAbb:Aabb=1:2,Ⅱ组F2有色素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可从第I、II组的F2中各取一株能产生色素的植株,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同理可推知从Ⅲ组的F2中能产生色素的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Aabb=1:2,
从第Ⅰ、Ⅲ组的F2中各取一株能产生色素的植株,二者基因型相同,可能同是AAbb,也可能同是Aabb,因此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AAbb+Aabb=.
(4)由题意知,基因A是通过控制酶A的合成来催化一种前体物转化为红色色素的,基因B-b本身并不直接表达性状,但基因B能抑制基因A的表达,因此基因A和B对性状的控制可以表示为:
.
故答案为:
(1)AABB
(2)AABb 7
(3)
(4)
小家鼠毛色的黄与灰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尾形的弯曲与正常为另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T、t控制.在毛色遗传中,具有某种纯合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让毛色、尾形相同的多对小家鼠交配,其中雌鼠的基因型相同,雄鼠的基因型相同,所得子一代类型及其在子一代总数中的比例如下表.请回答:
(1)控制毛色的基因在______染色体上,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合子基因型是______.
(2)小家鼠尾形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______染色体上.
(3)亲代雌鼠的表现型是______.子一代中灰毛、尾正常小家鼠的基因型是______.
(4)若不考虑毛色性状的遗传,让子一代中全部的尾弯曲雌鼠与尾弯曲雄鼠交配,雌鼠产生卵子的基因型是______,其理论上的比例是______,后代的表现型及其理论上的比例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控制毛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且亲本的基因型均为Bb,则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应为BB:Bb:bb=1:2:1,而子代雌、雄鼠中黄毛与灰毛的比例均为2:1,说明在毛色遗传中,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合子的基因型是BB.
(2)由表格可知,尾弯曲在子代雌、雄鼠均有出现,而尾正常只在子代雄鼠出现,这说明小鼠控制尾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尾弯曲为显性性状.
(3)由以上分析可知,亲代雌鼠的基因型为BbXTXt,其表现型为黄毛、尾弯曲;子一代中灰毛、尾正常小家鼠的基因型是bbXtY.
(4)若不考虑毛色性状的遗传,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TXt、XTY,子一代尾弯曲雌鼠的基因型为XTX-(XTXT,
XTXt),尾弯曲雄鼠的基因型为XTY,雌鼠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有XT和Xt,比值为3:1,雄鼠产生的精子基因型为XT和Y,比值为1:1.后代的表现型有尾弯曲雌鼠(XTXT、XTXt)、尾弯曲雄鼠(XTY)、尾正常雄鼠(XtY)三种,比值为4:3:1.
故答案为:
(1)常 BB
(2)弯曲 X
(3)黄毛、尾弯曲 bbXtY
(4)XT、Xt 3:1 尾弯曲雌鼠:尾弯曲雄鼠:尾正常雄鼠=4:3:1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控制毛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且亲本的基因型均为Bb,则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应为BB:Bb:bb=1:2:1,而子代雌、雄鼠中黄毛与灰毛的比例均为2:1,说明在毛色遗传中,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合子的基因型是BB.
(2)由表格可知,尾弯曲在子代雌、雄鼠均有出现,而尾正常只在子代雄鼠出现,这说明小鼠控制尾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尾弯曲为显性性状.
(3)由以上分析可知,亲代雌鼠的基因型为BbXTXt,其表现型为黄毛、尾弯曲;子一代中灰毛、尾正常小家鼠的基因型是bbXtY.
(4)若不考虑毛色性状的遗传,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TXt、XTY,子一代尾弯曲雌鼠的基因型为XTX-(XTXT,
XTXt),尾弯曲雄鼠的基因型为XTY,雌鼠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有XT和Xt,比值为3:1,雄鼠产生的精子基因型为XT和Y,比值为1:1.后代的表现型有尾弯曲雌鼠(XTXT、XTXt)、尾弯曲雄鼠(XTY)、尾正常雄鼠(XtY)三种,比值为4:3:1.
故答案为:
(1)常 BB
(2)弯曲 X
(3)黄毛、尾弯曲 bbXtY
(4)XT、Xt 3:1 尾弯曲雌鼠:尾弯曲雄鼠:尾正常雄鼠=4:3:1
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某人用纯合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4种类型,回答问题:
(1)亲本的基因组成是______(黄色皱粒),______(绿色圆粒).
(2)F1的基因组成是______,表现型是______.
(3)在F2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是______、______,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______.F2中纯合子的基因组成是______,在后代中所占的比例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于亲本是纯合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所以基因组成是YYrr和yyRR.
(2)YYrr和yyRR杂交,F1的基因组成是YyRr,表现型是黄色圆粒.
(3)在F2中,表现型有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其中不同于亲本的是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9:1.F2中纯合子的基因组成是YYRR、YYrr、yyRR、yyrr,在后代中所占的比例是=
.
故答案为:
(1)YYrr yyRR
(2)YyRr 黄色圆粒
(3)黄色圆粒、绿色皱粒 9:1 YYRR、YYrr、yyRR、yyrr
解析
解:(1)由于亲本是纯合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所以基因组成是YYrr和yyRR.
(2)YYrr和yyRR杂交,F1的基因组成是YyRr,表现型是黄色圆粒.
(3)在F2中,表现型有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其中不同于亲本的是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9:1.F2中纯合子的基因组成是YYRR、YYrr、yyRR、yyrr,在后代中所占的比例是=
.
故答案为:
(1)YYrr yyRR
(2)YyRr 黄色圆粒
(3)黄色圆粒、绿色皱粒 9:1 YYRR、YYrr、yyRR、yyrr
孔雀鱼是一种热带淡水鱼.某一育种专家在众多的孔雀鱼中发现一条身体后半部为暗色的个体,形似“礼服”,并以此个体为基础培育出了“礼服”品种,并做了如下遗传实验.
(1)控制“礼服”性状基因的出现是______结果.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看,控制孔雀鱼的“无礼服”性状的基因的根本区别是______.
(2)从F2性状分析,孔雀鱼“礼服”性状的遗传______(遵循/不遵循)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3)对“礼服”性状的遗传方式进行研究,可采用“假说-演绎法”,作出的假说是:控制礼服性状的基因______.
(4)根据假说推测:F2产生的卵细胞中“礼服”基因和“无礼服”基因的比例为______,让F2雌雄个体自由交配所得F3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雌“礼服”:雄“无礼服”:雄“礼服”:雄“无礼服”=______.
(5)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礼服”品种出现,增加了______多样性.
正确答案
解:(1)题中得知某一育种专家在众多的孔雀鱼中发现一条身体后半部为暗色的个体,形似“礼服”,就是在原来没有的群体中出现了新的形状,符合基因突变的范畴;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看,控制孔雀鱼的“无礼服”性状的基因的根本区别是由遗传物质(基因)的特异性决定的,即碱基(对)的排列顺序的不同(或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2)从F2性状分析,有礼服(2雌+1雄)和无礼服(1雄)的分离比为3:1,符合一对等位基因遗传的分离比,所以孔雀鱼“礼服”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3)F2中性状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可以确定为伴性遗传,若为伴Y遗传F2中不可能有“礼服”品种的雌性个体,只可能为伴X遗传;F2中“有礼服”和“无礼服”为3:1,可以确定“有礼服”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4)假设有礼服和无礼服分别由A和a控制,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F1中雌雄有礼服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和XAY,F2中雌性的基因型为XAXA和XAXa,比例为1:1,F2中雄性的基因型为XAY和XaY,比例为1:1;已知F2中雌性的基因型为XAXA和XAXa,比例为1:1,理论上形成卵子时能产生三份XA,一份Xa,F2产生的卵细胞中“礼服”基因和“无礼服”基因的比例为3:1.F2中雌性能产生两种雌配子分别为XA和
Xa,F2中雄性能产生三种雄配子分别为
XA、
Xa和
Y,让F2雌雄个体自由交配所得F3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雌“礼服”:雄“无礼服”:雄“礼服”:雄“无礼服”=7:1:6:2,过程如下:
(5)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礼服”品种出现,增加了基因多样性.
故答案为:
(1)基因突变 碱基(对)排列顺序的不同(或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2)遵循
(3)为显性基因且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或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4)3:1 7:1:6:2
(5)基因
解析
解:(1)题中得知某一育种专家在众多的孔雀鱼中发现一条身体后半部为暗色的个体,形似“礼服”,就是在原来没有的群体中出现了新的形状,符合基因突变的范畴;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看,控制孔雀鱼的“无礼服”性状的基因的根本区别是由遗传物质(基因)的特异性决定的,即碱基(对)的排列顺序的不同(或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2)从F2性状分析,有礼服(2雌+1雄)和无礼服(1雄)的分离比为3:1,符合一对等位基因遗传的分离比,所以孔雀鱼“礼服”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3)F2中性状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可以确定为伴性遗传,若为伴Y遗传F2中不可能有“礼服”品种的雌性个体,只可能为伴X遗传;F2中“有礼服”和“无礼服”为3:1,可以确定“有礼服”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4)假设有礼服和无礼服分别由A和a控制,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F1中雌雄有礼服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和XAY,F2中雌性的基因型为XAXA和XAXa,比例为1:1,F2中雄性的基因型为XAY和XaY,比例为1:1;已知F2中雌性的基因型为XAXA和XAXa,比例为1:1,理论上形成卵子时能产生三份XA,一份Xa,F2产生的卵细胞中“礼服”基因和“无礼服”基因的比例为3:1.F2中雌性能产生两种雌配子分别为XA和
Xa,F2中雄性能产生三种雄配子分别为
XA、
Xa和
Y,让F2雌雄个体自由交配所得F3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雌“礼服”:雄“无礼服”:雄“礼服”:雄“无礼服”=7:1:6:2,过程如下:
(5)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礼服”品种出现,增加了基因多样性.
故答案为:
(1)基因突变 碱基(对)排列顺序的不同(或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2)遵循
(3)为显性基因且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或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4)3:1 7:1:6:2
(5)基因
某雌雄同株的二倍体植物,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请分析回答:
(1)该植物的种皮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A控制黑色素的合成,且AA和Aa效应相同;基因B控制颜色的深度(BB使色素颜色完全消失,Bb使色素颜色淡化).如图l表示两亲本杂交得到的子代表现型情况.
①白色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F1代的基因型为______.
②F2代中种皮为白色的个体基因型共有______种.其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
③若用F1代植株作母本进行测交实验,所得子代植株所结种子的种皮表现型比例为白色:黑色:黄褐色=______.
(2)该种植物的普通植株因抗旱能力弱致使产量低下,为了提高抗旱性,有人利用从近缘物种得到的抗旱基因(R)成功培育出具有高抗旱性的转基因植株. ①若将最初得到的R基因大量扩增后再用于基因工程,扩增时除了向PCR仪中加入R基因和有关酶外,还必须加入4种______和______等.
②在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中,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前首先需用______切割R基因和运载体,形成可黏合的末端;然后依靠______将两者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而构成的DNA骨架上的缺口“缝合”起来.
③实验者从具有高抗旱性的转基因植株中筛选出体细胞含有两个R基因的植株,让这些植株自花传粉.(注:图2中黑点表示R基因的整合位点,假定R基因都能正常表达)
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则目的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2中的Ⅲ类型;
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则目的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2中的Ⅱ类型;
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则目的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2中的I类型.
正确答案
解:(1)①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F1代的基因型为AaBb.
②子一代黄褐色基因型为AaBb,则F2代中种皮为白色的个体基因型为1AABB、2AaBB、1aaBB、2aaBb、1aabb,其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
③若用F1代植株AaBb作母本进行测交实验,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则表现型比例为黑色:黄褐色:白色=1:1:2.
(2)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在复制时需要模板、酶、能量ATP和原料脱氧核苷酸.
②基因工程操作中用到的工具的限制酶、DNA 连接酶、运载体;所以目的基因导人受体细胞前首先需用同种限制酶切割R基因和运载体,形成可黏合的末端;然后依靠DNA连接酶将两者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而构成的DNA骨架上的缺口“缝合”起来.
③将具有高抗旱性的转基因植株中筛选出体细胞含有两个R基因的植株,让这些植株自花传粉,如果目的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2中的III类型,则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如果目的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2中的II类型,则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75%;如果目的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2中的I类型,则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100%.
故答案为:
(1)①aaBB AaBb
②5
③2:1:1
(2)①脱氧核苷酸 ATP
②同种限制酶 DNA连接酶
③ 75% 100%
解析
解:(1)①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F1代的基因型为AaBb.
②子一代黄褐色基因型为AaBb,则F2代中种皮为白色的个体基因型为1AABB、2AaBB、1aaBB、2aaBb、1aabb,其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
③若用F1代植株AaBb作母本进行测交实验,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则表现型比例为黑色:黄褐色:白色=1:1:2.
(2)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在复制时需要模板、酶、能量ATP和原料脱氧核苷酸.
②基因工程操作中用到的工具的限制酶、DNA 连接酶、运载体;所以目的基因导人受体细胞前首先需用同种限制酶切割R基因和运载体,形成可黏合的末端;然后依靠DNA连接酶将两者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而构成的DNA骨架上的缺口“缝合”起来.
③将具有高抗旱性的转基因植株中筛选出体细胞含有两个R基因的植株,让这些植株自花传粉,如果目的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2中的III类型,则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如果目的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2中的II类型,则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75%;如果目的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2中的I类型,则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100%.
故答案为:
(1)①aaBB AaBb
②5
③2:1:1
(2)①脱氧核苷酸 ATP
②同种限制酶 DNA连接酶
③ 75% 100%
某自花受粉的植物花色受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控制色素是否形成,a无色素形成(无色素为白花),B控制紫色的合成,b控制红色色素的合成.现有四个基因型不同的纯合品种(甲-紫花,乙-白花,丙-红花,丁-白花),进行了如下实验(图1):
(1)控制花色的这两对基因遵循______定律,其中品种乙的基因型为______.
(2)若实验中的乙品种换成丁品种进行实验,则F2中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
(3)在甲品种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株蓝花植株(戊),让戊与丁品种杂交,结果如图2:
①据此推测:蓝花性状的产生是由于基因______发生了______(显/隐)性突变.
②假设上述推测正确,则F2中蓝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种,为了测定F2中某蓝花植株基因型,需用甲、乙、丙和丁四个品种中的______品种的植株与其杂交.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题意分析已知控制花色的这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 定律,其中乙的基因型是aabb.
(2)若实验中的乙品种换成丁品种进行实验,则F1为AaBb、AaBB,所以F2中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aaB_=3:1,即紫花:白花=3:1.
(3)①甲品种是AABB,突变成蓝花戊,与丁aaBB杂交,产生后代F1蓝花:紫花=1:1,且紫花(A_B_)自交后代紫花(A_B_):白花(aa__)=3:1,说明紫花基因型为AaBB;F1蓝花自交,后代蓝花:白花(aa__):紫花(A_B_)=9:4:3,说明蓝花基因型是AaB‘B,且B'对B有显性作用,即甲的B基因发生了显性突变.
②假设上述推测正确,F1蓝花基因型是AaB'B,则F2中蓝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2=4种,为了测定F2中某蓝花植株基因型(A_B'_),可以用乙白花(aabb)或丁(aaBB)与之杂交,若出现白花,说明蓝花植株基因型中有a基因,如果后代出现紫花,说明蓝花植株基因型中有B基因.
故答案为:
(1)基因的自由组合 aabb
(2)紫花:白花=3:1
(3)①B 显 ②4 乙或丁
解析
解:(1)根据题意分析已知控制花色的这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 定律,其中乙的基因型是aabb.
(2)若实验中的乙品种换成丁品种进行实验,则F1为AaBb、AaBB,所以F2中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aaB_=3:1,即紫花:白花=3:1.
(3)①甲品种是AABB,突变成蓝花戊,与丁aaBB杂交,产生后代F1蓝花:紫花=1:1,且紫花(A_B_)自交后代紫花(A_B_):白花(aa__)=3:1,说明紫花基因型为AaBB;F1蓝花自交,后代蓝花:白花(aa__):紫花(A_B_)=9:4:3,说明蓝花基因型是AaB‘B,且B'对B有显性作用,即甲的B基因发生了显性突变.
②假设上述推测正确,F1蓝花基因型是AaB'B,则F2中蓝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2=4种,为了测定F2中某蓝花植株基因型(A_B'_),可以用乙白花(aabb)或丁(aaBB)与之杂交,若出现白花,说明蓝花植株基因型中有a基因,如果后代出现紫花,说明蓝花植株基因型中有B基因.
故答案为:
(1)基因的自由组合 aabb
(2)紫花:白花=3:1
(3)①B 显 ②4 乙或丁
Ⅰ.甜菜根尿症(有人吃了甜菜根后,排出的尿中出现红色素)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与白化病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一个只患甜菜根尿症的男人与一个只患白化病的女人婚配,所生孩子都表现正常.这样的一个正常孩子长大后与基因型相同的人婚配,在他们所生的后代中:
(1)生出表现型正常的孩子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在理论上占______,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基因型有______种.
(2)这些表现型正常的个体在理论上占全部子代的______.
(3)该夫妇的后代中只表现为白化病并且稳定遗传的男孩在理论上占全部子代的______.
Ⅱ.果蝇的眼形有棒眼与圆眼之分,由基因D、d控制;翅形有长翅与残翅之分,由基因R、r控制.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发现结果与预期不相符.随后又用这对果蝇进行多次实验,结果都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4)果蝇的眼形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眼形和翅形中,属于伴性遗传的是______.
(5)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相符,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______或______的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成活.
(6)图中F的圆眼残翅雌蝇中,纯合子所占比值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Ⅰ.(1)表现型正常的孩子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在理论上占,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基因型有3种,分别是AaBB、AABb和AaBb.
(2)这些表现型正常的个体A-B-在理论上占全部子代的.
(3)该夫妇的后代中只表现为白化病并且稳定遗传的基因型为AAbb,在理论上占全部子代的,由于男孩的概率为
,所以只表现为白化病并且稳定遗传的男孩在理论上占全部子代的
×
=
.
Ⅱ.(4)圆眼与圆眼杂交子代出现棒眼,则圆眼为显性性状,棒眼为隐性性状.长翅与长翅杂交子代出现残翅,则残翅为隐性性状.
(5)根据亲代基因型RrXDXd和RrXDY,可知,F代中雌性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比例应为(1RRXDXD+1RRXDXd+2RrXDXD+2RrXDXd):(1rrXDXd+1rrXDXd)=6:2,而实际比例是5:2,因此可判定基因型为RRXDXD或RRXDXd的个体死亡.
(6)亲本为圆眼长翅雄果蝇和圆眼长翅雌果蝇,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可判定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RrXDXd和RrXDY,因此F代中圆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rrXDXD和
rrXDXd,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
.
故答案为:
Ⅰ.(1) 3
(2)
(3)
Ⅱ.(4)圆眼 眼形
(5)RRXDXD RRXDXd
(6)
解析
解:Ⅰ.(1)表现型正常的孩子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在理论上占,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基因型有3种,分别是AaBB、AABb和AaBb.
(2)这些表现型正常的个体A-B-在理论上占全部子代的.
(3)该夫妇的后代中只表现为白化病并且稳定遗传的基因型为AAbb,在理论上占全部子代的,由于男孩的概率为
,所以只表现为白化病并且稳定遗传的男孩在理论上占全部子代的
×
=
.
Ⅱ.(4)圆眼与圆眼杂交子代出现棒眼,则圆眼为显性性状,棒眼为隐性性状.长翅与长翅杂交子代出现残翅,则残翅为隐性性状.
(5)根据亲代基因型RrXDXd和RrXDY,可知,F代中雌性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比例应为(1RRXDXD+1RRXDXd+2RrXDXD+2RrXDXd):(1rrXDXd+1rrXDXd)=6:2,而实际比例是5:2,因此可判定基因型为RRXDXD或RRXDXd的个体死亡.
(6)亲本为圆眼长翅雄果蝇和圆眼长翅雌果蝇,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可判定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RrXDXd和RrXDY,因此F代中圆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rrXDXD和
rrXDXd,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
.
故答案为:
Ⅰ.(1) 3
(2)
(3)
Ⅱ.(4)圆眼 眼形
(5)RRXDXD RRXDXd
(6)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